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外…………○…………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內…………○…………裝…………○…………訂…………○…………線…………○…………)民族危機與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一、單選題1.2020年是庚子年,最大的事件就是與新冠肺炎不期而遇。同樣是庚子年的1840年,中英爆發(fā)鴉片戰(zhàn)爭,大清王朝急劇衰落。有關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本原因說法正確的是()???????????A.?中英文化觀念的差異???????????????????????????????????????????B.?偶然性因素往往起決定性作用C.?為英國的工業(yè)品開拓市場????????????????????????????????????D.?中國政府的禁煙運動2.1895年,英國的諷刺雜志“PUNCH”上刊登了一副名為《“巨人”中國與“殺手”日本》的漫畫,這幅漫畫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C.?甲午中日戰(zhàn)爭??????????????????D.?抗日戰(zhàn)爭3.有人這樣評價近代史上的列強侵華行徑:“一半是殘忍的破壞和掠奪,一半是客觀上的建設和推動。”最能佐證這一觀點的選項為()???????????A.?割占中國大片領土??????????????????????????????????????????????B.?在通商口岸投資設廠C.?進行慘無人道的大屠殺???????????????????????????????????????D.?從中國掠走大量貴金屬4.以蔣渭水為代表的臺灣知識精英強烈反對日本殖民當局對臺灣教育和文化管理層面的控制。與這種抗爭有關的是()???????????A.?《南京條約》的簽訂B.?《北京條約》的簽訂C.?《馬關條約》的簽訂D.?《辛丑條約》的簽訂5.某同學收集“再現(xiàn)歷史場景,弘揚民族精神”的資料,收集的素材中有下列兩幅圖,該圖反映的是()A.?林則徐虎門銷煙??????????B.?左宗棠收復新疆??????????C.?鄧世昌黃海海戰(zhàn)??????????D.?太平軍大敗“洋槍隊”6.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頒布了一個方案,它想通過這個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這個方案是()???????????A.?《天朝田畝制度》????????????????B.?《資政新篇》????????????????C.?《變法通議》????????????????D.?《明定國是》7.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列強以極其野蠻的行徑,給人類文明史和中國人民造成創(chuàng)傷的是()???????????A.?“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B.?咸豐帝出逃到承德避暑山莊C.?英法聯(lián)軍攻占大沽炮臺進逼天津?????????????????????????D.?火燒圓明園并進行肆意搶劫8.2020年12月1日上午9時,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圓明園管理處收藏,馬首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圓明園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始于()???????????A.?鴉片戰(zhàn)爭???????????????????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C.?甲午戰(zhàn)爭???????????????????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9.2020年12月,在外飄零百余年的馬首銅像,終于回歸闊別已久的家——圓明園。馬首回家,詮釋著“民族弱則文物失,國運強則文化興”的道理。十二生肖流失海外始于()???????????A.?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B.?甲午中日戰(zhàn)爭時期??????C.?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期10.這篇著作,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jīng)濟、文化、外交主張,但由于受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未能付諸實踐。“這篇著作”是()???????????A.?《海國圖志》????????????????B.?《天朝田畝制度》????????????????C.?《勸世良言》????????????????D.?《資政新篇》11.近代的中國,一次次遭受侵略,一次次屈辱投降,又一次次簽訂不平等條約。下列條約標志著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勢力由沿海一帶深入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是()???????????A.?《南京條約》?????????????B.?《天津條約》?????????????C.?《通商章程善后條約》?????????????D.?《北京條約》12.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是在()???????????A.?金田?????????????????????????????????????B.?永安?????????????????????????????????????C.?天京?????????????????????????????????????D.?安慶13.火燒圓明園的是()???????????A.?英法聯(lián)軍???????????????????????????B.?德國聯(lián)軍???????????????????????????C.?日本軍隊???????????????????????????D.?沙俄軍隊14.與下側書影直接相關的是()A.?太平天國運動??????????????????????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C.?洋務運動??????????????????????D.?辛亥革命15.太平天國運動中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在實踐中難以施行的主要原因是?()?①《天朝田畝制度》中的很多方案帶有很大的空想色彩②《資政新篇》受當時歷史條件限制,未能付諸實踐③積極發(fā)動和鼓舞了廣大農(nóng)民起來參加反封建斗爭④中外反動勢力聯(lián)合絞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6.著名學者余秋雨說:“廢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廢墟讓我們把地理讀成了歷史。”站在如下圖的廢墟上,我們可以“讀到”的歷史是()A.?近代中國屈辱歷史的見證?????B.?中國近代史的開端?????C.?洋務運動的破產(chǎn)?????D.?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罪證17.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法聯(lián)軍火燒了皇家園林——圓明園。下列各項可作為研究這一歷史事件的史料使用的是()①電影《火燒圓明園》②圓明園遺址中的大水法③法國楓丹白露宮中的大量圓明園文物④文學作品《圓明園的毀滅》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8.“楚歌聲里霸圖空,血染胡天爛漫紅。煮豆燃萁誰管得,莫將成敗論英雄。”這首詩不僅評價了太平天國的歷史功績,也體現(xiàn)了這一偉大歷史事件的悲壯。其中“煮豆燃萁”所產(chǎn)生的影響是()???????????A.?起義烈火,遍地燎原???????????????????????????????????????????B.?大清帝國,奄奄一息C.?太平天國,盛極而衰???????????????????????????????????????????D.?北伐西征,高潮迭起二、問答題19.從1840年中英鴉片戰(zhàn)爭起,中國頻繁遭受西方列強的侵略掠奪,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列強入侵面前,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為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而英勇抗爭。(1)①指的是哪次農(nóng)民起義?并根據(jù)提示一說說這次起義的性質。(2)②指的是哪次侵略戰(zhàn)爭?提示二中提到了這次戰(zhàn)爭中的哪些侵略史實?(不能照抄材料)這次戰(zhàn)爭對中國帶來了什么影響?(3)根據(jù)你的理解,給上圖取個恰當?shù)臉祟}。從中你獲得了什么啟發(fā)??三、材料分析題2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甲午一役,威海水陸之防,既毀于日本……”“東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遼東半島藩籬盡撤。——摘自《清史稿》材料二:隨從遞給他救生圈,他堅決不接,決心與戰(zhàn)艦共存亡。他的愛犬飛速游來,銜住他的衣服,使他無法下沉……(他)狠了狠心,用手將愛犬按入水中。材料三: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丘逢甲《春愁》(1)材料一中的“甲午一役”是指什么戰(zhàn)爭?威海衛(wèi)水師“毀于日本”具體指什么事件?由“藩籬盡撤”,你可以聯(lián)想到近代中國怎樣的海防現(xiàn)狀?(2)材料二中的“他”是誰?“他”在哪場戰(zhàn)役中壯烈殉國?(3)材料三的詩反映的歷史事件是什么?這首詩應該寫于哪一年?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C分析:?結合所學知識我們可以知道,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的背景是在英國已經(jīng)完成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之后,急需對外進行擴張,掠奪工業(yè)原料和市場,所以把矛頭指向了中國。所以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本原因就是英國為了開拓市場,故選項C正確;?選項A不是根本原因所以排除;?選項B說法太過于果斷,偶然因素可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決定作用,所以選項B錯誤;?選項D,中國政府的禁煙運動是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所以選項D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的重點是對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原因的理解,注意區(qū)分歷史事件爆發(fā)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2.C分析:依據(jù)題干的時間是1895年,依據(jù)題干的《“巨人”中國與“殺手”日本》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94年,日本發(fā)動了侵略中國的甲午中日戰(zhàn)爭,清政府戰(zhàn)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符合題意;?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時間是1840-1842年,A不符合題意;?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時間是1856-1860年,B不符合題意;?抗日戰(zhàn)爭的時間是1931-1945年,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馬關條約》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題干中的“1895年”是重要的答題提示。結合所學,運用排除法很易得出正確答案。3.B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其中規(guī)定日本可以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設廠,這標志著列強對中國的經(jīng)濟侵略方式由原來的以商品輸出為主,轉為以資本輸出為主,這極大的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能體現(xiàn)出“一半是殘忍的破壞和掠奪,一半是客觀的建設和推動。”這一特點。選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馬關條約》的有關知識。試題有些難度,旨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能力。題干中的“一半是客觀上的建設和推動”是重要的答題提示。4.C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以蔣渭水為代表的臺灣知識精英強烈反對日本殖民當局對臺灣教育文化管理層面的控制。這種抗爭出現(xiàn)的背景是甲午中日戰(zhàn)爭。1894年日本發(fā)動了侵略中國的甲午中日戰(zhàn)爭。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其中規(guī)定割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等給日本。從此,日本對臺灣進行了長達50年的殖民統(tǒng)治,直到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中國才收回了臺灣。因此,選項C符合題意;選項ABD與甲午中日戰(zhàn)爭無關,應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馬關條約》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旨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理解和識記近代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程是解答相關問題的關鍵。5.C分析:A.林則徐虎門銷煙,不符合題意;?B.左宗棠收復新疆,不符合題意;?C.通過這兩幅圖,一幅是鄧世昌頭像,一幅是甲午中日戰(zhàn)爭示意圖,據(jù)所學知識,我們得知在黃海海戰(zhàn)中,鄧世昌壯烈犧牲。故選項C符合題意;?D.太平軍大敗“洋槍隊”,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需要學生識記題干圖片,看懂圖片,即可根據(jù)識記來回答,課本上的圖片要注意識記。6.A分析:依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定都后,頒布《天朝田畝制度》,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希望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保暖”的理想社會。但由于脫離實際,最終未能實行。《變法通議》、《明定國是》出現(xiàn)在戊戌變法時期;《資政新篇》主張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是太平天國運動后期的主張。因此:A符合題意;BCD與題意無關;?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天朝田畝制度》。難度不大,掌握《天朝田畝制度》的內容即可作答。7.D分析:依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法聯(lián)軍洗劫并焚毀皇家園林——圓明園;圓明園承載了大量的中華文明,文物珍寶無數(shù)。圓明園被毀,對中華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因此:D符合題意;ABC與題意無關;?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火燒圓明園的知識。難度不大,理解材料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8.B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咸豐帝在位時,英法聯(lián)軍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搶劫并焚燒了圓明園。因此圓明園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始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選項B符合題意;?鴉片戰(zhàn)爭,英國并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A排除;?甲午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1895年簽訂中日《馬關條約》,C排除;?1901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后,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國簽訂《辛丑條約》,D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有關知識,側重考查火燒圓明園的相關史實。在學習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往往把“火燒圓明園”誤記為“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犯下的罪行。9.C分析: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法聯(lián)軍闖入北京,犯下了火燒圓明園的惡行,英法聯(lián)軍搶奪了十二生肖等寶物,故C符合題意;?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英國未入侵北京,故A不符合題意;?甲午中日戰(zhàn)爭時期,日本未入侵北京,故B不符合題意;?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期,列強未火燒圓明園,搶奪圓明園的寶物,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火燒圓明園的相關史實是答題的關鍵。10.D分析:根據(jù)所學可知,在太平天國運動中,它的領導人提出了《資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jīng)濟、文化、外交主張,但由于受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未能付諸實踐,故D符合題意;?《海國圖志》主張師夷升技以制夷,《天朝田畝制度》要消滅地主土地所有制,《勸世良言》是基督教在中國的布道書,故ABC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資政新編》的內容、結果及評價等相關史實是答題的關鍵。11.B分析:依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58年,清政府被迫與英、美、法、俄四國簽訂了《天津條約》。內容: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權。因此:B符合題意;ACD與題意無關;?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天津條約》的知識。難度不大,掌握幾個條約的主要內容即可作答。12.B分析: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發(fā)動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為“太平軍”。不久,洪秀全稱“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諸王均受東王節(jié)制。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永安建制是太平天國初步建立政權組織的標志。?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永安建制標志著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的相關史實。理解并識記太平天國運動的相關史實。13.A分析:依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法兩軍火燒圓明園。因此:A符合題意;BCD與題意無關;?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火燒圓明園的知識。難度較大,掌握火燒圓明園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14.A分析:A.依據(jù)題干信息,可以看出,這是《天朝田畝制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在攻占南京之后,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想要建立理想社會,故選項A符合題意;?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不符合題意;?C.洋務運動,不符合題意;?D.辛亥革命,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先依據(jù)題干信息,看出這是《天朝田畝制度》再結合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15.D分析:依據(jù)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運動中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在實踐中難以施行的主要原因是《天朝田畝制度》中的很多方案帶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資政新篇》受當時歷史條件限制,未能付諸實踐,太平天國運動遭到中外反動勢力聯(lián)合絞殺,最終失敗,這些都使這些僅僅停留于理想之中,積極發(fā)動和鼓舞了廣大農(nóng)民起來參加反封建斗爭不是其難以施行的原因,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jù)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分析題肢,找到最恰當?shù)倪x項,注意理解,不能死記硬背。16.A分析:依據(jù)題干圖片結合所學可知,這是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后的殘景,站在圓明園的廢墟上,我們可以“讀到”的歷史是近代中國屈辱歷史的見證。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英國伙同法國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瘋狂搶掠園中珍寶,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毀了這座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是清朝皇帝的別墅,集中外建筑、園林藝術之大成,有“萬園之園”的美譽。但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它成為中華民族屈辱的標記,故A符合題意;?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洋務運動的破產(chǎn)、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罪證與題干圖片無關,故BCD不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了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英國伙同法國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圖片材料型選擇題必須認真觀察分析圖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據(jù)相關文字的提示信息判斷分析確定正確選項。17.C分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對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進行了大肆搶劫,之后又放火燒毀。因此,“圓明園遺址中的大水法”等遺跡和“法國楓丹白露宮中的大量圓明園文物”等遺失的文物,能夠為研究這一歷史事件提供史料證據(jù)。因此,②③符合題意,故C項符合題意;?電影《火燒圓明園》屬于影視作品,文學作品《圓明園的毀滅》,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都帶有很強主觀性、創(chuàng)作性和藝術性,不能作為史料使用。因此,①④不符合題意,排除含有①或④的AB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以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的史實考查史料分類的相關知識。準確區(qū)分文學作品、影視作品與史實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是答題的關鍵。解答此類排列組合題,運用排除法較為簡單。18.C分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煮豆燃萁”指的是太平天國內部爭權奪勢的斗爭,指的是天京事變。天京事變后太平天國元氣大傷,由盛轉衰。C符合題意;?“起義烈火,遍地燎原”對應的是金田起義。A錯誤;?詩句表現(xiàn)得是天平天國。B與題無關。B不符合題意;?通過西征,太平天國軍事上達到鼎盛。但與煮豆燃萁的內斗無關。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個由盛轉衰的過程,掌握轉衰的原因,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二、問答題19.(1)太平天國運動;反侵略反封建的農(nóng)民革命運動。(2)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英法聯(lián)軍火燒明園、沙俄割占我國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或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慘敗,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侵略勢力開始擴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qū)。)(3)民族危機與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意思相近也可,突出侵略與抗爭);面對列強入侵,中國軍民奮起抵抗,珍惜今日時光。(言之有理即可)分析:本題綜合考查19世紀中期的太平天國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歷史知識,以這兩個歷史事件表現(xiàn)近代中國的屈辱和抗爭,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問題(1)抓住“1851-1864年”、“太平軍”等信息就能判斷此次農(nóng)民起義是太平天國運動;根據(jù)“反清抗洋兵”判斷此次起義是反封建反侵略的農(nóng)民革命運動。問題(2)抓住“1856-1860年”等信息就能判斷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根據(jù)提示二獲取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的兩次重大歷史事件,審題要仔細,注意不能照抄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帶來的影響。問題三,根據(jù)理解取恰當?shù)臉祟},要注意兼顧侵略與抗爭兩個方面;啟發(fā)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碰撞和感悟。【點評】掌握太平天國運動及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相關知識三、材料分析題20.(1)甲午中日戰(zhàn)爭。在威海衛(wèi)戰(zhàn)役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有海無防。(2)鄧世昌;黃海海戰(zhàn)中。(3)《馬關條約》簽訂后,清政府被迫將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割讓給日本。1896年。分析:(1)結合所學可知,1894年,日本為了實現(xiàn)征服朝鮮,稱霸世界的夢想,發(fā)動了甲午中日戰(zhàn)爭,在威海衛(wèi)戰(zhàn)役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甲午中日戰(zhàn)爭清政府戰(zhàn)敗,“藩籬盡撤”,說明了近代中國有海無防的海防現(xiàn)狀。(2)依據(jù)材料二“隨從遞給他救生圈,他堅決不接,決心與戰(zhàn)艦共存亡”的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在黃海大戰(zhàn)中,鄧世昌為了保護旗艦,堅決指揮致遠艦對敵,最后壯烈犧牲,鄧世昌是我國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3)依據(jù)材料三“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的信息,結合所學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清政府戰(zhàn)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臺灣、澎湖列島等給日本,允許外國在中國開辦工廠,激起了人民的憤慨,1896年,丘逢甲寫了《春愁》,表達了自己的悲憤之情。故答案為:(1)甲午中日戰(zhàn)爭。在威海衛(wèi)戰(zhàn)役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有海無防;(2)鄧世昌;黃海海戰(zhàn)中;(3)《馬關條約》簽訂后,清政府被迫將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割讓給日本。1896年。【點評】本題考查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馬關條約》的內容,是一道綜合性的試題,條約的內容和意義是考試的易考點,本題的難度偏高,在分析歷史事件的時候要到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