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七單元 第一課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在革命戰爭年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二者的共同點是(??? ) A.?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革命道路????????????????????????? B.?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C.?以階級斗爭為綱?????????????????????????????????????????????????? D.?實事求是,從中國的國情出發 2. 1992年,鄧小平的南方談話為中共十四大的召開奠定了總基調和主旋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成為民心所向,并再度成為我國深化改革、加快開放的引擎和動力。可見,鄧小平南方談話的偉大意義是( ) A.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 B.有利于深化改革,加快對外開放的進程 C.加快了經濟發展,改善了民生 D.改變了世界格局 3. “中國要搞現代化,絕不能搞自由化,絕不能走西方資本主義道路。”針對改革開放中出現的資產階級自由化問題,鄧小平強調必須堅持( ) A.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B.“兩個凡是”的思想 C.社會主義制度 D.四項基本原則 4.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是( ) A.毛澤東 B.鄧小平 C.江澤民 D.胡錦濤 5. 鄧小平理論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是在( ) A.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6.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明確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是在( ) A.中共十二大上 B.鄧小平到南方視察時 C.中共十五大上 D.中共十六大上 7. 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面對新的形勢,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黨的第四代領導集體作出了科學回答,即( ) A.科學發展觀 B.“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C.鄧小平理論 D.“中國夢” 8. 有正確的思想才有正確的行動。下列會議與指導思想確立搭配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共十九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B.中共十七大—科學發展觀 C.中共十六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D.中共十五大—鄧小平理論 9. 對于這次中共黨代會,國外評論認為:這次會議上將會實現領導人的換屆,而新一屆領導人面臨著在2020年之前建成小康社會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主要任務。一個擁有10多億人口的國家在很大程度上將保證全世界的穩定和安寧。“這次會議”是指( ) 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八大 1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要成果。下列思想理論屬于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要成果”的是( ) ①毛澤東思想 ②鄧小平理論 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會主義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法國文豪巴爾扎克的咖啡名言,讓人感到文字的浪漫。而“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則真實地再現了著名科學家________的科學品格。( ) A.錢學森 B.鄧稼先 C.焦裕祿 D.袁隆平 12. 下列中國教育發展歷程中的幾件大事,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創辦京師大學堂 ②廢除科舉制 ③恢復高考 ④頒布《義務教育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13. 中非合作論壇的成功舉辦表明了(???? ) ①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②該論壇開創了南南合作的成功范例 ③該論壇只局限于經濟的合作 ④表達了中非在新形勢下共同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促進共同發展的愿望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后,我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下列能夠體現我國國際地位提高的是( ) ①中美、中日建交 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③香港、澳門回歸 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辦APEC會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下列見證新時期的偉大成就的有(?? ) ①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 ②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 ③香港澳門相繼回歸?? ④ 成功舉辦上海世博會? ⑤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進入天空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 材料二 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指出:“中央認為,我們要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四項基本原則是中國的立國之本。 材料三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逐步擺脫貧窮、擺脫落后的階段;是由農業人口占多數的手工勞動為基礎的農業國,逐步變為非農業人口占多數的現代化工業國的階段;是由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占很大比重,變為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階段,是通過深化改革與探索,建立和發展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體制的階段,是全民奮起,艱苦創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階段。 (1)材料一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這里的“春天”喻指什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指哪一事件?它有何意義? (2)材料二中,鄧小平是針對哪一問題提出的這一觀點的?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是什么? (3)根據材料三,歸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并說說該路線是在哪次會議上提出的? (4)綜合以上材料,說說鄧小平理論創新有何特點。 17.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 我們多次說過,我國的經濟,到建國一百周年時,可能拉近發達國家的水平。我們這樣說,根據之一,就是在這段時間里,我們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國的科技水平,培養出數以億計的各級各類人才。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優勢,再加上行進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的目標就有把握達到。現在小學一年級的娃娃,經過十幾年的學校教育,將成為開創21 世紀大業的生力軍。中央提出要以極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從中學抓起,這是有戰略眼光的一著。如果現在不向全黨提出這樣的任務,就會誤大事,就要負歷史的責任。 —— 鄧小平1985 年5 月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講話 (1)在20 世紀80 年代初,針對我國的教育狀況,鄧小平提出了什么教育方針? (2)在20世紀90年代,黨和政府實施了“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這一戰略的內容有哪些? (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何時頒布的? (4)結合今天的教育現狀談談你對教育的看法。 18. 觀察圖片,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請回答: (1)“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起越來越多的國家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說明了什么? (2)每一張照片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每一張照片都有一個重大事件,請根據材料一說出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共和國外交史上的大事。 (3)材料二反映了新時期中國對外交往發生了什么新變化? (4)簡述中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所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并說明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的原因有哪些?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BDBD 6-10DABDD 11-15DACDD 二、非選擇題 16.(1)改革開放;鄧小平視察南方并發表多次講話。 意義: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2)針對改革開放中出現的資產階級自由化問題。 內容: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 (3)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中共十三大。 (4)立足國情,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等。(其他符合題意也可) 17. (1)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2)明確提出“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八九年義務教育作為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實施素質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的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1986年。 (4)堅決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8. (1)中國的綜合國力的增長,中國的國際地位的提高。 (2)與印度、緬甸領導人共同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參加亞非萬隆會議,廣交天下朋友;重返聯合國;改善中美關系,中美、中日建交。 (3)中國廣泛參加各種國際組織,增進對外合作與交流;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4)成就:①20世紀70年代中美、中日關系實現正常化 ②1971年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③1979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④2001年中國承辦了亞太經合組織會議 原因:①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②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