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書 法 《蘭亭序》王羲之 佳作欣賞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楷書 篆書 行書 歐體 歐陽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 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后人以其書于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號為“歐體”。 柳體 柳公權( 778-865 ),唐朝最后一位大書法家,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他書法初學王羲之,以后遍閱近代書法,學習顏真卿,溶匯自己新意,然后自成一家,后人稱為 “柳體”。 顏體 顏體,顏真卿 (709~785) 唐代書法家。"顏體"是針對 顏真卿的楷書而言的, 其楷書一反初唐書風, 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 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 氣勢恢宏,骨力遒勁 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 也體現了大唐帝國 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 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 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 《學生作品》 12 豎折折鉤 仔細觀察豎折折鉤,說說怎么才能把它寫好呢? 我來分析 1、確定好入筆的位置,筆鋒向右下入紙,快速頓筆,調鋒后向下行筆,寫豎。 2、在豎的末端,提筆調鋒,向右上行筆寫折。 3、在轉折的地方頓筆,調鋒后向下行筆,到折的末端頓筆后,順勢出鉤。 豎折折鉤 仔細看,認真練 1、豎折折鉤由豎和橫折折鉤組合而成 2、豎畫粗細均勻,與橫的夾角近似直角;第一個折的橫比較細,第二個折比較粗,轉折比較圓;向左上出鉤。 我來讀貼 弓 與 丐 鳥 巧 張 同桌互評,找找優點,寫得好的可以給他圈上圈圈哦。 有一次吃午飯,王羲之正在專心致志地練習寫字。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饅頭,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繼續全神貫注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里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饅頭往嘴里送呢,弄得滿嘴烏黑。原來羲之在吃饅頭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里也想著這個字怎么寫才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王羲之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好吃好吃!” 王羲之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臨貼不輟,練就了很扎實的功夫,最終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書法家。 希望同學們練字要持之以恒,牢記“提筆就是練字時”。并且要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 老師相信只要同學們肯努力,你們的字肯定會寫得越來越漂亮,加油! 說一說: 故事中的王羲之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贈君一言,與君共勉: 堂堂正正做人,規規矩矩寫字。中國人應該寫好中國字。 ——王惠松 書法是第一國學,我們寫好漢字就是愛國。 —— 陸亞鴻 課后練習: 1、認真書寫所學筆畫及例字。 2、再找幾個有這樣筆畫的字寫一寫。 推薦優秀作業展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