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當前,國際上一些反華勢力頻頻提出“中國威脅論”,這實際上是典型的“冷戰”思維。美蘇之間長達44年的“冷戰”局面的開始與下列哪個美國總統有關( ) A.羅斯福 B.杜魯門 C.肯尼迪 D.尼克松 2. 二戰后初期,有政治家評論馬歇爾計劃說:“最初不過是一種經濟手段,現在卻成為了美國武器庫里對付蘇聯的一種主要武器”。這段話表明馬歇爾計劃( ) A.為遏制蘇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B.包含軍事援助的內容 C.揭開了冷戰的序幕 D.轉變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3. 《新全球史》說:“世界開始重建,而另一戰爭也開始了。曾經擊敗德國和日本的聯盟也解體了,在很短的時間里,美國和蘇聯及其各自的盟國在冷戰中已經擺好了作戰的姿勢,開始了主要在政治、經濟和宣傳層面的對抗。”它表明( ) A.為反法西斯建立的聯合國在戰后迅速解體 B.冷戰主要是軍事上的對抗 C.二戰后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相互對峙 D.冷戰的目的是為了遏制蘇聯 4. 近代以來,國際關系格局出現了幾次大的變動。如圖反映的是( ) A.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對峙 B.軸心國與反法西斯聯盟的對峙 C.北約與華約的對峙 D.歐盟與社會主義國家的對峙 5.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到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發展先后經歷了( ) ①新經濟時代 ②迅速繁榮時期 ③持續調整時期 ④危機和滯脹時期 A.④①②③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②④③① 6. 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方國家希望通過建立一個經濟共同體,來振興經濟并降低未來戰爭的可能性。1993年,西歐國家在歐洲共同體的基礎上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 ) A.國際聯盟 B.歐洲聯盟 C.聯合國 D.世界貿易組織 7. 二戰后,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主要有( ) ①日本進行社會改革 ②美國對日本的扶持 ③朝鮮戰爭對日本經濟的刺激 ④日本政府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 ⑤確立“科技立國”的政策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8.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社會主義力量空前壯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國人民的不斷斗爭 B.蘇聯的要求和大力扶持 C.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影響 D.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9. 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的經濟改革沒有間斷過,改革涉及的面比較廣泛。下面是對其改革的討論,正確的是( ) A.改革最先在政治方面進行,后轉移到經濟方面 B.改革打破了蘇聯模式,大力發展經濟 C.為同美國競賽,把科技進步的重心放在軍事方面 D.改革使蘇聯出現工農業均衡發展狀態 10. 蘇聯解體是蘇聯和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史上的一場悲劇,其標志是( ) A.赫魯曉夫下臺 B.戈爾巴喬夫進行改革 C.簽署《阿拉木圖宣言》 D.“八一九”事件 11. “蘇聯的解體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經過那么久的錯誤方針的實施,蘇聯最終覆滅。”導致蘇聯發生“質變”的直接原因是( ) A.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赫魯曉夫改革 D.戈爾巴喬夫改革 12. 解讀下面表格中的內容,反映的史實是( ) 年 份 1960 1960 1960 1960 1960 1960 獨立國家 尼日爾 剛果 喀麥隆 中非 索馬里 尼日利亞 A.非洲獨立年 B.蘇聯解體 C.東歐劇變 D.中東問題 13. “巴拿馬是按照1977年9月7日同美國簽定的托里霍斯·卡特條約恢復對運河和運河區行使主權和管轄權的。根據該條約,巴拿馬于今年12月31日從美國手中正式全面接管巴拿馬運河。”這則新聞報道出現在( ) A.1999年 B.1977年 C.1987年 D.2009年 14. 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圍繞宗教和領土問題紛爭不斷,造成了南亞地區長期的動蕩和不安。造成這一局面的歷史根源是( ) A.英國長期的殖民統治 B.聯合國的“分治”決議 C.宗教信仰不同 D.英國“分而治之” 15. 猶太人建立以色列的第二天,就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這一狀況出現在( ) A.1945年 B.1947年 C.1948年 D.1956年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0世紀,世界經歷了再次世界大戰和一個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導致了世界格局(體系)的三次大變動。根據所學知識回答: (1)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什么體系?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以哪兩個國家為首的東西兩大集團對峙的兩極格局?這一格局開始和結束的標志是什么? (3)你怎樣認識當今正在變化的世界格局? (4)今天經濟全球化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舉出你身邊體現經濟全球化的一樁典型事例。如果要你探求當今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你將從哪幾方面收集材料?你認為應該怎樣做才能充分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17. 閱讀下列材料: 1967年,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六國組成的“歐洲煤鋼聯營”“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聯營”這三個組織合并為“歐洲共同體”,1993年,歐洲共同體發展為歐洲聯盟。2007年其成員國增至27個。 請回答: (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歐洲共同體是在什么形式下出現的? (2)二戰后西歐振興的原因是什么? (3)歐盟成立后發揮了什么作用?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在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中,美國耶魯大學某教授曾說:所有的大國都試圖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們總是為世界秩序出謀劃策。實際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國家想要打破這種秩序,因為他們試圖取代以前的大國。20世紀人類社會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和一個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冷戰,導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變動。 材料二 20世紀50年代時,東歐和西歐各國卻驚人地東山再起。……(法國)戴高樂在各個領域里都推行其獨立自主的政策。……到197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僅僅25年時,一個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開始出現。在戰后頭幾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兩極分化已經消失。歐洲不再是世界棋盤上的一個卒子——或兩個卒子,東歐和西歐。 ——《全球通史》 材料三 我們沒有永久的盟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我們的利益才是永久的。 ——帕默斯頓勛爵 (1)一戰后,帝國主義列強先后召開了哪兩次國際會議?形成了怎樣的世界格局? (2)二戰結束后美蘇冷戰開始的標志是什么?兩極格局形成和結束的標志分別是什么? (3)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50年代西歐“東山再起”的主要原因。 (4)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西歐是如何擺脫“卒子”地位的? (5)根據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你認為決定國家之間關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6)當今世界格局呈現出怎樣的特點?作為跨世紀的新一代,請你寫出對未來世界的美好祝愿。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ACCB 6-10BDBCC 11-15DAADC 二、非選擇題 16. (1)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2)美國、蘇聯,1947年杜魯門主義出臺,1991年蘇聯解體。 (3)當今世界,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發展,但新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迄今還沒有定型,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過程中,經濟實力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4)事例如使用進口化肥、農藥;使用外資、合資品牌的產品;吃洋快餐等;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歐盟、日本、中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國家聯盟的實力不斷增長,是促使世界格局多極化的重要力量;20世紀八九十年代,和平和發展成為世界發展的主要旋律;科技的發展,大大縮短了世界各國的時間、空間距離。二戰后出現的民族獨立國家積極尋求國際合作。等等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發展既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也是嚴峻的挑戰。中國在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同時,制定了防范風險的有效政策,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 17. (1)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戰后西歐國家在經濟上完全依靠美國的局面已經改變,它們為重振西歐雄風和提高國際地位而決心走聯合自強的道路。1967年,法、意等國成立了歐洲共同體。 (2)原有的經濟基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馬歇爾計劃的援助;各國政府采取了各種干預經濟生活的措施。 (3)歐盟成立后,各成員國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利于經濟的發展。歐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 18. (1)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2)杜魯門主義的出臺;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東歐巨變和蘇聯解體。 (3)①美國的援助②利用高素質的勞動力③制定恰當的經濟政策。 (4)成立了歐洲共同體;西歐各國努力發展提高國際地位。 (5)國家間的共同利益。 (6)特點: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祝愿:鑄劍為犁共享和平;愿和平之花遍地開放,愿友誼之樹亙古長青等(其他答案符合題意的也可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