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下圖反映的歷史事件有什么重大意義( ) A.徹底消滅了美帝國主義 B.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C.標志著朝鮮半島的統一 D.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2. 在土地改革中,黨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給農民,其根本原因是( ) A.農民無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B.地主土地太多,無法耕種 C.農民在革命戰爭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實上是“按功行賞” D.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3. 建立起自己獨立的現代工業化體系,是中國人尋求了一個多世紀的夢想。為實現這一“夢想”,新中國于1953年開始( ) A.實行土地改革 B.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C.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4. 比較《共同綱領》、《土地改革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相同點包括( ) ①都是法律文獻 ②都具有憲法性質 ③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 ④都是人民意愿和利益的體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 電視劇《大宅門》講述的是老北京一家百年藥店白家“百草廳”的百年興衰沉浮歷史,這家民族資本家老店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應走的發展道路是( ) A.投資國外 B.獨立經營 C.公私合營 D.股份制經營 6. 1958年,中共制定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不包含其中的是( ) A.鼓足干勁 B.力爭上游 C.和諧發展 D.多快好省 7. 1966年8月毛澤東發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矛頭實際指向的是( ) ①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家主席劉少奇 ②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 ③林彪反革命集團 ④江青反革命集團 A.①② B.② C.③④ D.① 8. 下列關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成就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大慶油田、勝利油田等建成 B.新建寶成、蘭新、包蘭等鐵路 C.我國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D.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9.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撥亂反正”的會議,這里“撥亂”主要是指( ) ①停止“以鋼為綱” ②徹底否定“兩個凡是” ③停止“共產風” ④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10. 1992年,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出現的新局面是( ) ①建立企業員工工會組織 ②首次實行政企分開 ③在大中型企業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邁進 ④對小型企業采取改組、聯合等多種形式,加快企業的改革步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 下圖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金銀紀念幣。深圳經濟特區特殊在( ) A.實行特殊的社會制度 B.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 C.擁有特殊的地理位置 D.實行特別的外交政策 12. 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確立下來的是( ) A.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B.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領》 C.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13. 我國政府提出要貫徹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其中,“一國兩制”科學構想的提出者是( ) A.孫中山 B.毛澤東 C.周恩來 D.鄧小平 14. 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政府把實現臺灣與祖國大陸的統一,作為神圣的使命,明確提出( ) A.和平解決臺灣問題 B.解放臺灣 C.和平解放臺灣 D.臺灣實行“一國兩制” 15. 美國著名歷史學家費正清說:“從1950年到1971年,華盛頓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國的還多。”這主要是因為( ) A.美國忙于世界大戰 B.美國對中國的敵視 C.美國實行貿易保護 D.中國推行閉關政策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農民和農村問題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問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第二條 沒收地主的土地、耕畜、農具、多余的糧食及其在農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財產不予沒收。 第十條 所有沒收和征收得來的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除本法規定收歸國家所有者外,均由鄉農民協會接收,統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給無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產資料的貧苦農民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第六條 保護富農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種的土地及其他財產,不得侵犯。富農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材料三 如圖。 浙江省嘉興鎮東鄉農民土改勝利完成后,農民高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領到的土地證 1950年湖南省岳陽縣第一區麻塘鄉農民易振家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標志著哪一場運動的開始?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目的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回答,為減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促進生產的發展,黨和政府對富農采取了怎樣的政策? (3)根據材料三指出這場改革的直接結果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談談這次改革的完成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深遠意義。 17. 請你閱讀下列材料,根據要求完成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中國共產黨88年的光輝歷程中,召開過兩次具有轉折意義的會議。一次是“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的會議,一次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會議。 閱讀分析后,請你完成: (1)在材料一即圖的方框中填上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時間。 (2)在材料一即圖的方框中填上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地點名稱。 (3)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4)寫出具有轉折意義的兩次會議的名稱。 (5)請寫出這兩次會議確立的黨中央的核心領導人的名字。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杜魯門指使國務院聲稱:我們不要那么匆匆忙忙承認這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1950年,美國宣布對中國實行全面禁運,嚴禁美國商界對華貿易。1951年,美國操縱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對中國實行“禁運”的提案。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這是被稱為“改變世界歷史”的一瞬間。周恩來對尼克松說:“你把手伸過了世界上最遼闊的海洋來和我握手,25年沒有交往了啊。” 材料三 對于“一帶一路”倡議,不少美國戰略界人士都表達了擔心和疑慮。他們多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的“馬歇爾計劃”,中國意欲借此將經濟實力轉化為地緣政治影響力,控制歐亞大陸,并在國際秩序方面“另起爐灶”。 (1)據材料一、二,分析美國對華政策發生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對華政策發生轉變的原因。 (2)據材料三,美國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持何種態度?如何認識美國的這種態度? (3)綜上所述,談談你對國家對外關系的認識。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DBCC 6-10CABCD 11-15BDDAB 二、非選擇題 16. (1)運動:土地改革。 目的: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2)政策:保護富農(經濟、財產)政策。 (3)直接結果:農民獲得了土地,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深遠意義: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17. (1)成立時間:1921年。 (2)成立地點:上海。 (3)意義: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符合題意的表述也可) (4)遵義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 (5)毛澤東;鄧小平。 18. (1)由敵對到中美關系正常化;原因: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2)懷疑態度;美國的這種態度是與事實不符的,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是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互利共贏的,不是用來進行政治滲透的。 (3)綜合國力決定外交實力;國家利益是決定外交的根本因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