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有關“最可愛的人”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代表人物有邱少云、黃繼光 B.他們充滿了愛國主義精神 C.取得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D.取得了近百年來反抗帝國主義斗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2. 1953年,我國農民凈貨幣收入比1949年增長123.6%,每人平均凈貸幣收入增長111.4%,農民的購買力有了成倍增長。這直接歸因于( ) A.新中國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勝利 D.土地改革完成 3.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某中學準備舉辦一場“一五”計劃成果圖片展,下列哪一圖片不適合采用( ) 4. 抓關鍵詞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與“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主政治建設”等關鍵詞相吻合的歷史事件是( ) A.頒布《中華民國約法》 B.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C.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D.制定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5. 如圖所示為原匯昌花邊線漂染廠的收據。這一歷史遺存印證的是( ) A.“一五”工業化建設 B.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C.“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D.“文化大革命” 6. 中共八大對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歷史證明這些成果對于黨的事業的發展有長遠的重要意義。下列關于這次會議的表述不符合歷史史實的是( ) A.制定了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B.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 C.確立了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的主要任務 D.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7. 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但在“文化大革命”這場內亂中,社會主義民主法制遭到嚴重破壞,其表現有( ) ①由上海蔓延至全國的“一月風暴” ②劉少奇同志被迫害致死 ③江青為首的“四人幫”被逮捕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8. 鄧小平曾經指出:“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了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這些東西”指的是( ) A.汽車和飛機 B.“兩彈一星” C.設立經濟特區 D.秈型雜交水稻 9. 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人物、偉大的精神。“新長征、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等與下列哪位偉人相關( ) A.鄧小平 B.毛澤東 C.周恩來 D.孫中山 10. 黨的十九大繼續關注農村,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回顧歷史,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民經歷了兩次分地,即“土地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列關于二者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 A.都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 B.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C.農民都獲得了土地所有權 D.普遍得到當時農民的好評 11. 鄧小平強調,應當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所創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來發展社會主義,封閉只能導致落后。為此,我國采取的對策是( ) A.實行對外開放 B.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C.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D.實行國有企業改革 12. 2013年10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西藏的發展與進步》白皮書說,西藏地區生產總值連續19年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年均增速12.7%。經濟發展使西藏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西藏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有( ) 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 ②在少數民族地區加強改革開放的力度 ③宗教信仰的廢除 ④新型民族關系的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 下列關于“一國兩制”構想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它是周恩來對黨中央多年醞釀的和平統一祖國構想的高度概括 B.大陸和港澳臺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C.香港、澳門的回歸是“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 D.在這一方針指導下,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實現了海峽兩岸的統一 14. 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和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會談之余兩人均唱了幾段自己喜愛的國粹藝術——京劇,這一段佳話說明海峽兩岸的炎黃子孫具有( ) A.相同的心理素質 B.共同的文化傳統 C.相同的經濟基礎 D.共同的生活習俗 15. 2015年4月,亞非領導人峰會——紀念萬隆會議召開60周年會議在印尼首都舉行。關于萬隆會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與各國毫無分歧 B.美國在會議中居于主導地位 C.會議在中國召開 D.周恩來在會議中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時間擦亮了歷史的眼睛,歷史擦亮了我們的眼睛。邊讀邊想,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印、美人均鋼和電的產量對照表 國家 項目 中國(1952年) 印度(1950年) 美國(1950年) 鋼產量(千克) 2.37 4 538.3 發電量(千瓦時) 2.76 10.9 2949 材料二 新中國成立后至20世紀末,我國糧食人均產量變化圖 (1)依據材料一說說,為改變落后狀況,1953年黨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結果如何? (2)1949年到1957年糧食的增產與哪些因素有關? (3)依據材料二,導致我國1957—1962年糧食人均產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依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認識。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問題一·國家貧窮落后的問題】 材料一 世界上還能有誰,提出這樣的偉大決策,讓數億農民成功解決了溫飽;讓座座城市神話般崛起;世界上還能有誰,提出這樣的偉大構想,使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世界上還能有誰,提出這樣的偉大理論,成為引領中華民族前進的光輝旗幟。 ——改編自一位偉人紀念堂中的留言 【探究思考】 (1)材料一中讓中國走向富裕的 “偉大決策”是什么?是在哪次會議上作出的? 【問題二·資產階級自由化問題】 材料二 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實質是否定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道路,否定人民民主專政,否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2)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有力武器”是什么?這一“有力武器”是誰提出的? 【問題三·走什么道路的問題】 材料三 新中國成立后經歷了一個從“走俄國人的路”發展到“走自己的路”的歷程。 (3)中國人“走自己的路”開始于哪一次會議?這是怎樣的一條道路? 【問題四·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 材料四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必須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 (4)材料四中“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是在哪一次會議上提出的?依據材料概括“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的現實意義。 【問題五·姓“資”姓“社”的問題】 材料五 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的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 (5)材料五中“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的困擾出現在什么時期?鄧小平南方視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旗幟飄揚】 (6)鄧小平自稱是“中國人民的兒子”,你如何評價他?材料一中的“偉大理論”是什么?為什么稱這一“偉大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18. 外交,就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政治活動。外交活動,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國家實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1954年6月,周恩來率領中國代表團訪問印度,受到印度總理尼赫魯的熱烈歡迎。……周恩來有針對性地闡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本思想。尼赫魯十分贊同周恩來的看法,欣然與周恩來發表聯合聲明。 (1)材料一中1954年,中國總理訪問印度,與印度總理共同倡導________________,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其內容是什么? 材料二 “我們共產黨人從不諱言,我們相信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制度是好的,但是在這個會議上用不著來宣傳個人的思想意識和各國的政治制度。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求異的……” (2)材料二中的會議是指什么國際會議?在哪個國家舉行的?周恩來在這個國際會議提出了什么外交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 材料三 1950年,美國商務部準備將它的許可證管制辦法推廣適用于所有運往共產黨中國的貨物。“禁運辦法推廣適用于一切商品。” 材料四 與美國關系正常化是中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邁向世界的關鍵性第一步。……中國實現對外開放與現代化戰略需要良好的國際環境。 ——《當代世界:中國的改革開放與中美關系》 (3)根據材料三、四可以看出中美關系發生了什么變化?這種變化開始于哪位美國總統? 材料五 法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說:“中國在我們當中也坐了屬于她的席位,不公正和荒謬的狀態結束了。” (4)材料五中法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反映的是我國外交上哪一個重大事件?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DCDB 6-10ABBAC 11-15ABCBD 二、非選擇題 16. (1)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2)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化。 (3)“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失誤(或“左”的錯誤,以及三年自然災害)。 (4)本小題答案不具唯一性,從經濟發展遵循客觀規律,實事求是等方面作答。 17. (1)偉大決策:改革開放。會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2)有力武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人物:鄧小平。 (3)會議: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道路: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或適應中國國情的道路)。 (4)會議: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意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對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具有長期的指導意義。 (5)時期: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影響: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6)鄧小平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地回答了在中國這樣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18. (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2)萬隆會議;印度尼西亞;“求同存異”。 (3)由敵對轉向緩和,正常化;尼克松。 (4)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