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一課 新生政權的鞏固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同步練習 一. 選擇題 1. 1950年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的總司令是( ) A.朱德 B.賀龍 C.林彪 D.彭德懷 2. 某班表演歷史劇《上甘嶺戰役》,小剛扮演舍身堵槍眼的志愿軍戰士,他扮演的是( ) A.董存瑞 B.邱少云 C.黃繼光 D.羅盛教 3. 能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需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的是( ) A.抗日戰爭的勝利 B.解放戰爭的勝利 C.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D.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4. “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土地制度是農村的基礎制度。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進行土地改革的重點地區是( ) A.老解放區 B.新解放區 C.少數民族地區 D.邊遠地區 5. 實現好. 維護好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歷來是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遼寧省寬甸縣農民在給毛澤東主席的一封信中說:“我們祖祖輩輩做夢都在想著有一天自己能有三畝五畝的地……現在這個夢想實現了。”農民實現“這個夢想”的途徑是( ) A.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 B.開展土地改革運動 C.參加“大躍進”運動 D.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6. 20世紀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農民歡天喜地地說:“過去頭頂地主的天,腳踏地主的地,現在都成為我們的了”“分了地,出了氣,見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得到農民的擁護 ②使農民獲得了解放 ③廢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實現了工業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 在這場與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的軍事較量中,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更堅定了加快國家建設和工業化進程的決心,隨后中華人民共和國( ) A.實施了“一五”計劃 B.進行了國有企業改革 C.制訂了“863”計劃 D.確立了科技強軍的戰略 8. 直到“一五”計劃實施之前,中國人民還不能自己制造汽車。而今天滿大街都奔跑著中國人制造的汽車。中國人制造的第一批汽車是( ) A.“奇瑞QQ”牌汽車 B.“長安牌”汽車 C.“吉利”牌汽車 D.“解放”牌汽車 9. 我國“一五”計劃期間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 A.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 B.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并投入生產 C.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形成 D.大慶油田建成 10.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目標。制定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會議是( ) A.中共七大 B.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1. 一五”計劃期間,我國的民主政治與法治建設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現在( ) A. 制訂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 制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C. 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通過了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 D. 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12. 老照片具有真實記錄歷史的史料價值。下圖老照片記錄的歷史事件標志著( ) A.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 B.新中國根本政治制度的確立 C.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D.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 13. 國家對農業和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形式是( ) A.多種形式經營 B.統購. 統銷形式 C.合作社的形式 D.公私合營 14. 20世紀50年代中期,“紅色資本家”榮毅仁說:“對于我,失去的是我個人的一些剝削所得……得到的卻是一個富裕. 繁榮. 強盛的社會主義國家。”與榮毅仁說這番話密切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運動完成 B.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C.“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展 D.“文化大革命”結束 15. 抓關鍵詞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與“1956年”“制度初建”“20世紀中國的一次歷史性巨變”等關鍵詞相吻合的歷史事件是( ) A.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B.中共八大召開 C.“一五”計劃完成 D.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 二. 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危是密切關聯的,唇亡齒寒,戶破則堂危。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的抗美斗爭不只是道義上的責任,而且和我國全體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關聯著,是為自衛的必要性所決定的。 ——引自《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 材料二 如圖。 材料三 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彭德懷 (1)根據材料一說說我國采取這一軍事行動的目的。 (2)材料二的兩位英雄分別是誰?你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了哪些可貴的精神品質? (3)根據材料三,請你談談取得這場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多達70%的中國農民沒有土地,國民黨卻漠視億萬農民的呼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實行土地改革,消滅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使得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農民在經濟上翻了身,政治上擁護新生的人民政權,從而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絕大多數農民的狀況。 材料二 1950和1954年中國農村不同階層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變化表 (2)根據材料二,說明我國土地所有制形式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材料三 為什么要進行這種改革呢?簡單地說,就是因為中國原來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是我們民族被侵略. 被壓迫. 窮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們國家民主化. 工業化. 獨立. 統一及富強的基本障礙。這種情況如果不加改變,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就不能鞏固,農村生產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國的工業化就沒有實現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勝利的基本的果實。 (3) 根據材料三,歸納我國進行土地改革的重要影響。 18. 請閱讀材料后,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11年3月3日15時,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審議通過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議程,聽取賈慶林主席作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聽取王志珍副主席作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國國務院當地時間13日宣布,美國和朝鮮高級代表將 于本月23日在北京恢復舉行會談。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紐蘭在華盛 頓的記者會上表示,此次的會談是美方和朝鮮會談的“繼續”。美方希望借此了解朝鮮 “是否愿意做到先前的承諾和國際義務,還有在棄核問題上采取切實步驟”。 ——(中新網)華盛頓(2012年)2月13日電 (1)材料一中提及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說一說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舉行的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文獻是什么?文獻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材料二所示屬于什么類型的憲法?該憲法規定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從材料三中看出,朝鮮核問題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在上世紀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戰爭中,涌現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志愿軍英雄功臣,他們被稱為什么?為今天留下了哪些寶貴精神財富? (4)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歷史揭開了嶄新的篇章,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請問“三大改造”指什么?“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什么歷史意義?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DCDBB 6-10AADDC 11-15CBCBA 二. 非選擇題 16.(1)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 (2)黃繼光. 邱少云。革命英雄主義. 愛國主義精神. 高度的組織紀律性. 頑強的革命意志. 自我犧牲的精神等等。 (3)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17. (1)大部分農民沒有土地(或:農民迫切需要土地)。(意思相近即可) (2)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轉變為農民土地所有制。 (3)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業生產的恢復與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鞏固了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果實。 18. (1)《共同綱領》,主要內容:確定新中國的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性質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 (2)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最可愛的人,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4)“三大改造”:對農業. 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歷史意義: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從此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