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七單元 第一課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有一位同學搜集了“國有企業的改革”“深圳、珠海特區的發展”“鄧小平畫像”等相關資料,做成資料卡。由此推斷他研究的主題是( ) A.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 B.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C.新中國的成立和鞏固 D.社會主義探索中的失誤與成功 2. 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曾流行過一個口號:“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碑敃r,有的國家領導人認為,中國將很快進入共產主義社會。黨的十三大提出,我國社會主義還處于初級階段。出現這種認識變化的主要由于( )? A.?吸取了“大躍進”運動的教訓????????????????????????????? B.?十三大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C.?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D.?總結了建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 3. 以下各項中,屬于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主要內容的是( ) A.提出必須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 B.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C.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D.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 4. 鄧小平南方講話和黨的十四大的召開,對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 A.黨和政府首先在農村實行改革政策,為農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嶄新的道路 B.黨和政府開始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吸收了大量僑資、外資 C.明確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 D.使我國加快了建設步伐,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5. 1997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大會明確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創立者是( ) A.鄧小平 B.江澤民 C.胡錦濤 D.習近平 6. 右圖為中共十八大的會場。下列對該會議表述錯誤的是( ) A.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B.提出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 C.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 D.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7. 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該思想創造性地回答了( ) A.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 B.如何發展中國的文化事業的問題 C.如何對農村進行改革的問題 D.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8. 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就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B.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C.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D.實現共產主義 9. 指出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會議是( ) A.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C.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 D.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 10. 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從國情出發探索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體包括( ) ①毛澤東思想?、卩囆∑嚼碚摗、邸叭齻€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學發展觀?、萘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1. 愛國主義需要激情的表達,更需要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袁隆平在水稻培育方面作出重要貢獻,被人們譽為( ) A.“最可愛的人” B.“鐵人” C.“雜交水稻之父” D.“兩彈元勛” 12. 中國糧食生產年增長率從1957—1978年間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間的4.9%。糧食生產年增長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 ②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③雜交水稻技術的不斷提高 ④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成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 標志著我國打破西方國家核壟斷的國防科技成就是( ) A.原子彈的成功爆炸 B.核導彈的成功試驗 C.氫彈的成功爆炸 D.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成功發射 14. “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方,可推遲到七周歲入學?!边@一規定出自( ) A.《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C.《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15. 自從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的累計貢獻率超過20%,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貢獻國,成為世界經濟舉足輕重的部分。這表明(???? ) ①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②我國已基本實現現代化 ③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④加人世界貿易組織使中國與世界共贏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集會,紀念敬愛的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深切緬懷他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建立的不朽功勛,追思和學習他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斗的崇高風范,進一步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習近平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材料二 兩個世紀之交,是中國現代化的關鍵時期。中國需要奮斗拼搏的起飛精神,需要“過五關、斬六將”的闖關精神,需要“萬眾一心,振興中華”的民族精神。……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是一個需要大智大勇的歷史時代,這是一個要求超前預見的歷史轉折關頭,呼喚著一種富于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的大智慧、活智慧、新智慧。 ——王東《從毛澤東、鄧小平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閱讀材料一,你認為鄧小平在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居于什么地位?我們應該學習他哪些優秀品質? (2)根據材料二,在兩個世紀之交的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中國需要一些什么精神?在這歷史轉折關頭,中國產生的富于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的“大智慧、活智慧、新智慧”的代表是什么? 17.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53年《人民日報》元旦社論這樣寫道:“工業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這是我國人民不再受帝國主義欺侮不再過窮困生活的基本保證,因此這是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國人民必須同心同德,為這個最高利益而積極奮斗?!?1956年底,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國人民多年以來的追求。 ——部編人教版八年級歷史 (1)材料一中為了實現工業化,新中國成立初,我國政府編制了什么規劃?請寫出該規劃完成的時間?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的標志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圖中的會議作出了什么歷史性決策?這次會議前后,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科技領域取得了很多重大成就,請列舉兩例。 材料三 2013年,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深刻闡述了中國夢的宏偉藍圖,強調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部編人教版八年級歷史 (3)材料三中的“中國道路”是指什么道路?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你能為中國夢的實現作出哪些努力? 18. 閱讀下列材料: 2008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經受住了歷史罕見的重大挑戰和考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奮力拼搏,…… 民主法制建設繼續加強。基層民主制度進一步健全。依法行政深入推進?!?對外開放水平繼續提高。大力實施以質取勝和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今年要研究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對2020年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作出全面部署。 ——溫家寶《政府工作報告》(全文摘要) (1)試舉一例說明“2008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2)寫出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形成的過程的四個步驟。 (3)“鄧小平理論”是在哪一次大會上提出的? (4)舉例說明發展教育事業與國家興盛的關系。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CADA 6-10ADCDC 11-15CCACB 二、非選擇題 16. (1)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熱愛祖國和人民,不畏艱難,勇于探索創新等。 (2)奮斗拼搏的起飛精神,“過五關、斬六將”的闖關精神,“萬眾一心,振興中華”的民族精神?!叭齻€代表”重要思想。 17. (1)規劃:第一個五年計劃。時間:1957年底。標志: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決策: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成就: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袁隆平成功培育秈型雜交水稻;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神舟一號無人飛船飛行試驗成功等。(列出兩項成就即可) (3)中國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努力: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報效祖國;維護祖國統一,與分裂祖國的行為作斗爭;擁護黨的領導,遵守國家各項制度政策;做知法、守法、護法的好公民;尊重各民族文化,維護民族團結;保護生態環境,做環境小衛士等。(回答兩個觀點或主張,符合主題、言之有理即可) 18. (1)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成功舉辦北京2008年奧運會;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等。 (2)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3)1997年中共十五大。 (4)國運興衰系于教育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