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外…………○…………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內…………○…………裝…………○…………訂…………○…………線…………○…………)兩極格局的形成一、單選題1.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推行遏制社會主義國家的冷戰政策,美蘇雙方的對抗不斷加劇,其中冷戰開始的標志是(???)A.?華沙條約組織成立?????????B.?馬歇爾計劃實施?????????C.?杜魯門主義出臺?????????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2.美國高呼著“共產主義的威脅發動冷戰,卻干著控制別國、擴大本國利益的勾當。”“共產主義擴張”只是美國制造出來實現自己戰略目的的“神話”。這反映美國發動冷戰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革命???????????????????????????B.?控制西歐???????????????????????????C.?遏制蘇聯???????????????????????????D.?稱霸世界3.二戰結束后不久便進入“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及其各自的盟國在冷戰中已經擺好了作戰的姿勢,開始了主要在政治、經濟和宣傳層面的對抗。下列關于冷戰的表述,錯誤的是()A.?杜魯門主義的提出標志著冷戰開始B.?德國的分裂是美蘇冷戰的直接后果C.?冷戰雙方是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D.?冷戰局面形成后,世界一直和平4.對如圖解讀不正確的是(???)A.?反映了古巴導彈危機???????????????????????????????????????????B.?標志著美蘇冷戰的開始C.?給世界和平帶來嚴重危機????????????????????????????????????D.?兩極格局長期相對穩定5.圖示法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它能將復雜的歷史現象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關于下面這幅圖示,解讀不準確的是(???)A.?暫時的和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B.?兩強的對峙:同盟國與協約國C.?劇變:蘇聯解體D.?暫時的局面:多極化趨勢6.美國推行杜魯門主義的實質是()???????A.?幫助歐洲國家復興經濟???????????????????????????????????????B.?穩定資本主義世界秩序C.?支持自由國家抵制外來征服????????????????????????????????D.?遏制蘇聯、稱霸世界7.有這樣一種觀點: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有一張看不見的鐵幕阻隔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這個時期的世界經濟全球化其實只是“半球化”。可以支持這一觀點的理由是()???????A.?美蘇“冷戰”對峙局面???????????????????????????????????????B.?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C.?東西方經濟發展不平衡???????????????????????????????????????D.?世界呈現多極化發展趨勢8.1949年2月,美國喬治?凱南致國務院電報:“總結起來,我們面對著一個政治力量,它狂熱地堅信,它和美國有永久性的妥協辦法。如何對付這個力量的問題,無疑是我國外交所要面臨的最巨大的任務。……這個問題是我們有能力解決,且不必通過一場全面的軍事沖突來解決的。”這個言論體現出來的美國的外交政策是()???????????A.?門戶開放政策?????????????????????????B.?綏靖政策?????????????????????????C.?冷戰政策?????????????????????????D.?中立政策9.1962年8月,美國U-2高空偵察機發現古巴正在修建導彈發射場。10月,U-2飛機又拍攝到導彈發射場的照片。美國總統肯尼迪宣布對古巴進行海上封鎖,并要求蘇聯撤出所有導彈。10月底,赫魯曉夫被迫同意從古巴撤出所有導彈,隨即美國解除了對古巴的海上封鎖。這一歷史事件反映了()???????????A.?美蘇開始爭霸???????????????B.?美蘇勢均力敵???????????????C.?美蘇爭霸達到高潮???????????????D.?美蘇均做出讓步10.1947年,美國總統提出運用自己強大的實力援助“自由”國家,遏制共產主義擴張的冷戰戰略是()???????????A.?成立歐共體??????????????????B.?成立華約組織??????????????????C.?成立北約組織??????????????????D.?出臺杜魯門主義11.蘇聯領導人彼得?謝列斯特在1962年11月的日記中寫道:“我們當時處在戰爭的邊緣。總而言之,我們制造了這種無法收拾的軍事緊張局勢,然后又想從中脫身。”日記中談及的是()???????????A.?兩個德國分立??????????????????B.?朝鮮戰爭爆發??????????????????C.?越南戰爭爆發??????????????????D.?古巴導彈危機12.20世紀四五十年代,美蘇“冷戰”成為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的主要因素。“冷戰”開始的標志是()???????????A.?“鐵幕”演說的發表??????B.?杜魯門主義的出臺??????C.?馬歇爾計劃的實施??????D.?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13.“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西歐國家百廢待興。他們發揮高素質的勞動力優勢,利用美國的援助,采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制定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從20世紀50年代起,西歐經濟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美國的“援助”指的是()???????A.?實施馬歇爾計劃????????????B.?推行杜魯門主義????????????C.?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D.?成立歐共體14.如圖所反映的事件被看作是冷戰的頂峰和轉折點,在世界史上人類從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場核戰爭的邊緣,這個事件是( )A.?中東戰爭????????????????????B.?古巴導彈危機????????????????????C.?科索沃戰爭????????????????????D.?蘇聯占領阿富汗15.二戰后,美國憑借超強的經濟、軍事、科技實力,發起了對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冷戰”。“冷戰”正式開始的標志是()???????A.?“鐵幕”演說發表????????????B.?“歐洲復興計劃”提出????????????C.?杜魯門主義出臺????????????D.?北約建立16.杜魯門說:不論在什么地方。不論直接或間接的侵略威脅了和平,都與美國的安全有關。杜魯門說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A.?美國有維護世界和平任務????????????????????????????????????B.?美國的安全到處都直接或間接受威脅C.?威脅了和平就是威脅了美國????????????????????????????????D.?美國要做世界的霸主,世界的警察17.既能在經濟上穩定資本主義,防止西歐各國發生革命,又能達到控制對方的一箭雙雕之計是()???????????A.?冷戰政策?????????????????????????B.?杜魯門主義?????????????????????????C.?北約組織?????????????????????????D.?馬歇爾計劃二、材料分析題18.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基于核心素養的培養,請你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下列問題。【時空觀念】材料一:【史料佐證】材料二:下列兩幅圖片,描述的都與馬歇爾計劃有關。【歷史解釋】材料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發展到今天,人類社會越來越朝著安危與共、榮損相依的命運共同體邁進。“一帶一路”順應這一潮流,摒棄制度模式偏見,超越意識形態藩籬,抓的是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想的是自己要過好、也要讓別人過好,信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互幫互助走得遠。——《人民日報》2015年2月13日???(1)歷史地圖是展現前人活動與地理空間結合的重要史料。觀察以上歷史地圖,下列理解正確的是()???????????A.冷戰陰云籠罩,造成分裂與對抗B.德國被分區占領,局部熱戰出現C.美蘇爭霸歐洲,北約與華約對峙D.德國實現統一,西歐走向聯合(2)比較兩幅圖片(含注釋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解說圖片并指出創作者設計意圖有哪些不同????(3)“一帶一路”構想提出后,有學者稱它為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也有學者認為兩者有本質區別。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兩者的不同。(至少答出兩點)???19.21世紀以來,美國調整外交戰略,重返亞太,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將冷戰思維引入亞太。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以及分別以它們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意識形態、文化乃至科學技術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徐藍《試論冷戰的爆發與兩極格局的形成》材料二:美國應該盡力協助世界回復至經濟健全的常態……美國政府能夠盡力緩和局勢,協助歐洲走上復興道路。??????——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的演說材料三:冷戰時期的批評家曾經指責一些軍事聯盟如北約組織和華約組織推動了高昂的軍備競賽,并使地區沖突一直有轉變成超級大國之間核對抗的危險。冷戰結束后,贊揚這些軍事聯盟具有控制沖突升級的能力卻成為時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蘇聯曾經是有用的敵人。美國相信,不僅要和蘇聯的軍事力量競賽,還要和蘇聯的成就競賽……沒有蘇聯的空間計劃,美國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1991年9月9日)請回答:(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核心內容。(2)根據材料二,你能判斷出這是什么計劃嗎?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美國協助西歐走上“復興道路”的目的。(3)根據材料三,聯系所學知識概括學術界是怎樣評價“美蘇冷戰”的?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46年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揭開冷戰的序幕,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冷戰的正式開始,馬歇爾計劃又稱歐洲復興計劃,是冷戰的經濟上的表現,故A、B兩項均不符合題意;美國在1949年成立北約,之后1955年蘇聯拉攏東南歐社會主義國家建立華約,華約組織的建立,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由此形成,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冷戰政策的相關知識點,要求學生要準確識記冷戰政策的有關知識。2.【答案】D【解析】【分析】材料“‘共產主義擴張’只是美國制造出來實現自己戰略目的的‘神話’”體現的是美國發動冷戰的目的是為了稱霸世界,D選項符合題意。ABC選項與材料無關,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側重對材料分析和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解題關鍵在于對美蘇冷戰的準確把握,材料強調的是美國稱霸世界的目的。3.【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冷戰的開始,故A正確;冷戰雙方是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故C正確;美蘇冷戰導致了德國的分裂,故B正確;冷戰局面形成后,世界兩級格局形成,世界和平受到威脅,故D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冷戰相關知識的掌握。解題的關鍵在于題干中的“關于冷戰表述,錯誤的是”,結合所學可知,選項D說法錯誤,符合題意。4.【答案】B【解析】【分析】圖片出自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期間的一份美國報紙。圖中,赫魯曉夫同肯尼迪正在扳手腕,他們的屁股下面各自坐著對方的核彈頭,左手都在準備按下核彈按鈕,兩人都已大汗淋漓。此漫畫反映出蘇美關系極度緊張,戰爭已一觸即發。故A、C正確。二戰后兩極格局長期相對穩定,故D選項正確。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的序幕,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冷戰的正式開始,故B選項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的難點是看懂圖片含義,看不懂圖片含義,本題就無法下手。解答時,除了看懂圖片含義,還要抓住關鍵語句“不正確”,感覺有難度,可以拿四個備選項與圖片含義對照。5.【答案】B【解析】【分析】一戰后,戰勝國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但這一體系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二戰后,美蘇由戰時同盟走向分裂,美國實行冷戰政策,1949年北約成立,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1991年蘇聯解體,東西方冷戰結束,美蘇對立的兩極格局終結,隨著日本、歐盟實力增強,中國、俄羅斯的崛起,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正朝著多極化趨勢發展。兩強的對峙是北約和華約的對峙,不是同盟國與協約國。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美蘇冷戰的內容,二戰后,美國和蘇聯進行了冷戰措施,兩個國家形成了對峙,分析圖片即可得出結論。6.【答案】D【解析】【分析】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向國會提出咨文,正式闡述美國對蘇聯政策及整個對外方針。這是美國政府內部醞釀已久的遏制蘇聯、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后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杜魯門主義是美蘇冷戰正式展開的重要標志,成為美國對外政策的重要轉折點。故選D。【點評】本題以杜魯門主義為切入點,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冷戰政策的主要表現及主要內容。重點識記杜魯門主義的內容與影響。???7.【答案】A【解析】【分析】據“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有一張看不見的鐵幕阻隔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這個時期的世界經濟全球化其實只是'半球化'”中關鍵信息“一張看不見的鐵幕”可知,支持這一觀點的理由是美蘇“冷戰”對峙局面。1946年,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美國密蘇里州富爾頓發表演說,他對在二戰時期還是盟友的蘇聯大肆攻擊,呼吁西方國家共同對付蘇聯。他的這個演說被稱為“鐵幕演說”,這次演說發出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冷戰”的最初信號。之后美國采取了一系列冷戰政策,蘇聯針鋒相對采取了反制措施,美蘇“冷戰”對峙局面形成,美蘇“冷戰”對峙局面阻隔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故選A。【點評】本題以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有一張看不見的鐵幕阻隔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這個時期的世界經濟全球化其實只是“半球化”為依托,考查“冷戰”政策。???8.【答案】C【解析】【分析】材料中“我們面對著一個政治力量”是指蘇聯。再根據“這個問題是我們有能力解決,且不必通過一場全面的軍事沖突來解決的”可知,這反映的是冷戰政策。二戰后,美國對蘇聯實施冷戰,所謂“冷戰”就是除直接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行動,故選C。【點評】此題考查冷戰政策的相關知識點。???9.【答案】D【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材料,結合所學可知,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發生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對峙,蘇美雙方均作出了讓步:蘇聯從古巴搬出所有導彈,美國解除了對古巴的海上封鎖.危機遂告平息,D項符合題意;A項發生的時間在1947年;B項是指整個冷戰過程,美蘇雙方勢均力敵,不符合題意;C項出現的時間是20世紀70年代,不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是一道分析題,有一定難度,要抓住重要時間:“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是美蘇冷戰的一個重要的事件,需熟悉美蘇冷戰的過程,通過材料和所學可排除ABC三項。???10.【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的著冷戰的開始,故答案是D。【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的是美蘇冷戰的知識。???11.【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給出的時間“1962年”和“我們當時處在戰爭的邊緣。總而言之,我們制造了這種無法收拾的軍事緊張局勢,然后又想從中脫身”的評述可知相關事件是古巴導彈危機。20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的軍事實力遠不如美國,美國在爭霸過程中占有優勢,典型表現為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古巴導彈危機。20世紀50年代赫魯曉夫擔任蘇聯領導人后,對外開始爭取與美國取得平等地位,企圖與美國共同主宰世界,美蘇開始了長達三十多年的爭霸。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美蘇爭霸中古巴導彈危機的史實。???12.【答案】B【解析】【分析】二戰后,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脹,但是此時戰時同盟國蘇聯成為美國稱霸的最大阻礙,為了遏制社會主義的發展,美國帶領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武裝斗爭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即冷戰政策,以“遏制”共產主義。1947年,杜魯門在國會發表演說,后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它的出臺,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美蘇之間冷戰開始。故選B。【點評】本題以20世紀四五十年代,美蘇“冷戰”成為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的主要因素為依托,考查冷戰開始的標志。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二戰后的冷戰政策和兩極格局形成的相關知識。???13.【答案】A【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美國為了稱霸世界,答案選拉攏和控制西歐,在19}年以后對西歐進行經濟援助,被成為馬歇爾計劃,BCD不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4.【答案】B【解析】【分析】題目給出的這幅漫畫反映了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中赫魯曉夫與美國總統肯尼迪的較量,從漫畫中可以看出赫魯曉夫滿頭大汗,但肯尼迪力量明顯要大的多。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古巴導彈危機。???15.【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美蘇之間“冷戰”有關知識的準確識記。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美蘇戰時同盟結束。1947年,美總統杜魯門提出“遏制共產主義”、干涉別國內政、加緊控制其他國家的綱領和政策,后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之間“冷戰”開始。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美蘇之間“冷戰”有關知識的準確識記。本題難度適中。???16.【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美蘇為了爭奪世界霸權,處于冷戰的對峙狀態。杜魯門的話體現了美國要承擔“自由世界”守護安全的使命,實際是充當世界霸主的角色。故答案是D。【點評】二戰后,美蘇戰時同盟的關系破裂,為了爭奪世界霸權,美蘇開始了除戰爭以外的手段進行對峙。???17.【答案】D【解析】【分析】冷戰時期,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了“歐洲復興計劃”,又稱“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國家恢復經濟。這一計劃的實施,既能在經濟上穩定資本主義,防止西歐各國發生革命,又能達到控制對方的一箭雙雕之計,所以答案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馬歇爾計劃。???二、材料分析題18.【答案】(1)A(2)解說及意圖:圖1以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為主題,意圖告訴大家馬歇爾計劃的目的是美國通過援助復興西歐并加強對西歐的控制。圖2把英法德等國的國旗排成風車狀,并強調共同前進。其意圖是肯定馬歇爾計劃促進了歐洲的經濟發展。(3)背景不同:“馬歇爾計劃”出現在冷戰時代,帶著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具有時代局限性。而“一帶一路”誕生于全球化時代,摒棄了制度模式偏見,超越了意識形態。理念不同:“馬歇爾計劃”以美國為主導,對歐洲的援助建立在不對等的關系上。而“一帶一路”堅持平等協商,充分尊重各國的自主選擇。目的不同:“馬歇爾計劃”的最終目的在于大國爭霸,在根本上服務于美國的“遏制戰略”;而“一帶一路”意在通過互聯互通,實現合作共贏的目標。???????????????????【解析】【分析】(1)由地圖中“被占領的德國1945—1949年”可知在1949年,在美國和蘇聯的支持下,德國分裂,A符合題意。德國分裂屬于冷戰,B的表述不合史實;華約誕生于1955年,與題干中的時間“1945—1949年”不符,C在時間上不合;德國于1990年實現統一,與題干中的時間“1945—1949年”不符,排除D。故選A。(2)根據材料二中的圖1結合所學知識,戰后初期,為了幫助西歐各國克服經濟困難,美國于1947年提出了馬歇爾計劃,即“歐洲復興計劃”,其目的,一方面是幫助西歐各國迅速恢復經濟,防止革命的爆發,另一方面是通過美國的援助打開西歐的門戶,控制西歐。據此,圖1的解說及意圖:圖1以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為主題,意圖告訴大家馬歇爾計劃的目的是美國通過援助復興西歐并加強對西歐的控制。根據材料二中的圖2結合所學知識,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西歐各國百廢待興,當時美國為了對付蘇聯,實行了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使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各國的工業生產,已經大體達到甚至超過了戰前水平,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西歐經濟持續繁榮。據此,圖2的解說及意圖:圖2把英法德等國的國旗排成風車狀,并強調共同前進。其意圖是肯定馬歇爾計劃促進了歐洲的經濟發展。(3)根據材料三、材料二圖1、圖2及(2)的具體分析可知,“一帶一路”和“馬歇爾計劃”的不同點是,背景不同:“馬歇爾計劃”出現在冷戰時代,帶著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具有時代局限性。而“一帶一路”誕生于全球化時代,摒棄了制度模式偏見,超越了意識形態。理念不同:“馬歇爾計劃”以美國為主導,對歐洲的援助建立在不對等的關系上。而“一帶一路”堅持平等協商,充分尊重各國的自主選擇。目的不同:“馬歇爾計劃”的最終目的在于大國爭霸,在根本上服務于美國的“遏制戰略”;而“一帶一路”意在通過互聯互通,實現合作共贏的目標。(答對其中兩點即可)【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冷戰的相關知識。???19.【答案】(1)美蘇冷戰兩大陣營的對峙(美蘇對峙、冷戰對峙)(2)計劃:馬歇爾計劃〔歐洲復興計劃)???目的:防止革命;控制西歐,遏制(對抗)蘇聯,稱霸世界。(3)美蘇爭鋒使世界長期不得安寧,國際局勢緊張:彼此又勢均力敵,避免了世界大戰的爆發。美蘇軍備競賽既付出了高昂代價:又推動了科技發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關于冷戰的相關知識。材料一中提到這是“以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以及分別以它們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意識形態、文化乃至科學技術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所以這段材料核心內容是美蘇冷戰兩大陣營的對峙(美蘇對峙、冷戰對峙)。材料二提到“美國要協助歐洲走上復興道路”所以材料二值得是馬歇爾計劃。根據材料三的描寫正確一分為二的看待冷戰:美蘇爭鋒使世界長期不得安寧,國際局勢緊張:彼此又勢均力敵,避免了世界大戰的爆發。美蘇軍備競賽既付出了高昂代價:又推動了科技發展。【點評】本題掌握關于冷戰的相關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