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年級 下冊——第三單元 《巖石與土壤》 1.巖石和土壤記錄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歷史,是地球上 我 的 學 習記 錄 的重要資源。巖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質, 它們的形成有的需要幾百年甚至更長時間。 磚、瓦、混凝土塊等不叫巖石。 2.土壤的形成是巖石風化作用的結果。土壤具有一定的 成分,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為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 3.巖石是各種各樣的,在顏色、花紋、顆粒大小、手感、 軟硬、光澤等方面有各自的特點。巖石可以按不同的特 點分成不同的類別。 4.觀察巖石的方法很多,如:眼睛看、手摸、鼻聞、輕 輕敲打、滴 鹽酸、用放大鏡觀 察等。 花崗巖:花斑狀,由黑、白、肉紅等顏色或無色透明的 顆粒組成,顆粒較粗, 粗糙,很堅硬。 砂巖:有紅、土黃、灰等多種顏色,看起來像許多粗細 差不多的沙 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 大理巖:常有美麗的條紋,顆粒較粗,比較粗糙,晶瑩 潤澤,緊密,較軟,遇鹽酸冒泡。 5.所有的巖石都是由礦物組成的,有些巖石由多種礦物 組成,有些僅由一種礦物組成。不同礦物有不同的形態 特征。 6.我們可以用指甲、銅鑰匙、小鋼刀粗略鑒別礦物的幾個等級: 我 的 學 習記 錄 軟——能用指甲刻劃出痕跡; 較軟——不能用指甲刻劃出痕跡但能用銅鑰匙刻劃出 痕跡; 較硬——不能用銅鑰匙刻劃出痕跡,但能用小刀刻劃出 痕跡。 硬——用銅鑰匙、小刀都不能刻劃出痕跡。 7.花崗巖由石英、長石和云母三種礦物組成。 【了 解】石 英:一 端 有 尖 角 的 六 角 柱 狀,每 個 面 都 是 菱 形,無色透明(或半透明),具有玻璃或脂肪光澤,可以制 作計算機、眼鏡、放大鏡、鐘表等。 長石:呈柱狀或板狀、細粒狀,顏色有肉紅、淺黃色、白 或灰白等,半透明,具有玻璃光澤。 云母:片狀或片狀集合體,顏色有白色、黑色、棕紅、淺 灰等,不透明,具有珍珠、絲綢光澤,常用作絕緣材料。 (硬度)石英>長石>云母 8.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礦物的顏色和條痕、檢測礦物的 硬 度、觀察透明度 和光澤、觀察礦物的 形狀等方法研究礦 物。 9.顏色是最容易觀察到的礦物的特征,也是辨認礦物重 我 的 學 習記 錄 要的依據之一。 例如:赤鐵 礦是紅 色的、 褐鐵礦 是褐色 的、黃 銅礦是 黃色的、白 鎢礦是灰白色的。 10.礦物的條痕顏色比外表顏色更可靠。(條痕就是礦 物在無釉瓷板上留下的粉末的顏色) 觀察條痕的方法——把礦物放在白色的無釉瓷板上摩 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跡就是礦物的條痕。了解: 11.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礦物碎 片的邊緣是否能看見其他 物體來衡量礦物的透明度,把礦物分為透明、半透明、 不透明三種。 12.礦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澤。有金屬光澤的礦物大 部分是金屬礦物。但有金屬光澤的礦物不一定是金屬, 比如石墨。 13.巖石和礦物都有不同的光澤。光澤從強到弱依次是: 金屬光澤——玻璃光澤——蠟燭光澤(油脂光澤)—— 絲綢光澤——泥土光澤;金屬光澤一般都是金屬礦物所 具有的。 14.地質學家在遇到不知名的巖石或礦物時,會先進行 我 的 學 習記 錄 野外觀察,然后采集樣品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最后對照 資料、圖鑒,辨識礦物。 15.我們在面對不知名巖石或礦物時,可以制作巖石或 礦物的特征卡片,記錄礦物的形狀、顏色、條痕、光澤、 透明度、軟硬、觸覺等,然后對照《巖石或礦物特征卡》 進行鑒別。 16.制作巖石、礦物標本的方法: 材料:紙盒、搜集的巖石和礦物、放大鏡、標簽紙 步驟: ①擦拭干凈②編號③對照標本圖鑒識別④貼加標簽標 簽(編號、名稱、采集地、采集人、采集日期)⑤展示 交流 17.由于太陽、風、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 中許多大塊的巖石可以碎裂,形成較小的顆粒、沙和黏 土。巖石在大氣、水、生物等長期聯合作用下發生變化 的現象叫風化。 18.土壤根據顆粒大小不同由大到小可分為砂礫(小石 子)、沙、粉沙、黏土。 19.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小石子、 沙、黏土)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實驗:把土壤放進水中攪拌看到氣泡說明土壤中有空 氣。土壤放入水中靜置后會分層。 20.土壤具有一定的成分,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為沙質 土、黏質土和壤土。 21.砂質土是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保水 性能差,通氣性能良好的土壤。 黏質土是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 好,通氣性能差的土壤。 壤土則是由適當比例的沙粒、粉沙粒和黏粒所組成的土 壤,土性疏松,通氣、透水、保水、保肥,耕作方便, 適宜作物生長。 22.巖石和礦物的特性決定了它們的用途。巖石和礦物 在生產和生活中用途很廣,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巖石和礦 產資源。巖石和礦物是地球上寶貴的資源,不可再生資 源,我們要很好地保護和利用。 23.巖石和礦物的用途: 24.礦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剛石,硬度最小的是石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