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五課 “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 同步練習 一. 選擇題 1. 中國收回香港這篇文章,是鄧小平的“天才創造”。這一“天才創造”是指( ) A.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 “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 C. 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D.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1984年12月,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簽署,“北京已保證……在接收后50年內不變更現有經濟體系及法律制度”。材料說明香港回歸后將( ) A.設立香港經濟特區 B.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保持資本主義制度 D.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3. .2020年6月3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必將在香港止暴制亂. 震懾“臺獨”. 確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下列對“一國兩制”理解錯誤的是( ) A.維護國家安全是“一國兩制”賴以生存的基礎 B.“兩制”從屬和派生于“一國”,并統一于“一國”之內 C.“兩制”是根,根深才能葉茂 D.“一國兩制”是一個完整的概念 4. 下圖歷史事件得以實現的原因有( ) ①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 ②“一國兩制”的提出 ③中英《聯合聲明》的簽署 ④祖國統一是民心所向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 在“一國兩制”構想的指導下,1999年回歸祖國的是( ) A.被英國侵占的香港 B.被葡萄牙侵占的香港 C.被英國侵占的澳門 D.被葡萄牙侵占的澳門 6. 如圖是澳門2013年與回歸前的1999年經濟計發展統計數字的比較。此表充分說明了( ) A.澳門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 B.“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 C.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與實踐 D.因際社會的認可和幫助 7. 澳門回歸祖國以來,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長,人均GDP已超過8萬美元,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微型經濟體。這一事實表明“一國兩制”的實行( ) A.融洽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B.增強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 C.刺激了特區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D.保持了特區生活方式的長期不變 8.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要繼承創新……立足新的實際,不斷進行改進和創新,善于以新的經驗指導新的實踐……”下面能夠體現改革開放以來我黨創新精神的有( ) 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②“一國兩制”偉大構想 ③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④設立經濟特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林鄭月娥于2017年3月26日正式當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經國務院批準于2017年7月1日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宣誓就職。香港回歸祖國( ) ①結束了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統治 ②使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 ③是“一國兩制”構想的偉大實踐 ④標志著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 “兩岸之道,唯和與合,勢之所趨,事之必至。”我國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是( ) A.“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 B.相互尊重,互補互利 C.民族平等,共同繁榮 D.堅持立場,排除阻力 11. 1987年,臺灣民眾發起返鄉運動,印發《我們已沉默了四十年》的傳單30萬份。傳單寫道:“難道我們沒有父母?而我們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們只要求:‘生’則讓我們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則讓我們回去獻上一炷香。”這一運動使得( ) A.兩岸隔絕的狀態被打破 B.“九二共識”的達成 C.《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 D.兩岸“三通”的實現 12. 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政府把實現臺灣與祖國大陸的統一作為神圣的使命。下列各個時期黨和政府對臺政策的搭配中,不正確的是 (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解放臺灣 B.20世紀50年代中期—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 C.1978年—實現“三通” D.改革開放之后—“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 13. 臺灣舞劇《薪傳》曾在大陸演出,引起轟動,它反映了祖國大陸和臺灣同胞一脈相承的親情關系。將下列關于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重大事件,按其發生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列,其中正確的是( ) ①汪辜會談的舉行 ②“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對臺基本方針的形成 ③江澤民提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 ④臺灣當局調整“三不”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14. 電視熒屏上,你經常可以看到臺灣藝人的身影;歐弟在主持《天天向上》,林志穎父子出演《爸爸去哪兒》;你也可以看到李宇春等大陸藝人在臺灣舞臺上靚麗的身影。這主要說明了( ) A.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 B.大陸明星實力不如臺灣明星 C.臺灣同胞完全贊同“一國兩制” D.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密切 15. 針對臺灣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2018年4月26日我人民空軍出動轟一6K等多型多架戰機繞島飛行,用戰機航跡丈量祖國的大好河山。這表明我國( ) A.維護一個中國的堅定決心 B.放棄“一國兩制”政策 C.放棄了和平統一的手段 D.確立武力收復臺灣政策 二. 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于右任是參加辛亥革命的國民黨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時在臺灣寫下《望大陸詩》:“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遠不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1)上述材料表達了臺灣人民怎樣的心情?說明了什么問題? (2)為解決臺灣問題我國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構想,使這一構想首先得到成功實踐的是什么事件? (3)目前妨礙臺灣回歸祖國的因素有哪些?為了早日實現祖國統一,請對臺灣人民寫幾句心里話。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了早日結束海峽兩岸的對峙局面,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中國共產黨進行了不懈的努力。黨中央根據時局和情況的變化,不斷調整對臺政策,兩岸關系經歷了敵對—緩和—和平發展的艱難歷程。 材料二 2015年11月7日,習近平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習近平指出:“兩岸雙方共同努力,兩岸同胞攜手奮斗,堅持‘九二共識’,鞏固共同政治基礎,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保持兩岸關系發展正確方向,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兩岸同胞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耀。” (1)為了早日實現祖國的統一,在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基礎上,形成了怎樣的對臺基本方針? (2)20世紀90年代,隨著海峽兩岸交流的日益密切,兩岸分別授權哪兩個民間團體開始進行經濟性. 事務性商談和政治對話?1992年,這兩個團體達成共識(即“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什么? (3)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促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進程?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海峽兩岸交流簡表 時間 事件 1979年 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提出兩岸實行“三通” 1988年 臺灣同胞回祖國大陸探親. 訪友. 旅游. 考察和經商的達40余萬人次 1990年 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 1991年 祖國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2005年 胡錦濤會見連戰一行 2015年 習近平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 (1)材料一表中所列事件說明了什么? 材料二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大會上說,40年來兩岸關系發展歷程證明,兩岸關系好,臺灣才有前途,廣大臺灣同胞才有光明未來。 (2)結合材料一. 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回答,怎樣才能使“兩岸關系好,臺灣有前途”? 材料三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國家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 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反分裂國家法》 (3)目前,阻礙祖國和平統一的因素有哪些?請就當前的形勢,談談你對祖國統一的認識。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BCCBD 6-10BCDAA 11-15ACBDA 二. 非選擇題 16.(1)盼望祖國統一。祖國統一是不可逆轉的潮流。 (2)收回香港。(寫成香港. 澳門回歸也可) (3)國外反華勢力. “臺獨”勢力等。 回來吧,祖國人民歡迎你;兩岸兄弟一家親等。 17.(1)“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 (2)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3)加強海峽兩岸經濟. 文化交流,密切兩岸人員友好往來等。 18.(1)說明了海峽兩岸交流日益頻繁,海峽兩岸關系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2)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前提下,落實好“一國兩制”;增進大陸和臺灣的經濟文化交流;等等。 (3)“臺獨”勢力的分裂活動. 國際反華勢力的干涉等。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全體中國人的共同愿望;祖國統一有利于經濟的發展,有利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要堅決同一切分裂勢力作斗爭。(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