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6課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導學案【學教目標】1.了解李時珍和《本草綱目》、宋應星和《天工開物》、徐光啟和《農政全書》的概況;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長城基本情況;明朝古典小說的思想藝術特點。2.三位科學家成功的原因;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點。設計一張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簡表。通過交流、了解各部小說主要內容,明確它們都有反封建的時代特色,知道它們在國內和國際的文學史上都占據重要地位。3.通過對三位科學家事跡的介紹,探究他們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養刻苦學習、勤于思索、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品質。使學生懂得從思想主題和藝術表現手法兩個方面鑒賞文學藝術作品,提高個人素養。【教學重難點】重點:李時珍和《本草綱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長城、明朝小說的文學成就和時代特點。難點:明朝三部科學巨著,指導學生對課本科技成就的時代特點加以分析和理解。一、自主學習:初讀教材、勾劃要點、完成填空。明朝科技成就著作作者類型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著作農業科學著作價值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朝建筑成就明長城目的起訖點功能/作用歷史地位北京城修建時間基礎構成核心區域建筑特點歷史地位明朝文學成就著作作者成就/特點地理學巨著和文學名著二、課堂探究題探究一: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試著分析《天工開物》命運不同的原因。材料一正如宋應星在該書的序言中所說,“是書與科舉功名毫無關系”,當時士大夫對這部書不屑一顧。后來乾隆時鳊《四庫全書>,不予收錄,民間因此更不敢印行。--摘編自潘吉星《宋應星評傳》等材料二遺憾的是,中國的《天工開物》問世三百年來卻沒有引起中國人足夠的重視,反倒是傳播后促進了日本和歐洲的發展......17世紀末,《天工開物》傳到了日本,作為日本生產技術的基礎圖書,在日本各藩的“植產興業”中被奉為指南......《天工開物》提供了一整套關于養蠶、防治蠶病的完整經驗,對歐洲蠶絲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黃永松《<天工開物>埋沒300年卻讓日本和歐洲“撿寶”》探究二:合作探究:結合課文和材料,試著分析明朝小說發達的原因。材料一天許齋《古今小說題辭》云:“本齋購得古今名人演義一百二十種,先以三之一為初刻云。”材料二明朝中葉以后,工商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市民階層日益壯大。他們的生活和思想要求在文學中得到反映,因而在宋元時期說話藝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通俗小說,便受到他們的歡迎而得到發展的機會。材料三李贄將《西廂》、《水滸》與秦漢文、六朝詩相提并論,同稱為“古今至文”。材料四明代印刷術的進步,刻書業的發展。三、練習鞏固1.明清之際,隨著工商業市鎮和市民階層的興起,文學領域出現了( )A.倡導平等民主的政治思潮B.適合平民欣賞趣味的小說C.融合眾多藝術手段的京劇 D.圖文并茂的農業科技著作2.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輝煌。下列科技著作與其作者的搭配,正確的是()A.《齊民要術》——李時珍B.《天工開物》——賈思勰C.《本草綱目》——宋應星D.《農政全書》——徐光啟3.一位同學分類梳理中國古代書籍,其中①處可填()A.《韓非子》B.《蘭亭集序》C.《竇娥冤》D.《農政全書》4.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蕓蕓眾生為主人公的世情小說勃興,這些作品,有的描繪小手工業者之間真誠互助的新型職業道德,有的宣揚蔑視金錢等級、貴在知心互重的婚戀觀念,也有的歌頌商人追求金錢、海外冒險的理想。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說勃興與下列哪一現象密切相關()A.民族矛盾尖銳B.皇權高度膨脹C.工商業市鎮繁榮D.近代科學傳入5.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用畢生精力編寫,被西方國家稱為“東方醫學巨典”的著作是()ABCD6.歷經六百年歲月變遷,紫禁城歷久彌新。如今其負責人表示要“把一個壯麗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紫禁城值得傳承下去的有()①氣勢恢弘的歷史建筑②瑰麗璀璨的文物國寶③明清兩代的政治制度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以勢若游龍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嶺,奔騰萬里,浩然大氣,堪稱一部以建筑寫就的中華民族的史詩。”與這段描述有關的中國古代建筑是()A.都江堰B.隋大運河C.明長城D.北京故宮8.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土稱它是“十七世紀早期的重要工業技術著作”。日本學者藪內清也認為它足可與十八世紀法國啟蒙學者狄德羅主編的《百科全書》匹敵。它是()A.《傷寒雜病論》B.《水經注》C.《齊民要術》D.《天工開物》9.右圖是紫禁城,也稱故宮。是我國明清兩朝的皇宮,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宮廷建筑群。為了突出皇權至上,建筑藝術家們用藝術手法,巧妙地處理了建筑、美術等領域之間的內在關系,設計出了一條神秘奇特的中軸線。上述材料能說明紫禁城()①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②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技藝③凸顯了皇權的至高無上④蘊含了平等的思想理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從世界范圍看,明清科技從總體上逐漸從先進轉為落后,而且與西方的差距不斷拉大。……八股取士制度嚴重束縛了人的思想和心靈,讀書是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學的殿堂,沒能產生如同期西歐的天文、數學等近代科技。同時,因受封建制度束縛,人才培養不能和社會生產相結合,推動社會發展。——摘編自牛翠萍《從明清教育解析中國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等(1)根據教材及材料,指出明朝科技成就的特點。(2)根據材料,指出明清科技的發展趨勢并概括制約明清科技發展的原因。參考答案:1、自主學習明朝科技成就著作《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作者李時珍宋應星徐光啟類型藥物學著作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著作農業科學著作價值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吸收了西方的科技成果。明朝建筑成就明長城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起訖點東起鴨綠江邊,西至嘉峪關功能/作用軍事防御體系,同時又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歷史地位萬里長城被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北京城修建時間明成祖時期基礎元大都構成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核心區域紫禁城建筑特點規模宏大、布局嚴整、中軸對稱、突出皇權歷史地位紫禁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明朝文學成就著作作者成就/特點《三國志通俗演義》羅貫中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作,長篇歷史小說《水滸傳》施耐庵運用白話描寫故事進程和人物性格《西游記》吳承恩富有浪漫主色彩的神話小說《牡丹亭》湯顯祖內心描寫細致,批判了吃人的禮教《徐霞客游記》徐霞客地理學巨著和文學名著二、探究一:中國的士大夫熱衷于科舉功名,輕視農業手工業等活動,在明朝中國的生產方式沒有質的變化,統治者不重視科技,實行文化專制;而日本和歐洲重視科學技術,有良好的社會氛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重視發展工商業等因素,造成了《天工開物》的不同命運。探究二:明朝時,印刷技術發展;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壯大;封建專制達到頂峰,引起了群眾的強烈不滿,把反抗的心聲表現在豐富的文學作品與戲劇上。三、練習鞏固1.B2.D3.D4.C5.B6.B7.C8.D9.A10.(1)對傳統古典科技的總結居多,對近代自然科學的探究和運用較少;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潛藏著科技發展停滯的危機。(2)趨勢:逐漸從先進轉為落后,與西方差距拉大。原因:八股取士制度的嚴重束縛;君主專制的空前強化;小農經濟缺乏對科技的迫切需求;閉關鎖國阻礙中外交流。近代科學的創始人現代科學之父有力證明了新天文學說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41張PPT)新知導入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給我們哪些思考與啟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里來的,要到哪里去?追根溯源,鑒古知今,更好地認識過去,我們才能更好地創造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作重要講話新知講解科技之光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年代:明朝內容:成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山楂“消食積、補脾;化飲食,消肉積”;“化血塊氣塊,活血。”姜“辛而不葷,去邪辟惡,生啖熟食,醋、醬、糟、鹽,蜜煎調和,無不宜之。”白蘿卜“生吃可以止咳、消脹氣,熟吃可以補氣順氣”小米“降胃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胃冷者不宜多食”。新知講解時李珍明代杰出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嘉靖十三年,鄉試,李時珍落選。嘉靖十六年,鄉試,李時珍落選。嘉靖十九年,鄉試,李時珍落選。李時珍與仕途決絕,全身心地投入他那艱苦而又漫長的醫藥科學實踐和研究之中,直至成為一代大家。李時珍(1518—1593)科技之光新知講解營銷經理/MarketingManager內容d.對各種藥物進行了新的分類,詳細介紹了它們的產地、形色、氣味及其主要療效。a.全書約190萬字,共記載了藥物1800多種,比前人所記載的增加370多種。b.收錄藥方11000多個,比前人收錄的增加4倍。c.附有1100多幅藥物形態圖。190萬字山楂“消食積、補脾;化飲食,消肉積”;“化血塊氣塊,活血。”白蘿卜“生吃可以止咳、消脹氣,熟吃可以補氣順氣”小米“降胃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胃冷者不宜多食”。科技之光新知講解科技之光地位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上自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不收采,雖命醫書,實該物理。——李建元《進本草綱目疏》傳播17世紀初傳入日本和朝鮮,以后又陸續被翻譯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種文字。《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2011年,《本草綱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記憶名錄》。界世影響新知講解科技之光應宋星宋應星,青年時曾考取舉人,后來連續六次赴京參加進士考試,均名落孫山。45歲以后,面對明末流民遍地的現實,宋應星不再追求科舉功名,轉而探求“致富”之術。新知講解科技之光內容把各生產部門分為18類,幾乎涵蓋了當時中國農業和手工業的所有生產、加工部門。全書18卷,分別記載谷物、紡織、染色、谷物加工、制鹽、食糖、食油、陶瓷、冶鑄、舟車、錘鍛、煤石燒制、造紙、五金、兵器、礦物顏料、酒曲和珠玉等內容,幾乎涵蓋了人們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的序言中說:“卷分前后,乃‘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他在書里把谷物類放在前面,而把珠玉類置于最后。他為什么要這樣編排呢?新知講解科技之光內容在具體介紹各種物品、生產工具及生產流程時,繪有120多幅插圖,描繪了生產過程和各行業勞動人民的形象。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全面的總結,記述了中國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猜猜下圖分別描繪的是什么場景?天覆地載,物數號萬,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遺,豈人力也哉。——《天工開物》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新知講解傳播傳到國外,被譯成日文等多種文字。地位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宋應星紀念館科技之光新知講解趙某某營銷經理/MarketingManager材料一正如宋應星在該書的序言中所說,“是書與科舉功名毫無關系”,當時士大夫對這部書不屑一顧。后來乾隆時鳊《四庫全書>,不予收錄,民間因此更不敢印行。--摘編自潘吉星《宋應星評傳》等材料二遺憾的是,中國的《天工開物》問世三百年來卻沒有引起中國人足夠的重視,反倒是傳播后促進了日本和歐洲的發展......17世紀末,《天工開物》傳到了日本,作為日本生產技術的基礎圖書,在日本各藩的“植產興業”中被奉為指南......《天工開物》提供了一整套關于養蠶、防治蠶病的完整經驗,對歐洲蠶絲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黃永松《<天工開物>埋沒300年卻讓日本和歐洲“撿寶”》思考: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試著分析《天工開物》命運不同的原因。科技之光新知講解科技之光光徐啟明朝277年里,取了英文名、信了天主教、寫了一部《農政全書》的科學家,只此一位,別無他人。徐光啟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國近代科學技術事業的先驅之一。在明末天下危亡之際,他憂國愛民、清廉勤政,傾心竭力以實學救國利民,在西學東漸,引進西式火器和發展明軍炮兵抵御后金,引種和推廣番薯、良種水稻等高產抗逆作物等的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新知講解科技之光治國治民的“農政”思想全書60卷,約70萬字,分為農本、田制、農事、水利、農器、樹藝、蠶桑、種植、牧養、制造、荒政等大類。內容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新知講解科技之光政農全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閱讀《農政全書》,所了解到的不僅僅是有關古代農業的百科知識,而且還能夠了解到一個古代科學家嚴謹而求實的大家風范。地位書新知講解科技之光點、線、直線、曲線、平行線、角、直角、銳角、鈍角、三角形、四邊形……這些數學課本上耳熟能詳的術語,都是徐光啟在400年前定下來的,不但在我國沿用至今,而且還傳播到了朝鮮、日本。在又一個100年、200年甚至300年里,剛剛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天文學,再度被遠遠拋棄。歷史有多少個百年可以蹉跎?《幾何原本》新知講解建筑之美近年,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長沙古城墻、重慶蔣介石行營都成了公眾關注的焦點,名人故居和古建筑頻頻被破壞。我國的古建筑數量每年都在減少百分之五以上,各個城市的百年以上建筑已經不多,保護古建筑的壓力極大。作為當代人的我們要肩負歷史責任,加強對古建筑的保護。新知講解營銷經理/MarketingManager建筑之美明長城東起鴨綠江邊,西至嘉峪關,總長萬余里。嘉峪關鴨綠江新知講解建筑之美關隘之一雁門關城臺烽火臺以城墻為主體,由關隘、城臺和烽火臺等組成,設立衛所,駐守軍隊,開展屯田,進行生產,形成一個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新知講解趙某某建筑之美地位長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長城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布局更合理,技術更先進,設施更完善,工程質量更優異。新知講解趙某某營銷經理/MarketingManager影響長城處于北方游牧地區與農耕地區的連接線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區,使長城同時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隨著長城的修筑,中原王朝在邊地設立郡縣發展貿易……在兩個民族關系融洽時期,長城的重要關口以及邊塞各城鎮,都成了經濟交流的驛站和互相貿易的市場。——《試評嘉峪關長城的積極作用》抵御外族入侵,帶來穩定和平。警徽與臂章建筑之美新知講解建筑之美秦長城明長城抵御匈奴南下防范蒙古騎兵的侵擾東起遼東,西至臨洮土筑明長城東段用條石青磚砌筑軍事上:抵御了少數民族的侵擾;經濟上:促進了北疆經濟的開發;(因為它處于北方游牧民族與農耕地區的連接線上。)政治上:成為了連結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紐帶。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艱苦勤勞、堅韌剛毅和充滿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起止東起遼東,西至嘉峪關材質象征意義作用目的新知講解建筑之美壹貳叁故宮在古建筑的作用地位博物作用故宮博物院的創立,具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民主革命的又一勝利,是對復辟勢力的一次致命打擊;其二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的一個偉大業績。遺產價值1987年,北京故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家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筑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學術價值故宮學是故宮博物院于2003年提出的,故宮學研究主要包括紫禁城宮殿建筑群、文物典藏、宮廷歷史文化遺存、明清檔案、清宮典籍及故宮博物院的歷史六個方面,新知講解建筑之美北京城是在哪個時期奠定了今天的格局呢?材料一:建筑大師梁思成這樣贊美這條中軸線:“一根長達八公里,全世界最長,也是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新知講解建筑之美根據視頻簡要說明故宮的格局。新知講解建筑之美京北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朱棣通過“靖難之役”成為明朝第三個皇帝后,選定北京作為都城,從1406年至1420年基本建成,次年(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北京城,是中國歷史上最后5代封建王朝遼金元明清的都城北京城,其設計規劃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最高成就,被稱為"地球表面上,人類最偉大的個體工程"。明成祖朱棣(1360-1424)新知講解建筑之美依據圖片概括北京城布局特點?a.明朝北京城有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宮城即紫禁城,今稱故宮,由蒯祥等人設計,是北京城的核心,皇城在宮城外面,內城在皇城外面,外城在內城南面。b.整個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條中軸線縱貫南北,從宮城到外城都以這條中軸線對稱展開,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諧的巨大建筑群。宮城即紫禁城,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皇城在宮城外面,周長9000多米,設有6個門。內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周長約23千米,設有9個城門。外城在內城南面,設有7個城門。新知講解建筑之美b.北京城的建筑,以宮殿為重點,并建有壇廟、宮苑、王府、城垣、城樓、官衙、倉庫、寺觀、橋梁、大街小巷、工商場所、以及其他各種民生設施。新知講解建筑之美城墻周長3.4公里,有六門。c.最為雄偉壯麗的是紫禁城,建筑總面積16萬余平方米,有各類殿宇近9000間,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故宮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稱“紫禁城”。這里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宮,現辟為“故宮博物院”。故宮的整個建筑金碧輝煌,莊嚴絢麗,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并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禁紫城新知講解《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吳承恩曹雪芹羅貫中施耐庵元末明初明代中期文學之蘊新知講解趙某某營銷經理/MarketingManager文學之蘊請分別說出這三幅圖出自哪部小說?并對圖片做簡單描述。新知講解趙某某營銷經理/MarketingManager明朝小說一覽表書名作者主題思想《三國演義》羅貫中生動描寫三國之間政治軍事和交往上的各種矛盾沖突,也反映人民群眾要求統一的愿望。《水滸傳》施耐庵以官逼明反為主題,揭示了從皇帝到貪官污吏的丑惡嘴臉。《西游記》吳承恩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歌頌了人們的正義精神和反抗精神。文學之蘊新知講解文學之蘊結合課文和材料,試著分析明朝小說發達的原因。材料一天許齋《古今小說題辭》云:“本齋購得古今名人演義一百二十種,先以三之一為初刻云。”材料二明朝中葉以后,工商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市民階層日益壯大。他們的生活和思想要求在文學中得到反映,因而在宋元時期說話藝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通俗小說,便受到他們的歡迎而得到發展的機會。材料三李贄將《西廂》、《水滸》與秦漢文、六朝詩相提并論,同稱為“古今至文”。材料四明代印刷術的進步,刻書業的發展。明朝時,印刷技術發展;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壯大;封建專制達到頂峰,引起了群眾的強烈不滿,把反抗的心聲表現在豐富的文學作品與戲劇上。新知講解藝術之蓄董其昌(1555—1636)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新知講解藝術之蓄明朝繪畫名家徐渭。徐渭(1521-1593)狂飆突進的姿態將花鳥畫的抽象境界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知講解藝術之蓄湯顯祖是明朝后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曲文流麗、人物內心描寫細致,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神奇的愛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人吃的封建禮教,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代表作主要內容《牡丹亭》“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湯顯祖(1550—1616)新知講解藝術之蓄此劇一經問世,便有許多傳奇效果。據記載當時有少女讀其劇作后深為感動,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尋夢”一折時感情激動,卒于臺上。由明至今,《牡丹亭》幾乎成為昆曲之代名詞--昆腔巍然曲宗,牡丹艷冠群芳。板書設計《本草綱目》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1.科技名著(1)藥物學著作《天工開物》(2)科技巨著《農政全書》(3)農業科學巨著2.建筑(1)明長城(2)北京城3.文學和藝術(1)小說(2)藝術①目的②規模③組成④特點⑤作用①修建②布局③建筑①代表作②影響①書法②繪畫③戲劇當堂訓練AA1.下列我國古代科技成就中,兩項都屬于同一個領域的一組是()A.《千金方》和《本草綱目》B.《水經注》和《農政全書》C.《綴術》和《天工開物》D.《齊民要術》和《本草綱目》2.在代的北京城中,被稱為“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寶的是()A.紫禁城B.京城C.金鑾殿D.皇城當堂訓練3.明清之際,隨著工商業市鎮和市民階層的興起,文學領域出現了( )A.倡導平等民主的政治思潮B.適合平民欣賞趣味的小說C.融合眾多藝術手段的京劇 D.圖文并茂的農業科技著作BB4.小說是明清時期最突出的文學成就,眾多的典型形象和情節深入人心。下列人物情節與作品搭配錯誤的是()A.三顧茅廬——《三國演義》B.大鬧天宮——《西游記》C.武松打虎——《聊齋志異》D.黛玉葬花——《紅樓夢》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故宮簡影.mp4 李時珍.mp4 第16課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導學案.doc 第16課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課件).ppt 長城高清影像.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