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二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同步練習 一. 選擇題 1. 中共“八大”提出的當前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 ) A.完成三大改造 B.堅持社會主義制度 C.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D.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2. 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的一次嚴重失誤是( ) A.1958年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的提出 B.“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 C.中共八大的召開 D.中蘇關系惡化 3. “我社今年五谷豐,禾稻密密不透風,就算衛星掉下來,也會彈回半空中”這首詩歌應該是什么歷史時期的產物?( ) A.“一五”計劃時期 B.“文化大革命”時期 C.改革開放時期 D.“大躍進”時期 4. 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口號. 標語往往有著強烈的政治色彩,打上時代的烙印。下列口號出現在“大躍進”時期的是( ) A.工廠就是戰場,機器就是槍炮 B.人有多大膽. 地有多高產 C.抓革命,促生產 D.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5. 1959—1961年,國家和人民面臨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嚴重經濟困難。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有( ) ①黨和人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 ②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缺少經驗,又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 ③“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④“左”的錯誤在全國各地嚴重泛濫 ⑤高指標. 瞎指揮. 浮夸風和“共產”風 ⑥自然災害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6. 下列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公布 ②人民公社化運動 ③農業生產合作化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①③② 7. “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的受害者是( ) A.鄧小平 B.劉少奇 C.彭德懷 D.陳毅 8. 文革”中,國家主席劉少奇被迫害而死,從根本上說明了 ( ) A. 人民無法正常行使基本權利 B. 文革造成了一些冤假錯案 C. 社會秩序遭到嚴重破壞 D. 民主和法制遭到踐踏 9. “文化大革命”期間,奪取黨和政府各級領導權的狂暴行動開始于( ) A.1966年8月 B.1966年9月 C.1967年1月 D.1970年2月 10. 1976年《天安門詩抄》:“黃浦江上有座橋,江橋腐朽已動搖。江橋搖,眼看要垮掉;請指示,是拆還是燒?”這首詩反應的政治要求是( ) A.黃浦江上建新橋 B.炮打資產階級司令部 C.粉碎林彪集團 D.粉碎“四人幫” 11. 十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國人民蒙受了深重災難和付出了慘重代價的年代,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標志是( ) A. 九一三事件 B. 四五運動 C. 二月抗爭 D. 粉碎四人幫 12. 1964年10月的某一天,我國新疆羅布泊地區發生了蘑菇云騰空而起的現象。你認為最有可能是( ) A.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B.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C.中國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D.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飛天成功 13. 2016年4月24日,我國迎來了第一個“中國航天日”。這一天的設定和如圖內容相關。下面有關如圖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這是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B.它成功發射于1964年 C.中國從此在空間技術領域躋身于世界先進國家行列 D.它標志著中國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衛星的空間技術 14. 1980年,雜交水稻栽培技術成為中國轉讓給美國的第一項農業科技專利。該技術的發明人是( ) A.袁隆平 B.焦裕祿 C.鄧稼先 D.黃繼光 15. 下列經濟建設成就不是在“文革”期間取得的是( ) A.成昆鐵路建成 B.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C.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 D.紅旗渠建成 二. 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九五八年,黨的八大二次會議通過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及其基本點,其正確的一面是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普遍愿望,其缺點是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材料二 1956-1966年,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雖然走了不少的彎路,經歷了許多的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曲折發展》岳麓書社 請回答: (1)簡述材料一中“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內容。 (2)依據材料二的論點,運用史實說明這一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走了哪些彎路(失誤)?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3)聯系所學知識,談一談這一時期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曲折發展的原因。 17. 善于總結經驗和教訓,是人類歷史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在社會主義探索時期,我們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現了重大失誤。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53年,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我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為了貫徹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黨和政府制定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領導全國人民有計劃地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業總產值增長128%,農業總產值增長25%,鋼產量增長近3倍。同時期,我國進行了對農業. 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材料二 1958年8月,報紙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口號……在煉鋼原料缺乏的情況下,群眾只好把家中的鐵器和做飯用的鐵鍋投進小高爐…… 材料三 山東紅旗人民公社辦的公共食堂,將野菜和紅薯那樣的粗食,精心烹調成“山珍海味”,已經做到一個月九十頓飯頓頓不重樣。 ——《人民日報》(1958年11月) 材料四 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它根本不是亂了敵人,而是亂了自己……歷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 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中共中央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哪一行業?材料一中“對農業. 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這一歷史事件為以后經濟建設提供哪些教訓? (3)材料三反映哪一歷史事件?1958年我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左”的錯誤? (4)據材料四,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場什么性質的運動?以史為鑒,說說“文化大革命”這段沉重歷史給我們的啟示有哪些。 18.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們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材料二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后,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致電世界各國政府首腦,闡明中國對于核武器問題的立場: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中國進行核試驗、發展核武器,是被迫而為的。中國掌握核武器,完全是為了防御,為了保衛中國人民免受核威脅。中國政府鄭重宣布,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請回答: (1)你知道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于何時嗎? (2)根據材料一、二,分析我國研制原子彈的原因。 (3)根據材料二,分析我國政府對擁有核武器做出了什么承諾,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有什么意義?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DBDBA 6-10DBDCD 11-15DABAC 二. 非選擇題 16. (1)鼓足干勁. 力爭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2)彎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成就:主要工業產昂有很大增長,石油工業尤為突出,新興的電子工業. 原子能工業. 航天工業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 (3)由于國家剛剛從革命戰爭轉向社會主義建設,黨和人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缺乏經驗,又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 17. (1)①重工業。②實質:把生產資料私有制改造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2)①“大躍進”運動。 ②教訓:經濟建設要從國情出發,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經濟規律等。 (3)①人民公社化運動。 ②對國情認識不足;缺乏經驗,急于求成;忽視客觀的經濟規律。 (4)性質:“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 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啟示:堅決反對個人崇拜;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 18. (1)1964 年 (2)為了不受人家欺負;為了防御;為了保衛中國人民免受核威脅。 (3)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加強了我國的國防力量,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對維護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