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五單元 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三): 封建社會的發展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明朝廢除丞相和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辦事效率 B.擴大統治基礎 C.加強專制統治 D.增強六部權力 2. 我國的科舉考試始于隋朝,到明朝時發生了巨大變化。明朝科舉考試最突出的特點是( ) A.八股取士 B.試題類型繁多 C.以詩詞為主要內容 D.鼓勵考生發表個人見解 3. 最后推翻明朝的政治力量是( ) A.努爾哈赤建立的后金 B.皇太極建立的清朝 C.投降清朝的吳三桂 D.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 4. 清政府一些官員認為臺灣土地狹小、人口稀少,設立地方政府要靠朝廷供養,浪費糧響,主張放棄臺灣島。大臣施瑯勸告康熙帝,沒有臺灣,東南沿海不得安寧,雖然邊遠,其實是沿海要害所在。于是康熙帝決定設立臺灣府管理臺灣。上述材料表明清朝設立臺灣府的目的是( ) A.接受漢族文化 B.發展海外發展 C.鞏固東南海防 D.鼓勵官員進諫 5. 現年25歲的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杰布是一位愛國愛教的年輕活佛。“班禪額爾德尼”封號源于清朝哪一位皇帝的賜予( ) A.順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6. 自漢朝以來,歷代中央政府都對新疆地區實施有效管轄。下列選項中與此有關的是( ) ①設置西域都護 ②制定“金瓶掣簽”制度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④設置駐藏大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7. 明朝時期,經濟發展,主要表現為( ) ①引進南美洲作物新品種 ②絲織業、制瓷業發達 ③商品經濟活躍 ④出現了全國性的商貿城市 ⑤出現了著名的商幫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 明清時期,蘇州出現了“蘇城機戶,類多雇人工織,機戶出(資)經營,機匠計工受值”的現象。這段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行業( ) A.制瓷業 B.造船業 C.紡織業 D.冶鑄業 9. 人口的快速增長,帶來許多問題,包括( ) ①人口密度過大 ②人地矛盾逐漸突出 ③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壞 ④水土流失嚴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 他穿草鞋,背藥簍,翻山越嶺,訪醫采藥,足跡遍及廣大地區,還參閱各種書籍,歷時27年,終于寫成了一部“東方醫學巨典”。“他” 是( ) A.孫思邈 B.華佗 C.張仲景 D.李時珍 11. 下列四本書中,記載“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糧,民間漸次(逐漸)廣種(廣泛種植)”一語的,只能是( ) A.《史記·食貨志》 B.《夢溪筆談》 C.《齊民要術》 D.《農政全書》 12. 《紅樓夢》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長篇小說。結構宏大、情節委婉、細節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堪稱中國古代小說中的經典。作者筆下所反映的時代特征是( ) A.經濟繁榮與社會開放 B.經濟重心南移與民族關系的發展 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社會危機 D.統一國家的建立 13. 秦朝的“焚書坑儒”,明朝的“八股取士”,都是為了( ) A.壓制知識分子 B.推崇儒家經典 C.完善法律體系 D.加強思想控制 14. 17、18世紀,當歐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將人們引向光明時,東方的中國人正逐步被禁錮于“思想的牢籠”。“思想的牢籠”指的是( ) A.科舉考試 B.興辦學校 C.八股取士、文字獄 D.閉關鎖國 15. )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國政府曾頒發給部分商人海外渡航證明書,這說明當時清政府( ) A.嚴格管制對外貿易 B.積極發展對外交往 C.廢止重農抑商政策 D.屈從于列強的侵略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農民起義推政權】 材料一 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存活。早早開門拜闖王,管叫大小都歡悅。 ——引自《明季北略》 材料二 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 ——引自《石匱書后集》 材料三 金江山,銀江山,闖王江山不納絹。 ——引自《明史》 (1)上述材料中“闖王”是誰?他為什么受到人民的愛戴? 【歷史人物促進步】 材料四 努爾哈赤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種子,也埋下了“光宣哀世”的基因。他是大清帝國的奠基人,二十五歲統一了女真各部,后脫離明朝建立了后金政權。 材料五 皇太極,努爾哈赤之子,他是清朝立國時一個承前啟后的人物。努爾哈赤以武力打天下,卻忘記收買人心。皇太極繼承了女真人的剽悍,又借用了漢人的文化和謀略。 (2)結合材料四說出努爾哈赤的功績。想一想,努爾哈赤同宋元時期的幾位少數民族首領有哪些共同之處。 (3)結合材料五說出皇太極的功績。 17. 《清代蒙藏回部典匯》是一部匯輯中國清代邊疆地區(蒙古、西藏、回部)歷史文獻的大型史料長編,收錄了清朝有關的圣訓、起居注、上諭、奏章、軍機密檔、圖書等各類原始資料,舉凡蒙藏回部的政治、經濟、史地、軍政、外交、宗教、風土等,無不涉及,內容極為豐富,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請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以下問題。 【西藏】 (1)西藏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為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轄采取了哪些措施? 【回部】 (2)清代的回部指的是哪里?為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哪位皇帝平定了這里爆發的大小和卓叛亂?清政府為什么能迅速平定這次叛亂? (3)清政府在平定回部叛亂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強對這一地區的管轄? (4)今天某些分裂分子妄圖將上述地區從中國分裂出去,對此我們應持什么態度?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軍機處奉命經辦一切重大軍政事務,成為國家的政治中樞。軍機大臣無專職,亦無定員。軍機處不設官署,除了奉命辦事之外,自己不能作出任何決定,也無權對外發出任何指示,即“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 材料二 翰林院庶吉士徐駿的詩集里有“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于是雍正認為這是存心誹謗,照大不敬律斬立決。 (1)材料一中軍機處的主要職責是什么? (2)從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軍機大臣的地位如何?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3)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實行的什么統治措施? (4)清朝統治者為什么要實行這種政策?這種做法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消極影響?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ADCB 6-10DDCDD 11-15DCDCA 二、非選擇題 16.(1)李自成。他提出了“均田免賦”的口號。 (2)功績: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權;反抗明朝壓迫。共同之處:努爾哈赤和阿保機、阿骨打、元昊、鐵木真等少數民族首領都統一本民族各部;建立政權,推動本民族的發展;都是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3)實施改革;改國號為清;占據了關外大部分地區。 17.(1)順治帝和康熙帝先后賜予西藏宗教首領“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1727年,清朝設置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 (2)回部指我國西北天山以南的廣大地區。乾隆。原因:大小和卓的分裂活動,殘殺虐待維吾爾族人民,喪失民心,違背歷史的發展趨勢;清政府的平反策略正確,只殺叛亂首領,不殺無辜民眾,順應民心等。 (3)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清軍駐扎新疆各地,設置哨所,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轄。 (4)西藏和新疆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切分裂祖國的活動都不可能得逞,我們要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等。 18.(1)軍機處是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最重要的中樞機構,軍機大臣遵照皇帝的旨意擬寫成文,經皇帝審閱同意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機構去執行。 (2)軍機大臣除奉命辦事之外,自己不能做出任何決定,也無權對外發出任何指示。好處:使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都集中在皇帝手里。 (3)大興文字獄。 (4)目的:對反清思想嚴加防范和控制,從思想領域控制知識分子。 消極影響: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