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1《法治國家》 導學案 【素養目標】 政治認同:明確法治國家是實行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國家,增強對建設法治國家的政治認同。 科學精神:理解建設法治國家的重大意義。 法治意識: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堅持良法之治,推進憲法實施、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善法律實施機制。 【問題導學】 什么是法治國家?法治國家的內涵包括哪幾個方面?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什么意義? 如何建設法治國家? 【思維導圖】 【知識梳理】 一、法治國家的內涵 1.含義:法治國家,就是實行 、 、 、 的國家。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 ,國家各項工作 。 2.具體內容 (1)堅持 至上。 至上是法治的 內容,即憲法法律是社會治理的 ,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法律是通過民主程序制定出來的,反映了民眾的意愿,符合民眾的利益,體現了社會共同理想和信念,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遵從。 (2)堅持 ①原因:法治國家強調 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眾的 ,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 。 ②要求:一方面,良法應 ,在制定過程中應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符合 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會 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應 完備、規范系統、類別齊全、協調統一,能夠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推進 立法、民主立法、 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國家。 (3)尊重和保障 ①公民依法享有的廣泛權利:包括人身權、 、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 等。 ②法治的主要功能:保護公民的 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在法治國家,公民的權利和尊嚴應得到法律的確認,并通過 和 加以保障。 (4)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 ①國家的各項權力:包括 、行政權、 、監督權等,都必須在法律之下運行。 ②措施:為了規范權力的運行,就需要通過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 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 、不能腐的 、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二、建設法治國家 1.如何建設法治國家:法治國家意味著法治成為治國理政的 。建設法治國家,既需要有完備的 ,更需要法律的 。 (1)推進憲法實施 ①依據: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 ,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 。 ②措施: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 (2)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 ①依據: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 。 ②措施:在憲法之下,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形成一個部門齊全、 、結構協調、體例科學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國家治理 。 (3)完善法律實施機制 ①依據:已經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 。 ②措施:政府部門 法定職責,為社會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社會公眾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司法機關嚴格 ,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定分止爭,懲罰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 2.建設法治國家的重大意義:通過建設法治國家,能夠有效 權力運行,保障公民 ;能夠推動實現國家治理 ,實現 。 【重難點解析】 全面把握法治國家的內涵 法治國家 法治國家,就是實行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國家。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 具體 內容 堅持憲法 法律至上 是法治的首要內容,即憲法法律是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法律是通過民主程序制定出來的,反映了民眾的意愿,符合民眾的利益,體現了社會共同理想和信念,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遵從 堅持 良法 之治 原因 法治國家強調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眾的認同,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法律的效力 要求 一方面,良法應內容合理,在制定過程中應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符合社會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應體系完備、規范系統、類別齊全、協調統一,能夠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國家 尊重 和保 障公 民權 利 公民 的權 利 包括人身權、財產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等 法治 的主 要功 能 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在法治國家,公民的權利和尊嚴應得到法律的確認,并通過執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規范國 家權力 的運行 國家的 權力 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監督權等,都必須在法律之下運行 措施 通過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拓展視野】 1.法治和人治、法治和法制的區別 (1)法治與人治的區別 ①兩者基礎不同。人治建立在個人專斷與獨裁基礎上,而法治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之上。 ②兩者特點不同。人治呈現出隨意性、多變性的弊端,造成社會的不穩定。而法治具有統一性、穩定性、權威性的特點,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能有效地制裁違法行為,保證社會的穩定和有序發展。 ③二者體現的原則不同。人治體現不平等的原則,而法治體現平等的原則。 (2)法治與法制的區別 ①內涵的差異。法治表達的是法律運行的狀態、方式、程序和過程,包括法律的至上權威,法律的公正性、普遍性、公開性等基本要求,以及法律制約公共權力與保障人權等基本原則;法制只是“法律和制度”的簡稱。 ②價值取向的差異。法治強調人民主權(民主精神)、法律平等、權力制約和人權保障;法制則不預設價值取向。 ③在與人治的關系上,法治明確地與人治相對立,有人治無法治,而法制可以與人治共存,可以有“人治下的法制”。 ④在配套環境方面,法治需要市場經濟、民主政治等環境,法制則可以在各種經濟政治、文化體制中存在。可以說,法治是具有特別價值內涵的法制,即以自由、民主、平等、人權為精神的法制秩序。 良法的標準 .反映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 反映公平正義等價值追求 符合社會發展規律 要反映國情、社情、民情 要具備科學合理的體系 符合法定程序,具有程序正當性 名詞點擊:憲法解釋 憲法解釋是指憲法制定者或依照憲法的規定享有憲法解釋權的國家機關,對已存在并且正在生效的憲法規范的內容、含義和界限做出說明。 憲法解釋是憲法發展的重要方式。當前,憲法發展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即憲法修改、憲法解釋和憲法慣例。為了憲法的相對穩定性,加之憲法修改的程序比較復雜,不可能經常采用修改的方式發展憲法,而憲法慣例又往往需要經過長期實踐才能形成,因此,憲法解釋就成為憲法發展中最具操作性的一種方式。 【隨堂練習】 1.2019年“12·4”是第十九個全國法制宣傳系列宣傳日。我國將憲法實施之日作為法制宣傳日,從一個側面反映了( ) ①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 ②依憲治國是依法治國的核心 ③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④堅持法制宣傳就能實現依法治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將憲法實施之日作為法制宣傳日體現了憲法的地位與作用,①②③正確;④說法過于絕對。故選A。 答案:A 2.《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堅持________一體建設。( ) A.法治政府 B.法治社會 C.法治國家 D.以上都是 解析:本題屬于基礎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A、B、C均不符合題意。故選D。 答案:D 3.從無法可依到法律部門齊全,從經歷挫折到加快立法步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一步一步得以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如期形成,各個方面實現有法可依。這說明我國建設法治國家要( ) A.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和地位 B.黨的意志、人民意志和國家意志的統一 C.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生活中的權威 D.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一步一步得以構建 解析:解答本題注意把握建設法治國家的要求。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一步一步得以構建,要求我國建設法治國家必須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生活中的權威,故選C。 答案:C 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全區廣泛開展“深化‘法律六進’推進依法治國”法制宣傳教育主題活動。活動的開展有利于( ) ①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 ②增強全民的法治觀念 ③提高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 ④司法體制和維護權益機制不斷完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題干材料關鍵信息是“法制宣傳教育主題活動”,①②③符合活動的意義;司法體制和維護權益機制不是依靠該活動解決的,④與題干信息不符。故選A。 答案:A 【習語金句】 面對傳染病大流行,我們要秉持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團結合作、共克時艱,堅決反對各種政治化、標簽化、污名化的企圖。搞政治操弄絲毫無助于本國抗疫,只會擾亂國際抗疫合作,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更大傷害。 ——習近平2021年5月21日在全球健康峰會上的講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