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中朝軍民并肩作戰(zhàn),最終取得了反侵略戰(zhàn)爭的勝利,朝鮮戰(zhàn)爭結束的標志是( ) A.上甘嶺戰(zhàn)役的勝利 B.“聯合國軍”退回到“三八線”附近 C.司令官麥克阿瑟被撤職回國 D.簽訂《朝鮮停戰(zhàn)協定》 2. “1950年冬湖南省就動工建水塘九萬八千多個,修堤壩兩萬兩千多座,修溝渠四千多公里,受益田地七百五十萬畝。”這一現象說明了( ) A.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 B.土地改革消滅了地主階級 C.土地改革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D.土地改革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3. 屬于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成就的是( ) ①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 ②1956年,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來第一輛汽車 ③1956年,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④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 ⑤大慶油田建成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是( )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中華民國約法》 C.《共同綱領》 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5. “同仁堂”是我國著名的中藥名牌老店,有著300多年的歷史,在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它走的道路是( ) A.移資海外 B.公私合營 C.股票上市 D.獨立經營 6. 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的一次嚴重失誤是( ) A.1958年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的提出 B.“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 C.中共八大的召開 D.中蘇關系惡化 7. 鄧小平同志多次談到,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過“左”的或右的錯誤,“左”是主要的。其中,時間最長、影響最嚴重的“左”的錯誤是( ) A.反右斗爭擴大化 B.“大躍進”運動 C.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 D.“文化大革命” 8. 下表表格空白處應該填入下列哪一選項的內容( ) 時間 我國國防建設成就 1964年10月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 第一顆地地導彈試驗成功 1970年4月 A.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 B.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送入太空 C.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 D.第一艘載人飛船發(fā)射成功 9. 中共十一屆三種全會是共和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知道思想 ②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③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 ④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黨中央領導集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10. 20世紀80年代,走出國門的中國人發(fā)現,泰國至少領先中國30年;30年后,中國人再次發(fā)現,泰國已至少落后中國上海20年。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 ) A.中、泰兩國社會制度不同 B.中國實行改革開放 C.中國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 D.科技革命的推動 11.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边@首歌反映了中國是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qū)實行的政策包括( ) ①實行民族平等的原則 ②實行民族團結的原則 ③實行共同繁榮的原則 ④反對民族歧視和壓迫 ⑤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原則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2. 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相同點是( ) A.都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B.都是為了實現祖國和平統一而設立 C.都實現了“一國兩制”的構想 D.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轄下的地方行政區(qū)域 13.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有關臺灣敘述正確的是( ) ①三國時,臺灣稱夷洲 ②元朝時加強了對臺灣的管轄 ③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 ④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 ⑤1684年清朝設臺灣隸屬廣東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4. 如圖,下列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 ? A.新中國的外交成就 B.國防現代化的起步 C.統一大業(yè)的完成 D.兩岸交流的密切 15. 中國新聞網2012年4月16日電:近年來,“中文學習熱”在全世界蔓延。這表明( ) A.中文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 B.中文更便于人們進行主 C.中國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 D.中國開始實行對外開放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施行,使中國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憲法依據。 ——選自習近平在紀念人民代表大會召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1)我國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哪一年在什么會議上頒布的? (2)這是一部什么類型的憲法?為什么? (3)該憲法規(guī)定我國的國家性質是什么?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 材料二 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指出:“中央認為,我們要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彼捻椈驹瓌t是中國的立國之本。 材料三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逐步擺脫貧窮、擺脫落后的階段;是由農業(yè)人口占多數的手工勞動為基礎的農業(yè)國,逐步變?yōu)榉寝r業(yè)人口占多數的現代化工業(yè)國的階段;是由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占很大比重,變?yōu)樯唐方洕叨劝l(fā)達的階段,是通過深化改革與探索,建立和發(fā)展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體制的階段,是全民奮起,艱苦創(chuàng)業(y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階段。 (1)材料一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這里的“春天”喻指什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指哪一事件?它有何意義? (2)材料二中,鄧小平是針對哪一問題提出的這一觀點的?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是什么? (3)根據材料三,歸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并說說該路線是在哪次會議上提出的? (4)綜合以上材料,說說鄧小平理論創(chuàng)新有何特點。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的反動分子在外交上一貫是神經衰弱怕帝國主義。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凱……哪個不是跪在地上辦外交的呢? ——《周恩來傳》上卷 材料二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積極同鄰近國家和新興獨立國家發(fā)展友好關系,參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動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國際政治舞臺開始有了“中國聲音”,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 20世紀70年代,我國外交取得了顯著成就: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國際政治舞臺;70年代,我國與西方許多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如美國、意大利、加拿大、聯邦德國、澳大利亞、英國等。 材料四 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9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積極參加國際及區(qū)域性組織,在雙邊與多邊外交領域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1)據材料一,指出中國近代外交的特征。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國際舞臺上的“中國聲音”主要指什么? (3)材料三中,“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國際政治舞臺”指什么?推動我國70年代與西方許多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的關鍵性外交事件是什么? (4)我國20世紀90年代加入了哪一區(qū)域性國際經濟組織? (5)縱觀中國近現代外交歷程,你認為我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CCDB 6-10BDBAB 11-15ADAAC 二、非選擇題 16. (1)1954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頒布的。 (2)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憲法明確規(guī)定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民主原則,從法律上肯定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方向。 (3)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 17. (1)改革開放;鄧小平視察南方并發(fā)表多次講話。 意義: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2)針對改革開放中出現的資產階級自由化問題?!?內容: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 (3)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中共十三大。 (4)立足國情,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等。(其他符合題意也可) 18. (1)不平等、不獨立、無自主權。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方針 (3)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正?;?。 (4)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或APEC)。 (5)綜合國力(或經濟、科技實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