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0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九年級歷史與社會試題卷及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0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九年級歷史與社會試題卷及答案

資源簡介

2020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九年級歷史與社會
試題卷
考生須知:
1.本科為開卷考試。答題時可查閱課本及其他材料,但必須獨立答題,不能交流材料、討論問題。
2.本試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3.所有答案都必須做在答題卷標定的位置上,務必注意試題序號和答題序號相對應。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8月4日,德國政府聲稱:“戰爭會迅速結束”,在運送德軍的火車上涂寫著“去巴黎吃早飯”的字句。而法國新招募的士兵一路高唱《馬賽曲》,似乎把這次軍事行動當作“從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奮的旅行”。下列能戳穿材料中“戰爭會迅速結束”以及戰爭是“令人振奮的旅行”謊言的史實包括
①大戰以歐洲為主戰場
②戰爭持續了四年之久
③俄國在十月革命后退出戰爭
④凡爾登戰役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2.這場看似公正的“和平會議”,其決策權操縱在出席大會的美國總統、法國總理、英國首相手中,這里所說的“和平會議”召開的主要目的是
A.公開懲戒德國
B.解決中國山東問題
C.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D.依照三國意圖重新瓜分世界
3.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為“推翻幾千年因襲下來的專制政體”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
下列能說明這一觀點的史實有
①建立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
②提出革命綱領——三民主義
③發動武裝起義——武昌起義
④建立革命政權——南京國民政府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狀元實業家張謇認為“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與一朝一姓之變革
迥然不同”。其中對“國體之改革”理解正確的有
①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
②完成了政治民主化進程
③動搖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
④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十月革命在一個大國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為國際無產階級樹立了斗爭的榜樣,沖破了帝國主義的陣線。這次革命
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B.建立的政府宣布俄國繼續參加世界大戰
C.誕生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D.標志著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
6.下列屬于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的是
①新生的中華民國政治混亂
②辛亥革命徹底改變了中國人的精神面貌
③進步知識分子主張思想革命
④大量進步雜志在中國宣傳反封建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如果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國,可能看到的情形
①陳獨秀在閱讀《新青年》雜志
②青年學生在熱議巴黎和會的內容
③報紙刊登倡導婚姻自由的文章
④街上在傳唱打土豪分田地的歌謠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8.“外交失敗,皆由少數賣國賊所為。……山東問題,關系我國命脈,魯亡國亡。乞電巴黎專使力爭。寧可退出和會,否則誓死不認。”(5月13日《南京上新河全體國民要求嚴懲國賊拒簽和約電》)
這一電文可以佐證
①一戰后凡爾賽體系的不合理性
②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
③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
④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時段相關文章中“革命”一詞出現的頻度,其中1923-1926年的頻度高于前兩段時期,其原因是
起止時間
1915-1918
1919-1922
1923-1926
“革命”出現的頻度
0.78%
2.45%
25.14%
十月革命的影響
B.中共一大的召開
C.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D.國民革命運動的開展
10.l935年,毛澤東在《憶秦娥?婁山關》(婁山關位于貴州遵義北)中寫道:“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與此詩相關的歷史背景是
A.國民革命軍徹底擊潰北洋軍閥
B.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C.紅軍第四次反“圍剿”勝利
D.紅軍開始逐步改變被動局面
11.1932年,羅斯福在馬薩諸塞州的一次群眾集會上發表演說:“當一個國家的貧困和失業人數超過了國家所能承受的范圍和程度,那政策的調整只能成為政府唯一的選擇,而且是越快越好。”為此,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A.整頓銀行,恢復銀行信用
B.建立應急救濟機構和推行以工代賑
C.通過《農業調整法》,調節農業生產,穩定農產品價格
D.通過《國家工業復興法》,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
12.中國共產黨從建黨到建國經歷了艱難曲折的發展過程。下面是1921-1949年共產黨員人數統計表,其中1937年后人數不斷增長,對此解讀不正確的是
年份
1921
1923
1927
1934
1937
1940
1945
1949
人數
57
432
1萬
30萬
4萬
80萬
121萬
448萬
A.和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有關
B.和長征勝利結束、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有關
C.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國共合作有關
D.和解放戰爭的勝利進展、新中國成立有關
13.84年前,當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處于生死攸關的歷史時刻,在中國的大西北先后發生了兩件幾乎堪稱扭轉時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詩句暗含這兩件事情的應該是
①另虎關前英氣猛,臺兒莊上赤旗豪
②鐵流兩萬五千里,各路勁旅大會師
③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④誰人不知張少帥,千古功臣一代驕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4.1935
年,由共產黨員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問世,國民黨禁止歌曲公開發行。1937
年后,《義勇軍進行曲》在各種公開場合頻繁出現,成為國共軍隊中的流行歌曲。出現上述變化的原因是
A.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
B.九一八事變揭開中國抗日戰爭序幕
C.全民族抗戰背景下革命統一戰線的形成
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
15.“它是中國社會矛盾變化的轉折點,它既是從內戰到聯合抗戰的轉折點,也
是中國由分裂到統一的轉折點。這一系列轉折奠定了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拉開
了中華民族解放和振興的序幕。”材料中的“它”是指
A.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B.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C.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D.重慶談判簽定《雙十協定》
16.1937年上半年,日軍參謀本部又陸續派出一些情報人員赴華北等地“考察”或“旅行”,調查兵要地志,收集謀略素材,對此加以研究并做好準備。印證這些“準備”的是
九一八事變
B.七七事變
C.西安事變
D.華北事變
17.右圖中數字標明的地點,都是抗日戰爭期間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下列選項中,數字對應事件表述不正確的是
A.①
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
B.②
中國全面抗戰由此開始
C.③
中國軍隊取得的首次大捷
D.④
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8.(民國三十年十二月九日)《國民政府對日宣戰布告》昭告中外:過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戰,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實際之懲創后,終能反省......不料殘暴成性之日本,執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諸友邦開釁,擴大其戰爭侵略行動......茲特正式對日宣戰。判斷該宣戰布告發布于
A.1931年
B.1937年
C.1941年
D.
1942年
19.“三國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如滿洲、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達成上述決議的國際性會議會址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20.1947年,毛澤東飽含激情地說:“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個轉折點是指人民解放戰爭開始進入
A.戰略防御
B.戰略相持
C.戰略決戰
D.戰略反攻
21.1948年底,蔣介石在軍政要員的會議上說:“東北喪失,危及華北,徐、蚌(即徐州、蚌埠)乃首都門戶,此次會戰,事關黨國存亡。”蔣介石提及的“此次會戰”是
A.淮海戰役
B.遼沈戰役
C.臺兒莊戰役
D.平津戰役
22.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科學方法,下表各組中史實與結論搭配正確的是


史實
結論

五四運動
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九一八事變
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珍珠港事件
客觀上推動美英合作,簽署《大西洋憲章》

三大戰役
奠定解放戰爭全國勝利的基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天下之事,不外因果。下列歷史事件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的是
①秋收起義失敗-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②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第五次反圍剿成功
③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土地革命戰爭興起
④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運動勝利
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24.回顧中國共產黨走過的近百年足跡,有些城市永載史冊。我們依次選擇上海、南昌、延安、遵義的理由是
①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
②黨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③人民軍隊的創建之地
④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
A.②③①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25.對下圖年代尺解讀最全面、最準確的是
五四運動
中共一大
南昌起義
1919
1921
1927
A.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歷程
B.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過程
C.開辟革命新道路的過程
D.土地革命戰爭的過程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4小題,按序為14、12、12、12分,共50分)
26.振興中華,偉人夙愿。閱讀孫中山先生經典語錄摘要,回答問題。(14分)
時間
經典語錄摘要及說明
1894年
①《上李鴻章書》:試觀日本一國,與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維新之政為日幾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觀。(鑒于日本維新的成功,1898年中國一批有識之士也開始了救國救民的新探索)
1903年
②《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戲院的演說》:革命為唯一法門……我們必須傾覆滿洲政府,建立民國……廢除專制,實行共和。
1917年
③廣州演講:中國共和垂六年,國民未有享過此共和之福,非共和之罪也,執共和國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專制之手段也。
1924年
④廣州演講:我們革命,只有革命黨的奮斗,沒有革命軍的奮斗,因為沒有革命軍的奮斗,所以一般官僚軍閥便把持民國,我們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
1925年
⑤遺囑: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繼續努力。
材料①中“一批有識之士”進行的“救國救民新探索”指什么?材料②與材料①相比較,1903年孫中山的思想有什么顯著變化?分析這一變化出現的背景原因。(6分)
根據材料③及所學,孫中山認為“中國共和垂六年,國民未有享過此共和之福”的原因是?根據材料④,孫中山所認為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的原因是?(4分)
根據所學,材料⑤中“革命尚未成功”指什么?晚年的孫中山又是如何實踐“喚起民眾,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的?(4分)
27.風云激蕩,英雄武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武昌、漢口、漢陽,即武漢三鎮,“九省通衢”,濃縮了一部中國近代史。
材料一:“武漢首義,十數行省先后獨立。”
——1912年1月1日
孫中山《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言書》
材料二:五四運動發生第三天,武漢就掀起以武昌私立中華大學學生為先導的愛國熱潮,以惲代英、李漢俊、董必武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宣傳馬克思主義等新思潮。1921年,惲代英等23位革命青年又聚首湖北黃岡回龍鎮,成立了有中國共產黨萌芽性質的共存社。五四運動啟發了大批湖北革命青年,在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湖北籍代表有5人,在省籍人數上位居首位。
——根據田子渝所著《武漢五四運動史》整理
材料三:北伐軍進入漢口英租界圖
材料四:為了總結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會上,毛澤東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會后,毛澤東等人發動人民群眾,進行了武裝暴動,在遭受較大損失后,毛澤東指著地圖說:“我們要到這眉毛畫得最濃的地方去當山大王”。
——摘編自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
材料五:1938年7月25日,武漢外圍會戰開始。中國早已準備于武漢外圍打擊日軍后即行放棄。10月25日,全軍撤退,計武漢會戰的三個月。中國的戰略為“持久戰”和“消耗戰”,不在沿海、沿江地帶決戰,但節節抵抗。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
(1)材料一中“武漢首義”指的是哪個歷史事件?“十數行省先后獨立”直接造成了什么結果?(2分)
(2)結合材料二,闡述湖北青年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過程中發揮了什么作用?(4分)
(3)材料三中“北伐軍”的正式名稱是?中國軍隊進入英租界表明這場革命運動具有什么性質?(2分)
(4)材料四漢口會議上毛澤東提出的重要論斷是什么?武裝暴動受挫后毛澤東又作出了怎樣的戰略轉變?(2分)
(5)聯系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材料五中的“中國戰略”起到了哪些作用?(2分)
28.近代滄桑,百年征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19世紀......中國人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醒來,才發現“天下”變成了“世界”......一敗再敗后,才有收拾舊山河的民族復興夢,引無數仁人志士為之流淚、流汗、流血......所以,中國人不憚以矯枉過正的姿態否定傳統、學習西方......洋務派、改良派、立憲派、國民黨、共產黨......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中國人民站起來,中國夢的基礎牢靠起來。
——楊凱《中國夢的定位》
材料一中的“舊山河”具有怎樣的社會性質?近代國人“否定傳統、學習西方”旨在達成怎樣的目標?為此經歷了哪幾個步驟?(5分)
材料二
中國共產黨革命歷程年代尺(部分)
1921
1927
1935
1937
1945
1946
1949
(2)請為年代尺中①②③空格處各選擇一個合適的關鍵詞:力挽狂瀾、繼往開來、中流砥柱、開天辟地、革命搖籃。(3分)
材料三:十八年的經驗,已使我們懂得: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
——毛澤東《<共產黨人>發刊詞》(1939年)
(3)結合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列舉史實論證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的法寶。(4分)
捍衛正義,珍愛和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進入1914年,人類從此開始了大屠殺的年代……過去的戰爭目標不但有限而且特定,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不一樣,它(列強)的野心沒有盡頭……對英德這兩個主要競爭對手而言,天邊才是它們的界限,而德國的愿望得逞,國勢日衰的英國的地位自然更趨低落。因此,這是一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權爭奪戰。
——摘編自艾瑞克?霍布斯鮑姆《極端的年代:1914-1991》
(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德等列強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目的。結合所學,指出一戰在哪兩大軍事集團之間展開?(4分)
材料二:戰爭中最艱難的日子已經過去,大反攻的日子終于來到了!盟軍的戰車搶灘諾曼底登陸,蘇聯紅軍的進攻所向披靡……就在日本法西斯發出“本土作戰”的狂吠之時,蘇軍對日宣戰,美軍重拳出擊,中國抗日武裝展開了全面反攻。
——摘編自川教版《中國歷史》九年級下冊
(2)依據材料二,標志著“戰爭中最艱難的日子已經過去”的事件是?結合所學,指出此時各方聯合形成大反攻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它對最終戰勝法西斯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材料三:此役,英美報紙比之為凡爾登戰役,“紅色凡爾登”之名傳遍世界。這個比擬并不適當......有性質的不同......這一戰,不但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甚至也不但是這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而且是整個人類歷史的轉折點。
——毛澤東《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從戰爭性質的角度說一說為什么“這個比擬并不適當”?(2分)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B
C
B
A
A
D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C
D
C
B
C
C
B
D
題號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A
D
B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4小題,按序為14、12、12、12分,共50分)
26.(14分)
(1)維新變法/戊戌變法/百日維新/學習君主立憲制度/學習先進的政治制度(2分);由主張溫和的改革轉變為主張暴力革命;(2分)清政府專制腐朽,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民族危機深重,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戊戌變法失敗,和平改良行不通(寫到兩點給2分)
(2)北洋政府(軍閥)依然實行專制統治;帝國主義的控制與侵略。(2分)革命黨沒有掌握自己的革命武裝,官僚軍閥把持民國(2分)
(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改變,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沒有完成(2分);發起國民革命,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2分)
27.(12分)
(1)武昌起義,清朝統治迅速崩潰(各1分,共2分)
(2)湖北青年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為中共誕生做了思想準備;創建有中國共產黨萌芽性質的共存社,為中共誕生做了組織準備。(4分)
(3)國民革命軍
反對帝國主義(反帝)(各1分,共2分)
(4)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1分)放棄攻打城市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1分)
(5)牽制與消耗大量日軍,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2
分)
28.(12分)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2分);學習西方從器物層面到制度層面再到思想層面。(2分)
(2)①開天辟地;②力挽狂瀾;③中流砥柱(3分)
(3)1924年,國共實現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發起國民革命,促進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打擊了北洋軍閥和帝國主義的勢力);1937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全民族抗戰,最終取得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2史實+2影響)
29.(12分)
(1)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2分)同盟國和協約國。(2分)
(2)斯大林格勒戰役(或斯大林格勒保衛戰)。(2分)原因:發表《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2分)作用: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進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最終取勝的根本保障。(2分)
(3)凡爾登戰役是帝國主義之間非正義的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蘇聯反法西斯侵略的正義戰役。(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丹县| 朝阳区| 若羌县| 乳源| 张家港市| 仙桃市| 韶关市| 县级市| 荥经县| 咸宁市| 乐安县| 崇礼县| 泸定县| 上犹县| 融水| 新余市| 南皮县| 桑植县| 曲周县| 思南县| 垣曲县| 德清县| 凤阳县| 武陟县| 恩平市| 钟祥市| 正阳县| 五莲县| 荣成市| 鄂伦春自治旗| 布拖县| 桂阳县| 大石桥市| 甘孜| 枝江市| 咸阳市| 涿州市| 凤城市| 长岛县| 临海市| 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