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五課 “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歷史解釋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對“一國兩制”這一歷史概念理解正確的是( ) A.一國就是一個獨立的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 B.一國就是一個統一的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 C.兩制就是兩種制度,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 D.兩制就是兩種制度,即政治協商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2. “在一國兩制”基礎上香港、澳門回歸后發生的主要變化是( ) A.社會制度 B.主權歸屬 C.經濟制度 D.社會生活 3. “紫荊怒放雪百年恥辱,白蓮盛開還萬眾尊嚴。”香港、澳門的回歸洗雪了港澳分別被英葡長期侵占的歷史恥辱。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后,成了中國的( ) A.經濟特區 B.特別行政區 C.民族區域自治區 D.直轄市 4. 2017年4月1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南海瀛臺會見了新當選并獲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時表示,2017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20年來,香港經濟持續繁榮發展,國際貿易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進一步鞏固。這主要是因為實施了(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一國兩制”方針 C.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5. 在香港回歸中英雙方防務交接儀式上,中方指揮官高聲說道:“你們可以下崗,我們上崗!”這一瞬間標志著( ) A. “一國兩制”偉大構想誕生 B. 中國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C. 香港進入“港人治港”新時代 D.祖國統一大業完成 6. 澳門回歸祖國以來,經濟實現跨越發展,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大幅增長,躍居世界第二。澳門回歸祖國的時間是( ) A.1984年12月 B.1987年4月 C.1997年7月 D.1999年12月 7. 澳門回歸以來,“國民生產總值以年均15%的增幅快速增長……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微型經濟體。”這些成就取得的政治性因素是( ) A.民族區域自治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獨立自主外交 D.“一國兩制”方針 8. 澳門從1999年到2018年,經濟總量由518.7億澳門元增長到4446.7億澳門元,經歷了開埠以來最為輝煌的時期。澳門經濟繁榮發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是( ) A.政治協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一國兩制”制度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9. “紫荊開后白蓮開,喜事翩躚接踵來。神州大地齊歡慶,一國兩制譜新篇。”這首詩歌中的“喜事”是指( ) A.新政協召開、開國大典 B.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戰爭勝利 C.川藏、新藏公路通車 D.香港、澳門回歸 10. 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前,黨和政府明確提出要( ) A.和平解決臺灣問題 B.解放臺灣 C.和平解放臺灣 D.臺灣實行“一國兩制” 11. 近年來,兩岸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兩岸貿易同步上升,金融合作取得突破,人員往來規模迅速擴大,多項協議成功簽署……這些都雄辯地說明( ) A.兩岸政治經濟交往障礙已經消除 B.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指日可待 C.兩岸和平發展符合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D.“臺獨”分裂勢力已經消亡 12. 統一臺灣,可以采取獨特的模式,社會制度不變,臺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國資本不動,臺灣可以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它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省、—個區,還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方式……材料中提到的“獨特的模式”指的是( ) A.承認臺灣獨立 B.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C.授權兩個民間團體進行政治對話 D.放棄使用武力 13. 2019年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指出: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臺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解決臺灣問題的前提是必須堅持( ) A.相互尊重的原則 B.社會主義原則 C.互利互補的原則 D.一個中國的原則 14. 實現中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下列歷史事件依據時間發生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列,正確的是( ) ①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②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③“九二共識”的達成 ④“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 ⑤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行 A.⑤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⑤ C.⑤④③①② D.①②③④⑤ 15. 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自上臺后,一直否認“九二共識”。下圖是臺灣地區民眾在反對她的游行中打出的標牌。“九二共識”是指( ) A.臺灣當局應放棄“三不”政策 B.海峽兩岸加強友好往來的原則 C.海峽兩岸實現“三通”的原則 D.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材料一 “一國兩制”政策以“一個中國”為原則,并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祖國大陸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香港、澳門保持其原有的資本主義,并可以享有除國防和外交外,其他事務高度自治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一國兩制”的政策是哪位領導人提出來的? (2)結合材料一說說“一國兩制”的含義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義? (3)材料二、三分別反映了什么重大史實?這兩個歷史事件有什么重大歷史意義? (4)你認為我國能成功收回材料二、三所展示的這兩個地區主權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我國《反分裂國家法》第五條規定:“國家統一后,臺灣可以實行不同于大陸的制度。” 材料二 新華網北京2009年5月26日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同中國國民黨主席昊伯雄26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談。雙方都表示要繼續推動落實“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不斷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都認為要維護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并不斷增強和深化互信;都強調要加強兩岸經濟合作,盡快商談兩岸經濟合作協議,以利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都贊同要積極促進兩岸文化教育交流,舉辦以文教交流為主題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始探討協商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都主張兩岸在涉外事務中避免不必要的內耗,增進中華民族整體利益。 (1)材料一反映出我國在統一的問題上采取了什么政策?這一政策的最初構想是誰提出的? (2)上述政策的指導下已經成功解決了什么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有什么重要意義? (3)依據材料二回答為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提出了哪些主張? 18. 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強大的凝聚力,幾千年來,各民族生生不息,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在歷史發展長河中,統一成為歷史發展的主流,統一更是國家振興的重要前提。近代以來,中國經歷了百年滄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祖國統一大業穩步推進,中華民族逐步實現了偉大復興。 (1)西藏和新疆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哪個朝代,西藏和新疆正式成為了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時,統治者在西藏和新疆分別設置了什么機構進行管理? (2)近代中國的腐敗無能,導致香港一點點被殖民者侵占。香港從哪一條約開始被哪國殖民者侵占? (3)歷史上臺灣兩次回歸祖國,第一次在古代,第二次在近代。明清時期,臺灣因為誰重回祖國的懷抱?近代史上臺灣在哪一歷史事件后重回祖國的懷抱? (4)造成祖國大陸與臺灣再次分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現在,我國處理海峽兩岸關系的原則是什么? (5)綜上所述,關于“統一”你有哪些認識?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BBBC 6-10DDCDB 11-15CBDCD 二、非選擇題 (1)鄧小平。 (2)含義:就是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香港、澳門和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意義: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為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材料三反映的是中葡澳門政權交接儀式;香港、澳門的回歸,洗雪了百年國恥,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一國兩制”偉大構想被各方所接受等。 17.(1)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或一國兩制);鄧小平 (2)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恥辱,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3)落實“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堅持“九二共識”;加強經濟合作;促進文化教育交流;涉外問題上共同維護民族利益。 18. (1)西藏:元朝時;新疆:西漢時;西藏:設置駐藏大臣;新疆:設置伊犁將軍。 (2)《南京條約》;英國殖民者。 (3)鄭成功;抗日戰爭的勝利。 (4)原因: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退守臺灣,造成臺灣至今與祖國大陸分離;原則:“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5)統一是中華民族發展的主流,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要趨勢;統一是發展的前提;國家強盛是國家統一的保障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