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二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同步練習 一. 選擇題 1. 下列選項不是中共八大確定的主要任務的是( ) A.集中力量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 B.實現國家工業化 C.把我國盡快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D.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2. 中共中央發動“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原因是( ) ①忽視客觀規律 ②對國情分析不夠 ③缺乏建設經驗 ④對社會主義建設急于求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 “枝干橫斜葉半黃,漳州爐焰對斜陽。煉鋼何惜相思樹,一寸相思一寸鋼。”詩中描述的情景發生在( ) A.20世紀40~50年代 B.20世紀50~60年代 C.20世紀60~70年代 D.20世紀70~80年代 4. 下列敘述有關下圖宣傳畫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反映了廣大人民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愿望?? ②具有“左”傾冒進的思想傾向 ?? ③忽視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 ④直接導致了“大躍進”運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5. 小華爺爺今年80 多歲,他經常給小華講“爺爺過去的事情”。一天,他給小華講了他經歷過的四件事。其中哪一項最不可信?( ) A.建國初期他們家分得田地和牲口 B.他參加了志愿軍入朝作戰 C.他把家里做飯用的鐵鍋捐獻出來煉鋼 D.1958年他辦了一個養豬場,在村里率先致富 6. 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生產關系的變化. 調整經歷了四個步驟依次應為( ) ①土地改革 ②農業合作社 ③人民公社化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②①③ 7. “文化大革命”指向所謂的資產階級司令部,實際矛頭是指向( ) A. 劉少奇 周恩來 B. 劉少奇 鄧小平 C. 鄧小平 周恩來 D. 朱德 周恩來 8. 在林彪. 江青等人誣陷下,劉少奇被開除出黨的罪名是( ) A.“選擇派” B.“保皇派” C.“二月逆流” D.“叛徒內奸工賊” 9. 建國后,各種運動不斷,這在當時人們的取名中留下深刻的印記。例如:李援朝. 王建國. 馬文革. 周躍進等。他們年齡最小的應該是( ) A.王建國 B.李援朝 C.馬文革 D.周躍進 10. 976年4月5日,在天安門廣場發生的事件,其性質是( ) A.悼念周總理,痛斥四人幫 B.擁護鄧小平 C.結束“文化大革命” D.抗擊日寇的侵略 11. 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舉粉碎“四人幫”,結束了“文化大革命”是在( ) A.1976年5月 B.1976年9月 C.1976年10月 D.1971年9 月 12. 鄧小平曾經指出:“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了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 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這些東西”指的是( ) A.汽車和飛機 B.“兩彈一星” C.設立經濟特區 D.秈型雜交水稻 13. 我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卻依然研制出原子彈,其主要原因是( ) A.向國外反華勢力炫耀我國軍事實力 B.時時刻刻為新的世界大戰做好準備 C.打破帝國主義核壟斷,維護世界和平 D.增強軍事實力,應對美國的對臺政策 14.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是第二位“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得主。主要是因為他( ) A.“兩彈一星”的功臣 B.“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 C.人類基因研究領域的貢獻 D.開創治療瘧疾新方法 15. 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國的李宗仁向來訪者說:“西方人終于將我們視為一個智慧的民族了。”導致西方人觀念發生變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 B.中國建成了大亞灣核電站 C.中國掌握了載人航天技術 D.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二. 非選擇題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總路線是一個時期各項工作的總方針。其中,黨中央在社會主義過渡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各制定了一個著名的總路線。1953年,黨中央制定的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內容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 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1)過渡時期總路線制定后,我國開始實施第幾個五年計劃? (2)1958年,黨中央制定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是什么?之后黨在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探索中出現哪些嚴重失誤?(至少寫出兩例) (3)通過兩個總路線實施的結果,你得到什么啟示? 17. 善于總結經驗和教訓,是人類歷史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在社會主義探索時期,我們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現了重大失誤。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53年,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我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為了貫徹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黨和政府制定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領導全國人民有計劃地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業總產值增長128%,農業總產值增長25%,鋼產量增長近3倍。同時期,我國進行了對農業. 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材料二 1958年8月,報紙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口號……在煉鋼原料缺乏的情況下,群眾只好把家中的鐵器和做飯用的鐵鍋投進小高爐…… 材料三 山東紅旗人民公社辦的公共食堂,將野菜和紅薯那樣的粗食,精心烹調成“山珍海味”,已經做到一個月九十頓飯頓頓不重樣。 ——《人民日報》(1958年11月) 材料四 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它根本不是亂了敵人,而是亂了自己……歷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 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中共中央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哪一行業?材料一中“對農業. 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這一歷史事件為以后經濟建設提供哪些教訓? (3)材料三反映哪一歷史事件?1958年我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左”的錯誤? (4)據材料四,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場什么性質的運動?以史為鑒,說說“文化大革命”這段沉重歷史給我們的啟示有哪些。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876年美國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英國展出最新式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發電機和電動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中國展出茶葉. 絲綢. 銀器和小腳繡花鞋等手工產品。 材料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如下圖),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 圖一 圖二 圖三 (1)材料一中,英國和美國的展品分別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材料一中,為什么中國展品的科技含量與西方國家有那么大差距? (3)材料二充分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學技術取得的重大成就。從三幅圖片中,任選一幅,說明該成就對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所起到的作用。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CABDD 6-10ABDCC 11-15CBCBA 二. 非選擇題 16. (1)一 (2)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3)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言之有理即可)。 17. (1)①重工業。②實質:把生產資料私有制改造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2)①“大躍進”運動。 ②教訓:經濟建設要從國情出發,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經濟規律等。 (3)①人民公社化運動。 ②對國情認識不足;缺乏經驗,急于求成;忽視客觀的經濟規律。 (4)性質:“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 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啟示:堅決反對個人崇拜;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 18. (1)英國:第一次科技革命,美國:第二次科技革命 (2)近代中國備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科學技術十分落后。 (3)圖一:雜交育種技術的突破,大大提高了水稻產量,解決了10多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為經濟的發 展和社會的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二:衛星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進入世界航天技術的先進行列,為我國經濟. 軍事. 文化事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圖三:原子彈試驗成功,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地位,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