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外…………○…………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內…………○…………裝…………○…………訂…………○…………線…………○…………)一、單選題1.“公車上書”失敗后,維新派人士在各地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其中影響最大的報刊是在上海創辦的()???????????A.?《國聞報》??????????????????????B.?《時務報》??????????????????????C.?《知新報》??????????????????????D.?《變法通議》2.1904年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建立起初等、中等、高等三個學程。這說明清政府(???)A.?創辦新式學堂?????????????????B.?建立新式教育體制?????????????????C.?廢除科舉制?????????????????D.?普及義務教育3.以下統計數據能夠反映出中國在這一時期(???)1909年全國(不含京師)各級各類學校數量統計(數量:所)學校類別學校數量學校類別學校數量學校類別學校數量初等小學堂44558師范學堂415工業實業學堂64兩等小學堂3487高等學堂21商業實業學堂28高等小學堂2038專門學堂81實業預科67中學堂438農業實業學堂185其他類1356A.?教育水平的先進性?????????B.?近代學校的多樣化?????????C.?近代課程的形式化?????????D.?教育發展的滯后性4.表示不做“亡國之君”而實行變法的清朝皇帝是(???)A.?道光?????????????????????????????????????B.?咸豐?????????????????????????????????????C.?同治?????????????????????????????????????D.?光緒5.他是晚清思想界的一顆彗星。面對沉重的民族災難,他發出了“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的感慨;變法失敗后,他在獄中題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刑場就義前,他大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是(???)A.?康有為?????????????????????????????????B.?梁啟超?????????????????????????????????C.?譚嗣同?????????????????????????????????D.?嚴復6.“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從而掀起了一場挽救民族危亡的(???)A.?洋務運動????????????????????????B.?維新變法????????????????????????C.?義和團運動????????????????????????D.?民主革命運動7.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它創辦于(???)A.?維新變法時期?????????????????B.?辛亥革命時期?????????????????C.?新文化運動時期?????????????????D.?五四運動時期8.2018年是農歷戊戌年,120年前中國進行了一場救亡圖存的社會變革,這一變革開始了(???)A.?政治制度變革的嘗試?????B.?學習西方的工業文明?????C.?發展民族資本主義?????D.?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9.有學者認為,維新變法所傳播的西方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將統治中國人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打開了缺口,這說明維新變法(???)A.?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學說深入人心C.?創立了君主立憲政體D.?動搖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10.揭開維新變法運動序幕的是(???)A.?《萬國公報》的創辦????????????????B.?公車上書????????????????C.?維新團體的形成????????????????D.?強學會的成立11.資產階級維新思潮轉變為愛國救亡政治運動的標志是(???)A.?公車上書???????????B.?強學會的建立???????????C.?《萬國公報》的創辦???????????D.?《明定國是》詔書的頒布12.“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這是誰的名言(???)A.?康有為?????????????????????????????????B.?嚴復?????????????????????????????????C.?譚嗣同?????????????????????????????????D.?梁啟超13.“甲午戰爭是一個命運轉折點。隨著軍隊的戰敗,中國腐朽至極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盡頭。隨著人民的覺醒,中華民族救亡圖存、變革求新的強烈意愿噴薄而出。”這里的“變革求新”是指(???)A.?禁煙運動?????????????????????????B.?太平天國運動?????????????????????????C.?洋務運動?????????????????????????D.?維新變法14.2018年是農歷戊戌年,120年前中國進行了一場救亡圖存的社會變革,這一變革開始了(???)A.?政治制度變革的嘗試?????B.?引進西方的工業文明?????C.?發展民族資本主義?????D.?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15.“臣竊聞東西各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國會者,君與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也。”這主張反映了中國近代史上哪一派別的觀點(???)A.?地主階級頑固派?????????????B.?地主階級洋務派?????????????C.?資產階級維新派?????????????D.?資產階級革命派16.1898年6月,光緒皇帝在詔書中說:“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與創辦京師大學堂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洋務運動??????????????????????????B.?維新變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運動17.以下是近代中國翻譯日本書籍情況表。其數據變化說明(???)時間哲學、宗教自然、應用科學社會科學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合計年平均數1895年前14123111896—1911年3817236623813695063.33——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A.?洋務運動已徹底失敗B.?維新變法取得重要成果C.?國人對日本一無所知D.?救亡圖存成為時代需要18.下圖是某報刊登的上海廣智書局的新書廣告,其內容表明當時知識界流行的思潮是(???)A.?“自強”“求富”????????????????B.?“變法圖強”????????????????C.?“三民主義”????????????????D.?“民主”科學二、材料分析題19.讀一讀,議一議。材料一?維新變法之際,慈禧太后對光緒皇帝說:“如果變法能讓國家變得富強,你就去做吧。我不干涉。”材料二?維新人士被捕當天,慈禧太后怒斥光緒皇帝:“你怎么這么糊涂?!真是不肖啊!”(1)由材料一、二可知,慈禧太后對待變法的態度前后有何不同?(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慈禧太后對維新變法的態度發生逆轉的原因。2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來,舉國嘩然.戰爭的失敗和民族的危亡激發了人們的民族意識,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圖存”成為當時最高亢的呼聲.康有為、梁啟超等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材料二?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軍隊等。21教育網???材料三?《劍橋中國晚清史》:“盡管維新運動沒能達到它的政治目標,但它所引起的思想變化卻對中國的社會和文化有著長期的和全國規模的影響。”(1)依據材料一指出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結合材料二指出哪些內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傳播?(3)綜合上述材料,指出維新變法運動的積極作用有哪些?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B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車上書失敗后?,維新人士在各地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宣傳變法?,推動了維新變法思想的廣泛傳播。其中,在天津創辦的影響最大的報刊是嚴復主持的《國聞報》;《時務報》是在上海創辦的影響最大的報刊。選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戊戌變法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康有為與公車上書等基礎知識是答題的關鍵。2.B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清政府迫于形勢,于1904年擬定了《奏定學堂章程》,建立起初等、中等、高等三個學程的新式教育體制,并于1905年廢除了科舉制。創辦新式學堂早在洋務運動時期就已經出現,實行普及義務教育是改革開放后。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的是新式教育體制的知識。3.B分析:題干給出的表格材料中涉及初等小學堂、兩等小學堂、高等小學堂、中學堂、師范學堂、工業實業學堂、高等學堂、商業實業學堂、專門學堂、實業預科、農業實業學堂、其他類等學校類別,這表明這一時期中國近代學校的多樣化。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中國這一時期近代學校的多樣化。4.D分析:依據所學可知,公車上書后,康有為三次上書光緒帝,他痛切陳述國家處于危亡時刻,唯一的出路是任用維新派參與謀劃,并提出由皇帝出面,倡導變法,康有為的言辭使光緒帝深為感動,光緒帝接見康有為,表示不做“亡國之君”,讓康有為全面籌劃變法,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的皇帝不是支持維新變法的皇帝,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維新變法時的皇帝,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識記知識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理解維新變法的背景,以此排除其它干擾項確定答案。5.C分析:根據題干信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可知與譚嗣同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光緒皇帝并開始大肆搜捕和屠殺維新派人物。譚嗣同當時拒絕了別人請他逃走的勸告,決心一死,愿以身殉法來喚醒國人。1898年9月24日,譚嗣同在瀏陽會館被捕。在獄中,他意態從容,鎮定自若,寫下了這首絕命詩,充分表現了一位愛國志士舍身報國的英雄氣概。選項C符合題意;選項ABD與題干內容不符。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譚嗣同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材料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理解材料信息意圖,抓住題干關鍵詞“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學會知識遷移,認知和分析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考查的意圖是掌握譚嗣同和維新變法的有關內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擾項確定答案。6.B分析:題干的“能變則全,不變則亡”體現的是維新變法的思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挽救民族危機,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維新變法。故B符合題意;洋務運動是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自救運動,故A不符合題意;義和團運動是反帝愛國的農民運動,故C不符合題意;民主革命運動與題干信息不符,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題干信息“能變則全,不變則亡”,本題難度適中。7.A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京師大學堂是1898年維新變法中在孫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創立的,屬于維新變法的“新政”之一,百日維新失敗后被保留下來,成為是當時中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選項A符合題意;而選項B辛亥革命時期,是1911年;選項C新文化運動時期,是1915年;選項D五四運動時期,是1919年;因此選項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京師大學堂建立的時間。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京師大學堂是1898年創立的”,時間屬于維新變法時期。8.A分析:A項政治制度變革的嘗試的是維新變法,1898年(2018年—120年)的維新變法是一場以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為主的資產階級政治改良運動,符合題意;B項學習西方的工業文明的是洋務運動,不符合題意;C項發展民族資本主義不符合題意,維新變法以政治改良為主,涉及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內容較少;D項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的是洋務運動,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維新變法的內容,旨在考查學生對維新變法的認識,以及對中國天干地支紀年方法的了解。9.A分析:本題考查維新變法的影響。題干中談到維新變法傳播的西方知識與學說將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打開了缺口,肯定了維新變法在近代思想啟蒙上的作用。A符合題意,BCD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維新變法的內容,維新變法的作用是考試的難點,在歷史上具有很深遠的影響。10.B分析:1895年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的消息傳來,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和梁啟超聯合1300多名應試舉人,上書光緒帝,反對議和,請求變法,歷史上稱之為“公車上書”,這次上書沒有達到目的,但康有為、梁啟超等為救亡圖存掀起的維新變法運動就此拉開了序幕。B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公車上書與洋務運動之間的關系。11.A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95年,康有為率同梁啟超等數千名舉人聯名上書清光緒皇帝,反對在甲午戰爭中敗于日本的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被認為是維新派登上歷史舞臺的標志,為維新運動解開了序幕。A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對公車上書知識的理解。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準確分析理解公車上書。結合題干信息“轉變為政治運動的標志”可知,考查的意圖是要學生掌握公車上書的影響,以此排除其它選項最終確定答案。12.D分析:根據材料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是梁啟超在《論不變法之害》"中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提倡資產階級新文化,變君主專制為君主立憲。故D符合題意;康有為、嚴復、譚嗣同也是維新變法的代表人物,但是與題意不符,故A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屬于對學生識記層面的考查,學生只需記住即可。學生要掌握維新變法時期維新派的代表人物。13.D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甲午戰爭后為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1898年在光緒帝的支持下,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即主張向西方學習先進的政治制度,“變革求新”。A項指的是鴉片戰爭之前林則徐進行的禁煙運動;B項是鴉片戰爭后出現的農民運動;C項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地主階級掀起的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的運動;D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材料解答問題的能力,難度適中。解答本題可用排除法,結合材料的內容,排除不符合題意的選項。14.A分析:依據課本所學,甲午戰爭之后,《馬關條約》簽訂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圖強,救亡圖存。隨后在光緒帝的支持下,1898年6月到9月,開展了維新變法運動,主張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等,開始了制度變革的嘗試,因1898年為舊歷戊戌年,因此這次變法為“維新變法”。維新變法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是中國政治近代化的開端。A項符合題意;洋務運動引進西方的工業文明,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BD兩項不符合題意;洋務運動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C項不符合題意。由此可知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維新變法的內容,需要學生掌握維新變法的實質性內容,從政治制度方面的變革程度,是歷來考試的重難點內容。15.C分析:依據題干信息“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思想主張,他們主張學習西方先進國家的政治制度,主張在維護君主制的前提下,改良一些封建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政體。具體主張體現在:主張三權分立,設議院,開國會,制定憲法,C項符合題意;A項主張因循守舊,盲目排外;B項主張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D項主張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由此可知ABD三項和題干“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信息不符。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了維新變法的有關知識,難度適中。學生要掌握頑固派、洋務派、維新派、革命派的區別。16.B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京師大學堂是1898年維新變法運動時期創辦的,也是維新變法運動留下的唯一的成果,1912年改名為北京大學。A項洋務運動時期指的是1860年到1895年,期間創辦的新式學堂是京師同文館;C項辛亥革命的時間是1911年,與材料時間不符合;D項新文化運動的時間是1915年,時間不符。故答案為B。【點評】學生要牢記京師大學堂是1898年維新變法運動時期創辦的,也是維新變法運動留下的唯一的成果。17.D分析:根據題干的“1895年前”可知A不符合題意,因為1895年前洋務運動還未破產;維新變法是發生在1898年,1895年前中國開始翻譯日本書籍,故B不符合題意;國人對日本一無所知的說法明顯錯誤,故C不符合題意;1896—1911年中國翻譯日本書籍的數量明顯多于1895年前,說明救亡圖存成為時代需要。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維新變法的內容,需要學生掌握救亡圖存的知識。18.B分析:本題考查維新變法。根據圖片中“日本”“政治學”“世界之政治”等關鍵詞可知,此時期知識界宣揚當時世界各國政治形勢,尤其是日本的政治形勢,提倡政治改良,結合所學可知,這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政治思想。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1300多名舉子聯名上書光緒帝,要求變法圖強,拉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自強”“求富”是洋務運動的口號,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綱領,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旗幟。ACD均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維新變法的內容,通過題干可以得出,維新變法的目的是變法圖強,本題難度低。二、材料分析題19.(1)默認的態度和反對的態度。(2)維新變法運動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裁并機構,裁汰舊員,觸動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勢力的利益。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一可知,慈禧太后對待變法是持默認態度的;分析材料二可知,慈禧太后對待變法是持反對態度的。(2)本題考查的是維新變法運動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慈禧太后對維新變法的態度發生逆轉的原因是維新變法運動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裁并機構,裁汰舊員,觸動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勢力的利益。【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維新變法運動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0.(1)民族危機加深。(2)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創辦報刊,開放言論等。(3)維新變法運動是一揚救亡圖存的政治變革,有利干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西方科學枝術的傳播.誣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分析:本題考查維新變法的相關知識。依據材料一的《馬關條約》一內容,可知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主要原因是民族危機加深。材料二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創辦報刊,開放言論等有助于思想文化的傳播。新變法運動的積極作用有維新變法運動是一揚救亡圖存的政治變革,有利干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西方科學枝術的傳播.誣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點評】掌握維新變法的相關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