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如果上網找關于“冷戰”的資料,下列哪一人名不適合作為搜索關鍵詞( ) A.丘吉爾 B.羅斯福 C.杜魯門 D.馬歇爾 2. 馬歇爾計劃是二戰后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實施的根本目的在于( ) A.幫助歐洲各國重振經濟 B.借此對歐洲進行資本輸出 C.扶持東歐各國擺脫蘇聯 D.借此控制西歐并遏制蘇聯 3. 二戰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遏制共產主義,在軍事上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成立華沙條約組織 B.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C.提出杜魯門主義 D.實施馬歇爾計劃 4.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德國被美、蘇、英、法分區占領(如下圖),一步步走向分裂。導致德國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 A.雅爾塔會議 B.柏林危機 C.美蘇冷戰 D.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5. “歐洲是什么?是廢墟,是遺骸,是一個充滿仇恨的地方,歐洲喪失了幾個世紀以來對世界的領導權?!鄙鲜霾牧厦枋龅氖? ) A.拿破侖時期的歐洲 B.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歐洲 C.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的歐洲 D.當今的歐洲 6.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原因是( ) ①軍事訂貨的刺激 ②應用最新科技成果 ③政府采取適當的措施 ④積極拓展世界市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 1991年,日本首相在施政演說中強調要“積極參與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國際努力”,并將其作為執政的首要目標。這反映了日本試圖( ) A.擺脫美國的經濟控制 B.大力發展科技教育 C.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 D.利用高新技術成果 8. 下表為經濟互助委員會章程(宗旨)的演變概況(節選)。由此可知該組織( ) 時間 章程(宗旨) 1959年 在“國際分工”的原則基礎上發展“全面的經濟合作” 1962年 首次對歐洲以外的社會主義國家開放 1988年 與歐洲共同體簽署聯合聲明,雙方相互承認,并正式建立關系 1991年 成立以市場原則為基礎的開放型“國際經濟合作組織”,以取代目前的“經互會” A.符合蘇聯與東歐經濟發展規律 B.推動了社會主義陣營不斷擴大 C.是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產物 D.后期的政治意識形態逐漸弱化 9. 東歐劇變的主要原因是( ) ①東歐各國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 ②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影響 ③世界大國之間的軍事競爭 ④西方“和平演變”的嚴重影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 東歐劇變的原因不包括( ) A.戈爾巴喬夫的行政干預 B.照搬蘇聯模式,受制于蘇聯,缺乏獨立自主的權利 C.西方“和平演變”戰略的影響 D.民主和法制不健全,改革成效甚微,人民普遍不滿 11. 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學生覺得歷史課有點奇怪。老師對他們說不用課本,因為歷史課本是兩年前修訂的。老師還說:“我不知道問什么問題,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確的。”對此,合理的解釋是( ) A.蘇聯加強了思想文化控制 B.蘇聯時期虛構捏造歷史 C.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發生劇變 D.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 12. 1955年萬隆會議上,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同,這一方針體現了中國政府( ) A.不以社會制度異同處理國際糾紛 B.主張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C.倡導世界各國避免戰爭和平共處 D.大力支持弱小國家共同發展 13. “這是一塊誕生過人類早期文明的大陸,殖民主義統治下災難深重的大陸,黑色人種聚居的大陸,至今尚不富裕的大陸?!边@塊大陸上的大多數國家贏得獨立是在( ) A.新航路開辟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戰前 C.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結束時 D.20世紀五六十年代 14. 某班歷史興趣小組準備舉辦“二戰后亞非拉國家的獨立和振興”歷史圖片展,下列圖片中應該選用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 以色列國成立后至1973午,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國之間就發生了四次戰爭,史稱中東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進攻以色列的是( ) ①巴勒斯坦國 ②埃及 ③敘利亞 ④約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世紀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軌跡不盡相同,但各國經濟發展背后的規律值得探究,請回答下列問題。 【尋訪美國經濟成長之路】 1933年底,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在給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信中寫道:“如果您成功的話,新的和更大膽的方法在各處試行,而我們將以您就職的那一天作為新紀元的第一頁?!?(1)材料中“新的和更大膽的方法”特點是什么?二戰后,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的原因有哪些? 【探尋歐洲走向聯合】 雨果曾說:“(總有一天)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將緊緊地融合在一個高一級的整體里?!? (2)請你用史實來佐證雨果的觀點。 【探訪日本的崛起】 大約在150年前,(一個)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島國,在西方殖民者堅船利炮的脅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機。出人意料的是,它將此作為自己棄舊圖新,迎頭趕上的歷史機遇,并最終使自己成為東方世界第一個擺脫西方大國的欺凌,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 (3)材料中的抓住機遇“棄舊圖新”,指的是什么事件?二戰后,日本又是如何抓住機遇演繹在廢墟中崛起的奇跡的? 【成果總結】 (4)美國的成功,西歐、日本的崛起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了借鑒,你認為當前我國的經濟建設能從中吸取哪些寶貴經驗?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寧的思路比較好,搞了新經濟政策,但是后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 ──鄧小平 材料二 從1989年下半年開始,東歐各國風云突變。在一年之內,執政四十多年的各國黨,紛紛喪失政權。由于各國執政黨的改變,社會制度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 材料三 東歐的事件對我們來說并不感到意外,遲早要出現的。東歐的問題首先出在內部。 ──鄧小平 (1)材料一中“蘇聯僵化的模式”是指什么? (2)結合材料談談,東歐劇變的時間. 原因和實質分別是什么? (3)談談社會主義國家從東歐劇變中應吸取什么教訓?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47年8月,尼赫魯說:“今天我們結束了一個厄運的時代,印度再次發現了自己。” 材料二 “今天,我們真正實現了真正的主權、真正的尊嚴和真正的自豪……今天我們說,我們的財富已經歸還我們了?!? ——納賽爾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時的演說 材料三 如圖1所示 材料四 非洲獨立進程圖(如圖2所示) (1)材料一中尼赫魯所說的“厄運的時代”指的是印度的什么時代?印度何時結束了這個“厄運的時代”? (2)材料二中“我們的財富”是指什么?“今天”指何時? (3)對于巴拿馬人民來說,他們也有一個這樣的財富,它的命運和埃及人民的這個財富有著相似的命運。請你說出這個財富的名字和收歸國有的時間。 (4)圖1中的這位戎裝老人是誰?他是哪國領導人?1959年他通過什么方式取得了該國政權?該國社會性質怎樣? (5)在非洲獨立進程圖中,1990年非洲的納米比亞獨立有何意義? (6)請你從印度、埃及、古巴等為代表的國家的獨立及發展史中提煉出學習的主題。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DBCC 6-10CCDDA 11-15CADDB 二、非選擇題 16. (1)國家干預經濟。積極拓展世界市場,應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產技術等。 (2)20世紀50年代,法國和聯邦德國等六國先后組建了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這三個組織合并為歐洲共同體;1993年,大部分西歐國家在歐洲共同體的基礎上組成歐洲聯盟。 (3)明治維新。實行了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改革,利用美國的援助和朝鮮戰爭的軍需訂單,制定了恰當的經濟政策,大力引進先進技術,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1968年,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 (4)重視教育;加強合作與交流;抓住機遇;發展科技;制定適當的經濟發展政策等。(言之有理即可) 17. (1)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2)時間:1989年下半年。原因:東歐劇變的原因主要出自內部,具有必然性。沒有找到符合本國國情的道路,人民不滿,西方推行“和平演變”策略等。實質:社會制度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3)社會主義建設要從本國國情出發,走適合本國國情的道路等(言之有理就可以)。 18. (1)英國的殖民統治時期。1947年。 (2)蘇伊士運河。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 (3)巴拿馬運河;1999年底,收回運河的全部主權。 (4)卡斯特羅。古巴。古巴通過武裝斗爭,推翻了美國扶持的傀儡政權,建立革命政府。走向社會主義道路。 (5)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歐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長達五個世紀歷史的結束,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 (6)亞非拉的奮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