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第八單元 19世紀中后期的近代中國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我所畏者鴉片煙,殺人不計億萬千。”時人把鴉片視為中國社會的一大公害,為此民族英雄林則徐領導了( ) A.太平天國運動 B.維新變法 C.編寫《海國圖志》 D.虎門銷煙 2. 林則徐上書道光帝:“衙門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親、長隨、書辦、差役,嗜鴉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販賣之人。”這反映當時( ) A.白銀大量外流 B.人民體質下降 C.政府吏治腐敗 D.軍隊軍紀渙散 3. 1871年,鄭觀應說:“今長江二千數百里有奇,洋船往來,實獲厚利,喧賓奪主,殊抱杞憂。”這種現象最早出現在哪一條約簽訂之后( )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條約》 D.《虎門條約》 4. 1853年馬克思在《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一書中描述:“中國綿延不斷的起義已延續十年之久,現在已經匯成了一個強大的革命。”文中“革命”開始的標志是( ) A.金田起義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變 D.西征勝利 5. 1894年,日本不宣而戰,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這一年是農歷( ) A.甲午年 B.辛亥年 C.辛丑年 D.戊戌年 6. 牢記歷史,不忘過去。右圖所示為某小組制作的中國近代史知識卡片,其內容出自(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7. 義和團成員曾提出這樣的口號:“拆鐵道,拔線桿,緊急毀壞火輪船……洋鬼子,盡除完……”這說明( ) A.義和團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B.義和團運動具有明顯的愛國性質 C.義和團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D.義和團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 8. 20世紀著名漫畫家何劍士的漫畫《小磨香油》反映了( ) A.清朝頑固派拒絕接受西方新技術 B.北洋軍閥政府榨取老百姓的血汗 C.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D.中華民國政府遭到反動勢力攻擊 9. 與《南京條約》、《馬關條約》相比,《辛丑條約》在影響上有何特點( ) A.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C.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D.使中國完全淪為殖民地 10. 鴉片戰爭后先進的中國人不斷探索救國方案,右圖是網友歸納的救國方案截圖,雖不是很準確,但有些道理。其中的“李鴻章說:我學”,是指李鴻章等人為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而開展(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11. 下面四個選項是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創辦的一些工業企業,其中體現“自強”口號的是( ) A.江南制造總局 B.湖北織布局 C.漢陽鐵廠 D.輪船招商局 12. “天之生人也,與草木無異,若遺留一二有用事業,與草木同生,即不與草木同腐朽。”這句名言出自下列歷史人物中的( ) A、張謇 B、陳啟沅 C、周學熙 D、榮宗敬 13. 近代中國許多報刊在傳播新思想、新知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右圖所示報刊主要宣傳了哪種新思想( ) A.維新思想 B.儒家思想 C.近代科學 D.法家思想 14. 近代中國有人指出:“(土耳其)不變舊法,遂為六大國割地廢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島夷耳,能變舊法,乃能滅我琉球,侵我大國。前車之撤,可以為鑒。”“伏惟皇上……破除舊習,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張( ) A.變法維新、救亡圖存 B.學習西方、發展科技 C.解放思想、宣揚民主 D.發動民眾、進行革命 15. 1898年6月,光緒皇帝在詔書中說:“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與創辦京師大學堂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甲午中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一個陰謀——日本挑起戰端】 材料一 明治政府剛一建立,就認定“強兵為富國之本”,窮兵黷武,并制定了旨在征服中國和世界的所謂“大陸政策”:第一步侵占中國的臺灣;第二步征服朝鮮;第三步侵占中國的東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國;最后獨占亞洲,稱霸世界。 ——鄭師渠《中國近代史》 (1)根據材料一指出,日本制定“大陸政策”的最終目標是什么?實現這一目標的核心是什么?1894年,日本為實施“大陸政策”的第一步而發動了侵華戰爭,這場戰爭的導火線是什么? 【雙方交戰——戰爭過程】 材料二 5個多小時的激戰,不僅決定了北洋水師和日本艦隊的命運,而且決定了戰爭全局。說的遠一點,它同時又決定了此后半個世紀里中日關系的格局……把37年之后“九一八”的炮聲看做黃海海面炮聲的歷史回響并不為過。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2)請結合材料指出,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決戰是哪一場戰役?這場戰役有何重要意義? 【吾國之殤——戰爭影響】 材料三 條約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設廠,適應了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迫切需要。英、美、俄、德等國紛紛援引“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國條款,爭先恐后來華投資設廠……嚴重地排擠和摧殘著中國的民族工業,阻礙著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鄭師渠《中國近代史》 (3)為什么說“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設廠”的條款最能反映列強的侵略需求?這一條款給中國造成了哪些影響? 【大夢覺醒——戰敗反思】 材料四 日本當時已是一個現代國家,民族主義意識使政府和人民團結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中國在戰爭中所面對的是日本民族團結一致的力量。在中國,政體基本上仍處于中世紀式的,政府與人民各行其是。戰爭壓根兒沒有影響到普通民眾,這場戰爭幾乎全是李鴻章的北洋水師與淮軍在作戰。西方觀察家就精辟地將這場戰爭稱為李鴻章一人與日本一國的戰爭。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 (4)結合上述材料,從中國和日本兩個方面概括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失敗的原因。 17. 中國近代史既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也是中國追隨世界歷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歷史。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朝大學士徐桐對有人把美國翻譯成“美利堅”十分惱火,說我們中國什么都是美的,美國還有什么“美”的?我們中國什么都順利,美國還有什么可“利”的?我們帝國軍隊的兵器無所不堅,美國還有什么可“堅”嗎? ——劉成禺《世載堂雜憶》 材料二 “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海國圖志?序》 材料三 1862年,清政府設立“京師同文館”,培養外語和外交人才。學生最多時達120人,主要學習外文,聘有外籍老師任教。 ——《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25頁 材料四 上海輪船招商局創立后三年內,外輪損失1300萬兩(白銀),湖北官辦織布開辦后,海南海關每年進口洋布減少十五萬匹。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統治者是怎樣認識清王朝和世界的?對此你是如何評價的? (2)材料二反映了誰的什么思想主張? (3)材料三、四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別的活動?從這兩則材料來看,他們的活動有什么作用?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 ——《江蘇巡撫李鴻章致總理衙門原函》 材料二 梁啟超在《變法通義》中敘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麥的一段話為“三十年后,日本其興,中國其弱乎?日人游歐洲者討論學業,講究官制,歸而行之;中人之游歐洲者,詢某廠船炮之利,某長價值之廉,購而用之,強弱之源,其在此乎”? (1)根據以上材料你認為李鴻章和梁啟超對中國貧窮和落后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代表了哪一政治派別的思想? 這兩大政治派別為了挽救國家的危亡,先后開展了什么運動? (3)運用所學知識概括這兩場運動分別對中國社會的近代化產生了什么積極作用? 答案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CBAA 6-10CACBA 11-15AAAAB 二、非選擇題 16.(1)最終目標:獨占亞洲,稱霸世界。 核心:征服中國。 導火線:朝鮮東學黨起義。 (2)戰役:黃海大戰。 意義:不僅決定了甲午中日戰爭的全局,也決定了此后幾十年的中日關系格局。 (3)原因:這一條款適應了列強資本輸出的迫切需要。 影響:便利了列強對華資本輸出,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4)日本是一個現代化國家,國民有較強的民族意識,政府和人民團結一致;中國實行的是落后的封建制度,沒有動員群眾作戰,而且幾乎只有北洋水師和淮軍作戰。 17. (1)認為清朝是“天朝大國”,對世界一無所知。這是一種虛驕自大,閉目塞聽(閉關自守)的愚昧思想。影響了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導致中國落后于世界。 (2)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用來抵抗外國侵略)的思想。 (3)洋務派。作用:培養了一批近代人才,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從而啟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 18. (1)李鴻章認為這個的貧窮和落后是因為科學技術不及西方;梁啟超則認為是中國的政治制度落后于西方。 (2)洋務派和維新派。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運動。 (3)前者開始了中國的近代化;后者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