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豎折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掌握堅折的寫法,,練習書寫豎折時轉折的寫法。 2、技能目標: 學習堅折的寫法,使其能夠靈活運用,在各種不同結構中的靈活運用。通過觀察、拼擺、對比、交流等方式,提高觀察力、記憶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通過中國書法增強民主自豪感,做到規規矩矩寫字,堂堂正正做人,培養認真觀察,探究學習的良好習慣和良好書寫品質。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 掌握堅折的寫法。 (二)教學難點 掌握書寫豎折時轉折的寫法。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課程導入 1、講解介紹毛筆的歷史,用蒙恬制筆的小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用畢加索對中國書法的評價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用四個猜字謎以增加學生對祖國文字的興趣和熱愛。 3、用古曲《云水禪心》,調整學生學習的心境,制造學習氛圍,以良好平和的心態為學習新課程做鋪墊和準備。 學生聆聽 回答問題 引入新課,學生積極性調動了,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使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易學易記,從而達到了寓教于學的目的。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法,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常變常新,步步深入,始終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想學、樂學的自覺行動。 探究新知 1、介紹筆畫 本節課我們學習豎折的寫法。豎折是在豎的末端向右折出。(板書;豎折) 2、觀察筆畫形態。 觀察書中“山”“出”“皆”三個字豎折的位置及不同,強調“山”和“出”的筆順不同,“出”字有兩個豎折,上大下小,兩個點,上小下大。皆字和規范字不同。注意:長短,傾斜,彎曲,角度。 3,組字游戲。 帶有“山”字組2個字的詞語; 4個字的詞語或成語; 組一句古詩。 帶有“出”字組2個字的詞語; 4個字的詞語或成語; 組一句古詩。 帶有“皆”字組2個字的詞語; 4個字的詞語或成語; 組一句古詩。 (打開PPT,展示原碑中的“山”字。 1、先請同學們說一說,“山”字中的哪個筆畫是堅折? 2、請同學們跟老師讀貼,“山”字中的豎折都有哪些特點?(1)豎折由豎和折組合而成。(2)豎折的豎短橫長。(3)折筆處近似直角。(以原碑圖片為主進行講解。) 請同學們觀察米字格中的“山”字。將漢字放入米字格進行觀察和分析,是學習書法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借助米字格,我們可以年到“山”字中的豎折從哪兒起筆,從哪兒轉折,從哪兒收筆,還可以看到豎折的豎略有弧度,折左低右高。(以米字格圖片為主進行講解)。 學生指出“山”字中的豎折。 學生思考,并跟隨教師讀貼。 培養學生讀原帖的興趣和能力。 通過組字游戲,使學生拓展知識面,和語文教學有機的融合起來,增加對成語和古詩等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熱愛。 培養學生自主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讀原碑貼的能力。 培養學生使用米字格觀察例字的習慣和能力。培養學生深入、細致觀察字形的能力 講解示范 分析筆畫寫法。 接下來請同學們分析一下,我們應該怎樣分析一下,我們應該怎樣書寫豎折? 板書:起筆,逆鋒。行筆,稍頓。收筆,回鋒。 (注意)長短,傾斜,彎曲,角度。 教師點名請幾位同學回答下列問題(在PPT上展示課本中的第三幅圖,并引導學生逐步思考和分析): (1)書寫“山”字的豎折從哪兒起筆?怎樣起筆? (2)怎樣轉折? (3)怎樣收筆? (4)需要注意事哪些問題? 2、教師示范。 示范“山”字的寫法,提醒學生注意豎折起筆、轉折、收筆的位置與寫法。 打開課件,用白板筆書寫“山”字,學生觀察,然后回放慢動作,鞏固位置和筆順。 讓學生拼字模。增加自己觀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同學間的合作能力。 用毛筆給學習在黑板上用宣紙書寫示范、講解。 學生練習,教師指導。 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相互結合。用鼓勵性的語言激勵學生。 “出”和“皆”字的教學過程和“山”字相同。 學生思考,回答。 從米字格橫中線左四分之一處下面的位置起筆。確定好起筆的位置,毛筆逆鋒入紙,輕輕頓筆調鋒后向下行筆寫豎。 在豎的末端頓筆調鋒,向右行筆寫長橫。 在橫的末端回鋒收筆。 筆畫的長短、傾斜和彎曲,以及轉折的角度。 學生觀察教師示范,聆聽教師講解。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字模拼擺和教師示范體驗豎折與其它點的組合特點,促進審美能力的提高。教師的字模拼擺直觀的演示教具,即可引導學生進行平面靜止的觀察,有課進行動態的分析,對字體的點畫變化過程可進行充分的感知體驗,進一步體會書法點畫安排的美感。字模活動教具可進行筆畫重組,可讓學生進行自己的拼擺體驗,明確點畫位置與字的形態關系,同時因為借助磁鐵吸盤等可以活動的條件,可讓學生相互拼擺對照,及時發現問題,進行修改同時因為有了學生的自主和互動的體驗,教師可省略了很多介紹分析,簡化了教學過程,提升了實效。所以,這也是我認為本節課的亮點所在。 書寫實踐 指導學生打開課本第43頁,先觀察課本中的“山”“出”“皆”三個例字中豎折的形態度,再分析它們的寫法,做到心中有數。最后拿起毛筆,進行練習。提醒學生在書寫的過程中發現三個例字中豎折形態度的不同之處。 強調學生在書寫的過程中要注意正確使用毛筆。 學生觀察、分析和臨摹。 學生檢查自己的書寫習慣。 學生練習。 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 展示評價 引導學生進行自評、互評、最后教師點評。自評時,學生自我評價是否學會了豎折的寫法。互評時,學生從書寫習慣的角度互相評價,看誰能正確使用和護理書寫工具。教師點評時,以鼓勵性的語言指出學生有進步的地方,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對不好的地方指導學生改正。 學生自評、互評、改正缺點。 通過自評、培養學生的自我總結能力;通過互評,使學生多以欣賞的眼光看待他人,發現他人的閃光點。 知識拓展 同學們學會了,但寫好還需一個很長的過程,要多練習。請同學們在顏真卿、柳公權等人的經典碑貼中尋找一下,有哪些字有豎折?這些字都有哪些特點?選擇自己認為字形最好的字,與同學們分享你的發現。 學生聆聽,思考、完成拓展作業。 培養學生自學的興趣和能力。 總結 提問學生這節課學會了什么(豎折)起,行,收下筆的要求。注意什么(長短,傾斜,彎曲,角度) 播放一段本課三個字書寫的完整視頻,回顧與復習。 結束曲(漁舟唱晚) 四、結語 堅折形態比較簡單,但寫起來很有難度。學習起來掌握好起筆、轉折和收筆三個關鍵點,才能寫好豎折。課本的例字中,“山”字豎折豎短橫長;“出”字有兩個豎折,上大下小;“皆”字寫法和規范字不同,規范字中的豎彎鉤在《九成宮醴泉銘》中被寫為豎長折短的豎折。這些變化,同學們要深入體會豎折在不同例字中的形態差別。祝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寫的越來越好。 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