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粵教科技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復習題一、填空:1.????小孔成像現象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潛望鏡是根據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2.????如果沒有光,世界將是一片黑暗,我們將看不到任何東西。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光。3.????光在生活中有許多用途,如:太陽能計算器、光導纖維、交通燈、激光手術等;如果不注意,光也可能傷害我們的身體。例如:長時間看電視會傷害眼睛、玻璃幕墻會產生光污染等。4.????在自然界中,彩虹的出現與陽光和空氣中的微小的水滴有關。5.????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無機鹽和水是我們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這些營養是可以從各種食物中獲得的。6.????面粉等谷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糖類;食油含有豐富的脂肪;肉類、蛋類和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水。奶制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無機鹽。7.????食物在人體內經過的器官依次為:口腔、胃、小腸、大腸、直腸等。8.????人的呼吸器官由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等組成。9.傳染病人不與他人密切接觸,防止交叉傳染。10.人體內的“高速公路”網絡——心臟和血管。11常見物體運動方式有平動、轉動、振動等。12.常見的力有:動力(外力)、重力(地球引力)、大氣壓力、彈力、浮力、(阻力)、摩擦力等。第1課:白蘭和銀杏1、白蘭和銀杏都屬于喬木,植株高大,有明顯且堅硬的主干。2、白蘭葉薄革質,長橢圓形,上面無毛,下面布有微柔毛,干時兩面網脈均很明顯,花潔白清香,通常不結果實。銀杏葉扇形,有細長的葉柄,3至5枚成簇生狀,果實成熟時呈黃色或橙黃色。第2課:月季和茉莉1、月季和茉莉都屬于灌木,植株較喬木矮小,且分支眾多,較難找到明顯的主干。2、黃榕、大紅花、假連翹、九里香等,都是分布十分廣泛的綠籬植物,屬于灌木。這類植物的莖都有共同的特點:植株較喬木矮小,且分支眾多,較難找到明顯的主干月季和茉莉兩種植物的莖、葉、花和果實差異明顯,它們的形態特點可以用來辨識月季和茉莉。第3課:鳳仙花和狗尾草1、鳳仙花和狗尾草都屬于草本植物,植株低矮,具有質地柔軟的草質莖。這類植物在自然界中數量較多、分布較廣,是公園、郊野等處較容易見到的一類植物。2、葉下珠、黃鵪菜、馬唐、蔓花生等,都是分布十分廣泛的草本植物,這類植物的莖都有共同的特點:植株比較低矮,通常具有質地柔軟的草質莖。第4課:葡萄,爬山虎1、葡萄,爬山虎屬木質藤本植物葡萄和爬墻虎都長者細長的藤。它們的莖、葉、花和果實等器官有明顯差異,可作為它們的辨識特征。2、葡萄和爬山虎都長著長長的藤。這類植物不能直立生長,它們或纏繞在其他物體上生長,或借助卷須、吸盤等攀附在其他物體上生長。3、豌豆、蔦蘿松和牽牛等這都是分布十分廣泛的藤本植物,這類植物都有共同的特點:不能直立生長,它們或纏繞在其他物體上生長,或借助卷須、吸盤等攀附在其他物體上生長。第5課:睡蓮和荷花1、睡蓮、荷花、金魚藻、鳳眼蓮等,都是分布十分廣泛的水生植物。這些植物都生長在水中,一般都有根、莖、葉、花等器官,都需要陽光、空氣等。金魚藻的全株都沉沒于水中,是沉水型的水生植物;鳳眼蓮的植株漂浮于水面,是浮水型的水生植物;荷花的植株挺出水面生長,是挺水型的水生植物。2、睡蓮和荷花發育有特殊的通氣組織,如蓮藕的氣孔和葉柄上的導管等中空組織;水生植物的葉面積通常比較大,有較豐富的葉脈組織等等。這些結構特點幫助它們能獲得足夠的氧氣,從而適應水生環境。第6、7課:1、可以根據植物的高度、顏色進行分類,可以根據植物是否開花進行分類,可以根據秋天是否落葉進行分類,還可以根據葉子的形態進行分類,等等。2、有的植物高,有的植物矮;有的具有明顯的樹干,有的則雜枝叢生。根據莖的特點,可以將植物分成喬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等幾類。3、標注植物的學名、別名、科屬和原產地等簡要且必須的信息。植物標牌要求簡單清晰、準確易懂、輕巧美觀和經久耐用第8課:動物需要空氣1、魚的口腔與鰓相連的,當我們仔細觀察水中的魚的呼吸,能見到水流從口進入后,經過魚鰓流出。2、青蛙的呼吸器官是肺,在空氣中靠肺進行呼吸,皮膚也能輔助呼吸;龜的呼吸器官是肺,在空氣中靠肺進行呼吸;家兔的呼吸器官是肺,在空氣中靠肺進行呼吸;家鴿的呼吸器官是肺,在空氣中靠肺進行呼吸;金魚的呼吸器官是鰓,在水中靠鰓進行呼吸;鯨的呼吸器官是肺,通過頭部上端凹處的鼻孔在水面進行呼吸;等等。3、有些動物像魚一樣,通過鰓來呼吸;有些動物通過肺來呼吸。大多數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如松鼠、羊和各種鳥等,以及一些生活在水中的動物如鯨、龜、青蛙等,它們都是通過肺來呼吸,獲取空氣中的氧氣,并排出二氧化碳。第9課:動物需要水價1、羊和馬等家畜像人一樣,需要經常喝水來補充水分。2、鳳頭鹀捕捉昆蟲,猴子愛吃含水分較多的果實,蠶(桑蠶)則主要食用桑葉,獵豹食用動物的肉。這些行為能幫助動物獲取水分3、在自然界中,各種動物攝入水分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動物可以在湖泊、河流等水體中飲水,直接攝取水分,例如斑馬、牛等;也有的動物主要通過進食含水分豐富的食物,從食物中獲取水分。但是,大多數動物獲取水分的途徑并不是單一的。4、動物需要從外界獲取足夠的水分來維持生存。水是構成動物身體的主要成分,也是動物進行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營養物質必須溶解在水中,才能在動物體內被輸送到身體各處。沒有水,生命活動就無法進行。第10課:動物需要食物1、各種動物的食物并不相同。有的動物主要以植物為食,有的動物則以其他動物為食,還有的動物食性較雜,既吃植物,也吃其他動物。2、食物里含有一些主要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無機鹽、水分等。3、動物的生長、發育、繁殖、運動、維持體溫等生理活動,都需要利用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無機鹽、水分等營養物質,并消耗能量。而這些物質,正是從外界攝取食物、消化吸收而來。不同的食物中,各種營養物質的含量不同;動物從不同的食物中攝取的主要營養物質可能不同。4、當季節變化時,動物的食物種類和數量也可能會發生變化。有些動物會向食物豐盛的地方遷移,減少季節變化帶來的影響;有些動物會在食物匱乏時減少活動,甚至休眠。第11課:動物的行為1、動物會通過各種方式來攝取食物,以滿足自身的需要。2、家兔吃草、鳥兒(戴勝)捉蟲、東方菜粉蝶吸食花蜜和家貓捕鼠。在自然界中,各種動物對食物的需求不同,它們攝取食物的手段也不同。3、動物的食性多種多樣,因此其攝食的手段也各不相同,各種動物都具有自己特有的攝食方式及攝食器官。例如獵豹、虎等猛獸具有發達的犬齒和尖爪;長頸鹿、牛、羊等食草動物具有發達的臼齒;昆蟲具有各種口器(蝶類的虹吸式口器、蒼蠅的舐吸式口器、蚊類的刺吸式口器、蜂類的嚼吸式口器等);??哂杏|手;等等。4、動物通過身體的移動或身體部位的活動,來尋找食物、逃避敵害或繁殖后代等,從而維持自身的生存和種族的延續。5、動物所進行的各種有利于它們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動,大都是通過它們的運動器官來完成的。不同動物的運動器官不同,它們的運動方式也不同。有的動物有翅膀,能在天空飛翔;有的動物有鰭或蹼,能在水里或水面游動;有的動物有足,能在地上行走、跳躍或奔跑。第12課:動物的巢穴1、不同鳥的巢穴外形有很大的區別,鳥巢的材料、形狀、位置也有明顯的區別。鳥巢 發現位置 鳥巢外形 建巢材料喜鵲高大的樹上 底部是圓形 由許多小樹枝組成家燕屋檐下 碗狀泥、枯草莖、草根,并以唾液混合而成大擬啄木鳥 大樹的樹干鑿于樹干內 , 圓形或橢圓形 木材鳳頭鸊鷉 長有蘆葦水草的湖泊浮于水面上, 圓臺狀 水生植物的葉或莖織雀吊于樹木的枝梢上 長梨形細草、粗草、苔蘚或葉柄等2、動物們常會在棲息地尋找合適的地方來營造巢穴,例如山洞、樹洞等;或者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如樹枝、樹葉、雜草、土塊等來搭建巢穴。3、動物筑巢是為了養育幼崽、對抗惡劣的環境和天敵。雖然動物的巢穴各式各樣,但用途大多相同,都有躲避敵害、睡覺休息、繁殖后代、御寒取暖等作用。第13課:幫鳥兒建個家1、動物的生長離不開空氣、食物和水,那么,建造鳥巢時,要為鳥兒提供條件,方便它們滿足自己的基本需要2、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情況,對人工鳥巢的放置要求進行整理。①隱蔽性。鳥類會選擇一個不容易看到的地方建巢。人工鳥巢懸掛時應注意合適的高度,可以樹干上,也可選在房檐和樓板下,給鳥一個安靜的環境;②避光性。鳥巢的出入口放置的方向應以向陽避風為宜;③安全性。鳥巢的入口不宜過大或過小,以免造成鳥兒不敢飛進去,也以防有蛇、貓之類的動物在外面伺機埋伏,造成威脅;④合理性。鳥巢應選在植被豐富、水源充足的地點,每年的4、5月份是鳥類繁衍的季節,所以這段時期也是人工鳥巢需求率最高的時候。還要考慮林區面積大小和鳥類巢區食物資源等因素,不要把鳥巢掛得太密集,起不到充分利用的目的。第14課:車動了嗎1、物體每時每刻都在運動。一個物體相對于某些物體,它是運動的,相對于另一些物體,它是靜止的。要判斷一個物體是否運動,先要確定是以什么物體為參照的。2、判斷一個物體是否運動,先要確定以什么物體作參照,再根據參照物的位置來判斷該物體的位置是否發生變化。第15課《物體的運動方式》1、物體有多種運動方式。人們常把物體從滑梯上滑下來的這樣一種運動叫作滑動。物體以一點為中心或以一直線為軸作圓周運動,叫作轉動。物體通過一個中心位置,不斷做往復運動,叫作振動。轉動的物體沿轉動方向移動的運動,叫作滾動。以一個基點搖擺的運動,叫作擺動。2、推乒乓球,乒乓球的運動方式是滾動;吹乒乓球,乒乓球的運動方式是滾動;讓乒乓球彈跳,乒乓球的運動方式是振動;把繩子粘在乒乓球上,讓乒乓球旋轉,乒乓球的運動方式是轉動;把繩子粘在乒乓球上,讓乒乓球來回擺,乒乓球的運動方式是擺動;把繩子粘在乒乓球上,拖著乒乓球運動,乒乓球的運動方式是滑動。3、自行車輪子的運動方式是滾動,在滑梯上的小朋友運動方式是滑動,風車的運動方式是轉動,蕩千秋的小朋友運動方式是擺動,琴弦的運動方式是振動。物體有多種運動方式,常見的運動方式有滾動、滑動、轉動、振動、擺動等。運動是物體的基本特征。第16課《運動的快與慢》1、較兩輛小車運動快慢的方法。可以測量兩輛小車行駛相同距離所需要的時間來比較小車運動的快慢。2、小車行駛相同距離,所用時間越短,小車行駛得越快。相同時間下,小車行駛的距離越遠,小車行駛得越快。3、要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比較物體運動相同距離所需要的時間,還可以比較物體在相同時間內運動的距離。第17課《設計與制作:風帆小車》1、在設計風帆小車時能考慮制作風帆的材料,風帆的形狀、大小、安裝的位置與角度。在設計風帆小車時需要考慮什么因素?可以從制作風帆的材料(紙、布、塑料膜等)、風帆的大小(比車身大或比車身小等)、風帆的安裝位置(在車頭或者車尾等)、風帆的安裝角度(與車身平行、垂直或傾斜等)、安裝方法等方面進行考慮。2、整理實驗注意事項(①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②分工合作;③注意時間;④節約成本)第18課《運動與摩擦力》1、物體運動時,接觸面越光滑,受到的摩擦力越?。唤佑|面越粗糙,受到的摩擦力越大。2、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有時要減小摩擦力,有時要增大摩擦力。例如鞋底上凹凸不平的花紋可以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起到防滑作用。第19課《運動的物體有能量》1、運動的小球具有能量,當它碰撞到靜止的小球時,這種能量就會傳遞給這個靜止的小球,驅使靜止的小球運動起來。2、滾動的保齡球、行駛的玩具車、轉動的風車等,這些運動著的物體都具有能量。我們可以通過實驗感受能量的大小。3、質量大、速度快的物體具有更大的動能,行駛中的小汽車具有的動能遠大于行人具有的動能。因此,我們在馬路上行走時,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與機動車發生碰撞。第20課《哪里有影子》1、我們發現有影子出現的地方都有光,如陽光、月光、燈光等。2、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阻擋物的陰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影子。通過實驗我們知道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阻擋物和屏等三個條件,光源、阻擋物和屏在同一條直線上并且阻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3、我們發現,影子的長短和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的方向與光源的方向有關,影子出現在物體背光的一側,與光源的方向相反;影子的大小與光源與物體和阻擋物的距離有關;物體影子的形狀與光源照射的物體的側面形狀有關。第21課《陽光下的影子》1、我們發現在一天中的不同時段,陽光下樹影長短和方向都是有變化的。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太陽位置在中午時較高,影子較短;太陽位置在早上和傍晚時較低,影子較長;在一天中,影子由長逐漸變短然后由短逐漸變長。2、古人很早就發現陽光下物體的影子在有規律地變化著,并利用這個規律發明了計時工具——日晷。第22課《明亮的月光》1、月球的表面凹凸不平,分布著大小不一的環形山。2、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明亮的區域地勢較高,較暗的區域一般是盆地,人們稱之為“月海”。“月?!钡姆植疾痪鶆颍械氖?,有的密,并且大小不一樣。3、月球是夜空中最亮的天體。不過,月球本身并不發光,我們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陽光。4、表面高低不平的“月球”能將“太陽光”反射到“地球”第23課《變化的月相》1、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陽光,太陽總是照亮半個月球,但我們看到的月相卻有圓缺變化。2、月相在上半月由虧變圓,下半月由圓變虧;月相以“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下弦月—凸月—蛾眉月—新月”的規律變化著,是一個周而復始的過程。3、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環繞著太陽這顆恒星在不停地運動。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距離地球約38萬千米,以橢圓軌道繞地球公轉。從地球上看,月球的亮面每天都在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從而形成月相變化的現象。這種變化每隔約29.5天就會出現一次,這個周期就是“朔望月”24.建立模型確定主題→研究原型→構思設計→制作與調整→交流與評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