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13790011226800117475001258570000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人物知識點匯總 1 林則徐 中國近代史上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39年6月3日至25日,虎門銷煙。 2 道光帝 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州查禁鴉片。 3 關天培 鴉片戰爭中,在保衛虎門炮臺的戰斗中戰死的廣東水師提督是關天培。 4 陳化成 鴉片戰爭中,在吳淞抗擊英軍而犧牲的江南提督是陳化成。 5 奕訴 1860年,英法兩國借口換約受阻,出兵占領天津,進逼北京,咸豐帝讓他的弟弟奕訴擔任議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莊。洋務派中央代表。 6 洪秀全 太平天國農民運動領袖。創立拜上帝會組織,發動金田起義,建立太平天國,自稱天王,又封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云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1853年,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制定了人口平分土地的辦法。力圖實現“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 7 洪仁玕 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領導層中對西方見識較廣的一位,提出的《資政新篇》是具有發展資本主義主張的政治綱領,在當時的中國算是相當先進的思想。 8 陳玉成 太平天國后期主要軍事將領,驍勇善戰,被封英王。1862年為太平天國叛徒奏王苗沛霖誘騙中計,解送清營被殺。 9 李秀成 太平天國后期著名將領,近代中國軍事家、政治家。1864年6月,湘軍攻陷天京,李秀成于被俘后在獄中寫下數萬字的自述(《李秀成自述》),8月7日遇害,年僅四十一歲。 10 曾國藩 曾國藩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設立安慶內軍械所(安慶內軍械所是中國依靠自己力量建立的第一個近代軍事工業企業) 11 李鴻章 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李鴻章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領袖之一,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一生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李鴻章創辦江南制造總局(最大的近代軍事企業)、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 12 左宗棠 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設立福州船政局(當時遠東第一大造船廠),收復新疆并推動新疆置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13 張之洞 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創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漢陽鐵廠。 14 左寶貴 1894年,在平壤戰役中,清軍將領左寶貴中炮犧牲,平壤陷落。 15 丁汝昌 1895年初,日本海陸軍進攻山東威海衛,北洋艦隊陷入絕境。在援兵無望的情況下,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自殺殉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16 鄧世昌 1894年,北洋艦隊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在黃海海戰中與同艦官兵奮勇殺敵,壯烈殉國。光緒帝挽聯如此寫道: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17 康有為 康有為、梁啟超聯合各省參加會試的舉人,上書光緒帝,請求拒和、遷都、變法。史稱“公車上書”。 18 梁啟超 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維新變法前,與康有為一起聯合各省舉人發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后先后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一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主講,并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 19 嚴復 翻譯了《天演論》、創辦了天津《國聞報》,系統地介紹西方民主和科學,宣傳維新變法思想。 20 譚嗣同 “戊戌六君子”之一,入獄時有詩一首:“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劉光第、林旭、楊銳、楊深秀、康廣仁) 21 聶士成 天津保衛戰中,聶士成壯烈殉國,天津失陷。 22 孫中山 孫中山,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10日(宣統三年)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暗中聯絡,決定當天晚上起義。辛亥革命后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 23 章炳麟 著作《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24 鄒容 著作《革命軍》 25 陳天華 著作《猛回頭》和《猛回頭》 26 劉道一 1906年,同盟會會員劉道一、蔡紹南發動萍瀏醴起義。 27 蔡紹南 1906年,同盟會會員劉道一、蔡紹南發動萍瀏醴起義。 28 徐錫麟 1907年夏,光復會會員徐錫麟在安慶發動起義,刺殺安徽巡撫恩銘。 29 秋瑾 1907年夏,光復會會員徐錫麟在安慶發動起義,刺殺安徽巡撫恩銘。秋瑾在浙江紹興被捕遇難。 30 黃興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的創建者之一,1907年,孫中山、黃興領導廣西起義,襲取鎮南關。1911年,孫中山、黃興、趙聲在廣州舉行起義,史稱“黃花崗起義”。 31 黎元洪 武昌起義后,成立湖北軍政府,黎元洪為都督。民國元年(1912年)元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黎元洪被選為副總統兼領鄂督。 32 袁世凱 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同年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4年頒布《中華民國約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此舉遭到各方反對,引發護國運動,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病不治而亡,歸葬于河南安陽。 33 宋教仁 1912年,以宋教仁為首的國民黨在第一屆國會選舉中占據了明顯的優勢,使袁世凱大為驚恐。1913年春,準備北上組閣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遇刺身亡。 34 蔡鍔 1915年袁世凱復辟,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梁啟超、蔡鍔離京,前往南方籌劃討伐袁世凱事宜。1915年底,蔡鍔、李烈鈞、唐繼堯在云南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護國戰爭爆發。 35 馮國璋 直系軍閥(馮國璋、曹錕為首),控制江蘇、江西、湖北等省 36 段祺瑞 皖系軍閥,掌握著北京政府,控制著安徽、浙江、山東、福建等省 37 張作霖 奉系軍閥,控制東北地區 38 唐繼堯 滇系軍閥,控制著云南、貴州 39 陸榮廷 桂系軍閥,控制著廣東、廣西 40 陳獨秀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新文化運動時著有《文學革命論》,1920年夏,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 41 蔡元培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倡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42 胡適 1917年,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 43 李大釗 1919年,《新青年》出版“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刊載了李大釗的文章《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對馬克思主義作了較為系統的介紹。 44 魯迅 第一部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號召人們起來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會。《阿Q正傳》 45 周恩來 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在國共合作期間任廣東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一起于8月1日在江西南昌領導武裝起義。 46 葉挺 北伐戰爭時,葉挺率領第四軍獨立團連克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和武昌戰役。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在北伐中被譽為“鐵軍”。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扣押,他拒絕蔣介石的威逼利誘,寫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 47 汪精衛 1927年7月,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 48 蔣介石 創建黃埔軍校任校長。北伐戰爭任總司令。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時叛變革命。使國民革命運動失敗。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并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九一八事變后實行不抵抗政策。1936年西安事變被扣押,后同意聯共抗日。抗戰后提議重慶談判,1946年發動全面內戰。 49 張學良 1928年底,張學良宣布“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南京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全國。張學良積極主張抗日,反對內戰,1936年12月12日,與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促成國共二次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50 賀龍 1927年8月1日,與周恩來、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在江西南昌領導武裝起義。 51 朱德 1927年8月1日,與周恩來、葉挺、賀龍、劉伯承等人在江西南昌領導武裝起義。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隊伍和湘南的農民武裝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兩軍會師后,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后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第二次國共合作中,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 52 毛澤東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參加大會的代表有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1927年10月,毛澤東在井岡山地區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毛澤東當選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聲明,號召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內戰期間提出論斷:“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53 楊靖宇 九一八事變后,中共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開始局部抗戰。 54 趙登禹 1937年7月,在保衛北平的戰斗中,趙登禹、佟麟閣將軍壯烈殉國。 55 彭德懷 第二次國共合作中,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彭德懷任副總指揮。1940年秋,彭德懷在華北組織發動百團大戰,使日本侵略軍受到沉重打擊。自衛反擊戰期間,彭德懷率領西北野戰軍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北的重點進攻。 56 姚子青 淞滬會戰期間,1937年8月31日至9月7日奉命堅守寶山城,與日軍浴血奮戰七晝夜,經過激烈的巷戰、肉搏戰,終因敵眾我寡,姚子青和全營官兵壯烈殉國。 57 謝晉元 淞滬會戰中率“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鼓舞了人民的抗戰熱情。 58 李宗仁 1938年3月,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臺兒莊與日軍激戰,日軍被迫撤退。臺兒莊戰役共殲敵1萬余人,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 59 戴安瀾 1942年,率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1942年5月在緬北殉國。 60 林彪 1937年9月。率領115師取得平型關大捷,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等職,指揮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等重大戰役。 61 張自忠 在棗宜會戰中,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壯烈殉國。 62 左權 在反“掃蕩”作戰中,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血灑疆場。 63 羅榮桓 1948年9月,林彪、羅榮桓指揮東北人民解放軍打響遼沈戰役,解放東北全境。 64 陳毅 1947年4月,蔣介石在進攻延安的同時,調動40萬人向山東解放區進行“重點進攻”,陳毅、粟裕等率領的華東人民解放軍作戰,殲滅國民黨2萬4千多人。1948年指揮了淮海戰役。 65 張謇 狀元實業家張謇回鄉創辦大生紗廠,帶動了許多中國人走上了“實業救國”的道路。 66 郭沫若 《女神》 67 茅盾 《子夜》 68 曹禺 《雷雨》 69 巴金 《家》 70 老舍 《駱駝祥子》 71 齊白石 《蝦》 72 徐悲鴻 《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 73 聶耳 《義勇軍進行曲》 74 冼星海 《黃河大合唱》 75 田漢 《義勇軍進行曲》 76 趙樹理 《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 77 周立波 《暴風驟雨》 78 賀敬之 《白毛女》 79 趙丹 1937年,主演劇情電影《十字街頭》 80 周璇 1937年,主演電影《馬路天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