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年(春學段)最新改版大象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單元復習題、測試題準備單元降落傘一、我會填。1.當其他條件相同時:①傘面越(大),下降得越(慢)。②傘繩越(長),降落得越(慢)。2.降落傘的(傘繩)(均勻)分布,每根細線一樣長,這樣下降時才能更(平穩)。二、我會選。1.降落傘傘面的形狀應該選擇的是(B)。A.B.C.不確定2.下面的材料,最適合制作降落傘傘面的是(A)。A.塑料B.雨傘布C.紙3.比較塑料、布和紙不同材料的傘面,塑料的優點是(C)。A.輕便B.不易爛C.輕便、不易爛4.比較降落傘傘面大小對降落快慢的影響,正確的是(A)。A.降落傘的傘面越大,降落得越慢。B.幾根繩子長短不同,降落得慢。C.繩子越短,降落得越慢。三、我會判。1.我們站在高處試驗降落傘時,只要自己注意安全就行了,旁邊不需要有老師或同學保護。(×)2.降落傘的傘面做得大一些,這樣下降時空氣阻力會更大。(√)四、我會答。1.怎樣改進我們的降落傘,讓它下降得更慢?答:當其他條件相同時:①傘面越大,下降得越慢。②傘繩越長,降落得越慢。2.制作降落傘的步驟?答:①用塑料袋剪出一個方形或圓形的塑料薄膜。②用透明膠帶在塑料薄膜的邊上粘上幾條細線。③將細線的另一頭攏到一起,然后包上橡皮泥。第一單元生命世界一、我會填。1.種子的萌發需要(適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和(適宜的溫度),植物的生長還需要(陽光),它們是植物(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條件。2.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態)具有(不同的特點)。這是植物長期適應不同環境中的(水分)、(陽光)和(溫度)條件的結果。3.生活在(熱帶沙漠)中的(仙人掌),為了減少(水分的蒸發)和(動物的侵害),葉退化為(刺形葉),它的(肉質莖)可以儲存更多的水分。4.一般來說,(水生植物)的根長得短而淺;(旱生植物)的根長得長而深。沙漠很干旱,但越往地下存留的水分就越多。沙漠植物只有靠著(長長的根),才能吸收到維持生存的水分。同時,才能不被沙漠中的(狂風吹走)。5.農民伯伯種地的時候,作物是(分行)種植的,一行里面相鄰兩株作物的距離就是(株距),相鄰兩行之間的距離就是(行距)。6.動物維持生命需要(空氣)、(水)、(食物)和(適宜的溫度)等。7.螞蟻具有(感知環境)的能力,同時又有(適應環境)的能力。8.動物通過(皮膚)、(四肢)、(翼)、(鰭)、(鰓)等接觸和感知環境,并用獨特的方式(適應環境)的變化。9.(變色蜥蜴)的皮膚可在不同環境中變色,從而達到完美的偽裝效果。(大象跺腳)能使地面產生震動,從而向其他同伴發出警告,提醒它們發生了危險,要迅速逃離。(鷹類的翅膀)很寬,尾巴呈扇形,飛行時主要飛羽全部展開,羽毛之間的縫可以防備狂風,從而在山峽間不穩定的氣流中保持穩定。(魚鰭)能夠幫助魚在水里保持平衡,從而自由游動。10.(筑巢)是一些動物適應環境的重要方式之一。11.動物適應季節變化的方式有(冬眠)、如:蛇、青蛙、熊等。(南飛)、如:燕子、大雁、天鵝等。(備糧)、如:螞蟻、田鼠、松鼠等。(換毛)如:貓、狗、牛、羊等。12.人類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不能破壞(動植物)的(生存空間),人與動植物要(和諧相處)。13.植物通過(自身制造營養)維持生存,動物則通過(食物)獲取營養。14.中國大熊貓在被世界各地飼養和展出時,當地動物園會模擬大熊貓在中國的生存(環境)建設場館。15.到北方旅游,假如在野外迷了路,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大樹的樹冠來辨別方向。通常枝葉稠密的一側是南方。這是因為(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南邊的陽光多)。二、我會選。1.“雨露滋潤禾苗壯,萬物生長靠太陽。”這句話中蘊含著植物茁壯生長所需要的環境條件有(C)。A.營養、土壤B.土壤、陽光C.水、陽光2.蘋果樹不宜在熱帶地區栽種,柑橘不宜在寒冷地區栽種,主要的制約因素是(B)。A.陽光B.溫度C.水3.到北方旅游,假如在野外迷了路,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大樹的樹冠來辨別方向。通常枝葉稠密的一側是南方。這是因為(A)。A.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南邊的陽光多B.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南邊的水多C.植物生長需要空氣,南邊的空氣多4.植物在適應環境的生長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形態結構。觀察下列植物的葉片,適宜在干旱環境中生長的植物是(A)。A.仙人掌B.蓮C.榆樹5.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功能,同一植物在不同環境中的根差別很大。以綠蘿為例,水培與土培相比,水培根的特征是(B)。A.根短小、少B.根比較長、較多C.根長、少6.以小麥、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為例,人們種植時會在前后兩株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株距),在兩行之間保持更大的距離(行距)。這么做的目的是讓植物獲得(C)。A.更多的陽光B.更多的空氣C.足夠的陽光、空氣、水7.小倉鼠喜歡在(A)的環境中睡覺。A.黑暗B.比較明亮C.陽光下8.用小木棒靠近倉鼠,它會(A)。A.啃咬小棒B.躲避C沒有反應9.喂養小倉鼠,下列行為正確的是(B)。A.因作業多,喂養的事交給父母B.親自喂養、觀察、記錄C.高興時喂喂10.正確喂養小倉鼠的方法是(B)。A.用手直接投食,并進行撫摸B.喂養時要戴上手套,不接觸倉鼠C.遠遠地把食物扔進去就行,防止手指被咬傷11.夏天給金魚喂食,它們會搶食,冬天金魚卻不進食。這說明(C)。A.金魚不餓B.金魚沒有發現C.溫度影響金魚進食12.比較小倉鼠、小狗、金魚的喂養經驗,下列觀點正確的是(C)。A.動物都需要水和食物B.動物需要呼吸空氣C.動物不僅需要水、空氣和食物,還需要合適的溫度13.變色蜥蜴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B),避免受到傷害。A.發出警告B.變換膚色C.斷掉尾巴14.魚沒有耳朵,但能感一周圍的聲音、水流的變化,依靠的是(C)。A.魚鱗B.魚鰭C.側線15.某年冬天,雷鳥像往年一樣換成了白色的羽毛,但降雪延遲。此時,雷鳥被敵害發現的機會(B)。A.不變B.增大C.減小16.白天難見貓頭鷹、蝙蝠活動,晚上難見麻雀、鴿子外出飛翔覓食。這些象說明(A)因素對動物的生活有影響。A.晝夜B.季節C.溫度17.某小島上經常刮大風,島上生存著許多無翅或殘翅的昆蟲。對這一現象正確解釋是(A)。A.無翅或殘翅昆蟲更能適應大風環境B.無翅或殘翅昆蟲更能躲避天敵追殺C.有翅昆蟲被天敵捕食了18.人類的活動對動物造成的不良影響有(B)A.飼養寵物B.大量捕殺C.建立野生動物園19.人們在高速公路的特殊路段建造動物穿越通道,目的是(A)A.滿足野生動物生活和遷徙B.降低高速公路的通行速度C.美化高速公路的風景20.人類在謀求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同時應該做的是(C)A.根據需要隨意砍伐B.把生活污水排人河中C.保護動植物的生存空間21.下列行為屬于人與動植物和諧相處的是(B)A.穿動物毛皮衣服B.拒絕野味C.使用象牙筷子22.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不僅要保護動物、植物,還要保護河流、土壤等。下列宣傳標語中,倡導我們重視與植物和諧相處的是(C)。A.拒食野生動物,維護生態平衡B.塑料包裝用一次,白色污染害幾世C.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前人伐木后人遭殃23.在驗證種子發芽是否與空氣有關的實驗中,根據種子接觸空氣的情況,兩組種子應該分別放置在(C)環境對比最適合。A.冰箱和陽臺B.教室內和教室外C.實驗臺和實驗臺上的真空玻璃罩內24.在大雨來臨之前,小魚會(B)A.快速游離B.露出水面呼吸C.游向水底25.用樟腦球畫一個圈,螞蟻多次嘗試后,最終(A)逃出畫的包圍圈。A.能B.不能C.不確定是否能26.動物區別于植物生存的條件之一是動物需要(A)A.空氣B.適宜的溫度C.物27.人類在謀求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同時,(B)動植物的生存空間。A.不會影響B.不能破壞C.不用考慮27.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之一是(C)A.陽光B.土壤C.適宜的溫度28.在觀察或實地考察植物及其周圍環境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A.不認識的植物不用觀察B.有目的地認真觀察、記錄C.對一種植物觀察時,只觀察一株或一次就足夠了29.熱帶氣候高溫多雨,根據環境特點,(C)更適合在這里生長。A.榆樹B.仙人掌C.椰子樹三、我會判。1.植物和動物的生長和生存都需要空氣、溫度、水、陽光和食物。(×)2.小倉鼠和小狗都是動物,喂養的方法完全一樣。(×)3.在遮光的條件下能培育韭黃、蒜黃,說明植物的生長不需要陽光。(×)4.小倉鼠就是小寵物,可以直接用手抓著玩。(×)5.動植物都需要通過食物來獲取營養,維持生存。(×)四、我會實驗。哪種環境下種子能發芽?①干燥溫暖處②一點水溫暖處③一點水冰箱冷凍④水淹沒種子溫暖處1.奇奇選用環境1和環境2進行觀察實驗。根據自己學習的知識判斷,幾天后,環境(2)中的種子最可能萌發;判斷的依據是(種子的萌發需要適量的水分)。2.妙妙想驗證“種子萌發是否需要適宜的溫度”。建議她選擇環境(2)和環境(3)進行實驗。建議的理由是(環境2和環境3相同條件都是一點水,而溫度卻不同,一個寒冷,一個溫度適宜。)。3.環境4中的水淹沒種子,種子具備水、適宜的溫度,但沒有(空氣)因此推測里面的種子(不會)發芽。五、我會答。1.種子萌發都需要哪些條件?設計實驗來進行研究。實驗計劃研究問題:種子萌發需要空氣嗎?實驗準備:兩組數量、大小、顏色相同的綠豆種子。實驗方法:1.讓一組綠豆種子接觸空氣,保持濕潤。2.另一組綠豆種子接觸不到空氣,保持濕潤。實驗過程:1.給兩個錐形瓶各裝入7粒綠豆種子,貼上序號①和②。2.給錐形瓶注水,讓①號瓶中的水淹沒種子的一半,②號瓶中的水完全淹沒種子。3.放在窗臺上,每天進行觀察并記錄。得出結論:種子的萌發需要充足的空氣。2.說出幾個人類的活動對動物造成影響的事例?答:1.大量捕獵動物。2.砍伐森林造成動物棲息地減少。3.建立野生動物保護區。3.說出幾個人類的活動對植物造成影響的事例?答:1.人工培育、種植農作物。2.亂砍濫伐,肆意占用土地。3.過度開荒造成水土流失。4.鳥巢有哪些作用?答:1.鳥巢使鳥卵不致滾落并能均勻受到親鳥體溫的孵化。2.還有利于親鳥喂養雛鳥。3.鳥巢還能減緩熱量散失,防止其他動物攻擊等。第二單元自然界的水一、我會填。1.整個(陸地)面積約占(29%),(海洋)面積約占(71%)。所以。我們常常說地球(三分)陸地,(七分)海洋。2.海水中含有大量(鹽類)和(多種元素),且濃度很高(每100克海水中含3.5克以上),大量飲用會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還會導致(人體脫水)。因此,海水(不能)作為直接飲用水。3.(冰川)、(河流)、(湖泊)都是陸地上的主要水體類型。河流、湖泊與人類的關系密切。4.陸地上也有水,有少部分是像海水一樣含鹽量較多的(咸水),更多的是含鹽量小于0.5克/升的(淡水)資源。自古以來,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四大文明古國)都誕生在(沿河地帶)。如,(黃河流域)誕生了(中華文明),(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誕生了(古印度文明),(尼羅河流域)誕生了(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誕生了(古巴比倫文明)。5.陸地上沿著狹長凹地流動的水流稱為(河流),有時也叫(“江”)。如(長江、黃河、亞馬孫河、尼羅河)等。6.(冰川)是陸地表面主要的水體類型之一,面積最大,主要分布在(兩極和高山)地區。7.有的陸地表面洼地積水較多,形成比較寬廣的水域,稱為(湖泊)。如(青海湖、洞庭湖)等。8.黃河發源于(巴顏喀拉)山脈(各姿各雅)山麓,全長約(5464千米),是中國(第二)長河。黃河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后流入(渤海)。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于黃河中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區,裹挾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黃河哺育了中華文明,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9.長江發源于(各拉丹冬峰)西南側,全長(6300米),流經(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0.地球上水的總量約為(14億立方千米),其中約(97.5%)都是(咸水)(海洋、咸水湖),(淡水)資源僅占總水量的(2.5%)左右,約(3500萬立方千米)。淡水中近(70%)被凍結在南極和北極的冰蓋中,加上難以利用的高山冰川、永凍積雪和大部分不易利用的地下水,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僅占地球總水量的(0.26%)。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缺水。11.雖然地球上有豐富的海洋水,但是能供人們日常生活和生產使用的(淡水)卻很短缺。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億)人面臨飲用水短缺問題,其中(亞洲)和(非洲)缺水最為嚴重。12.目前很多國家都已(立法)保護水資源,要求(合理開發,防止污染),同時采取各種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減少水資源浪費,進行水資源(污染防治),實現水資源(綜合利用)。13.為了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1993年聯合國大會確定特每年的(3月22日)定為”(世界水日)”。每年(3月22-28日)是“(中國水周)”。14.我們一般將狹長彎曲的水域稱為(河流)或(江),將比較寬廣平坦的水域稱為(湖泊)。15.陸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澤、海洋等是不同(水體)類型。16.依據含鹽量的不同,我們可以將水分為淡水和(咸水)兩種,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淡水)。17.如果想要了解較多的人對某一個問題的看法或對某件事可能會采取的行為,比較合適的研究方法是(調查法)。二、我會判。1.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四大文明古國都是誕生在沿河地帶。(√)2.人類喝水、做飯、洗衣服要用淡水。(√)3.地球上水的總量約為13.6億立方千米,淡水資源僅占總水量的2.5%左右,淡水非常稀缺。(√)三、請判斷以下情況是否屬于節水行為,用“√“或“x“表示。1.在不影響衛生的情況下盡量少更換碗碟,減少洗刷用水。(√)2家里有浴缸,常常泡澡。(×)3.洗手涂抹洗手液時,水龍頭可以一直開著。(×)4.夏天天氣炎熱,同學們課間可以“打水仗”。(×)5.洗碗時把水龍頭開到最大,一直沖洗。(×)6.養魚的水、淘米水可以用來澆花或沖廁所。(√)7.擦手紙巾用沖水馬桶沖掉,可以減少垃圾堆積。(×)8.可收集空調冷凝水用來拖地、沖廁所、澆花。(√)四、我會選。1.下列關于地球上海陸分布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A.地球上海陸分布很不均勻B.地球上海陸分布比較均勻C.地球上海陸分布非常均勻2.為解決“為什么人們說地球是個藍色星球?”這個問題,我們經歷了系列的探究活動,與你的探究過程、步驟一致的選項是(B)A.觀察提問——處理信息——表達交流——得出結論B.觀察提問——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得出結論C.搜集信息——處理信息——觀察提問——得出結論3.中國東邊的海洋是(A)。A.太平洋B.印度洋C.北冰洋4.表達地球上水、陸面積所占比例的多少,比較直觀的方法是(B)A.畫條形統計圖B.畫比例圖C.畫折線統計圖5.關于地球表面海陸分布情況的描述,正確的是(B)A.地球表面有海洋、有陸地,且分布較為均勻B.地球上海陸分布很不均勻,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大得多C.地球表面只有海洋6.地球上陸地和海洋的面積比例大約是(C)A.2:8B.1:9C.3:77.下列水體經過或處于河南境內的是(B)A.青海湖、黃河B.黃河、淮河C長江、黃河8.地球上大部分的水存在于(C)A.冰川中B.河流里C.海洋里9.目前發現的淡水資源中,所含淡水水量最多的是(A)A.冰B.淺層地下水C.深層地下水10.交流是科學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當我們進行科學交流時,做法錯誤的是(C)A.專心傾聽,記錄下對方的主要觀點B.不隨意打斷別人,等對方發言結束后再發言C.認真比較,別人與自己觀點發生分歧時,馬上提出質疑11.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僅占地球上總水量的(B)左右。A.3.5%B.2.5%C.0.9%12.下列關于我國淡水資源的描述中,正確的是(B)。A.淺層地下水是我國主要的淡水資源B.我國是一個淡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C冰川水是目前我國開發利用淡水的主要資源13.在制作資料卡整理信息時,我們一般應注意(C)。A.要記錄資料來源,一張資料卡記錄一個問題B.給資料卡進行分類,方便日后查找C.A和B14.下列關于水的說法中,正確的是(B)。A在宇宙中看地球更像一個“水球”,因為藍色的水域很多B陸地上的水都是淡水,我們都可以直接飲用C.我們只要保護好江河湖怕里的水就夠用了五、我會答。1.為什么人們說地球是個藍色星球?答:這是因為整個陸地面積約占29%,海洋面積約占71%。所以。我們常常說地球三分陸地,七分海洋。2.海水能喝嗎?答:海水中含有大量鹽類和多種元素,且濃度很高(每100克海水中含3.5克以上),大量飲用會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還會導致人體脫水。因此,海水不能作為直接飲用水。3.列舉出誕生在沿河地帶的四大文明古國。答:四大文明古國都誕生在沿河地帶。如,黃河流域誕生了中華文明,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誕生了古印度文明,尼羅河流域誕生了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誕生了古巴比倫文明。第三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一、我會填。1.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阻擋物)的(陰影)。2.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是(東升西落),隨著(太陽)位置的變化,(影子的方向)也隨之發生改變。影子的長度(早晚長、中午短)。3.(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畫面)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4.地球是(太陽系)的一顆(行星)。它在不停地繞著(太陽)運轉。5.古希臘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在觀察(月食)時,發現月球表面上的(地影)是(圓的),證明地球是個球體。6.人們從古代起,就對月球很感興趣,不斷對月球進行觀察。(“嫦娥奔月”)就是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月球是地球的一顆(衛星)。7.1609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首次用(望遠鏡)觀察了月球,發現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8.1969年(美國)宇航員乘坐(“阿羅11號”宇宙飛船),成功登上了(月球,)實地進行考察,并帶回了(巖石和土壤)標本。9.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探測月球的(“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10.月球距離地球(38萬多千米),我們可以用運載火箭把材料送到月球上。月球上沒有(空氣),(晝夜溫差)較大,人要穿上(宇航服)在月球表面活動。11.月球引力是地球的(),在月球上走路要注意喲!月球上有(環形山)、(月陸)和(月海)等,沒有(植物),也沒有(動物)。我建議選擇一塊平坦的區域建造基地。12.在地球上看到月球明亮部位的樣子,叫(月相)。月相總是經歷著(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的有規律的變化。一個變化周期就是(農歷一個月)。13.日期初一初四初八十二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六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14.正如(蘇軾《水調歌頭》)所吟誦的那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睛圓缺”,詩人們常常將(月圓)比作(團圓),(月缺)比作(離別)。因此,(月相)的變化往往牽動著詩人們的情感變化。15.讀一讀,想一想,下面的這些詩句所描寫的都是什么月相?“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慕江吟》)(上蛾眉月)“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時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滿天。”(繆氏子《賦新月》)(上蛾眉月)“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滿月)“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下弦月、下蛾眉月)“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李賀《南園》)(下蛾眉月)二、我會選。1.下列因素中,不是影子形成的必備條件的是(A)A.影子B.遮擋物C.光源2.爸爸停好汽車后,車燈把前方停車指示牌的影子投射到了墻上、指示牌距離車燈越近,投射的影子(A)A.越大B.越小C.無變化3.晚上散步回家,路燈在我的右側,影子一定在我的(B)A.右側B.左側C.前方4.下面是一個小組對影子的認識,正確的是(A)A.課堂上做光和影的實驗,我們需要光源、遮擋物和一塊透明的屏B.做光影實驗時,遮擋物必須放在光源和透明的屏之間C.物體的大小決定影子的大小5.觀察影子的變化后,大家總結了一天中影子的變化規律。下面觀點中,更正確的是(C)A.太陽的位置在不斷變化,影子的方向也隨著發生變化B.影子的長度也發生變化,早晚長,中午短C.影子的方向和長度都會變化,A和B的觀點合起來更完整6.我發現旗桿的影子會變化,(A)。A.從早上到中午,影子越來越短;從中午到晚上,影子越來越長B.從早上到晚上,影子越來越長C.從早上到中午,影子越來越長;從中午到晚上,影子越來越短7.陽光下,測得旗桿影子的長度為5米。過了一會兒,旗桿的影子變長了。這種現象可能發生在(B)。A.上午B.下午C.晚上8.探探每隔1個小時觀察、記錄日影變化。他凝視記錄單,發現相鄰影子間的夾角好像是相等的。根據你的經歷,他的推測(A)A.正確B.錯誤C.記錄不真實9.小明用的籃球代表地球,小旗代表船帆。觀察船帆的變化,推斷地球的形狀。這種搜集證據的方式叫作(B)A.對比實驗B.模擬實驗C.解剖實驗10.下列選項不能作為證明地球是球體證據的是(B)A.月食的陰影B.神話傳說C.宇航員在太空中拍攝的地球照片11.地球儀是人們根據精確測量地球的形狀及各個地方的位置所制作的地球模型。下面是觀察地球儀后的一些觀點,錯誤的是(C)A.地球是個球體,會轉動B.地球轉動時,總是傾斜著身子C.地球上陸地面積大,海洋面積小12.我國第一個從太空遙望地球、看清地球形狀的人是(B)A.尤里·加加林B.楊利偉C.阿姆斯特朗13.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在外太空拍下地球的照片-一顆美麗的藍色星球。他乘坐的載人飛船是(A)A.“神舟”5號B.“東方紅”1號C.“嫦娥”1號14.小明搜集了一的關于月球的信息,其中不正確的是(C)A.月球引力是地球引力的1/6B.月球距離地球約38萬多千米C.月球上沒有黑夜15.太陽、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特征。月球是一顆(C)A.恒星B.行星C.衛星16.人類一直在探索和研究月球。按照發生時間的先后順序為下列事件排序,正確的是(B)①望遠鏡的發明使人類初步認識了月球的真實面目②肉眼觀察,想象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③“阿波羅”11號抵達月球,并進行采集巖石和土壤樣品等活動④中國的“嫦娥”4號在月球背面進行觀測A.④、③、①、②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17.月球目前沒有人類居住。對此,合理的解釋是(C)A.距離地球38萬多千米,運送物資不方便B.月球上沒有水、空氣等生命生存必需的條件C.A和B18.下面關于月相形狀的描述中,正確的是(C)A.明亮部分總是在左邊B.明亮部分總是在右邊C.上半月明亮的部分總是在右邊19.有句歇后語說:“三十晚上盼月亮——沒有指望。”農歷三十的晚上看不到月亮的原因是(A)A.地球的影子擋住了月球,看不到月亮B.這天月球不發光C.這天看不到月亮的明亮部分20.月相變化有規律。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C)A.月圓月缺一般一個月重復出現一次B.農歷上半月逐漸變圓,下半月逐漸變缺C.A和B21.下面關于小伙伴們觀察月相積累的經驗中,正確的是(A)A.傍晚前后能看到月亮,是農歷的上半月B.每天晚上8:00時看到的月相,相鄰兩天的位置相同C.A和B22.下列物體的影子總是圓形的是(C)A.圓柱C.球B.圓盤23.我們觀察到,一天中大樹影子的變化規律是(C)A.從西到東運動B.從長到短變化C.上午由短到長,下午由長到短變化24.月相的變化規律是(A)A.農歷上半月逐漸變圓,下半月逐漸變缺B.東升西落C.太陽和月亮總在地球的兩邊25.研究地球的形狀,我們學生不能采用的方法是(C)A.查閱資料B.模擬實驗C.到外太空進行觀察26.日晷是中國古代人們設計的一種計時工具。它運用的科學原理是(C)A.陽光下影子的變化是有規律的B.影子的形成原理C.A和B2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A.在宇宙中看地球更像一個“水球”,因為藍色的水域很多B.陸地上的水都是淡水,我們都可以直接飲用C.我們只要保護好江河、湖泊里的水就夠用了28.人類對月球的認識是逐漸發展的,這是因為(C)A.探究月球受技術的影響B.探究月球受科學方法的影響C.A和B29.下面的這些詩句所描寫的月相是滿月的是(B)?A.“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慕江吟》)B.“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C.“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三、我會判。1.旗桿的影子會變化,早晚長、中午最短,影子是自西向東移動的。(√)2.觀察月相時,農歷每月的初一看新月,十五看滿月。(√)3.月球是地球的衛星,上面有環形山和空氣。(×)4.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是勻速移動的,所以能利用影子計時。(√)5.地球上的引力是月球上的6倍。(√)6.一個人在地球上的重量是30千克,他在月球上的重量就是180千克。(×)7.月球表面沒有空氣,所以在月球上是聽不到說話的聲音的。(√)8.奇奇在地球上能提起20千克物體,他在月球上能提起120千克物體。(√)9.月球上非常平坦。(×)四、我會畫。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蛾眉月凸月五、我會答。1.月球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答:月相總是經歷著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的有規律的變化。一個變化周期就是農歷一個月。2.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變化有什么規律?答:隨著太陽位置的變化,影子的方向也隨之發聲改變。影子的長度早晚長、中午短。3.舉行說明如何證明地球是球體?答:古希臘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在觀察月食時,發現月球表面上的地影是圓的,證明地球是個球體。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畫面,能證實地球是個球體。第四單元精確的時間的步伐一、我會填。1.從古到今常見的計時工具:(日晷、水鐘、蠟燭鐘、香篆鐘、沙漏、水運儀象臺、擺鐘、石英表、電子表、原子鐘。)2.(原子鐘)是現在最為準確的計時工具。(日晷)是人類最古老的計時工具。(沙漏(沙鐘))根據一定數量的沙子從一個容器漏到另一個容器中所需要的時間來計時。一般一個沙漏一次運行的時間是(1分鐘),短時間知識比較準確,測量時間越長,越不準確。3.(最小的精確值)就是工具可以測量出來的(最小單位)。單位越小,(精確度越高)。4.“日晷”又稱"(日規)”,是古代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量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晷針)(表針)和(晷面)(帶刻度的表座)組成。日晷是人類計時的重大發明,被沿用了幾千年。5.赤道式日晷通常由(晷面)和(晷針)兩部分成,晷針垂直穿過晷面。晷面與赤道面平行,所以叫(赤道式日晷)。晷針指向(北極星)。晷針在陽光照射下投在晷面上的影子就像現代鐘表的(指針),晷面則像(鐘表的表面)。6.晷針朝向(正北方),且仰角等于當地的(地理緯度)時,就正好指向(北極星)了。7.夏季太陽靠(北),要從(上晷面)讀取時間;冬季太陽靠(南),要從(下晷面)讀取時間。8.水鐘又叫(漏刻),是中國古代科學家發明的計時儀器。(漏)是指帶孔的(壺),(刻)是指有刻度的標尺。漏刻有(泄水型)和(受水型)兩種。當水從漏壺孔流出時,(泄水型漏刻)的標尺會隨著水位下降而向下運動,壺口處標尺的刻度指示時刻;(受水型漏刻)的標尺會隨著水位上升而向上運動,同樣是用壺口處標尺的刻度指示時刻。9.為了保持漏壺的水位穩定(水位穩定的漏壺又稱為平水壺),使流入受水壺的水流速度不變,古人設計了(三級漏刻)。在(平水壺)的上方加一個(天壺),持續為平水壺供水。在平水壺側面一定高度處接一(分水壺),使天壺流下來的過多的水流入分水壺,這樣就可保持平水壺的水位穩定。10.擺(往返一次)為擺動一次。(同一個擺在相同時間內擺動的次數是相同的)。擺的快慢與(擺線的長短)有關,擺的快慢與(擺錘的質量)無關。(擺線越短,擺動越快;擺線越長,擺動越慢。)(擺鐘)就是利用擺的(等時性)原理工作的。11.(1656)年,(惠更斯)發明了第一個機械擺鐘,并出版了(《擺鐘論》),它是以(伽利略)發現的擺的(等時性)原理為基礎而發明的。二、我會選。1.制作赤道式日晷,晷面傾斜的角度(C)A.是30°B.與北京的地理緯度一樣C.與當地的地理緯度一樣2.晷針的影子變化規律是(A)A.早上影子在西邊,向東邊慢慢移動,晚上影子在東邊B.早上影子在東邊,向西邊慢慢移動,晚上影子在西邊C.晷針傾斜著,影子的變化規律不確定3.在上題中,根據日晷判斷時間的依據是(C)A.夏季才能用日晷判斷時間B.冬季晷針的影子落在下晷面上C.影子在左邊,太陽應該在右邊,所以是早上4.晷面上刻的“午”字表示的意思是(A)A.中午B.下午C.上午5.下列計時工具中,適合陰天和夜晚計時的是(B)A.日晷B.水鐘C.月相6.第一臺擺鐘的發明人是(B)A.伽利略B.惠更斯C.牛頓7.我制作的擺,擺長越長,擺動(A)A.越慢B.越快C.不變8.反思人類計時工具的發展歷史,我發現(B)A.越來越小B.越來越精準C.越來越便宜9.實驗探究擺的快慢與擺重的關系時,我們改變的量是(B)A.擺長C.擺動幅度B.擺重10.實驗探究擺的快慢與擺線長短的關系時,我們改變的量是(A)A.擺長C.擺動幅度B.擺重11.制作日晷時,我們在晷面均勻地畫出刻度。這樣做的依據是(C)A.量角器的刻度是均勻的B.書上是這么規定的C.太陽下影子轉動的角度是相等的12.單擺的運動方式是(B)A.繞圈B.擺動C.旋轉13.制作水鐘時,我發現水滴的速度開始快,后來慢。我采取的方法是(C)A.把漏水孔縮小點B.把漏水孔變大點C.讓水位保持不變14.小明在做一個每分鐘擺動60次的擺,做好后發現每分鐘擺了63次,他修改的正確方式是(B)A.縮短擺繩長度B.增加擺繩長度C.減輕擺錘重量15.小明在做一個每分鐘擺動60次的擺,做好后發現每分鐘擺了58次,他修改的正確方式是(A)A.縮短擺線長度B.增加擺線長度C.減輕擺錘重量16.伽利略發現了“擺的等時性”規律,惠更斯的“擒縱輪”是(B)A.科學發現B.科學發明C.科學幻想17.擺長影響擺的快慢。擺線越長,擺的速度(B)A.越快B.越慢C.不穩定三、我會判。1.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線長短有關,擺線越短,擺動越快。(√)2.惠更斯發明機械擺鐘的科學原理是伽利略發現的擺的等時性。(√)3.秋千時,蕩得越高,每個來回需要的時間越長。(√)4.地球的公轉周期為1月,公轉的軌道形狀為橢圓。(×)5.擺鐘是利用擺能有規律的擺動的性質。(√)四、我會研究。研究擺線與擺的快慢的關系。1.需要的材料:擺、不同的擺線。2.控制的條件:擺錘的重量一樣,擺幅一樣,時間一樣。3.需要記錄的是:擺在相同時間內擺動的次數。4.我的發現:擺線越長,擺動越慢;擺線越短,擺動越快。第五單元開心游樂場一、我會填。1.小船浮在水面上,是因為受到了水對它向上的(托力),這種力叫(浮力)。沉入水中的物體(也受到了水)的浮力。2.使用測力計前先輕輕地反復拉動(彈簧),防止(卡住)。再看看測力計的(刻度),了解(測量范圍),不能(超量程)使用。還要檢查(指針)是否對齊(零刻度線),如果沒有(對齊)則需要進行(調節)。使用時要讓(彈簧方向)跟(力的方向)在一條(直線)上,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盤垂直)。3.(在一定限度內),物體的(形狀變化越大),產生的(彈力就越大)。如:(蹦床、拉力器、弓箭、撐桿跳、琴弦、彈簧、打羽毛球)等。4.玩滑梯時,衣服與滑梯表面發聲了摩擦,產生了一種(阻礙滑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它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與(它們之間的壓力)有關。5.在(壓力)一定時,兩個物體(接觸面越粗糙),產生的摩擦力就(越大),兩個物體(接觸面越光滑),產生的摩擦力(越小)。在兩個物體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物體越重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物體越輕壓力越小,摩擦力就越小。)6.摩擦力有時很有用,需要設法增大;有時又有危害,必須設法減小。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接觸面的面積、增大物體的壓力。)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減少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減少接觸面的面積、減小物體的壓力。)7.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也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使物體(開始運動)或者(停止運動),也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8.有的力需要兩個物體直接接觸才能產生,這種力叫(接觸力)。有的力兩個物體不直接接觸也能產生,這種力叫(非接觸力)。9.力是(無處不在)的。物體間的(推、拉、提、壓、吸引、排斥)等作用都是力。力不但有(大小),還有(方向)。地球對物體有向下的(吸引力)。力的大小可以用(測力計)來測量。10.(風力)能制造風雪、發電;輪船浮在水上,受到了(浮力);火箭升空,是(反沖力)的作用;沖擊平原是(水力)的作用。指南針能指南北,是(磁力)的作用。投石器應用了(彈力)的知識,滑梯應用了(摩擦力)的知識。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的重量時,提起重物的力是(重力)。11.我們學過的磁力和重力是一種(非接觸力)。二、我會判。1.物體的形狀變化越大、產生的彈力就越大。(×)2.物體在水中下沉是因為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3.橡皮泥在水中會下沉,是因為它沒有受到水的浮力。(×)4.摩擦力對我們都是有害的,所以我們要盡量減小摩擦力。(×)5.力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發生變化。(√)6.地球對物體有向下的吸引力。(√)7.打出去的羽毛球在空中會受到空氣對它的阻力。(√)8.船在水面劃過時,船與水之間沒有摩擦力。(×)9.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小。(×)10.摩擦力是有害的,我們要盡量減小它。(×)11.力不但有大小,還有方向。(√)12.電話、電動車、磁懸浮列車都是利用了磁力。(√)三、我會連。1.風車應用了彈力投石機應用了風力可調節滑梯應用了反沖力噴水轉輪應用了摩擦力2.汽車輪胎上的花紋增大摩擦力鑰匙插不進,往鎖孔中加油舉重運動員在手上擦鐵粉減小摩擦力瓶蓋太緊,包塊布容易旋開4.體操運動員在手上涂鎂粉在拉鏈上涂抹石蠟滑雪運動減少摩擦力在自行車鏈條上涂抹潤滑油“自制氣墊船”運動時不接觸桌面增加摩擦力下雪時汽車安裝防滑鏈用力捏緊剎車閘剎車鞋底上凹凸不平的花紋四、我會選。1.找一個大的飲料瓶,裝滿水,蓋上蓋。在水中提起它和在空氣中拿起它.用力大小正確的是(B)A.一樣大B.在空氣中用力大C.在水中用力大2.把一個木塊和一個石塊放入水中,木塊上浮,石塊下沉。下列解釋中,正確的是(C)A.木塊所受的浮力一定大于石塊所受的浮力B.木塊受到水的浮力,石塊沒有受到水的浮力C.石塊在水中也受到了水的浮力,但浮力比石塊的重力小3.用彈簧測力計測得鐵塊在空氣中的重力為10牛頓,在水里的重力為6牛頓,鐵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B)A.0牛頓B.4牛頓C.6牛頓4.與物體彈力的大小有關的因素是(C)。A.物體的形狀B.物體的軟硬C.物體形變的大小5.下面幾個關于彈力的觀點中,你認為正確的是(C)。A.只有彈簧、皮筋才會產生彈力B.物體的形狀變化越大,產生的彈力越大C.物體的形狀變化越大,產生的彈力越大6.小車在桌面上靜止,用力推一下,小車運動起來了。過了一會兒,運動的小車又慢慢停了下來,是因為受到了(C)A.彈力B.推力C.摩擦力7.摩擦力能阻礙物體的運動,因此人們在某些地方會努力減小摩擦力,下列方法中,可以減小摩擦力的是(C)A.穿足球鞋跑步B.在塑膠跑道上跑步C.穿上輪滑鞋在塑膠跑道上跑步8.下列方法中,可以增大玩具四驅車運動摩擦力的是(A)A.輪胎更換成表面粗糙的B.讓跑道表面更光滑些C.在齒輪涂抹潤滑油9.研究物體的輕重對摩擦力大小有沒有影響時,我們應該改變(B)A.接觸面的粗糙程度B.物體的重量C.A和B10.研究物體間的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對摩擦力大小有沒有影響時,我們應該改變(A)A.接觸面的粗糙程度B.物體的重量C.A和B10.“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下面解釋正確的是(C)A.力可以讓物體從靜止到運動或從運動到靜止B.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C.A和B11.把一張紙揉成一個紙團或疊成一個紙船,放在桌面上對它吹氣。下列描述正確的是(C)A.力可以改變紙團(紙船)的運動狀態B.力可以改變紙團(紙船)的形狀C.力可以改變紙團(紙船)的形狀,也可以改變紙團(紙船)的運動狀態12.一個玻璃杯掉到地上,破裂了,這說明(A)A.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B.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C.A和B13.關于磁吸文具盒,下列解釋正確的是(C)A.磁扣只有碰到一起時,才會產生吸力B.只有人用力按壓,磁扣才會吸在一起C.磁扣不接觸也有磁力,接觸時磁力更大14.對玩具小車施加一個拉力,小車的運動狀態(C)A.不改變B.一定改變C.可能改變,也可能不改15.摩擦力的大小與(B)無關。A.物體的重量B.運動的快慢C.接觸面的光滑程度16.測量力的大小時,我們常用的工具是(A)A.彈簧測力計B.量筒C.天平17.關于物體在水中的沉和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A.實心的物體在水中會沉,空心的會浮在水面B.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物體會沉在水底C.只要物體比較小,就可以在水中浮起來18.下列情況中,屬于減小摩擦力的是(A)A.鞋底裝有軸承的溜冰鞋B.鞋底很多凹凸花紋的登山鞋C.用力握緊瓶蓋,容易擰開飲料瓶19.我用測力計測量物體運動的摩擦力時,為了準確地搜集證據,下列建議可以采用的有(C)A.快速拉動物體運動B.記錄剛剛拉動時的最大值C.每一次測量,都要調整測力計指針指向“0”刻度20.雪地上行駛的汽車的輪胎上安裝有一圈鐵鏈子。人們這么做的目的是(C)A.增加汽車重量B.降低速度C.增加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21.滑滑梯時有(D)在起作用。①重力②支撐力③摩擦力④壓力A、②B、①④C、③④D、①③22.(C)是物體形狀改變時產生的要復原來形狀的力。A.擦力B.重力C.彈力D.反沖力23.體操運動員在比賽之前,手上要上碳酸鎂粉是為了(B)。A.減小摩擦力B.增大摩擦力24.使氣式飛機、火銷運動的力是(D)。A.力D.反沖力C.重力D.推力25.自行車座的彈簧有(C)的作用。A.美觀B.穩固C.緩沖D.造型需要26.膠鞋底的花紋是為了人們穿著時(B)。A.美觀大方B.増大摩擦力、防止滑倒27.在一定限度內,橡皮筋下端掛鉤碼越大,產生的彈力(B)。A.不變B.越大C.越小28.使噴氣式飛機、火箭運動的力是(C)。A.彈力B.重力C.反沖力29.人們搬運物體時,在物體下面放上滾木,是為了(B)。A.避免貨物損壞B.省力C.增大摩擦30.拉弓射箭時應用的是(B)力。A.重B.彈C.浮31.古時候人們在搬運石塊時在石塊下面放圓木是為了(A)。A.減小摩擦B.增大摩擦C.減小石塊的重力32.下列利用了反沖力的是(C)。A.火車B.磁懸浮列車C.火箭33.膠鞋底的花紋是為了人們穿著時(B)。A.美觀大方B.增大摩擦力C、防止滑倒34.在一定限度內,橡皮筋下端掛鉤碼越大,產生的彈力(B)。A.不變B.越大C.越小35.使噴氣式飛機、火箭運動的力是(C)。A.彈力B.重力C.反沖力36.地球表面大約(B)的面積被海水覆蓋,其余的是陸地。A.15%B.71%C.29%37.以下現象中與地球自轉有關的是:(B)。A.一年四季的變化B.白天黑夜的出現C.月食和日食的出現38.擺的快慢與(B)有關。A.擺錘的輕重B.擺線的長短C.擺角的大小五、我會分。下列哪種力是接觸力?哪種力是非接觸力?彈力浮力摩擦力重力磁力推力拉力反沖力吸引力接觸力:彈力浮力摩擦力推力拉力反沖力非接觸力:磁力重力吸引力六、我會答。1.增大摩擦的例子?答:①鞋底和輪胎都有凹凸的花紋(為了增大摩擦力、防滑)②體操運動員或舉重運動員在比賽之前,手上要抹上鎂粉(為了增大摩擦力、防滑)③在冰雪路上行駛的車輛上裝上防滑鏈(增大摩擦力)④瓶蓋太緊,包塊布容易旋開2.減小摩擦的例子?①在自行車轉動軸處加上潤滑油(減小摩擦力)②鎖打不開了,加一點炭粉。(減小摩擦力)③推動書柜前,先把書移出來,再推。(減輕物體的壓力,減小摩擦力)④鑰匙插不進,往鎖孔中加油古時候人們在搬運石塊時在石塊下面放圓木3.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彈力的例子?答:蹦床、撐桿跳、弓箭、彈簧秤、兒童玩具槍、打羽毛球。4.生活中常見的力?答:重力、彈力、摩擦力、風力、水力、磁力、反沖力、推力、拉力、壓力等.5.冬季,我們必須及時清理街道上的積雪,而當滑冰時,我們會專門凍一個凍場,為什么要這樣做?答:清理街道上的積雪是為了增加車輛、行人與地面的摩擦力,避免打滑;為滑冰而凍冰場,是為了減少溜冰鞋與地面的摩擦力,使人滑得更順暢。7.增大摩擦力的方法?答: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接觸面的面積、增大物體的壓力。8.減小摩擦力的方法?答:減少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減少接觸面的面積、減小物體的壓力。六、實驗與探究:摩擦力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下面我們用實驗來研究摩擦力。實驗器材如下:帶鉤的長方體木塊,帶鉤的正方體塊,表面平整的長木板,幾條毛巾,直尺,彈簧測力計,幾支圓珠筆。下表是研究滑動摩擦力得到的數據,請你分析數據,回答問題。實驗次序接觸面壓力彈簧測力計的讀數1木板面4N0.5N2毛巾面4N1.15N比較第1、2次實驗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壓力一定時,兩個物體接觸面越光滑,產生的摩擦力越小,兩個物體接觸面越粗糙,產生的摩擦力就越大。反思單元讓事實來說話一、我會填。1.(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一公元前322),(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被后人譽為(“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他幾乎對當時的每個學科都做出了貢獻。2.(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被稱為(“近代科學之父”。)3.在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的鐵證面前,人們只好承認(亞里士多德)的“物體下落的快慢與他們的重量成正比”的說法是錯誤的。伽利略的實驗充分說明了(“事實勝于雄辯”)的道理。4.伽利略的觀點是一種(推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是(事實):如果推理是正確的,那么推理應該與事實(一致)的。5.科學的發展需要(交流分享)、(反思修正)。互相交流(觀察到的現象),分享(研究的過程),反思(方法是否科學),并及時進行修正,才能使我們的觀點更接近(真理)。二、我會選。1.伽利略是意大利的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他被稱為(A)A.近代科學之父B.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C.百科全書式的人才2.“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地球。”這句名言出自(B)A.亞里士多德B.阿基米德C.哥白尼3.如何讓皮筋產生更大的彈力?(C)A.拉力越大,皮筋產生的彈力就大B.把皮筋拉得越長,彈力越大C.在一定限度內,皮筋形狀改變越大,產生的彈力就越大4.我們在研究怎樣把箭射得更遠的活動中,得出“物體形狀改變越大,產生的彈力越大”的結論。分析數據時,我們沒有用(B)的思維方法。A比較B.分類C.歸納5.我們小組彈力實驗的結果是,物體形狀改變越大,產生的彈力越大。樂樂舉例質疑,皮筋拉得太長,會斷掉。這時我們應該(B)A.堅持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B.修改完善自己的觀點C.全部否定自己的觀點三、我會填。1.想一想,我們是如何把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解律給同學們聽的?采用了哪些方法使自己的觀點得到大家認可的?答:我們通過辯論的方式讓對方認識到愛護動物的重要性。我們用發放宣傳手冊的方式宣傳了節約用水的重要性。我們用模型解釋了為什么地球是球體。我們用比賽的方式展示了我們制作的游樂器材,解釋了我們的設計原理。2020年最新大象版三年級科學下冊復習資料(填空題知識點)準備單元降落傘一、我會填。1.當其他條件相同時:①傘面越(),下降得越()。②傘繩越(),降落得越()。2.降落傘的()()分布,每根細線()長,這樣下降時才能更()。二、我會選。1.降落傘傘面的形狀應該選擇的是()。A.B.C.不確定2.下面的材料,最適合制作降落傘傘面的是()。A.塑料B.雨傘布C.紙3.比較塑料、布和紙不同材料的傘面,塑料的優點是()。A.輕便B.不易爛C.輕便、不易爛3.比較降落傘傘面大小對降落快慢的影響,正確的是()。A.降落傘的傘面越大,降落得越慢。B.幾根繩子長短不同,降落得慢。C.繩子越短,降落得越慢。三、我會判。1.我們站在高處試驗降落傘時,只要自己注意安全就行了,旁邊不需要有老師或同學保護。()2.降落傘的傘面做得大一些,這樣下降時空氣阻力會更大。()四、我會答。1.怎樣改進我們的降落傘,讓它下降得更慢?答:2.制作降落傘的步驟?答:第一單元生命世界一、我會填。1.種子的萌發需要()、()和(),植物的生長還需要(),它們是植物()不可缺少的條件。2.生活在()中的植物,其()具有()。這是植物長期適應不同環境中的()、()和()條件的結果。3.生活在()中的(),為了減少()和(),葉退化為(),它的()可以儲存更多的水分。4.一般來說,()的根長得短而淺;()的根長得長而深。沙漠很干旱,但越往地下存留的水分就越多。沙漠植物只有靠著(),才能吸收到維持生存的水分。同時,才能不被沙漠中的()。5.農民伯伯種地的時候,作物是()種植的,一行里面相鄰兩株作物的距離就是(),相鄰兩行之間的距離就是()。6.動物維持生命需要()、()、()和()等。7.螞蟻具有()的能力,同時又有()的能力。8.動物通過()、()、()、()、()等接觸和感知環境,并用獨特的方式()的變化。9.()的皮膚可在不同環境中變色,從而達到完美的偽裝效果。()能使地面產生震動,從而向其他同伴發出警告,提醒它們發生了危險,要迅速逃離。()很寬,尾巴呈扇形,飛行時主要飛羽全部展開,羽毛之間的縫可以防備狂風,從而在山峽間不穩定的氣流中保持穩定。()能夠幫助魚在水里保持平衡,從而自由游動。10.()是一些動物適應環境的重要方式之一。11.動物適應季節變化的方式有()、如:等。()、如:等。()、如:螞蟻、田鼠、松鼠等。()如:等。12.人類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不能破壞()的(),人與動植物要()。13.植物通過()維持生存,動物則通過()獲取營養。14.中國大熊貓在被世界各地飼養和展出時,當地動物園會模擬大熊貓在中國的生存()建設場館。15.到北方旅游,假如在野外迷了路,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大樹的樹冠來辨別方向。通常枝葉稠密的一側是南方。這是因為()。二、我會選。1.“雨露滋潤禾苗壯,萬物生長靠太陽。”這句話中蘊含著植物茁壯生長所需要的環境條件有()。A.營養、土壤B.土壤、陽光C.水、陽光2.蘋果樹不宜在熱帶地區栽種,柑橘不宜在寒冷地區栽種,主要的制約因素是()。A.陽光B.溫度C.水3.到北方旅游,假如在野外迷了路,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大樹的樹冠來辨別方向。通常枝葉稠密的一側是南方。這是因為()。A.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南邊的陽光多B.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南邊的水多C.植物生長需要空氣,南邊的空氣多4.植物在適應環境的生長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形態結構。觀察下列植物的葉片,適宜在干旱環境中生長的植物是()。A.仙人掌B.蓮C.榆樹5.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功能,同一植物在不同環境中的根差別很大。以綠蘿為例,水培與土培相比,水培根的特征是()。A.根短小、少B.根比較長、較多C.根長、少6.以小麥、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為例,人們種植時會在前后兩株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株距),在兩行之間保持更大的距離(行距)。這么做的目的是讓植物獲得()。A.更多的陽光B.更多的空氣C.足夠的陽光、空氣、水7.小倉鼠喜歡在()的環境中睡覺。A.黑暗B.比較明亮C.陽光下8.用小木棒靠近倉鼠,它會()。A.啃咬小棒B.躲避C沒有反應9.喂養小倉鼠,下列行為正確的是()。A.因作業多,喂養的事交給父母B.親自喂養、觀察、記錄C.高興時喂喂10.正確喂養小倉鼠的方法是()。A.用手直接投食,并進行撫摸B.喂養時要戴上手套,不接觸倉鼠C.遠遠地把食物扔進去就行,防止手指被咬傷11.夏天給金魚喂食,它們會搶食,冬天金魚卻不進食。這說明()。A.金魚不餓B.金魚沒有發現C.溫度影響金魚進食12.比較小倉鼠、小狗、金魚的喂養經驗,下列觀點正確的是()。A.動物都需要水和食物B.動物需要呼吸空氣C.動物不僅需要水、空氣和食物,還需要合適的溫度13.變色蜥蜴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避免受到傷害。A.發出警告B.變換膚色C.斷掉尾巴14.魚沒有耳朵,但能感一周圍的聲音、水流的變化,依靠的是()。A.魚鱗B.魚鰭C.側線15.某年冬天,雷鳥像往年一樣換成了白色的羽毛,但降雪延遲。此時,雷鳥被敵害發現的機會()。A.不變B.增大C.減小16.白天難見貓頭鷹、蝙蝠活動,晚上難見麻雀、鴿子外出飛翔覓食。這些象說明()因素對動物的生活有影響。A.晝夜B.季節C.溫度17.某小島上經常刮大風,島上生存著許多無翅或殘翅的昆蟲。對這一現象正確解釋是()。A.無翅或殘翅昆蟲更能適應大風環境B.無翅或殘翅昆蟲更能躲避天敵追殺C.有翅昆蟲被天敵捕食了18.人類的活動對動物造成的不良影響有()A.飼養寵物B.大量捕殺C.建立野生動物園19.人們在高速公路的特殊路段建造動物穿越通道,目的是()A.滿足野生動物生活和遷徙B.降低高速公路的通行速度C.美化高速公路的風景20.人類在謀求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同時應該做的是()A.根據需要隨意砍伐B.把生活污水排人河中C.保護動植物的生存空間21.下列行為屬于人與動植物和諧相處的是()A.穿動物毛皮衣服B.拒絕野味C.使用象牙筷子22.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不僅要保護動物、植物,還要保護河流、土壤等。下列宣傳標語中,倡導我們重視與植物和諧相處的是()。A.拒食野生動物,維護生態平衡B.塑料包裝用一次,白色污染害幾世C.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前人伐木后人遭殃23.在驗證種子發芽是否與空氣有關的實驗中,根據種子接觸空氣的情況,兩組種子應該分別放置在()環境對比最適合。A.冰箱和陽臺B.教室內和教室外C.實驗臺和實驗臺上的真空玻璃罩內24.在大雨來臨之前,小魚會()A.快速游離B.露出水面呼吸C.游向水底25.用樟腦球畫一個圈,螞蟻多次嘗試后,最終()逃出畫的包圍圈。A.能B.不能C.不確定是否能26.動物區別于植物生存的條件之一是動物需要()A.空氣B.適宜的溫度C.物27.人類在謀求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同時,()動植物的生存空間。A.不會影響B.不能破壞C.不用考慮27.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之一是()A.陽光B.土壤C.適宜的溫度28.在觀察或實地考察植物及其周圍環境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不認識的植物不用觀察B.有目的地認真觀察、記錄C.對一種植物觀察時,只觀察一株或一次就足夠了29.熱帶氣候高溫多雨,根據環境特點,()更適合在這里生長。A.榆樹B.仙人掌C.椰子樹三、我會判。1.植物和動物的生長和生存都需要空氣、溫度、水、陽光和食物。()2.小倉鼠和小狗都是動物,喂養的方法完全一樣。()3.在遮光的條件下能培育韭黃、蒜黃,說明植物的生長不需要陽光。()4.小倉鼠就是小寵物,可以直接用手抓著玩。()5.動植物都需要通過食物來獲取營養,維持生存。()四、我會實驗。哪種環境下種子能發芽?①干燥溫暖處②一點水溫暖處③一點水冰箱冷凍④水淹沒種子溫暖處1.奇奇選用環境1和環境2進行觀察實驗。根據自己學習的知識判斷,幾天后,環境()中的種子最可能萌發;判斷的依據是()。2.妙妙想驗證“種子萌發是否需要適宜的溫度”。建議她選擇環境()和環境()進行實驗。建議的理由是()。3.環境4中的水淹沒種子,種子具備水、適宜的溫度,但沒有()因此推測里面的種子()發芽。六、我會答。1.種子萌發都需要哪些條件?設計實驗來進行研究。實驗計劃研究問題:實驗準備:實驗方法:1.2.實驗過程:1.2.3.得出結論:2.說出幾個人類的活動對動物造成影響的事例?答:3.說出幾個人類的活動對植物造成影響的事例?答:4.鳥巢有哪些作用?答:第二單元自然界的水一、我會填。1.整個()面積約占(),()面積約占()。所以。我們常常說地球()陸地,()海洋。2.海水中含有大量()和(),且濃度很高(每100克海水中含3.5克以上),大量飲用會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還會導致()。因此,海水()作為直接飲用水。3.()、()、()都是陸地上的主要水體類型。河流、湖泊與人類的關系密切。4.陸地上也有水,有少部分是像海水一樣含鹽量較多的(),更多的是含鹽量小于0.5克/升的()資源。自古以來,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具有重要意義,()都誕生在()。如,()誕生了(),()誕生了(),()誕生了(),()誕生了()。5.陸地上沿著狹長凹地流動的水流稱為(),有時也叫(“”)。如(、、、)等。6.()是陸地表面主要的水體類型之一,面積最大,主要分布在()地區。7.有的陸地表面洼地積水較多,形成比較寬廣的水域,稱為()。如(、)等。8.黃河發源于()山脈()山麓,全長約(),是中國()長河。黃河呈(),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及山東()省、自治區,最后流入()。黃河中上游以()為主,中下游以(、)為主。由于黃河中段流經()地區,裹挾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最多的河流。黃河哺育了中華文明,中國人稱其為(“”)。9.長江發源于()西南側,全長(),流經()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0.地球上水的總量約為(),其中約()都是()(海洋、咸水湖),()資源僅占總水量的()左右,約()。淡水中近()被凍結在南極和北極的冰蓋中,加上難以利用的高山冰川、永凍積雪和大部分不易利用的地下水,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僅占地球總水量的()。目前,世界上已有()個國家和地區缺水。18.雖然地球上有豐富的海洋水,但是能供人們日常生活和生產使用的()卻很短缺。目前世界上已有()人面臨飲用水短缺問題,其中()和()缺水最為嚴重。19.目前很多國家都已()保護水資源,要求(),(),同時采取各種措施提高(),減少水資源浪費,進行水資源(),實現水資源()。20.為了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1993年聯合國大會確定特每年的()定為”()”。每年()是“()”。21.我們一般將狹長彎曲的水域稱為()或(),將比較寬廣平坦的水域稱為()。22.陸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澤、海洋等是不同()類型。23.依據含鹽量的不同,我們可以將水分為淡水和()兩種,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24.如果想要了解較多的人對某一個問題的看法或對某件事可能會采取的行為,比較合適的研究方法是()。二、我會判。1.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四大文明古國都是誕生在沿河地帶。()2.人類喝水、做飯、洗衣服要用淡水。()3.地球上水的總量約為13.6億立方千米,淡水資源僅占總水量的2.5%左右,淡水非常稀缺。()三、請判斷以下情況是否屬于節水行為,用“√“或“x“表示。1.在不影響衛生的情況下盡量少更換碗碟,減少洗刷用水。()2家里有浴缸,常常泡澡。()3.洗手涂抹洗手液時,水龍頭可以一直開著。()4.夏天天氣炎熱,同學們課間可以“打水仗”。()5.洗碗時把水龍頭開到最大,一直沖洗。()6.養魚的水、淘米水可以用來澆花或沖廁所。()7.擦手紙巾用沖水馬桶沖掉,可以減少垃圾堆積。()8.可收集空調冷凝水用來拖地、沖廁所、澆花。()四、我會選。1.下列關于地球上海陸分布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地球上海陸分布很不均勻B.地球上海陸分布比較均勻C.地球上海陸分布非常均勻2.為解決“為什么人們說地球是個藍色星球?”這個問題,我們經歷了系列的探究活動,與你的探究過程、步驟一致的選項是()A.觀察提問——處理信息——表達交流——得出結論B.觀察提問——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得出結論C.搜集信息——處理信息——觀察提問——得出結論3.中國東邊的海洋是()。A.太平洋B.印度洋C.北冰洋4.表達地球上水、陸面積所占比例的多少,比較直觀的方法是()A.畫條形統計圖B.畫比例圖C.畫折線統計圖5.關于地球表面海陸分布情況的描述,正確的是()A.地球表面有海洋、有陸地,且分布較為均勻B.地球上海陸分布很不均勻,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大得多C.地球表面只有海洋6.地球上陸地和海洋的面積比例大約是()A.2:8B.1:9C.3:77.下列水體經過或處于河南境內的是()A.青海湖、黃河B.黃河、淮河C長江、黃河8.地球上大部分的水存在于()A.冰川中B.河流里C.海洋里9.目前發現的淡水資源中,所含淡水水量最多的是()A.冰B.淺層地下水C.深層地下水10.交流是科學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當我們進行科學交流時,做法錯誤的是()A.專心傾聽,記錄下對方的主要觀點B.不隨意打斷別人,等對方發言結束后再發言C.認真比較,別人與自己觀點發生分歧時,馬上提出質疑11.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僅占地球上總水量的()左右。A.3.5%B.2.5%C.0.9%12.下列關于我國淡水資源的描述中,正確的是()。A.淺層地下水是我國主要的淡水資源B.我國是一個淡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C冰川水是目前我國開發利用淡水的主要資源13.在制作資料卡整理信息時,我們一般應注意()。A.要記錄資料來源,一張資料卡記錄一個問題B.給資料卡進行分類,方便日后查找C.A和B14.下列關于水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在宇宙中看地球更像一個“水球”,因為藍色的水域很多B陸地上的水都是淡水,我們都可以直接飲用C.我們只要保護好江河湖怕里的水就夠用了五、我會答。1.為什么人們說地球是個藍色星球?答:2.海水能喝嗎?答:3.列舉出誕生在沿河地帶的四大文明古國。答:第三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一、我會填。1.行進中的()被阻擋時,就形成了()的()。2.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是(),隨著()位置的變化,()也隨之發生改變。影子的長度()。3.(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畫面)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4.地球是()的一顆()。它在不停地繞著()運轉。5.古希臘科學家()在觀察()時,發現月球表面上的()是(),證明地球是個球體。6.人們從古代起,就對月球很感興趣,不斷對月球進行觀察。(“”)就是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月球是地球的一顆()。7.1609年,()科學家()首次用()觀察了月球,發現月球表面是()的。8.1969年()宇航員乘坐(),成功登上了(),實地進行考察,并帶回了()標本。9.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探測月球的(“”)。分為(“”)(“”)和(“”)三個階段。10.月球距離地球(),我們可以用運載火箭把材料送到月球上。月球上沒有(),()較大,人要穿上()在月球表面活動。11.月球引力是地球的(),在月球上走路要注意喲!月球上有()、()和()等,沒有(),也沒有()。我建議選擇一塊平坦的區域建造基地。12.在地球上看到月球明亮部位的樣子,叫()。月相總是經歷著(、、、、、、、)的有規律的變化。一個變化周期就是()。13.日期.月相14.正如()所吟誦的那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睛圓缺”,詩人們常常將()比作(),()比作()。因此,()的變化往往牽動著詩人們的情感變化。15.讀一讀,想一想,下面的這些詩句所描寫的都是什么月相?“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慕江吟》)()“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時人莫道蛾眉小,三圓照滿天。”(繆氏子《賦新月》)()“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李賀《南園》)()三、我會選。1.下列因素中,不是影子形成的必備條件的是()A.影子B.遮擋物C.光源2.爸爸停好汽車后,車燈把前方停車指示牌的影子投射到了墻上、指示牌距離車燈越近,投射的影子()A.越大B.越小C.無變化3.晚上散步回家,路燈在我的右側,影子一定在我的()A.右側B.左側C.前方4.下面是一個小組對影子的認識,正確的是()A.課堂上做光和影的實驗,我們需要光源、遮擋物和一塊透明的屏B.做光影實驗時,遮擋物必須放在光源和透明的屏之間C.物體的大小決定影子的大小5.觀察影子的變化后,大家總結了一天中影子的變化規律。下面觀點中,更正確的是()A.太陽的位置在不斷變化,影子的方向也隨著發生變化B.影子的長度也發生變化,早晚長,中午短C.影子的方向和長度都會變化,A和B的觀點合起來更完整6.我發現旗桿的影子會變化,()。A.從早上到中午,影子越來越短;從中午到晚上,影子越來越長B.從早上到晚上,影子越來越長C.從早上到中午,影子越來越長;從中午到晚上,影子越來越短7.陽光下,測得旗桿影子的長度為5米。過了一會兒,旗桿的影子變長了。這種現象可能發生在()。A.上午B.下午C.晚上8.探探每隔1個小時觀察、記錄日影變化。他凝視記錄單,發現相鄰影子間的夾角好像是相等的。根據你的經歷,他的推測()A.正確B.錯誤C.記錄不真實9.小明用的籃球代表地球,小旗代表船帆。觀察船帆的變化,推斷地球的形狀。這種搜集證據的方式叫作()A.對比實驗B.模擬實驗C.解剖實驗10.下列選項不能作為證明地球是球體證據的是()A.月食的陰影B.神話傳說C.宇航員在太空中拍攝的地球照片11.地球儀是人們根據精確測量地球的形狀及各個地方的位置所制作的地球模型。下面是觀察地球儀后的一些觀點,錯誤的是()A.地球是個球體,會轉動B.地球轉動時,總是傾斜著身子C.地球上陸地面積大,海洋面積小12.我國第一個從太空遙望地球、看清地球形狀的人是()A.尤里·加加林B.楊利偉C.阿姆斯特朗13.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在外太空拍下地球的照片-一顆美麗的藍色星球。他乘坐的載人飛船是()B.“神舟”5號B.“東方紅”1號C.“嫦娥”1號14.小明搜集了一的關于月球的信息,其中不正確的是()A.月球引力是地球引力的1/6B.月球距離地球約38萬多千米C.月球上沒有黑夜15.太陽、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特征。月球是一顆()A.恒星B.行星C.衛星16.人類一直在探索和研究月球。按照發生時間的先后順序為下列事件排序,正確的是()①望遠鏡的發明使人類初步認識了月球的真實面目②肉眼觀察,想象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③“阿波羅”11號抵達月球,并進行采集巖石和土壤樣品等活動④中國的“嫦娥”4號在月球背面進行觀測A.④、③、①、②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17.月球目前沒有人類居住。對此,合理的解釋是()A.距離地球38萬多千米,運送物資不方便B.月球上沒有水、空氣等生命生存必需的條件C.A和B18.下面關于月相形狀的描述中,正確的是()A.明亮部分總是在左邊B.明亮部分總是在右邊C.上半月明亮的部分總是在右邊19.有句歇后語說:“三十晚上盼月亮——沒有指望。”農歷三十的晚上看不到月亮的原因是()A.地球的影子擋住了月球,看不到月亮B.這天月球不發光C.這天看不到月亮的明亮部分20.月相變化有規律。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A.月圓月缺一般一個月重復出現一次B.農歷上半月逐漸變圓,下半月逐漸變缺C.A和B21.下面關于小伙伴們觀察月相積累的經驗中,正確的是()A.傍晚前后能看到月亮,是農歷的上半月B.每天晚上8:00時看到的月相,相鄰兩天的位置相同C.A和B22.下列物體的影子總是圓形的是()A.圓柱C.球B.圓盤23.我們觀察到,一天中大樹影子的變化規律是()A.從西到東運動B.從長到短變化C.上午由短到長,下午由長到短變化24.月相的變化規律是()A.農歷上半月逐漸變圓,下半月逐漸變缺B.東升西落C.太陽和月亮總在地球的兩邊25.研究地球的形狀,我們學生不能采用的方法是()A.查閱資料B.模擬實驗C.到外太空進行觀察26.日晷是中國古代人們設計的一種計時工具。它運用的科學原理是()A.陽光下影子的變化是有規律的B.影子的形成原理C.A和B2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在宇宙中看地球更像一個“水球”,因為藍色的水域很多B.陸地上的水都是淡水,我們都可以直接飲用C.我們只要保護好江河、湖泊里的水就夠用了28.人類對月球的認識是逐漸發展的,這是因為()A.探究月球受技術的影響B.探究月球受科學方法的影響C.A和B29.下面的這些詩句所描寫的月相是滿月的是()?A.“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慕江吟》)B.“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C.“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三、我會判。1.旗桿的影子會變化,早晚長、中午最短,影子是自西向東移動的。()2.觀察月相時,農歷每月的初一看新月,十五看滿月。()3.月球是地球的衛星,上面有環形山和空氣。()4.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是勻速移動的,所以能利用影子計時。()5.地球上的引力是月球上的6倍。()6.一個人在地球上的重量是30千克,他在月球上的重量就是180千克。()7.月球表面沒有空氣,所以在月球上是聽不到說話的聲音的。()8.奇奇在地球上能提起20千克物體,他在月球上能提起120千克物體。()9.月球上非常平坦。()四、我會畫。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蛾眉月凸月五、我會答。1.月球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答:2.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變化有什么規律?答:3.舉行說明如何證明地球是球體?答:第四單元精確的時間的步伐一、我會填。1.從古到今常見的計時工具:(、、、、、、、、、。)2.()是現在最為準確的計時工具。()是人類最古老的計時工具。(())根據一定數量的沙子從一個容器漏到另一個容器中所需要的時間來計時。一般一個沙漏一次運行的時間是(),短時間知識比較準確,測量時間越長,越不準確。3.()就是工具可以測量出來的()。單位越小,()。4.“日晷”又稱"()”,是古代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量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表針)和()(帶刻度的表座)組成。日晷是人類計時的重大發明,被沿用了幾千年。5.赤道式日晷通常由()和()兩部分成,晷針垂直穿過晷面。晷面與赤道面平行,所以叫()。晷針指向()。晷針在陽光照射下投在晷面上的影子就像現代鐘表的(),晷面則像()。6.晷針朝向(),且仰角等于當地的()時,就正好指向()了。7.夏季太陽靠(),要從()讀取時間;冬季太陽靠(),要從()讀取時間。8.水鐘又叫(),是中國古代科學家發明的計時儀器。()是指帶孔的(),()是指有刻度的標尺。漏刻有()和()兩種。當水從漏壺孔流出時,()的標尺會隨著水位下降而向下運動,壺口處標尺的刻度指示時刻;()的標尺會隨著水位上升而向上運動,同樣是用壺口處標尺的刻度指示時刻。9.為了保持漏壺的水位穩定(水位穩定的漏壺又稱為平水壺),使流入受水壺的水流速度不變,古人設計了()。在()的上方加一個(),持續為平水壺供水。在平水壺側面一定高度處接一(),使天壺流下來的過多的水流入分水壺,這樣就可保持平水壺的水位穩定。10.擺()為擺動一次。()。擺的快慢與()有關,擺的快慢與()無關。()。()就是利用擺的()原理工作的。11.()年,()發明了第一個機械擺鐘,并出版了(),它是以()發現的擺的()原理為基礎而發明的。二、我會選。1.制作赤道式日晷,晷面傾斜的角度()A.是30°B.與北京的地理緯度一樣C.與當地的地理緯度一樣2.晷針的影子變化規律是()A.早上影子在西邊,向東邊慢慢移動,晚上影子在東邊B.早上影子在東邊,向西邊慢慢移動,晚上影子在西邊C.晷針傾斜著,影子的變化規律不確定3.在上題中,根據日晷判斷時間的依據是()A.夏季才能用日晷判斷時間B.冬季晷針的影子落在下晷面上C.影子在左邊,太陽應該在右邊,所以是早上4.晷面上刻的“午”字表示的意思是()A.中午B.下午C.上午5.下列計時工具中,適合陰天和夜晚計時的是()A.日晷B.水鐘C.月相6.第一臺擺鐘的發明人是()A.伽利略B.惠更斯C.牛頓7.我制作的擺,擺長越長,擺動()A.越慢B.越快C.不變8.反思人類計時工具的發展歷史,我發現()A.越來越小B.越來越精準C.越來越便宜9.實驗探究擺的快慢與擺重的關系時,我們改變的量是()A.擺長C.擺動幅度B.擺重10.實驗探究擺的快慢與擺線長短的關系時,我們改變的量是()A.擺長C.擺動幅度B.擺重11.制作日晷時,我們在晷面均勻地畫出刻度。這樣做的依據是()A.量角器的刻度是均勻的B.書上是這么規定的C.太陽下影子轉動的角度是相等的12.單擺的運動方式是()A.繞圈B.擺動C.旋轉13.制作水鐘時,我發現水滴的速度開始快,后來慢。我采取的方法是()A.把漏水孔縮小點B.把漏水孔變大點C.讓水位保持不變14.小明在做一個每分鐘擺動60次的擺,做好后發現每分鐘擺了63次,他修改的正確方式是()A.縮短擺繩長度B.增加擺繩長度C.減輕擺錘重量15.小明在做一個每分鐘擺動60次的擺,做好后發現每分鐘擺了58次,他修改的正確方式是()A.縮短擺線長度B.增加擺線長度C.減輕擺錘重量16.伽利略發現了“擺的等時性”規律,惠更斯的“擒縱輪”是()A.科學發現B.科學發明C.科學幻想17.擺長影響擺的快慢。擺線越長,擺的速度()A.越快B.越慢C.不穩定三、我會判。1.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線長短有關,擺線越短,擺動越快。()2.惠更斯發明機械擺鐘的科學原理是伽利略發現的擺的等時性。()3.秋千時,蕩得越高,每個來回需要的時間越長。()4.地球的公轉周期為1月,公轉的軌道形狀為橢圓。()5.擺鐘是利用擺能有規律的擺動的性質。()四、我會研究。研究擺線與擺的快慢的關系。1.需要的材料:。2.控制的條件3.需要記錄的是:。4.我的發現:第五單元開心游樂場一、我會填。1.小船浮在水面上,是因為受到了水對它向上的(),這種力叫()。沉入水中的物體()的浮力。2.使用測力計前先輕輕地反復拉動(),防止()。再看看測力計的(),了解(),不能()使用。還要檢查()是否對齊(),如果沒有()則需要進行()。使用時要讓()跟()在一條()上,讀數時()。3.(),物體的(),產生的()。如:(、、、、、、)等。4.玩滑梯時,衣服與滑梯表面發聲了摩擦,產生了一種(),這種力叫()。它的大小與()有關,與()有關。5.在(壓力)一定時,兩個物體(),產生的摩擦力就(),兩個物體(),產生的摩擦力()。在兩個物體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6.摩擦力有時很有用,需要設法增大;有時又有危害,必須設法減小。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減小摩擦力的方法?(、、。)7.力可以改變(),也可以改變物體的()。力可以使物體()或者(),也可以()。8.有的力需要兩個物體直接接觸才能產生,這種力叫()。如:、。有的力兩個物體不直接接觸也能產生,這種力叫()。如:。9.力是()的。物體間的(、、、、、)等作用都是力。力不但有(),還有()。地球對物體有向下的()。力的大小可以用()來測量。10.()能制造風雪、發電;輪船浮在水上,受到了();火箭升空,是()的作用;沖擊平原是()的作用。指南針能指南北,是()的作用。投石器應用了()的知識,滑梯應用了()的知識。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的重量時,提起重物的力是()。11.我們學過的磁力和重力是一種()。二、我會判。1.物體的形狀變化越大、產生的彈力就越大。()2.物體在水中下沉是因為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3.橡皮泥在水中會下沉,是因為它沒有受到水的浮力。()4.摩擦力對我們都是有害的,所以我們要盡量減小摩擦力。()5.力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發生變化。()6.地球對物體有向下的吸引力。()7.打出去的羽毛球在空中會受到空氣對它的阻力。()8.船在水面劃過時,船與水之間沒有摩擦力。()9.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小。()10.摩擦力是有害的,我們要盡量減小它。()11.力不但有大小,還有方向。()12.電話、電動車、磁懸浮列車都是利用了磁力。()三、我會連。1...風車應用了彈力投石機應用了風力可調節滑梯應用了反沖力噴水轉輪應用了摩擦力2.汽車輪胎上的花紋增大摩擦力鑰匙插不進,往鎖孔中加油舉重運動員在手上擦鐵粉減小摩擦力瓶蓋太緊,包塊布容易旋開5.體操運動員在手上涂鎂粉在拉鏈上涂抹石蠟滑雪運動減少摩擦力在自行車鏈條上涂抹潤滑油“自制氣墊船”運動時不接觸桌面增加摩擦力下雪時汽車安裝防滑鏈用力捏緊剎車閘剎車鞋底上凹凸不平的花紋四、我會選。1.找一個大的飲料瓶,裝滿水,蓋上蓋。在水中提起它和在空氣中拿起它.用力大小正確的是()A.一樣大B.在空氣中用力大C.在水中用力大2.把一個木塊和一個石塊放入水中,木塊上浮,石塊下沉。下列解釋中,正確的是()A.木塊所受的浮力一定大于石塊所受的浮力B.木塊受到水的浮力,石塊沒有受到水的浮力C.石塊在水中也受到了水的浮力,但浮力比石塊的重力小3.用彈簧測力計測得鐵塊在空氣中的重力為10牛頓,在水里的重力為6牛頓,鐵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A.0牛頓B.4牛頓C.6牛頓4.與物體彈力的大小有關的因素是()。A.物體的形狀B.物體的軟硬C.物體形變的大小5.下面幾個關于彈力的觀點中,你認為正確的是()。A.只有彈簧、皮筋才會產生彈力B.物體的形狀變化越大,產生的彈力越大C.物體的形狀變化越大,產生的彈力越大6.小車在桌面上靜止,用力推一下,小車運動起來了。過了一會兒,運動的小車又慢慢停了下來,是因為受到了()A.彈力B.推力C.摩擦力7.摩擦力能阻礙物體的運動,因此人們在某些地方會努力減小摩擦力,下列方法中,可以減小摩擦力的是()A.穿足球鞋B.在塑膠跑道上跑步C.穿上輪滑鞋在塑膠跑道上跑步8.下列方法中,可以增大玩具四驅車運動摩擦力的是()A.輪胎更換成表面粗糙的B.讓跑道表面更光滑些C.在齒輪涂抹潤滑油9.研究物體的輕重對摩擦力大小有沒有影響時,我們應該改變()A.接觸面的粗糙程度B.物體的重量C.A和B10.研究物體間的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對摩擦力大小有沒有影響時,我們應該改變()A.接觸面的粗糙程度B.物體的重量C.A和B10.“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下面解釋正確的是()A.力可以讓物體從靜止到運動或從運動到靜止B.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C.A和B11.把一張紙揉成一個紙團或疊成一個紙船,放在桌面上對它吹氣。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力可以改變紙團(紙船)的運動狀態B.力可以改變紙團(紙船)的形狀C.力可以改變紙團(紙船)的形狀,也可以改變紙團(紙船)的運動狀態12.一個玻璃杯掉到地上,破裂了,這說明()A.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B.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C.A和B13.關于磁吸文具盒,下列解釋正確的是()A.磁扣只有碰到一起時,才會產生吸力B.只有人用力按壓,磁扣才會吸在一起C.磁扣不接觸也有磁力,接觸時磁力更大14.對玩具小車施加一個拉力,小車的運動狀態()A.不改變B.一定改變C.可能改變,也可能不改15.摩擦力的大小與()無關。A.物體的重量B.運動的快慢C.接觸面的光滑程度16.測量力的大小時,我們常用的工具是()A.彈簧測力計B.量筒C.天平17.關于物體在水中的沉和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實心的物體在水中會沉,空心的會浮在水面B.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物體會沉在水底C.只要物體比較小,就可以在水中浮起來18.下列情況中,屬于減小摩擦力的是()A.鞋底裝有軸承的溜冰鞋B.鞋底很多凹凸花紋的登山鞋C.用力握緊瓶蓋,容易擰開飲料瓶19.我用測力計測量物體運動的摩擦力時,為了準確地搜集證據,下列建議可以采用的有()A.快速拉動物體運動B.記錄剛剛拉動時的最大值C.每一次測量,都要調整測力計指針指向“0”刻度20.雪地上行駛的汽車的輪胎上安裝有一圈鐵鏈子。人們這么做的目的是()A.增加汽車重量B.降低速度C.增加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21.滑滑梯時有()在起作用。①重力②支撐力③摩擦力④壓力A、②B、①④C、③④D、①③22.()是物體形狀改變時產生的要復原來形狀的力。A.擦力B.重力C.彈力D.反沖力23.體操運動員在比賽之前,手上要上碳酸鎂粉是為了()。A.減小摩擦力B.增大摩擦力24.使氣式飛機、火銷運動的力是()。A.力D.反沖力C.重力D.推力25.自行車座的彈簧有()的作用。A.美觀B.穩固C.緩沖D.造型需要26.膠鞋底的花紋是為了人們穿著時()。A.美觀大方B.増大摩擦力、防止滑倒27.在一定限度內,橡皮筋下端掛鉤碼越大,產生的彈力()。A.不變B.越大C.越小28.使噴氣式飛機、火箭運動的力是()。A.彈力B.重力C.反沖力29.人們搬運物體時,在物體下面放上滾木,是為了()。B.避免貨物損壞B.省力C.增大摩擦30.拉弓射箭時應用的是()力。A.重B.彈C.浮31.古時候人們在搬運石塊時在石塊下面放圓木是為了()。A.減小摩擦B.增大摩擦C.減小石塊的重力32.下列利用了反沖力的是()。A.火車B.磁懸浮列車C.火箭33.膠鞋底的花紋是為了人們穿著時()。A.美觀大方B.增大摩擦力C、防止滑倒34.在一定限度內,橡皮筋下端掛鉤碼越大,產生的彈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