資源簡介 5.2.3-5.2.4日本成為經濟大國與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一、單項選擇題1.20世紀80年代以后,促進了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是()A.美國的大力扶持B.引進最新的科技成就C.雄厚的資源優勢D.實行“科技立國”政策2.二戰后,日本經濟陷入空前的混亂和凋敝。但50年代中期以后二三十年間,日本經濟進入持續高速增長時期,一躍而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究其原因,除日本自身的努力外,還得益于()A.歐共體的幫助B.美國的扶持C.聯合國的援助D.北約的資助3.為提高西歐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歐洲對外盡量“用一個聲音說話”。由此()A.成立歐共體B.加入北約C.參加聯合國D.加入世貿組織4.今天的日本,依然是世界經濟強國。下列措施中,既是二戰后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又值得我國借鑒的是(?)A.大力發展軍事工業B.建立經濟聯合體C.尋求美國的大力支持D.重視發展教育和科技5.下列哪些因素是二戰后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的國際性發展機遇①新航路開辟②美國超級大國③第三次科技革命④冷戰⑤制定“貿易立國”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⑤6.下圖是小紅同學的歷史筆記,其中空缺的地方應該是A.西歐各國的支持B.美國的大力扶植C.大力發展信息技術D.調整經濟政策7.日本自1963年起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出口國。同年,美國指責日本對美進行鋼鐵傾銷,日本遂減少對美出口。1968年,美國迫使日本簽署協定,日本再次大幅減少對美鋼鐵出口。這說明A.世界多極化格局已經形成B.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速C.日本受到美國的經濟控制D.美國開始建立世界經濟霸權8.“日本是缺乏資源的國家,是教育作用于開發人的腦力、心中的智資源和文化資源的。這是今天日本在經濟上、社會上獲得發展的源動力。”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日本是個缺乏資源的國家,教育開發了日本的資源B.日本是個缺乏資源的國家,依靠教育擴張來獲得資源C.日本在經濟上、社會上的發展是大力發展教育和科技的結果D.教育開發了日本人的智慧資源和文化資源9.1989年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經濟強國。其發展的原因不包括A.二戰后的民主化改革B.重視科學技術和人才培養C.朝鮮戰爭中美軍在日本的軍事訂貨D.實施馬歇爾計劃10.日本經濟在二戰的廢墟上迅速恢復和發展,到1968年,日本的經濟地位是()A.全世界第一經濟大國B.經濟規模僅次于美國和中國C.資本主義世界的第二經濟大國D.經濟規模僅次于西歐11.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說:“日本跟著美國腳步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宣稱:“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強日本的發言權,不僅增加日本作為經濟大國的力量,而且增加作為政治大國的分量。”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日本尋求擺脫美國控制B.日美關系徹底破裂C.日本已經是經濟大國D.日本謀求政治大國地位12.某電視臺正在播放反映二戰后日本經濟發展的歷史紀錄片。下列適合在紀錄片中出現的解說詞是()A.亞洲朝著經濟一體化目標邁進B.馬歇爾計劃推動日本經濟發展C.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大國D.工業革命促進了戰后日本經濟發展13.“鑒于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危機引發的社會動蕩和政府信用危機,二戰后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推行了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的福利政策。”這說明西方國家推行社會福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本國人民的生活水平B.遏制經濟危機的再次發生C.保證社會秩序的穩定D.展示資本主義的優越14.美國、西歐、日本是資本主義世界的三巨頭,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1974~1975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美、日兩國B.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是戰后美國、西歐、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之一C.戰后,美國、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中都得到了外部援助D.戰后初期,美國、西歐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15.某同學在探究“二戰后資本主義新變化”這主題,他應該收集的資料是①羅斯福新政②歐洲的聯合③日本的崛起④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材料分析題16.二戰以后,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1950~1991年美國、西歐、日本在世界工業生產中的比重(%)材料二 為提高西歐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在以后30多年的時間里,歐共體成員國之間頻繁協調,逐步取消關稅,對有困難的成員國提供援助,對外盡量“用一個聲音講話”。材料三 (20世紀)90年代,美國信息技術在5年中對美國GDP的貢獻率為30%左右。信息技術的發展還帶動了傳統產業的信息化和高技術化,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微軟公司如今分公司遍布世界各地。(1)材料一中,西歐、日本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的比重呈現怎樣的變化趨勢?(2)西歐、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共同點?(3)西歐國家對外盡量“用一個聲音講話”在哪一年成為現實?它的標志是什么?(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90年代美國新經濟的主要特征。(5)美國、西歐、日本經濟發展的歷程對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有何啟示?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歐洲共同體成長歷程簡袁:時間事件1967年歐共體成立1973年英國、丹麥和愛爾蘭加入歐洲共同體1981年希臘加入歐洲共同體1986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材料二:見下圖(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歐洲共同體是由哪三個組織合并而成?截至l986年,歐洲共同體擁有多少個成員國?(2)分析上圖,指出兩歐經濟高速發展是在哪一階段(用字母表示)。其高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上述現象的出現,為美國對西歐政策帶來什么變化?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1970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生產總值比較表(單位:億美元)國家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金額992720421870142312371006材料三 (二戰后)日本大量引進世界先進技術,……在短期內集中了其他國家長期以來開發的成就,然后結合本國特點進行改造。……教育經費1950年為1599億日元,1972年增至40244億日元,占當年日本政府預算的20%。(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它對日本社會發展有什么歷史意義?(2)用一句話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日本經濟情況。(3)依據材料一和材料三,歸納日本在近現代歷史上發展經濟的相同措施。試卷第1頁,總3頁答案解析1.D【解析】依據題干關鍵信息“主要因素”,結合所學可知,AB兩項是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但不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促進了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C項不符合日本國情,排除;20世紀8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為了繼續鞏固其世界經濟大國的地位,依據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開始重新調整其科技發展戰略,提出了“科技立國”的戰略口號,促進了日本經濟快速發展,D項符合題意。故選D。2.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后日本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到20世紀70年代成為了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其發展的外部因素除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如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帶動,朝鮮戰爭的爆發外,最主要的一個因素是美國對日本的扶持。B符合題意;歐共體的幫助、聯合國的援助、北約的資助不是日本經濟發展的外部原因,排除ACD。故選B。3.A【解析】二戰后的歐洲,元氣大傷,滿目瘡痍,生活物資極度困乏。歐洲嚴重的經濟狀況威脅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在馬歇爾計劃的援助下,聯邦德國、法國等西歐各國的經濟基本恢復到戰前水平。美國雖然幫助西歐復興,但是來自美國的經濟滲透和政治控制不斷加強,西歐國家迫切希望擺脫美國的控制,因此為提高西歐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歐洲對外盡量“用一個聲音說話“,成立了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故答案是A。4.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日本政府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制定出合乎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加強政府投資,重視教育,同時也得到了美國的支持和幫助,AB項不是日本的政策,C項中國沒有得到美國的援助,也不值得借鑒,所以答案選擇D5.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新航路開辟開始于15世紀開始,為后來歐洲的掠奪和三角貿易打下了基礎,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生產資料和市場,②二戰后,美國單獨占領了日本,在日本推行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改革,促進日本的發展,③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于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日本等國抓住該機遇,促進其經濟的發展,④冷戰開始后,美國出于本國的戰略需要,開始積極扶持日本,朝鮮戰爭后,日本獲得了大量軍需訂單,從而促進其經濟發展,⑤二戰后,日本制定“貿易立國”政策,所謂貿易立國政策,就是把對外貿易作為整個經濟振興與發展的國策,該國策符合日本國情,從而促進其經濟的快速發展,但不是國際性發展機遇,由此可知B符合題意;ACD錯誤,排除。故選B。6.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二戰后日本經濟獲得快速發展,主要原因是日本進行了社會改革、發展教育、培養人才、引進先進科技、調整經濟政策,這是日本發展的內因。其有利的客觀條件即外因是美國發動侵朝戰爭,向日本訂貨;題干信息表明的是日本發展的內因,故D符合題意;西歐各國的支持不符合實史,故A不合題意;美國的大力扶植屬于客觀原因,故B不合題意;二戰后信息技術剛起步,故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7.C【解析】依據題干內容可以看出,日本鋼鐵出口受到美國的干涉,說明日本仍然沒有擺脫美國的經濟控制,C符合題意;世界多極化格局至今還沒有形成,A排除;B項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速說法錯誤,題干無法體現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速,不符合題意;D項美國開始建立世界經濟霸權是在二戰后初期,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8.C【解析】本題考查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日本國家發展。C:依據題干信息:“是教育作用于開發人的腦力、心中的智資源和文化資源的。這是今天日本在經濟上、社會上獲得發展的源動力”強調的是人的腦力,可見,當今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之一大力發展教育和科技,對此理解正確的是日本在經濟上、社會上的發展是大力發展教育和科技的結果,C說法正確,符合題意;ABD:題干強調的是人的腦力,可見,當今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之一大力發展教育和科技;“教育開發了日本的資源”“依靠教育擴張來獲得資源”“教育開發了日本人的智慧資源和文化資源”說法沒正確理解題干信息,故AB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9.D【解析】聯系已學知識可知“實施馬歇爾計劃”是針對西歐國家而言,D符合題意,二戰后日本進行了民主化改革,重視科學技術和人才培養,以及美國的軍事訂貨等,促進了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ABC排除。故選D。10.C【解析】緊扣“到1968年,日本的經濟地位”結合二戰后日本經濟的崛起歷程回答。二戰后,美國扶持日本,日本采取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先進的技術,經濟高速發展。到1968年,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故C符合題意;全世界第一經濟大國與日本不符,排除A;到1968年,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排除BD。故選C。11.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日美關系至今仍然處于盟友狀態,B符合題意;材料“日本跟著美國腳步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體現的是日本尋求擺脫美國的控制,A不符合題意;材料“不僅增加日本作為經濟大國的力量,而且增加作為政治大國的分量”體現的是日本已經是經濟大國和積極謀求政治大國地位,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2.C【解析】根據所學,二戰后日本在美國的扶植之下,經過一系列的改革,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大國,C項正確;亞洲并沒有經濟一體化,排除A;馬歇爾主要援助西歐,排除B;材料主旨與工業革命無關,排除D。13.C【解析】社會福利制度,使廣大民眾得到了實惠,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戰后資本國家的社會階級和社會矛盾。從而保證了社會秩序的穩定,C符合題意;從材料現象可以看出,福利國家制度惠及了廣大基層民眾,它只是保障人們的基本生活水平,選項中的提高是不準確的,故A錯誤;福利國家制度不能夠遏制經濟危機發生,只能緩和危機的危害。B錯誤;材料不能顯現西方國家推行福利政策的目的是戰士資本主義的優越性,并且福利制度并不是只有資本主義國家才有的,D錯誤;故選C。14.C【解析】本題要求選出錯誤的選項。戰后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都得到了外部援助,而美國沒有得到外部援助,故C符合題意;日本和美國都受1974~1975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的沉重打擊,排除A;二戰后美國、西歐、日本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經濟發展迅猛,排除BD。故選C。15.B【解析】據所學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面對美蘇爭霸,西歐國家走上了聯合自強的道路。1967年,成立了歐洲共同體;二戰后,日本進行了比較廣泛的社會改革,在美國支持下日益崛起。二戰后,西方國家逐漸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以緩和階級矛盾,②③④正確,B項正確;羅斯福新政開始于1933年,不屬于“二戰后資本主義新變化”,①錯誤,A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16.(1)西歐、日本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比重不斷提升。(2)共同原因:都得到了美國的援助;都采用先進的科技成果;重視科技和教育;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3)1993年;歐盟的成立。(4)信息化和全球化。(5)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深化改革開放;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等。【解析】(1)根據材料一中圖片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歐、日本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比重不斷提升,經濟迅速發展,(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歐、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有都得到了美國的援助;都采用先進的科技成果;重視科技和教育;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3年,西歐國家走向了聯合,成立了歐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4)根據材料三“美國信息技術在5年中對美國GDP的貢獻率為30%左右。信息技術的發展還帶動了傳統產業的信息化和高技術化”年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進入了新經濟時代,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5)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西歐、日本經濟發展的歷程都是因為適當地調整了政策,進行了創新,同時還注重發展科技和教育,由此可知,我國經濟的發展也應該大力發展和科技和教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深化改革開放;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17.(1)歐洲煤銅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2個。(2)BC段。歐共體的成立使歐洲經濟走向一體化,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強;歐共體成員國間工業品關稅全部取消.農產品方面除實現關稅同盟外,還實行共同的農業政策,統一的價格,設立農業基金;還建立歐洲經濟和貨幣同盟;加強科技合作。(3)美國開始調整對西歐的政策,宣布1973年為“歐洲年”,希望借此表示對西歐的重視,承認其伙伴地位。【解析】(1)1951年德法等六國簽署《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1952年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1958年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將三個組織合并,成立歐洲共同體。1973年英國、丹麥和愛爾蘭加入歐共體,1981年希臘加入歐共體,1986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歐共體,使歐共體成員國增至12個。(2)根據材料二“二戰后西歐經濟發展示意圖”可看出,發展最快的是BC段,即1952年——1973年,主要因為這一時期西歐走上了聯合之路,歐洲共同體成立以后采取了措施,促進了西歐經濟的發展。(3)結合歐洲共同體成立后的影響來認識即可。歐共體的發展,使西歐在經濟上成為美國的競爭對手,引起了美國的注意;美國開始調整對西歐的政策,宣布1973年為“歐洲年”,希望借此表示對西歐的重視,承認其伙伴地位。18.(1)歷史事件:日本明治維新。歷史意義: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2)日本經濟快速發展,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3)重視教育。【解析】(1)根據所學和材料一圖片可知,這是日本明治維新。它是日本歷史的轉折點,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2)根據所學和材料二表格可知,日本經濟快速發展,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3)根據所學和材料三“……教育經費1950年為1599億日元,1972年增至40244億日元,占當年日本政府預算的20%”可知,日本十分重視教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