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6課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中共八大確定的主要任務、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提出、“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興起;知道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文革”的發起和結束、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王進喜、焦裕祿等先進人物的卓越貢獻。2.增養學生辯證分析歷史問題和借鑒歷史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十年內亂過程的思考,培養學生高度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運用王進喜、焦裕祿等人的照片,了解他們的先進事跡,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3.感悟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我們學習的楷模。【重點】社會主義探索時期的幾次失誤和成就;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涌現的先進人物。【難點】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失誤的原因和教訓。【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圖片、目錄及視頻導入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二文化大革命三建設成就觀看視頻:【課程引入】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情境導入二、知識回顧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標志著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分期:1956年—1966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有成就也有失誤,但成就是主要的;【探索中曲折前進的十年】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黨的左傾錯誤極端泛濫,給黨和國家帶來了嚴重災難為什么1958年會出現這種壁畫?三、新課講解模塊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1.探索中的良好開端——中共八大時間:1956年秋地點:北京主要內容:大會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為什么說中共八大是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中共八大當時把經濟發展放在首位,制定的任務符合當時的國情。2.探索中的重大失誤(1)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根據毛澤東的創議,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會后,全國迅速掀起“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浪潮。“用最高的速度來發展我國的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是總路線的基本精神。……因此可以說,速度是總路線的靈魂”。——《人民日報》社論出示圖片:(食堂辦得好,生產盡頭高)大躍進運動從1957年底開始發動,1958年全面展開。1958年2月2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指出:“我們國家現在正面臨著一個全國大躍進的新形勢,工業建設和工業生產要大躍進,農業生產要大躍進,文教衛生事業也要大躍進。”大躍進的主要表現為大辦工業、農業,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高速度。 工業上:大煉鋼鐵1958年8月,中共中央號召全民為年產1070萬噸鋼奮斗,從此全國掀起瘋狂的全民大煉鋼鐵運動。農業:虛報產量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錯誤地認為社會主義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產關系的變革上盲目求快。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特點:一大(規模化大)、二公(公有化程度高)【想一想】人民公社化運動帶來什么影響呢?人民公社化運動嚴重脫離我國國情,脫離農村生產力水平和廣大群眾與干部的覺悟程度,挫傷了他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合作探究】“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失誤的原因是什么?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教訓?原因:(1)對國情分析不夠(2)缺乏建設經驗(3)對社會主義建設急于求成(4)忽視客觀經濟規律教訓:(1)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2)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3.國民經濟調整①表現:中共中央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于1961年開始實施。②成效:到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呈現出物價穩定、市場繁榮的新面貌。七千人大會:這次會議對推動國民經濟全面調整起到了積極作用。模塊二、“文化大革命”翻開歷史的記憶:這是瘋狂的十年,混亂的十年。這是讓人痛心疾首的十年,讓人不堪回首的十年。毛澤東認為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時期都將存在資產階級,并企圖復辟資本主義,這是黨內產生修正主義的根源。他要求全黨對階級斗爭問題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號召千萬不能忘記階級斗爭。——摘自《文化大革命簡史》1.原因:毛澤東對形勢的錯誤判斷,認為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2.時間:1966年夏——1976年10月3.表現:(1)學校停課,工廠停工(2)紅衛兵運動(3)造反派“打砸搶”(4)張貼“大字報”(5)批斗“走資派”紅衛兵運動(出示圖片)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毛主席發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國政府組織大量城市“知識青年”離開城市,在農村定居和勞動的群眾路線運動。張貼“大字報”大字報,是張貼于墻壁的大字書寫的墻報,是50年代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流行于中國的輿論發表形式,大字報成為宣傳工具,是當時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造反派“打砸搶”批斗“走資派”國家主席劉少奇被污蔑為“叛徒、內奸、工賊”,遭受了殘酷迫害,成為“文革”中最大的冤案批斗文學人士老舍,北京人,作家,著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文革初遭到批判,1966年8月在北京投湖自盡。吳晗,北京市副市長,著有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1969年10月被迫害致死。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周恩來等許多領導干部堅持黨和國家的日常工作,減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損失。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團陰謀奪取最高權力,1971年9月13日凌晨,在篡黨奪權陰謀敗露后,林彪攜其妻葉群、其子林立果乘飛機倉皇出逃,在蒙古溫都爾汗機毀人亡。1976年10月,主持中央工作的華國鋒和葉劍英等,代表黨中央采取斷然措施,一舉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影響: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啟示和教訓:在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以后必須堅定不移的把工作中心轉到經濟建設上來對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后的階級斗爭要作科學的分析必須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反對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必須進一步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巨星隕落的1976年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1976年7月6日朱德逝世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 模塊三、建設成就1.巨大成就工業生產:兩鋼包頭鋼鐵基地武漢鋼鐵基地工業生產:三油勝利油田大港油田大慶油田(大慶油田的建成結束了中國依靠“洋油”的時代,實現了原油的石油的全部自給。)新興工業(電子、原子能、航天)交通運輸:修建了蘭新、蘭青、包蘭等鐵路生物我國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1965年我國首次人工合成了牛胰島素結晶,在當時這一領域的研究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標志著人類在認識生命、探索生命奧秘的征途中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開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水利建設:取得很大成績圖片(1958年5月,毛澤東來到十三陵水庫參加義務勞動)其他成就想一想:社會主義建設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為什么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意義: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觀看視頻:社會主義探索時期的偉大成就與英雄模范人物:大慶油田、兩彈一星、雷鋒2.模范人物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觀看視頻:致敬中國科學家社會主義全面建設時期,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發生過嚴重的失誤,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建設成就。思考:這一時期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面對出現的問題和失誤,黨和國家能夠從實際出發,及時調整政策。2.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許多干部依然堅持工作,盡可能地糾正錯誤、減少損失。3.人民群眾以高昂的熱情投入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涌現出許多先進人物。四、課堂小結五、板書設計六、課堂作業完成練習冊中的相關習題。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共55張PPT)第6課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二文化大革命三建設成就目錄三大改造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農業合作社手工業合作社公私合營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私有制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標志著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知識回顧分期:1956年—1966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有成就也有失誤,但成就是主要的;【探索中曲折前進的十年】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黨的左傾錯誤極端泛濫,給黨和國家帶來了嚴重災難壁畫《大豆過江》1958年作壁畫《一種樹四種果》1958年作為什么1958年會出現這種壁畫?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1.探索中的良好開端——中共八大時間:1956年秋地點:北京主要內容:大會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人民的要求(或需要)我國的實際情況第一對主要矛盾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落后的農業國第二對主要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的需要為什么說中共八大是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中共八大當時把經濟發展放在首位,制定的任務符合當時的國情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1)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用最高的速度來發展我國的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是總路線的基本精神。……因此可以說,速度是總路線的靈魂”。——《人民日報》社論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根據毛澤東的創議,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會后,全國迅速掀起“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浪潮。2.探索中的重大失誤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3.重大失誤——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躍進運動從1957年底開始發動,1958年全面展開。1958年2月2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指出:“我們國家現在正面臨著一個全國大躍進的新形勢,工業建設和工業生產要大躍進,農業生產要大躍進,文教衛生事業也要大躍進。”大躍進的主要表現為大辦工業、農業,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高速度。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工業上:大煉鋼鐵1958年8月,中共中央號召全民為年產1070萬噸鋼奮斗,從此全國掀起瘋狂的全民大煉鋼鐵運動。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大躍進時期的煉鋼指標1957年535萬噸1958年1070萬噸1959年3000萬噸1962年9000萬噸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志的“左”傾錯誤嚴重泛濫。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農業:虛報產量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一天等于20年。以糧為綱,全面發展。以鋼為綱,帶動一切。超英起美平常事。大躍進時代的口號: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錯誤地認為社會主義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產關系的變革上盲目求快。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特點:一大(規模化大)、二公(公有化程度高)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評價:(2)“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探索中的失誤表現后果:工業上:大煉鋼鐵農業上:虛報產量1959至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反映了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狀況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想一想】人民公社化運動帶來什么影響呢?人民公社化運動嚴重脫離我國國情,脫離農村生產力水平和廣大群眾與干部的覺悟程度,挫傷了他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失誤的原因是什么?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教訓?原因:(1)對國情分析不夠(2)缺乏建設經驗(3)對社會主義建設急于求成(4)忽視客觀經濟規律教訓:(1)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2)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合作探究】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3.國民經濟調整①表現:中共中央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于1961年開始實施。②成效:到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呈現出物價穩定、市場繁榮的新面貌。這次會議對推動國民經濟全面調整起到了積極作用。七千人大會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翻開歷史的記憶:這是瘋狂的十年,混亂的十年。這是讓人痛心疾首的十年,讓人不堪回首的十年。二、“文化大革命”毛澤東認為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時期都將存在資產階級,并企圖復辟資本主義,這是黨內產生修正主義的根源。他要求全黨對階級斗爭問題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號召千萬不能忘記階級斗爭。——摘自《文化大革命簡史》二、“文化大革命”1.原因:毛澤東對形勢的錯誤判斷,認為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2.時間:1966年夏——1976年10月3.表現:(1)學校停課,工廠停工(2)紅衛兵運動(3)造反派“打砸搶”(4)張貼“大字報”(5)批斗“走資派”二、“文化大革命”紅衛兵運動二、“文化大革命”毛主席發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國政府組織大量城市“知識青年”離開城市,在農村定居和勞動的群眾路線運動。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二、“文化大革命”張貼“大字報”貼滿大字報的建筑大字報,是張貼于墻壁的大字書寫的墻報,是50年代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流行于中國的輿論發表形式,大字報成為宣傳工具,是當時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二、“文化大革命”毀文物砸校牌造反派“打砸搶”二、“文化大革命”批斗“走資派”批斗劉少奇批斗彭德懷國家主席劉少奇被污蔑為“叛徒、內奸、工賊”,遭受了殘酷迫害,成為“文革”中最大的冤案二、“文化大革命”老舍,北京人,作家,著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文革初遭到批判,1966年8月在北京投湖自盡。吳晗,北京市副市長,著有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1969年10月被迫害致死。批斗文學人士二、“文化大革命”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周恩來等許多領導干部堅持黨和國家的日常工作,減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損失。二、“文化大革命”江青反革命集團(“四人幫”)張春橋江青姚文元王洪文二、“文化大革命”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團陰謀奪取最高權力,1971年9月13日凌晨,在篡黨奪權陰謀敗露后,林彪攜其妻葉群、其子林立果乘飛機倉皇出逃,在蒙古溫都爾汗機毀人亡。墜機后的殘骸二、“文化大革命”張春橋江青姚文元王洪文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文革”結束的標志)歡慶粉碎“四人幫”審判席上的“四人幫二、“文化大革命”各界群眾在天安門廣場集會,慶祝粉碎“四人幫”的勝利。1976年10月,主持中央工作的華國鋒和葉劍英等,代表黨中央采取斷然措施,一舉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二、“文化大革命”影響: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啟示和教訓:在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以后必須堅定不移的把工作中心轉到經濟建設上來對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后的階級斗爭要作科學的分析必須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反對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必須進一步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二、“文化大革命”巨星隕落的1976年毛澤東、周恩來、朱德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1976年7月6日朱德逝世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 二、“文化大革命”1956——1976三、建設成就主要工業產品的增長鋼(萬噸)煤(億噸)原油(萬噸)電(億度)1957年1965年1936761.311322.31461223535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1.巨大成就三、建設成就武漢鋼鐵基地包頭鋼鐵基地工業生產:兩鋼三、建設成就勝利油田大港油田工業生產:三油三、建設成就大慶油田大慶油田的建成結束了中國依靠“洋油”的時代,實現了原油的石油的全部自給。三、建設成就新興工業(電子、原子能、航天)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第一顆氫彈爆炸第一枚火箭三、建設成就蘭新鐵路蘭青鐵路包蘭鐵路交通運輸:修建了蘭新、蘭青、包蘭等鐵路三、建設成就生物我國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1965年我國首次人工合成了牛胰島素結晶,在當時這一領域的研究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標志著人類在認識生命、探索生命奧秘的征途中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開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三、建設成就水利建設:取得很大成績1958年5月,毛澤東來到十三陵水庫參加義務勞動三、建設成就1967年6月,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4月,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想一想:社會主義建設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為什么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他成就三、建設成就意義: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三、建設成就2.模范人物王進喜(鐵人)鄧稼先(兩彈元勛)焦裕祿(黨的好干部)雷鋒(解放軍好戰士)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三、建設成就社會主義全面建設時期,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發生過嚴重的失誤,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建設成就。思考:這一時期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1.面對出現的問題和失誤,黨和國家能夠從實際出發,及時調整政策。2.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許多干部依然堅持工作,盡可能地糾正錯誤、減少損失。3.人民群眾以高昂的熱情投入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涌現出許多先進人物。三、建設成就在探索中曲折前進成就失誤與挫折中共八大的召開1956-1966年建設成就1966-1976年科技成就“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三年經濟困難調整國民經濟課后總結總路線(1958)文化大革命(1966-1976)建設成就“大躍進”人民公社(1958-1961)國民經濟調整(1961-1965)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嚴重失誤,給國民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八大召開(1956)缺少經驗,急于求成,忽視經濟規律國民經濟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建設成就英雄人物第6課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板書設計作業完成練習冊中的相關習題。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課程引入】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情境導入.mp4 文化大革命.mp4 社會主義探索時期的偉大成就與英雄模范人物:大慶油田、兩彈一星、雷鋒.mp4 第6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教案.doc 第6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pptx 致敬中國科學家.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