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3.3俄國改革練習一.選擇題:1.18世紀以后,為強化農奴制,沙皇采取的措施有:()①采取措施擴大農奴數量②允許私營企業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③頒布法令宣布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和農奴是其不可侵犯的特權④農奴在法律上獲得人身自由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有關19世紀中葉俄國農奴制的表述正確的是:()A.農奴制正式確立B.彼得一世允許私營企業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C.農奴開始成為地主的私有財產D.農奴制危機加劇,農奴反抗斗爭激烈3.1861年俄國改革以前,工業資本家30%是農奴身份,財產隨時有可能被地主侵占。這一問題反映的本質是:()A.俄國政治制度已不適應資本主義發展B.俄國資本主義經濟落后于西方C.俄國資產階級的力量比較弱小D.俄國的農奴社會地位有所提高4.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看,農奴制危機主要表現在:()A.新思潮涌動B.農奴起義不斷C.農奴制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工業發展D.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5.在改革方案討論中,屬于工商業發達地區貴族提出的改革方案的是:()A.通過解放農奴得到贖金投資工業B.徹底解放農奴C.逐步分給農民土地,但需要農民服勞役D.增加土地,加強對農奴的控制6.1861年“解放法令”規定土地屬于:()A.國家B.地主C.農民D.資產階級7.列寧曾指出,經過1861年改革,“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的一干二凈?!毕铝心軌蛘f明這一點的是:()A.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B.農民可以通過贖買的方式獲得土地C.農民獲得“解放”時可得到一塊份地D.農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嚴格管理8.有人認為農奴制改革后,俄國廣大農民遭到壓迫剝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據是:()A.遭受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B.付出高額贖金C.對封建地主的義務加重了D.要繼續遭受地主的剝削9.農奴制改革的進步性集中表現在:()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②實現封建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轉變③廣大農奴獲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業革命的擴展④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促進了俄國農業乃至經濟的發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農奴制改革促進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主要體現在:()①手工工場向機器工廠的過渡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機構③司法方面實行公開審判④建立西方式的軍事管理體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亞歷山大二世進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A.加強資產階級專政B.學習西方的司法制度C.加強軍事實力D.使沙皇專制制度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12.下列關于1861年改革的評述錯誤的是:()A.沙皇自上而下實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B.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鞏固沙皇專制統治C.農奴制的廢除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D.改革徹底廢除了封建制度13.亞歷山大二世進行農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挽救統治危機B.消滅農奴制度C.發展資本主義D.打擊封建勢力14.農奴制改革后,俄國社會的最主要矛盾是:()A.資產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B.社會經濟與政治的矛盾C.落后的政治體制與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矛盾D.廣大人民與沙皇專制政權的矛盾15.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在客觀上:()A.維護了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B.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步伐C.使社會矛盾得到緩和D.鞏固了沙皇專制統治二.材料分析題:1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850年以后,英國同俄國的沖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全歐洲各個國家革命運動失敗后,俄國在歐洲大陸上幾乎沒有勁敵了。而這次歐洲大陸各國的革命運動之所以失敗主要是由于俄國干涉的結果。……俄國則是歐洲反動勢力的強大堡壘、后備陣地和后備軍。——《人民的英國史》材料二……為了加快和約條款的簽訂,并防止(甚至在將來)從朕方面產生任何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規定一些特別的預防辦法,以免朕的軍艦和土耳其的軍艦在黑海發生沖突。同意在比薩拉比亞南部,鄰近多瑙河的地方劃定新的國界線。——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關于結束克里米亞戰爭的宣言”(1856?3)材料三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英國和法國的動機完全是自私的,但是如果俄國在這次戰爭中取得勝利,則將成為全歐洲民主和進步進步的災難。材料四這次戰爭之所以取得勝利,是因為俄國的將軍和官吏們更加無能。俄國的嚴重弱點,過去為外界所沒想像到的,現在都暴露出來了。——《人民的英國史》請回答:(1)材料一認為1850年后英俄沖突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贊同?為什么?(2)據材料二,三,指出克里米亞戰爭的結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3)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俄國戰敗的深層原因。1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曾說過:“我不愿農民過得優厚,但我要防止俄國暴動。我認為,我們把農民同土地割裂會點燃俄國。假使要我簽字連同土地一起解放農奴,我寧肯把手指砍掉?!?br/>——《蘇聯史》材料二對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權的地主,在農民向他履行規定的義務的條件下,讓農民長期使用他們所居住的房屋,此外,為了保障農民的生活,并使他們能象政府履行義務起見,讓他們長期使用法令中所規定的一定數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屬地。使用份地的農民必須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規定的義務。在這種過渡狀態下的農民稱為義務農。——《俄國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農民這樣獲得一定數量的私產后,因為贖買了土地,他們就擺脫了對地主的義務,而成為擁有完全自由的農民。——《俄國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四農民未能正確理解陛下賦予他們的權利,他們還希望獲得絕對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貴族的土地?!挥胁扇娭坪蛧绤柺侄危拍苁罐r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廳報告》請回答:(1)材料一中,亞歷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種矛盾心理?(2)據材料二、三,說明這兩種農民在權利方面的區別。(3)材料三中對農奴法律地位變化的結論是否符合實際?(4)依據材料四,說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4分)18.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地主對于農民的窮兇極惡的壓榨和奴役,引起農民不斷地騷動。國內各階級、階層都行動起來參加或支持農民的騷動。據統計,1801年至1810年的10年間,農民騷動83次;1811年至1820年的10年間,農民騷動124次;1821年到1830年的10年間,農民騷動則達到了156次;1831年到1840年的10年間,農民騷動143次,這較上個10年雖有所減少,但并不意味著矛盾的緩和,只不過是一種短暫的平靜。1841年到1850年的10年間,農民騷動達到351次,而在接下來的10年間,農民騷動則超過591次。農民騷動的增加,意味著社會的動蕩不安,嚴重威脅著農奴制度的政治、經濟基礎。材料二俄國“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緩的步驟”是“把農民從地主的壓迫下解放出來!把納稅者從嚴刑毒打中解放出來!”材料三19世紀60~70年代俄國機器制造業統計表時間企業數工人數(人)產值(千盧布)1860年991160079541879年1874200051937(出自《改革與革命──俄國現代化研究》)材料四1861年改革后出現了兩種土地所有制,即獲得解放的農民以贖買的方式獲得的小塊土地和貴族地主繼續保留大量的私有土地。農村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很大優勢。1877~1878年歐俄部分的9150萬俄畝的私有土地中,有7300萬俄畝屬于封建地主,占了80%。部分勞動力仍被束縛在封建經濟活動中,依靠封建地租進行生產。農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價計算僅值5億多盧布,但到1905年為止,農民共付出20億盧布贖金。農民雖付出了高昂的贖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質量也更差了。改革前地主和農民公用的水塘、牧場及森林也都歸地主所有。由于土地的減少,農民在經濟上更加不能自立,他們不得不向地主租地。這樣,獲得“解放”的農民又重新受到地主的盤剝。封建工役制盛行,佃農除了以一半收成作為地租交給地主外,還要用自己的(或借來的)馬匹和農具無償地為地主服勞役。與此同時,由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俄國的迅速崛起,又使大批農民走向破產,淪為無產者。農村中,資本主義和農奴制殘余緊密結合,廣大農民遭受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和剝削。請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的現象說明了什么?(2)結合材料三分析亞歷山大二世改革有何進步性?(3)材料四反映了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什么特點?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5:ADACA6-10:BBAAD11-15:DDACB二.材料題:16.(1)英國是歐洲民主與進步力量的代表,而俄國則是歐洲反動勢力的總代表.不完全贊同.沖突之所以不可避免,主要是由于俄國稱霸歐洲大陸與英國維持歐洲大陸均勢的外交政策的矛盾.社會制度的先進與落后并不是決定因素.(2)俄國戰敗,被迫簽訂和約,退出一部分侵占地區。影響:英法的勝利,使其在奧斯曼帝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勢力大大增強;俄國戰敗,使其侵略暫時受到遏制,有利于歐洲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戰爭加劇了俄國的社會經濟危機,推動了農奴制改革.(3)落后的封建農奴制度難以抵抗英法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17.(1)矛盾:給農民土地,但不徹底解放農民;既防止農民暴動,又要維護農奴主的統治。原因:由亞歷山大二世的階級屬性和被迫進行改革而決定的.(2)暫時義務農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數量土地的權利,還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農民則完全擺脫了地主的控制,且擁有私產.(3)不符合實際。農民對地主的依附關系仍存在.(4)維護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統治,防止農民起義18.(1)俄國社會矛盾尖銳,自下而上的革命隨時都有爆發的可能.(2)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促進其近代化發展歷程.(3)改革具有欺騙性、不徹底性、掠奪性的特點.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