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五課 “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香港媒體在評論中國收回香港時說:“收回香港這篇文章,是鄧小平的天才創造。”這里的“天才創造”是指(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C.“一國兩制”構想 D.改革開放 2. 下面的紀念幣中有“一國兩制”的字樣,你對這一字樣的認識是( ) ①范圍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統一主權的國家里 ②前提是一個中國 ③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臺灣、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④臺灣、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是一個暫時的過渡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 “一國兩制”構想提出的根本出發點是( ) A.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B.港、澳、臺地區不適合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C.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D.在港、澳、臺地區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4. 林則徐的后裔,曾任我國駐聯合國大使的著名外交官凌青曾寫詩:“粵海銷煙揚我威,但悲港島易英徽。前仇舊恨今盡雪,只緣華夏已騰飛。”下列歷史場景可印證詩中“前仇日恨今盡雪"的是( ) A.新中國成立 B.香港回歸 C.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 D.臺灣問題解決 5. “隨著1999年12月20日的到來,外國列強對中國領土的占據徹底結束。”這說明( ) A.中國第--次取得了反抗外敵人侵的完全勝利 B.中國終于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后勝利 C.百年國恥洗雪,祖國統一大業邁出重要一步 D.國家實現完全統一, 開啟了社會主義新時代 6. 澳門從1999年到2018年,經濟總量由518.7億澳門元增長到4446.7億澳門元,經歷了開埠以來最為輝煌的時期。澳門經濟繁榮發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是( ) A.政治協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一國兩制”制度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7. 澳門回歸20年來,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長,人均GDP已達3.9萬美元,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微型經濟體。這一事實表明“一國兩制”的實行( ) A.融洽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B.增強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 C.刺激了特區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D.保持了特區生活方式的長期不變 8. 下面兩張紀念郵票分別反映了我國在西藏和澳門兩個地區實行的民主制度,這兩種制度的共同之處有( ) ①都在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實行 ②都有利于鞏固祖國統一 ③都是從國情出發制定的,具有中國特色 ④都在各自區域內享有高度自治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 習近平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上深情回顧了澳門回歸祖國20年來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充分肯定了澳門在“一國兩制”實踐中的獨特作用。20年來,澳門同胞當家做主,“澳人治澳”,社會穩定和諧。澳門回歸祖國( ) A.印證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B.得益于中英兩國的共同努力 C.有利于推動香港問題和臺灣問題的解決 D.結束了列強侵占中國領土的歷史 10. 1988年1月21日,第一個臺灣返鄉探親團抵達北京,在八達嶺長城上,他們歡呼“到家了”。此時他們“離家”長達( ) A.38年 B.39年 C.43年 D.93年 11. 20世紀90年代初期,海協會和海基會達成的重要共識( ) ①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②加強兩岸經濟交流 ③調整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 ④海峽兩岸直接實現通郵、通商、通航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2. 實現祖國統一是海峽兩岸中國人的神圣使命。將下列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 ②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③兩會達成“九二共識” ④臺灣當局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 ⑤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 A.④⑤①③② B.④⑤③②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④③①② 13. 習近平說:“兩岸同胞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臺灣問題的實質是( ) A.中國的內政問題 B.經濟交流問題 C.發展問題 D.國共兩黨關系問題 14. 我國《反分裂國家法》中規定“……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臺灣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實現中國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是( ) A.堅持反對外國干涉的原則 B.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原則 C.堅持不使用武力的原則 D.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15. 2017年12月4日,當代著名詩人余光中于臺灣逝世,《鄉愁》是他漂泊異鄉后所作的一首現代詩。詩歌表達了對故鄉、對祖國戀戀不舍的一份情懷,更體現了詩人期望中華民族早日統一的美好愿望。為了早日實現祖國統一,我們一直主張(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武力進攻,速戰速決 C.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D.和而不同,求同存異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81年8月26日,鄧小平在會見臺灣人士時,首次指出:臺灣不搞社會主義,社會制度不變,外國資本不動,甚至可以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這是最早提出“一國兩制”。 材料二 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就是說,中國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 ——鄧小平 材料三 1995年6月,世界著名雜志《財富》推出了一個觸目驚心的封面專題——《香港之死(The Death Of HongKong)》。2007年《財富》雜志承認“在1997年7月1日回歸后的10年,香港……并沒有死掉”“這座城市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充滿活力”。 (1)結合材料一思考,“一國兩制”最早是針對什么問題提出的?這一構想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了鄧小平怎樣的立場?他堅持這一立場的根本保障是什么? (3)材料三中,香港在回歸后“比任何時候都充滿活力”,這說明了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香港和澳門能夠回歸祖國的原因。 17.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臺灣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鄉愁》中寫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材料二 祖國統一后,臺灣特別行政區,可以有自己的獨立性,可以實行與大陸不同的制度。臺灣還可以有自己的軍隊,只是不能構成對大陸的威脅。大陸不派人駐臺,不僅軍隊不去,行政人員也不去。 ——《中國大陸和臺灣和平統一的設想》(1983年) 材料三:2005年4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的手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手伸過最近距離135公里的臺灣海峽. 伸過60年的歷史風雨,緊緊地握在一起。 閱讀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鄉愁》提到的“割臺灣”是近代什么不平等條約的內容?中國人民在1945年10月收復臺灣是哪一戰爭的勝利果實? (2)根據材料二指出中國大陸與臺灣和平統一的構想是什么?這一構想在哪些地區已經被成功的實踐? (3)當前嚴重阻礙臺灣和祖國大陸實現和平統一的因素有哪些? (4)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祖國統一發展趨勢的認識。 18.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們的社會制度是不會改變的,永遠不會改變。但是不在香港和澳門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就不能保持它們的穩定和繁榮,也不能和平地解決問題。 ——鄧小平 材料二 我在這場斗爭中的最高目標是拯救聯邦,而既不是保全奴隸制,也不是摧毀奴隸制。如果我能拯救聯邦而不解放任何一個奴隸,我愿意這樣做;如果為了拯救聯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隸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這樣做。 ——林肯 材料三 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盡管前進道路上還會出現困難和阻礙,但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不懈努力,緊緊依靠兩岸同胞,就一定能夠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錦繡前程。 ——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鄧小平提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什么? (2)材料二中林肯所說的“這場斗爭”在歷史上被稱作什么?有人說林肯最后選擇了“解放一部分奴隸”,你認為這樣說的依據是什么? (3)據兩則材料分析,鄧小平和林肯追求的共同目標是什么? (4)鄧小平、林肯和胡錦濤處理國家事務的做法,給我們什么啟示?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CCBC 6-10CCADB 11-15ACADC 二、非選擇題 16. (1)臺灣問題。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2)立場:主權問題不容討論,中國堅決收回香港。根本保障:中國的獨立、綜合國力的增強及國際地位的提高。 (3)說明了祖國是香港強大的后盾;說明了“一國兩制”的正確性和可行性。(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原因:①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②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構想,為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我國擁有獨立自主的內政和外交權力;④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統一的歷史大趨勢。(任答兩點即可) 17. (1)《馬關條約》;抗日戰爭。 (2)“一國兩制”;香港,澳門。 (3)主要是臺獨勢力:還有試圖阻撓中國統一. 干涉中國內政的國際反華勢力。 (4)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全體中國人的共同愿望。它有利于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國家的強大。我們要堅決同-切分裂勢力作斗爭。 18. (1)一國兩制。 (2)南北戰爭(或美國內戰)。他頒布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規定,南方叛亂各州黑人奴隸一律獲得人身自由。 (3)國家統一。 (4)既堅持原則,又靈活機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