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五課 “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 同步練習 一. 選擇題 1. 李紅老師講課中用到下列關鍵詞:“天才構想”“和平統一”“制度創新”。據此推斷她講述的內容應該是( )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對內改革,對外開放”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2. “一國兩制”偉大構想,不能用于解決( ) A.臺灣問題 B.少數民族問題 C.香港問題 D.澳門問題 3. 1997年7月1日零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香港升起。這一儀式標志著( ) A.“一國兩制”的提出 B.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C.英國殖民體系的崩潰 D.祖國統一大業的最終完成 4. 對香港特別行政區中的“特別”理解正確的是( ) A.政治上不直屬中國中央政府管轄 B.香港斷絕與英國的一切政治經濟聯系 C.中國政府不向香港派駐軍隊 D.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保持資本主義制度 5. 對“特別行政區”中的“特別”理解正確的是( ) A. 政治上不直屬中國中央政府管轄 B. 香港斷絕與英國的一切政治經濟聯系 C. 中國政府不向香港派駐軍隊 D.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保持資本主義制度 6. 香港回歸后,人們依然會在固定的時間涌入賽馬場,但是一些關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選為立法議員的可能,而后者在港英時期根本無從發生。這段話說明了香港回歸后( ) A.“一國兩制”得到很好執行 B.市民的政治生活沒有任何變化 C.居民的娛樂活動更加多元 D.社會制度發生根本變化 7. 中葡兩國在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中寫道:澳門特別行政區可以“中國澳門”的名義單獨同各國. 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經濟. 文化關系,并簽訂有關協定;澳門特別行政區保持財政獨立,中央人民政府不向澳門特別行政區征稅。據此可知,回歸后的澳門 ( ) A.可以開展獨立的外交活動 B.可以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C.可以擁有獨立的武裝力量 D.必須斷絕與葡萄牙的一切關系 8. 鄧小平說:“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我看只有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在“這個問題”中,目前已經解決的是( ) A. 新生政權鞏固問題 B. 民族區域自治問題 C. 海峽兩岸統一問題 D.香港. 澳門回歸問題 9. “‘一國兩制’是老船長的交響,香港. 澳門正在祖國的懷抱中歌唱。”詩歌中“一國兩制”構想出臺的歷史背景包括( ) ①歷史原因造成了香港問題. 澳門問題和臺灣問題的存在 ②實現祖國統一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強烈愿望 ③不斷發展的中國已經具備解決這些問題的實力 ④實踐證明,“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的方針是正確的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②③④ 10. 1992年,海協會和海基會就海峽兩岸關系達成的共識是( ) A.解放臺灣 B.堅持“一國兩制” C.調整“三不”政策 D.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11.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現兩岸統一是全體炎黃子孫的共同愿望。改革開放以來,有利于國家統一的因素不斷增強,這些因素包括( ) ①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構想 ②香港. 澳門順利回歸與繁榮發展 ③海峽兩岸實現“三通” ④祖國大陸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12. 1995年1月,江澤民針對兩岸關系新情況,提出了發展兩岸關系. 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 ) A.“一國兩制” B.八項主張 C.“三不”政策 D.“三通”政策 13. 我國《反分裂國家法》中規定:“……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臺灣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實現我國和平統一的前提和基礎是( ) A.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原則 B.堅持反對外國干涉的原則 C.堅持不動用武力的原則 D.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14. 祖國統一是海峽兩岸中國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動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臺灣調整“三不”政策 ②連戰訪問中國大陸 ③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 ④“九二共識”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15. 進入新世紀以來,兩岸關系經歷種種風云變幻,不斷取得進展。下列屬于兩岸關系得到發展的是( ) ①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開展“和平之旅”訪問大陸 ②2008年,兩岸實現“三通”,兩岸關系取得歷史性進展 ③2015年,中共中央總書記.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臺灣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舉行“習馬會” ④蔡英文當局拒絕承認“九二共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 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可以采取獨特的模式,社會制度不變,臺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臺灣可以有自己的武裝力量。 ——鄧小平 材料二 材料三 2018年4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海南博鰲會見了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一行。臺灣問題研究專家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習總書記的會見講話意涵深遠,彰顯了大陸方面在堅持“九二共識”. 反對“臺獨”基礎上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決心,繼續同臺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的誠意,以及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為臺灣經濟帶來的機遇。 ——新華網4月10日電 (1)材料一中鄧小平提出的解決臺灣問題的“獨特模式”是什么?“獨特模式”的基本含義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 三及所學知識,談談關于國家的統一問題,你得到了怎樣的認識?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統一后,臺灣仍搞它的資本主義,大陸搞社會主義,但是一個統一的中國。 ——鄧小平《穩定世界局勢的新辦法》 材料二 2012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大,首次將“九二共識”寫入報告,港媒認為:此次“習連會”承先啟后,對正處關鍵時期的兩岸關系有推進作用,相信“習連會”將創造新的契機,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的那樣,“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真誠企盼兩岸同胞共圓“中國夢”。 (1)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分析鄧小平提出的解決臺灣問題的構思是什么?其前提是什么? (2)材料一中鄧小平提出的構想在祖國統一問題上得到了怎樣的成功運用?有何意義? (3)材料二中提到“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什么? (4)舉出為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兩個重要民間團體的名稱。此外,請再列舉出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海峽兩岸交往的一例史實? 18.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們的社會制度是不會改變的,永遠不會改變。但是不在香港和澳門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就不能保持它們的穩定和繁榮,也不能和平地解決問題。 ——鄧小平 材料二 我在這場斗爭中的最高目標是拯救聯邦,而既不是保全奴隸制,也不是摧毀奴隸制。如果我能拯救聯邦而不解放任何一個奴隸,我愿意這樣做;如果為了拯救聯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隸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這樣做。 ——林肯 材料三 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盡管前進道路上還會出現困難和阻礙,但只要我們堅定信心. 不懈努力,緊緊依靠兩岸同胞,就一定能夠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錦繡前程。 ——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鄧小平提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什么? (2)材料二中林肯所說的“這場斗爭”在歷史上被稱作什么?有人說林肯最后選擇了“解放一部分奴隸”,你認為這樣說的依據是什么? (3)據兩則材料分析,鄧小平和林肯追求的共同目標是什么? (4)鄧小平. 林肯和胡錦濤處理國家事務的做法,給我們什么啟示?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DBBDD 6-10ABDBD 11-15CBDBD 二. 非選擇題 16.(1) “一國兩制”(或: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含義: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或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 澳門. 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2)認識:統一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只有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國家統一,中華民族才能更強大等。(只要意思相近,言之有理,答出一點即可) 17. (1)“一國兩制”,前提是一個中國。 (2)港澳回歸,洗刷了中國人民的屈辱,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3)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4)海基會(海峽交流基金會)和海協會(海峽兩岸關系協會),九二共識;1993年的汪辜會談;江澤民的八項主張。 18. (1)一國兩制。 (2)南北戰爭(或美國內戰)。他頒布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規定,南方叛亂各州黑人奴隸一律獲得人身自由。 (3)國家統一。 (4)既堅持原則,又靈活機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