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一課 新生政權的鞏固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同步練習 一. 選擇題 1. 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的根本目的是( ) A.保家衛國 B.國際援助 C.反對霸權主義 D.推動朝鮮的統一 2.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曲創作背景取自( ) A.北伐戰爭 B.抗日戰爭 C.解放戰爭 D.抗美援朝戰爭 3. 同學們為開展研究性學習搜集了以下歷史信息:“黃繼光. 彭德懷. 跨國鴨綠江“這些歷史信息共同反映的學習主題是( ) A.八路軍將士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斗爭 B.解放戰爭時期的英雄人物 C.抗美援朝志愿軍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事跡. D.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 4. 1947年,中國共產黨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推動解放區土地改革運動的開展。1948年,中共中央起草了《新解放區土地改革要點》,對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政策又作了許多明確的規定,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運動有了深入的發展。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區大約有1億農民分得了土地。材料強調了( ) A.廣大農民群眾分得了土地 B.土地改革為解放戰爭提供了重要的物力保障 C.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剝削制度 D.土地改革的開展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5. 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農作物產量迅速達到和超過歷史最高水平。下列對材料理解不正確的是( ) A.土地改革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B.土地改革實現了農村土地公有制 C.土地改革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D.土地改革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6. 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國主要農產品產量變化表。這些變化說明( ) 類別 糧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長(%)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長(%) 14.1 26.5 12.5 A.土地改革運動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B.社會主義改造順應了廣大農民的愿望 C.集體經濟制度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D.過渡時期總路線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 7. 一五計劃的內容不包括( ) A.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 B.優先發展輕工業 C.相應的發展交通運輸業. 輕工業. 農業 D.相應的培養建設人才 8. 以下是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的成果,其中屬于福建省的是( ) A.沈陽飛機制造廠 B.鞍山鋼鐵公司 C.鷹廈鐵路 D.克拉瑪依油田 9. 屬于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成就的是( ) ①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 ②1956年,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來第一輛汽車 ③1956年,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④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 ⑤大慶油田建成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0. 從2001年起,我國將每年12月4日確定為全國法制宣傳日,憲法是法制宣傳的重要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頒布的時間是( ) A.1954年 B.1956年 C.1982年 D.2004年 11.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公布前,曾有1.5億人民參加討論,提出118萬條修改和補充意見,這充分說明( ) A.它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 B.它體現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D.它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保證 12. 下列關于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它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B. 它規定了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 它是在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間討論通過的 D. 它是在第一次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討論通過的 13. 下列敘述與史實相符的是( ) A.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徹底完成 B.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標志著我們祖國實現了完全統一 C.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標志著徹底摧毀了在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1956年初,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建立 14. 鄧小平曾說:“我們對資本家的社會主義改造,……不是剝奪的政策,所以中國消滅資產階級,搞社會主義改造,非常順利,整個國民經濟沒有受任何影響?!碑敃r中國對資本家的社會主義改造采取的創造性舉措是( ) A.實行股份制 B.贖買政策 C.廉價收購 D.無償沒收 15.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說:“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边@一“基本國情”開始于( )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開 二. 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毛澤東說:“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材料二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 (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簡述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兵朝鮮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回答:“跨過鴨綠江”的軍隊的名稱是什么?是何時跨過鴨綠江的?他們“跨過鴨綠江”的目的是什么? (3)這支軍隊的戰士被譽為什么?你能說出幾個這場戰爭中的戰斗英雄嗎? (4)“打敗美帝野心狼”的時間和標志是什么? (5)試分析這場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 17. 農民和農村問題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問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第二條 沒收地主的土地. 耕畜. 農具. 多余的糧食及其在農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財產不予沒收。 第十條 所有沒收和征收得來的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除本法規定收歸國家所有者外,均由鄉農民協會接收,統一地. 公平合理地分配給無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產資料的貧苦農民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第六條 保護富農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種的土地及其他財產,不得侵犯。富農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材料三 如圖。 浙江省嘉興鎮東鄉農民土改勝利完成后,農民高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領到的土地證 1950年湖南省岳陽縣第一區麻塘鄉農民易振家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標志著哪一場運動的開始?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目的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回答,為減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促進生產的發展,黨和政府對富農采取了怎樣的政策? (3)根據材料三指出這場改革的直接結果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談談這次改革的完成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深遠意義。 18. 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許多地區的翻身農民晝夜不停地拉土墊地,把一千多畝鹽堿地改變成良田。 材料二 社員苦干兩年,生產發展了,產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員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組織起來的優越性顯示出來了。 材料三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責任明確,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業連年獲得豐收,農民高興地說:“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以上三則材料分別反映了什么時期的農村生產狀況? (2)在第一則材料中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3)在材料二反映的歷史時期,如果農民不組織起來會有那些弊端? (4)材料三反映了那時的農民對聯產承包責任制持什么樣的態度?為什么? (5)黨和人民政府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斷調整農村政策說明了什么道理?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ADCDB 6-10ABCCA 11-15BDCBC 二. 非選擇題 16. (1)美國侵略朝鮮,并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中國政府派兵援助。 (2)中國人民志愿軍;1950年10月;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 (3) “最可愛的人”;黃繼光. 邱少云等。 (4)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5)抗美援朝是一場反侵略的正義戰爭;中國共產黨的英明決策和正確指揮;中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志愿軍和朝鮮軍民的英勇戰斗等。 17. (1)運動:土地改革。 目的: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2)政策:保護富農(經濟. 財產)政策。 (3)直接結果:農民獲得了土地,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深遠意義: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18. (1)時期:土地革命時期. “三大改造”期間和改革開放時期。 (2)原因:農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3)弊端:貧苦農民缺乏生產工具. 資金,一家一戶難以解決水利問題,難以抵御自然災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進的機械農具。(言之有理即可) (4)態度:熱烈擁護。原因:實行這種制度,責任明確,農民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生活了得到了改善。 (5)黨一貫重視農村問題,關心農民生活;尊重客觀規律,實事求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