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 植物的一生 1.種子的發芽的條件是:( )、( )和( )。 2.植物根的生理作用是:( )及( )。 3.植物由( )、( )、( )組成。 4.根、莖、葉是植物的( )。 5.根:吸收( )和( )。 6.莖:輸送( )和( )。 7.葉:制造營養物質( )。 8.植物的葉包括( )、( )、( )。 9.玉米的支持根不僅能( ),還能起到( )的支持作用。 10.花的結構:( )、( )、( )、( )。 11.雌蕊( )。雄蕊( )。 12.植物的傳粉方式( )、( )、( )、( )。 13.果實包括( )。 14.花、果實、種子都是植物的( )。 第二單元 植物與環境 1.植物的形態與( )有著密切的關系。 2.葉子有正面和反面,表面光滑,顏色更深的一面,為葉片的( )。 3.楊樹靠( )過冬,大葉黃楊靠( )過冬。 4.沙漠植物的共同特點是:( ),( ),( )。 5.水葫蘆漂浮的秘密:( ),( ),( )。6.金魚藻植株較輕,不固定在水底時,能漂浮。莖柔軟,在水流中不易折斷。 7.蓮的葉柄和地下莖內有( ),以保證植株的水下部分對( )的需求。 8.紅樹能在海邊茁壯成長,是因為從主干上長出了許多( ),扎入泥灘里以保持植物的穩定,有許多指狀的( )伸出地面,幫助植株吸收空氣中的氧氣。 9.石頭上的青苔它的( )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養料,根起著( )的作用。 10.卷柏遇到干旱時,( ),保持體內水分流失。? 第三單元 聲音的奧秘 1.物體發聲時的共同現象:它們都在快速地( ),也就是( )。 2.聲音可以在( )、( )、( )中傳播。 3.( )不能傳聲。 4.聲音傳播的方向是( )。 5.( )收集外界傳來的聲音,通過( )傳到( ),( )振動引起( )振動,將聲音傳到( ),( )把聲音傳給( ),( )將聲音信號變成神經信號傳給( ),就聽到聲音。 6.聲音的( )叫音量。 7.影響音量的因素與振幅有關( )。 8.聲音的( )叫音調。 9.影響音調高低因素與發音物體的( )、( )、( )有關。 10.在同樣的情況下,發出高音的物體通常是( )、( )、( )、( ),而發出低音的物體通常是( )、( )、( )、( )。 11.噪聲是聽起來( )的聲音。 12.( )和廢氣、廢水一樣,被列為主要的環境污染因素。? 第四單元 身邊的材料 1.直接來自( ),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它們屬于( )。 2.通過加工處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質發生變化后制造出來的,如紙、玻璃、塑料等,它們屬于( )。 3.區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依據是(? ? ? ?)。 4.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5.現在造紙的原料主要是( )。 6.為了保護樹木資源,我們要注意( )。 7.金屬具有( )、( )、( )。 8.人類生產合金是從制作( )開始的。 9.辨別羊毛毛線和塑料繩: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斷的為( ),難拉斷的為( )。化學方法:點燃,產生燒焦羽毛氣味、不易結球的為( ),無燒焦羽毛氣味、易結球的為( )。? 第五單元 觀測天氣?? 1.( ?)是最重要的氣象要素之一。氣溫通常用( )來測量。 2.( )是用來放置氣溫計等儀器的木箱。一般都架設在( )上,箱門朝( ),箱底離地面( )米。 3.( )也是重要的氣象要素之一。天空中云的多少叫作( )。 4.雨量可以用( )來測量,是指( )小時的降水總量。? 5.風吹來的方向叫作( )。 6.風的強度叫作(???)。 7.風向可以用( )來測量, 8.風力可以用( )來測量。 9.( )是指氣溫、風向、風力、降水量等氣象要素在短時間內的綜合狀況。 10.在一定的地區,年復一年,長時間內的天氣特征,就是該地區的( )。? ? 專項學習:像科學家那樣? 1.科學家在科學探究要經歷七個環節:( )、( )、( )、( )、( )、( )、( )。 2.波蘭天文學家( )提出太陽中心說。 3.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 )發現自由落體定律。 4.英國物理學家( )提出萬有引力。 5.英國( )發明蒸汽機。 答案 第一單元《植物的一生》 1.?種子的發芽的條件是:(適宜溫度)、(空氣)和(適當水分)。 2.?植物根的生理作用是:(吸收水分及溶解在水中的養料)。 3.?植物由(根、莖、葉)組成。 4.?根、莖、葉是植物的(營養器官)。 5.?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6.?莖:輸送水分和營養物質。 7.?葉:制造營養物質(淀粉)。 8.?植物的葉包括(葉柄、葉脈、葉片)。 9.?玉米的支持根不僅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還能起到(穩固莖干)的支持作用。 10.花的結構:(花托、花瓣、雌蕊、雄蕊)。 11.雌蕊(接受花粉)。雄蕊(制造花粉)。 12.物的傳粉方式多種多樣如:昆蟲傳粉(蟲媒花)、風力傳粉(風媒花)、自花傳粉、人工傳粉。 13.果實包括(種子和果皮)。 14.花、果實、種子都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第二單元《植物與環境》 ? 1.植物的形態與(其生長的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2.葉子有正面和反面,表面光滑,顏色更深的一面,為葉片的正面。 3.楊樹靠(落葉減少水分蒸發和養料消耗)過冬,大葉黃楊靠(樹葉表面蠟質減少蒸發)過冬。 4.沙漠中的植物的莖長得特別肥大,幫助植物儲存充足水分,植物的根系特別發達,為植物吸收更多水分。仙人掌和蘆薈通過(減少水分蒸發和儲水)來適應沙漠環境。 5.沙漠植物的共同特點是:具有強大的根系,葉細小,表面有不透水的覆蓋層。 6.水葫蘆漂浮的秘密:水葫蘆里有大量氣體,比較輕,容易漂浮。 7.金魚藻植株較輕,不固定在水底時,能漂浮。莖柔軟,在水流中不易折斷。 8.蓮的葉柄和地下莖內有(中空的管道),以保證植株的水下部分對氧氣的需求。 9.紅樹能在海邊茁壯成長,是因為從主干上長出了許多(支持根),扎入泥灘里以保持植物的穩定,有許多指狀的(呼吸根)伸出地面,幫助植株吸收空氣中的氧氣。 10.石頭上的青苔它的(表面)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養料,根起著(固定)的作用。? 三單元《聲音的奧秘》 ? 1.物體發聲時的共同現象:它們都在快速地往復運動,也就是振動。 2.聲音可以在(空氣、水和固體)中傳播。 3.(真空)不能傳聲。 4.聲音傳播的方向是(各個方向)。 5.耳廓收集外界傳來的聲音,通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動,鼓膜振動引起聽小骨振動,將聲音傳到耳蝸,耳蝸把聲音傳給聽神經,聽神經將聲音信號變成神經信號傳給大腦,就聽到聲音。 6.聲音的(強弱)叫音量。 7.影響音量的因素與振幅有關用力的大小。 8.聲音的(高低)叫音調。 9.影響音調高低因素與發音物體的薄厚、長短、粗細有關。 10.在同樣的情況下,發出高音的物體通常是薄的、細的、短的、緊的,而發出低音的物體通常是厚的、粗的、長的、松的。 11.噪聲是聽起來讓人感到不舒服的聲音。 12.噪聲和廢氣、廢水一樣,被列為主要的環境污染因素。? ? 第四單元《身邊的材料》 ? 1.?直接來自大自然,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它們屬于天然材料。 2.?通過加工處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質發生變化后制造出來的,如紙、玻璃、塑料等,它們屬于人造材料。 3.?區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依據是有沒有人工合成的材料出現,如果有人工合成的材料就是人造材料。 4.?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5.現在造紙的原料主要是木材。 6.為了保護樹木資源,我們要注意節約用紙。 7.金屬具有延展性。 8.人類生產合金是從制作青銅器開始的。 9.塑料的特點:質量輕、化學穩定性好、不會銹蝕、耐沖擊性好、防水性好、耐磨耗、絕緣性好、導熱性差、成本低等。缺點:不易分解。 10.辨別羊毛毛線和塑料繩: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斷的為羊毛毛線,難拉斷的為塑料繩。化學方法:點燃,產生燒焦羽毛氣味、不易結球的為羊毛毛線,無燒焦羽毛氣味、易結球的為塑料繩。 ?第五單元《觀測天氣》 ? 1.?氣溫是最重要的氣象要素之一。氣溫通常用氣溫計來測量。 2.?百葉箱是用來放置氣溫計等儀器的木箱。一般都架設在草坪上,箱門朝北,箱底離地面1.5米。 3.?云也是重要的氣象要素之一。天空中云的多少叫作云量。 4.?雨量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是指24小時的降水總量。? 5.?風吹來的方向叫作風向。 6.?風的強度叫作風力。 7.?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 8.?風力可以用風力計來測量。 9.?天氣是指氣溫、風向、風力、降水量等氣象要素在短時間內的綜合狀況。 10.在一定的地區,年復一年,長時間內的天氣特征,就是該地區的氣候。? 《專項學習:像科學家那樣》 ? 1.?科學家在科學探究要經歷七個環節: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方案、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分享交流。 2.?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太陽中心說。 3.?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發現自由落體定律。 4.?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提出萬有引力。 5.?英國瓦特發明蒸汽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