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為紀念抗美援朝,一位志愿軍老戰士到學校給學生講課時說:“為了不暴露潛伏地點,邱少云硬是在火海中咬緊牙關,紋絲不動,直到壯烈犧牲!同學們,這是怎樣的一種毅力,怎樣的一種精神啊!”老戰士所說的這種“精神”是( ) ①愛國主義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③艱苦創業的精神 ④集體主義精神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 學習歷史需要正確認識史實與結論之間的關系。下列史實與結論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A.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 B.西藏的和平解放——標志著中國完成統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抗美援朝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百年屈辱 3. “十三五”規劃是2016-202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一五”計劃的工業成就的是( ) A.鞍山鋼鐵公司 B.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 C.沈陽機床廠 D.武漢長江大橋 4. 下列運動對我國生產力發展起了促進作用的是( ) ①土地改革運動 ②三大改造 ③大躍進運動 ④人民公社化運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5. 中共八大的功績在于( ) A.為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作出了重要貢獻 B.為我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指明了方向 C.為奪取全國革命的勝利,在思想上作了準備 D.把全國人民和全黨團結在毛澤東思想的旗幟下 6. “三起三落/經受了風風雨雨的摔打/回顧幾十年的革命歷程/使你悟出了‘真理’也有真假/劃時代地創立了/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撥開了迷霧/指明了方向/走上了正軌/ 使共和國的國力/得到了舉世矚目的壯大。”上述材料稱贊的是( ) A.毛澤東 B.鄧小平 C.江澤民 D.周恩來 7.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劉少奇被誣陷為叛徒、內奸、工賊 B.反右傾運動中,彭德懷受到錯誤批判 C.天安門事件被判為反革命事件 D.“四五”運動后,鄧小平被撤職 8. 屬于我國20世紀60年代的科研成果的是( ) ①原子彈爆炸成功 ②中進程地地導彈試驗成功 ③用于實戰的導彈發射成功 ④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9. 我們黨和國家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標志是( ) 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B.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C.中共十五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D.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10. 1985年,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這場改革的中心環節是( ) A.增強企業活力 B.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C.擴大企業自主權 D.實行對外開放 11. 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西部地區出現大開發、大發展新氣象得益于( ) A.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 B.民主改革的推行 C.改革開放的推動 D.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 12. 2017年4月1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南海瀛臺會見了新當選并獲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時表示,今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20年來,香港經濟持續繁榮發展,國際貿易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進一步鞏固。這主要是因為實施了(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一國兩制”方針 C.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13. 70多年來,雖然兩岸尚未統一,但是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沒有改變,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民族感情也沒有改變。下列史實不利于實現海峽兩岸統一的是( ) A.大陸綜合實力的增強 B.“臺獨”勢力的存在 C.香港、澳門的回歸 D.兩岸經濟往來密切 14. 一位學者認為:“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如果沒有中國同美國的關系正常化,也就沒有70年代末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外開放’政策以及中國對外經濟關系的蓬勃發展。”其含義是指中美關系正常化( ) A.標志著美國對中國封鎖政策的徹底失敗 B.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C.促使西方許多國家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D.使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15. 漫畫《梅開三度》(如圖)反映的是20世紀70年代新中國外交政策和發展,其中①處代表的歷史事件是( ) A.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C.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圖一 圖二 圖三 (1)圖一反映了建國初期,為鞏固政權中國政府采取的什么戰略決策?是在什么時間在誰的帶領下去完成該戰略決策的? (2)圖二反映的是朝鮮戰場上涌現出的哪位英雄?再列舉一位在朝鮮戰場上舍生忘死的英雄。他們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3)圖三中,A處發生的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哪一次著名的戰役? (4)我們最終取得了朝鮮戰爭的勝利,這個結果有什么意義? 17.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個光輝的起點,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嚴重的挫折中重新奮起,帶領中國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始了新的偉大革命。閱讀材料,探究問題。(17分) 【傾聽歷史聲音·真理標準問題討論】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 我們都堅決維護;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 目前進行的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實際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爭論……只有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我們黨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也才能順利發展…… ——鄧小平 (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哪一方針?提出這種方針的實質是什么? (2)結合材料二說說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性質是什么?有何歷史意義? 【見證歷史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 材料三 “我們懷著十分興奮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是一個偉大的戰略轉變。” 材料四 飽經滄桑的中國在1978年再一次面臨命運的抉擇,對于無數人來說,12月18日開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意味著“時間又開始了”! (3)材料三中我們“十分興奮的心情”因何而起?請指出“戰略轉變”前后,黨的工作重心分別是什么? (4)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十一屆三中全會意味著‘時間又開始了’”的理解。 18.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技歷經滄桑巨變,今天,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矚目的科技大國,航天科技取得了輝煌成就。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有關科技創新主題的探究并回答相關問題。 【原爆圓夢】 材料一 如圖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標志著中國國防現代化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1)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成功有何歷史意義?被譽為“兩彈元勛”的科學家是誰? (2)人民解放軍中擔任戰略核反擊任務的軍種是什么? 【新的飛躍】 材料二 (3)請為上圖配上文字說明。(要求簡明、準確) (4)他的研究為我國乃至世界的糧食產量帶來了大幅度的增產,這充分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走向輝煌】 材料三 2016年8月26日,國防科工局總工程師、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表示,2017年下半年,我國將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落月采樣并返回地球。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第三步。 (5)科技是創新的結果,面對著激烈的科技競爭形勢,你認為作為中學生應該怎樣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CDCA 6-10BABAA 11-15DBBBC 二、非選擇題 16. (1)決策: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0年10月,在彭德懷司令員的帶領下,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軍。 (2)邱少云。黃繼光。精神:舍生忘死,英勇作戰,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國際主義精神等。 (3)上甘嶺戰役。 (4)沉重地打擊了美帝國主義,保衛了朝鮮的獨立和中國的安全;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同時,也為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17. (1)方針:“兩個凡是”的方針。實質:“文化大革命”中“左”傾錯誤的繼續。 (2)性質: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歷史意義:使人們認識到,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也為開創改革開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準備。 (3)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戰略轉變前,工作重心是階級斗爭;戰略轉變后,工作重心是經濟建設。 (4)自1958年開始,“左”傾錯誤不斷泛濫,先后出現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等嚴重的失誤,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全面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因此,十一屆三中全會意味著“時間又開始了”! 18. (1)加強了我國的國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對維護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義。鄧稼先。 (2)中國戰略導彈部隊。 (3)“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4)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5)熱愛科學,獨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質疑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