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植物大觀園1、植物按生長環(huán)境可分為: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2、植物按莖的特點可分為:木本植物(喬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3、白蘭和銀杏都屬于喬木,植株高大,有明顯堅硬的主干。屬于喬木的植物還有:荔枝樹、蘋果樹、鳳凰樹、榕樹、芒果樹4、白蘭的特點:樹皮呈灰色,長橢圓形,兩面網(wǎng)狀葉脈明顯。5、銀杏的特點:樹皮灰褐色,有裂紋,比較粗糙,有細(xì)長的葉柄,扇形,落葉前變黃。6、月季和茉莉等植物屬于灌木,植株通常比較矮小,枝條叢生,沒有明顯的主桿。屬于灌木的植物還有:梔子、桂花樹、簕杜鵑、大紅花、黃榕、假連翹、九里香。7、月季的特點:直立灌木、小枝粗壯、有刺、葉子邊緣有鋸齒,四季開花,花朵較大,有深濃郁的香氣。8、茉莉的特點:直立灌木、小枝圓柱形、葉片較薄,葉脈明顯,微凸起,花朵較小,花冠白色,極香。屬于草本植物的還有:葉下珠、苜宿草、含羞草、蟋蟀草、睡蓮、鳳眼蓮。9、葡萄和爬墻虎是常見的藤本植物。葡萄和爬墻虎都長著細(xì)長的藤。這類植物自身不能直立生長,而要纏繞在其他物體上,或者借助卷須、吸盤等攀附在其他物體上生長。屬于藤本植物的還有:碗豆、牽牛花。10、睡蓮和荷花都是比較常見的水生植物。它們具有特殊的通氣組織,如氣孔和導(dǎo)管等中空組織,葉子面積較大,有豐富的葉脈組織。屬于水生植物的還有金魚藻、芡實、梭魚草、慈姑。第二單元動物的需求1、動物的呼吸系統(tǒng):用鰓呼吸、用肺呼吸2、魚不能直接呼吸空氣,只能通過特殊的結(jié)構(gòu)——魚鰓,來吸收溶解在水中氧氣。鰓是魚類呼吸官,是一種特殊的專門適應(yīng)水中呼吸的構(gòu)造,它可以把氧氣從水中分離出來。水流經(jīng)過鰓時,氧被毛細(xì)血管吸收,同時排出二氧化碳。3、生活在陸地上的鳥、蛇、羊等動物,以及生活在水中鯨、海豚、龜?shù)葎游铮鼈兺ㄟ^肺來呼吸,獲取空氣中的氧氣。空氣進(jìn)入肺中途徑;空氣——鼻腔——氣——肺4、動物通過呼吸獲取氧氣,并排出二氧化碳。5、水是一切動物帶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zhì)之一。有的動物在湖泊、河流等水體中飲水,直接攝取水分;有的動物則從食物中獲取水分。動物都需要攝取水分才能生存。6、水分和其他食物一樣,也是從口腔進(jìn)入到消化道中,但水不需要消化就能被動物所吸收。7、由于生長、運動的維持體溫等生理需求,動物需求要不斷地攝取食物,吸收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動物生存所需的六大營養(yǎng):蛋白質(zhì)、糖類、脂肪、維生素、水分、無機鹽。8、有的動物主要以植物為食,它們是植物性動物。9、有的動物主要以其他動物為食,它們?nèi)馐承詣游铩?br/>10、還有的動物既吃植物也吃其他動物,它們是雜食性動物。11、腐食性動物:這一類動物以枯枝落葉、動物的遺體或糞便為食,如蚯蚓、蝸牛、蟹、螺、禿鷲等。12、某些動物可能會有特別的食性,如非洲大蝸牛,不同于其他種類的蝸牛,是雜食性的動物,所以做題時必須要看清楚題干。13、動物通過身體的移動或身體部位的活動,幫助它們尋找食物、哺育后代、逃避敵害等。14、不同動物的運動方式不同,它們的運動器官也不相同。有的動物有翅膀,能在天空飛翔;有的動物有鰭或者蹼,能在水里或睡眠活動;有的動物有足,能在地上行走跳躍或奔跑。15、魚是水中活動的動物。它在游動時,需要在水中保持身體的直立和平衡,控制游動的方向,也需要動力來推動自身運動。16、鳥類用翅膀來飛行;蝙蝠用翼手來飛行;蝗蟲用翅來飛行。17、絕大多數(shù)的鳥類都會編織或者搭建巢穴,作為他們休息或繁殖的庇護所。18、動物們常會在棲息地尋找合適的地方來營造巢穴,例如山洞、樹洞等;或者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如樹枝、輸液、雜草、土塊等來搭建巢穴。第三單元運動和力1、要判斷物體是否有運動,先要先擇其他物體做參照。選擇不同的物體做參照,判斷的結(jié)果是不同的。被用來參照的物體叫做參照物或者參照系。2、要判斷物體是否有運動,選擇了參照的物體后,還要根據(jù)參照物的位置來判斷物體的位置是否發(fā)生變化。3、物體的運動有多種方式,如滑動、滾動、轉(zhuǎn)動、振動等。4、運用測量的方法能準(zhǔn)確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要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除了可以比較相同距離下物體運動的時間,還可以比較在相同時間內(nèi)物體運動的距離。5、方法:相同距離下,小車行駛所用的時間越短,小車運動得越快;相同時間內(nèi),小車行駛的距離越遠(yuǎn),小車運動的越快。6、人們用速度的大小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不同的交通工具運動速度不同。7、小車在啟動、加速、轉(zhuǎn)彎燈情況下,運動狀態(tài)都發(fā)生了改變。改變用力的方向,小車就可以轉(zhuǎn)彎。8、風(fēng)力可以啟動小車,風(fēng)力越大,小車行駛的距離越遠(yuǎn)。當(dāng)帆面正對著風(fēng)時,能有效利用風(fēng)力,小車行駛得比較遠(yuǎn)。當(dāng)帆面?zhèn)葘χ鷷r,風(fēng)力很難作用于風(fēng)帆,小車行駛的距離短。風(fēng)力大小和風(fēng)帆角度都會影響小車的運動情況。9、一個物體在加一個物體的表面運動時,會受到摩擦力的影響。10、測力計算是測量力大小的工具,力的單位是牛頓。11、用測力計拉動一個物體,使物體沿水平方向保持相同速度運動,這是的讀數(shù)與它愛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12、物體運動時,接觸面光滑程度不同,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一樣。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13、彈力、浮力與摩擦力一樣,都是直接施加在物體上的力。給物體施加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或運動狀態(tài)。14、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因為運動所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15、動能是一種機械能。質(zhì)量大、速度快的物體具有更大的動能。第四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有影子出現(xiàn)的地方都有光。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光源、阻擋物、屏(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影子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guān)。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cè)面的形狀有關(guān)。7、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工具,晷針指向北極點。8、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月亮不會發(fā)光,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陽光。9、使用天文觀測望遠(yuǎn)鏡是進(jìn)一步進(jìn)行月球觀測的最佳手段。月球每天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10、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明亮的區(qū)域地勢較高,較暗的區(qū)域一般是盆地,人們稱之為“月海”。11、月相的種類:蛾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新月(看不到)12、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新月(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滿月(十五、十六)——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蛾眉月——新月記憶方法:右上左下,先上后下13、月相對著一面永遠(yuǎn)是亮的,背對著太陽的一面永遠(yuǎn)是暗的。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