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二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同步練習 一. 選擇題 1. 中共八大確定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 ) A.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 B.開展“文化大革命” C.開展整風運動 D.開展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 2.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個口號出自于下列哪一時期( ) A.“大躍進”時期 B.“文革”時期 C.“一五”計劃時期 D.“三大改造”時期 D.黨和政府全面調整國民經濟,恢復發展生產 3. 1958年,中共中央發動“大躍進”運動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是由于( ) ①社會主義建設缺乏經驗 ②對國情沒有認識清楚 ③蘇聯撕毀合同 ④急于求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 誰說我們笨,不如西洋人?有了總路線,英美落后塵。”從這首大躍進時期的口號中,我們可以獲取的歷史信息有 ( ) ①高指標. 瞎指揮嚴重泛濫 ②“共產”風盛行 ③全國陷入動亂 ④人們充滿了迫切要求改變經濟落后的愿望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5. 1958年一位外國友人來到中國,他可能看到和碰到的情況( ) ①我國農村分田分地忙 ②我國農村大辦公共食堂,吃飯不要錢 ③土地成為農民的私有財產 ④我國中學生參加了火熱社會主義建設,大煉鋼鐵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6. 下列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公布 ②人民公社化運動 ③農業生產合作化 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7.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的作者是( ) A.江清 B.林彪 C.陳伯達 D.毛澤東 8.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中共中央副主席劉少奇逝世是因為( ) A.被林彪. 江青等人誣陷. 迫害 B.因病醫治無效 C.自殺身亡 D.被造反派批斗致死 9.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出現了一系列嚴重失誤,下面屬于嚴重失誤的是( ) ①三大改造 ②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③文化大革命 ④十一屆三中全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 1971年9月13日,叛黨叛國,倉皇出逃,最后機毀人亡的反革命集團的頭目是( ) A.林彪 B.王洪文 C.張春橋 D.姚文元 11. 下圖中的情景發生在1976年10月,人們舉著的頭像從左到右分別是王洪文. 張春橋. 江青和姚文元。人群中有人舉著一個大大的“反”字,從本質上看,人們反對的是( ) A.開展反右斗爭 B.人民公社化 C.嚴重的內亂 D.批判舊文化 12. 下圖是新中國50年代至70年代科技發展情況(科技成果)曲線圖,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 A.①時期的科技發展得益于三大改造的完成 B.②時期取得的成就是“一五”計劃的成果 C.④時期取得的成果是“兩彈一星” D.⑤時期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得益于改革開放 13.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榮獲“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共和國歷史上,首先打破帝國主義核壟斷的科技成果是( ) A.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B.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實現核爆炸 C.成功研制第一艘核潛艇 D.中國戰略導彈部隊裝備洲際導彈核武器 14. 下列科技成就中,屬于我國科技工作者在“文革”期間排除錯誤路線干擾,堅持科學探索而取得的是( ) ①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②第一架噴氣式飛機試制成功 ③首次育成秈型雜交水稻 ④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 2010年1月11日資深航天專家孫家棟榮獲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由孫家棟擔任技術負責人. 總設計師或工程總師的衛星就有34顆,占整個中國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被業界公認為中國的“衛星之父”。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 ) A.亞洲一號 B.神州一號 C.東方紅一號 D.嫦娥一號 二. 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九五八年,黨的八大二次會議通過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及其基本點,其正確的一面是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普遍愿望,其缺點是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材料二 1956-1966年,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雖然走了不少的彎路,經歷了許多的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曲折發展》岳麓書社 請回答: (1)簡述材料一中“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內容。 (2)依據材料二的論點,運用史實說明這一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走了哪些彎路(失誤)?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3)聯系所學知識,談一談這一時期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曲折發展的原因。 17. 善于總結經驗和教訓,是人類歷史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在社會主義探索時期,我們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現了重大失誤。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53年,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我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為了貫徹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黨和政府制定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領導全國人民有計劃地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業總產值增長128%,農業總產值增長25%,鋼產量增長近3倍。同時期,我國進行了對農業. 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材料二 1958年8月,報紙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口號……在煉鋼原料缺乏的情況下,群眾只好把家中的鐵器和做飯用的鐵鍋投進小高爐…… 材料三 山東紅旗人民公社辦的公共食堂,將野菜和紅薯那樣的粗食,精心烹調成“山珍海味”,已經做到一個月九十頓飯頓頓不重樣。 ——《人民日報》(1958年11月) 材料四 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它根本不是亂了敵人,而是亂了自己……歷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 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中共中央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哪一行業?材料一中“對農業. 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這一歷史事件為以后經濟建設提供哪些教訓? (3)材料三反映哪一歷史事件?1958年我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左”的錯誤? (4)據材料四,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場什么性質的運動?以史為鑒,說說“文化大革命”這段沉重歷史給我們的啟示有哪些。 18. 閱讀下列材料和圖片: 材料一 1945年8月上旬,廣島. 長崎落下兩枚原子彈,瞬間奪走了10萬人的生命。核轟炸時消息傳來,美國總統杜魯門和許多官員興高采烈,大多數參加研制核武器的“曼哈頓計劃”的科學家們心情沉重。愛因斯坦便沉重地說,當初致信羅斯福提議研制核武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和遺憾。他甚至懊悔當初從事的科研“早知如此,我寧可當個修表匠。” 材料二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你認為世界上多數人對發展核武器持何態度? (2)材料二中的圖片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的情景。這發生在哪一年? (3)我國原子彈的研制成功有什么意義? (4)我國使用原子彈的原則是什么?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AABCD 6-10DDABA 11-15CCADC 二. 非選擇題 16. (1)鼓足干勁. 力爭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2)彎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成就:主要工業產昂有很大增長,石油工業尤為突出,新興的電子工業. 原子能工業. 航天工業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 (3)由于國家剛剛從革命戰爭轉向社會主義建設,黨和人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缺乏經驗,又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 17. (1)①重工業。②實質:把生產資料私有制改造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2)①“大躍進”運動。 ②教訓:經濟建設要從國情出發,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經濟規律等。 (3)①人民公社化運動。 ②對國情認識不足;缺乏經驗,急于求成;忽視客觀的經濟規律。 (4)性質:“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 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啟示:堅決反對個人崇拜;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 18. (1)世界上多數人對發展核武器持反對態度。 (3)1964年。 (4)加強了我國的國防力量,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對維護和平具有重要意義。 (5)中國在任何時候,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