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歷史與社會人教版八年級下新知導入這組明信片上反映的什么歷史事件?1900年,人類用歡呼聲擁抱新的世紀之年,而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是滿懷著喪權辱國的屈辱與悲憤跨入20世紀的。因為這一年,八國聯軍侵入中國——新知講解結合視頻梳理中國社會是怎樣一步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④1900—1901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簽訂《辛丑條約》①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簽訂《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③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深淵新知講解畫面中那個身帶血跡、瘦弱并顫抖著的人代表的是當時受盡欺凌的中國人。他正被眾多不平等條約扎得像個木乃伊。表明帝國主義者憑借多個不平等條約殘酷剝削中國人。新知講解興起義和團由山東、直隸一帶的義和挙、民間秘密結社和練挙習武的組織發展而來。義和團原名義和拳,是白蓮教的一支派,主要在山東西部秘密流傳,信神練功。以設壇練拳的方法組織群眾,宣傳降神附體,刀槍不入等。義和團,起山東,不到三月遍地紅。——義和團歌謠1896-1899年秋義和拳主要活動地區新知講解新知講解1896-1899年秋義和拳主要活動地區興起19世紀末,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這些組織逐漸由反清的秘密結社或單純的習武團體,轉變為具有廣泛群眾性的反帝斗爭組織。鴉片戰爭以來,各國傳教士紛紛來到中國,山東一省建立的大小教堂就有一千多所,教徒八萬多人。外國傳教士以不平等條約作護身符,勾結土豪劣紳,地痞流氓,逞兇殺人,無惡不作,還不受中國法律的制約。中國人民對此極其痛恨,在山東、直隸等地,許多鄉民相聚習武,力圖自保,義和團運動就是在反洋教斗爭的基礎上興起的。山東義和團在朱紅燈的領導下,提出滅洋人,殺贓官的口號,他命令部下砸教堂,逐教士,懲辦貪官惡霸。義和團運動的性質:反帝愛國運動清政府對義和團態度的變化以招撫代替剿滅,并承認其合法地位。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議團匪亂事┅決計不將義和團巢除。┅如與以上等軍械,好為操演,即可成為有用勁旅,以之抵御洋人,頗為有用。——《拳亂紀聞》發展概括清政府對義和團態度有什么變化?分析變化原因?義和團運動初期,山東冠縣義和拳、平原縣義和拳和清朝官兵都發生過較大規模的沖突和戰斗。清朝統治者為維護其統治秩序,因此對義和團采取剿殺的政策。變化原因利用義和團(抵抗洋人)。新知講解新知講解發展1900年夏,義和團已經控制了京津地區。義和團運動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北京和天津是清政府和帝國主義統治的心臟。1900年6月,義和團運動發展到頂峰,他們到處搗毀教堂,拆毀鐵道、砍斷電線,中國人民的反帝怒火,在北方大半個中國熊熊燃燒起來——新知講解口號扶清滅洋評價鮮明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意志。滅洋義和團對洋人、洋教以及輪船、鐵路等統統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進步性:局限性:扶清反映出義和團對清政府的本質認識不清,對它抱有幻想。新知講解清政府態度變化:剿滅招撫剿滅原因:1、剿:義和團運動的迅猛發展威脅清朝統治,也引起列強恐慌,列強要求清政府盡快撲滅義和團。2、撫:義和團勢力發展到京津地區,一時難以剿滅,改用“招撫”辦法企圖控制和利用義和團。3、剿:換取帝國主義對清王朝的支持新知講解義和團運動的結果聽命于聯軍的巡捕將義和團團民押往刑場慈禧下令剿殺義和團,并無恥地請求八國聯軍助剿。義和團在中外反勢力的鎮壓下失敗。義和團運動的影響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認中國“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中國群眾……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慈禧頒布的“絞殺義和團”的詔令新知講解(1)失敗原因:主觀:農民階級局限性客觀: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2)歷史意義:1.沒有統一領導、嚴密的組織,是自發的2.沒有科學理論指導,利用迷信手段3.對封建統治這認識不清,行動具有盲目性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迷夢,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結果:失敗新知講解開始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組織聯軍2000多人,在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的率領下從天津向北京進犯。英國遠東艦隊司令,海軍中將。經八國聯軍及列強駐天津領事授權,西摩爾于1900年6月10日凌晨,率2000兵力以保護北京使館為名自塘沽下艦,兵鋒直指北京,對中國不宣而戰。新知講解義和團奮勇抵抗,侵略軍在廊坊被義和團包圍,經過激烈戰斗,侵略軍死傷多人,西摩爾不得不改變計劃,從水路進京。沿途又遭義和團的襲擊,傷亡慘重。直至后來得援兵救助才狼狽逃回天津。事后,西摩爾心有余悸的說:“如果義和團也擁有西式槍炮,那么我所率聯軍必全體覆沒不可。”廊坊阻擊戰天津北京乘火車在廊坊一帶遭到義和團阻擊,狼狽逃回新知講解攻占大沽炮臺大沽口炮臺的守軍與侵略軍激戰清軍炮陣地大沽炮臺摧毀,守軍陣亡千余人。外國軍隊不斷四處尋釁,射殺團民、清軍。大沽炮臺失陷的消息傳到北京,再加上接到了關于列強要慈禧歸政給光緒帝的謊報,氣急敗壞的慈禧太后遂對外宣戰。新知講解天津保衛戰天津義和團在清軍幫助下,與侵略軍在老龍頭火車站展開激烈的爭奪戰,并炮轟紫竹林租界。血祭八里臺八國聯軍6000人向駐守八里臺的聶士成軍隊反撲,聶士成陷入聯軍重重包圍之中,仍沉著指揮,突圍至八里臺附近。此時聶士成雙腿均已負傷,仍橫刀躍馬挺立橋頭督戰。進攻的德國將軍苦戰多時,仍未能得逞,于是集中炮彈和子彈射向聶士成和他的戰馬。轉眼一匹戰馬倒下了,聶士成換乘另一匹,又倒下了,聶士成一連換乘了四匹戰馬,兩腿先后被打斷,身上數處受重傷。這時又一枚炮彈在他身邊響起,彈片穿過頭部,壯烈殉國。將軍驅騎刀光寒,一躍橋頭此生瞻。聶公當年激揚處,多少青松配雨寒。新知講解8月14日,第一枚炮彈飛向北京,聯軍開始了總攻。聯軍攻陷北京1900年8月15日,慈禧太后挾光緒倉皇出逃。中國軍隊使用著極其簡陋的武器頑強阻擊。在據城而守的中國軍人中,有一位姓舒的士兵陣亡了,他有一個1歲多的兒子,他的兒子長大成人后為自己取筆名為老舍,并在自傳中直白地寫下了童年最深的記憶——我們恨八國聯軍!新知講解八國聯軍在北京的暴行八國聯軍在北京實際公開搶劫了8天,其后更繼以私人搶劫,對北京城進行了一年多的大洗劫。《永樂大典》307冊,經史子集4.6萬余冊,國庫藏書4.7萬余本,寶物2000余件,鍍金佛3000余尊等,被盡行劫毀。聯軍掠走庫銀達?6000萬兩之多。僅日軍從戶部一處就搶走白銀300萬兩——太和殿鎦金銅缸刮痕累累新知講解八國聯軍在北京的暴行八國聯軍進入紫禁城各國公使、商人紛紛進宮,坐在乾清宮的龍椅上,過了片刻皇帝癮。俄軍在屠殺中國百姓法國搶來的耕牛被屠殺中國百姓炮火下燃燒的北京城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搶劫,無數村鎮淪為廢墟,天津被燒毀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殘墻斷壁。新知講解《辛丑條約》時間1901年雙方清政府與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比、荷、西11國新知講解《辛丑條約》內容①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④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③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⑤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增加了人民的負擔,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中國在軍事上失去了自主權。使館界成為國中之國。清政府完全處于各國軍隊的影響和控制之下。體現中國外交體制的近代化,但這種轉變深深打上了屈辱的烙印。北京東交民巷駐扎的外國士兵今天北京的外國使館區新知講解影響《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從此,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板書設計義和團運動背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興起發展口號目的為鎮壓義和團運動經過①開始②廊坊阻擊戰③攻占大沽炮臺④天津保衛戰⑥義和團運動的結果和影響結果影響(1900-1901年)⑤聯軍攻陷北京⑦八國聯軍在北京的暴行中國戰敗,簽訂《辛丑條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