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第八單元 19世紀中后期的近代中國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19世紀初,洋人苦于無法找到改變貿易困境的商品,在他們看來,“中國擁有一切東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飲料:茶;最好的衣料:棉布. 絲綢等”。“幸運的是一種新的商品出現了”。“新的商品”是( ) A.棉紡織品 B.機器 C.鴉片 D.槍炮 2. 《南京條約》規定:“凡英民稟告華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領事)處投稟,管事官先行查察……間有華民赴英官處控告英者,管事官均應聽訟……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國議定法律發給管事官照辦,華民如何科罪,應治以中國之法。”該條款使中國喪失的主權是( ) A.領土主權 B.貿易主權 C.關稅主權 D.司法主權 3.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中國的內河航運權遭到破壞,主要表現在( ) A.增開更多的沿海城市為通商口岸 B.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經商傳教 C.外國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和永久居住 D.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4. 錢穆先生在他的講演中提出了一些對太平天國的看法:“他們對下層民眾,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淺一些的社會主義,大抵他們是有此想法的。”能夠證明這一觀點的有力證據是( ) A.頒布《天朝田畝制度》 B.發動金田起義 C.定都天京 D.寫成《資政新篇》 5. 《石達開自述》中稱洪秀全故意加封楊秀清“萬歲”,激怒韋昌輝誅楊。而《李秀成自述》中卻說:“東欲專尊,后北與翼計殺東王。”石達開和李秀成共同評述的是( ) A.永安封王 B.定都天京 C.天京事變 D.天京陷落 6. 在中國近代史上,日本是侵華國家中最兇惡的敵人。在下圖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的地點是( ) 7. 率先簽訂不平等條約獲得在中國通商口岸開沒工廠權利的是( ) A.英國 B.美國 C.法國 D.日本 8. 某舉人在光緒二十七年(注:光緒元年為1875年)的日記中寫道:“朝廷俯從和議,而輸與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萬金,吾邑派十五萬金。”材料中的“洋夷”指( ) A.英國殖民者 B.英法聯軍 C.日本侵略者 D.八國聯軍 9. 1901年,李鴻章在完成了他一生中簽訂的最后一個不平等條約的兩個月后,在北京病死。這“最后一個”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條約是指( ) 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辛丑條約》 D.《天津條約》 10. 下列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 ) A.使中國走上了富強的道路 B.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C.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封建制度 D.是中國近代化的起步 11. 1865年,江南制造總局在上海建立,局內開設了一個翻譯館,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翻譯了98種西洋著作。這些著作中涉及最多的是( ) A.宗教 B.歷史 C.科技 D.哲學 12. 有人說:“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是一部悲喜劇。”圍繞以上主題,如果你要探究這段歷史,下列途徑正確的選擇包括 ( ) ①閱讀張謇傳記 ②網上搜集資料 ③調查百年國貨品牌 ④翻閱《申報》影印材料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3. 有人將1895年春一群舉人的行動當作近代中國的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運動”。這次行動是( ) A.強學會成立 B.《萬國公報》創辦 C.公車上書 D.百日維新開始 14. 唐德剛在《從晚清到民國》中指出,“康有為是近代中國 ‘現代化運動’這場‘接力賽’中,第一個‘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將”。康有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動是( ) A.查禁鴉片,虎門銷煙 B.力陳變法,推行維新 C.組織北伐,推翻軍閥 D.宣傳科學,批判禮教 15. 清末讀書人張山的目標是參加科舉. 考取功名。而從哪一年開始這一目標再也無法實現( ) A.1840年 B.1862年 C.1905年 D.1912年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義和團同清軍一起英勇抗擊了八國聯軍的入侵。其中最為著名的戰例是在直隸廊坊一帶對八國聯軍的阻擊。1900年6月,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的八國聯軍2000多人,乘火車由天津向北京進犯,沿途遭到義和團和清軍頑強阻擊。義和團和清軍在廊坊等地將之圍困,發起攻擊。據一些侵略者事后回憶說,義和團都是“樸實農民”“其中很多是孩子”。他們手持大刀. 長矛. 抬槍進攻,“沒有一點害怕或猶豫”“面對著來復槍和機關槍秋風掃落葉似的射擊,還是勇猛沖鋒”。在中國軍民的阻擊下,西摩爾聯軍給養完全斷絕,“進京之路,水陸皆窮”,被迫奪路回逃。義和團在戰斗中表現出的大無畏氣概令侵略者震撼,西摩爾事后心有余悸地承認:“如果義和團所用的武器是近代槍炮的話,那么我所率領的聯軍必定會全軍覆滅。” ——摘編自《歷史學科專題講座》 (1)材料表述的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侵略的史實距今(2020年)多少周年? (2)據材料,指出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侵略使用的武器,并歸納其表現出的戰斗精神。 戰斗精神:不怕犧牲. 視死如歸. 大無畏等精神。 (3)上述材料和問題表明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方式是什么? 17.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鴻章認為,“清軍作戰往往數倍于外敵,仍不能勝,原因在武器不行,槍炮窳(yu)濫(破舊),如能使火器與西洋相埒(lie)(同等),則‘平中國有余,敵外國亦無不足’,今起重視,最后可這自主”。 材料二 奕訴看到曾李兩人學造外國船炮,決定派員前往學習,在奏折中說,治國要做到自強,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我能自強,可以彼此平安”。 材料三 洋務大員丁日昌說,他的船炮“可以靖(平安)內匪,不能御(抵擋)外侮。” 材料四 (1)據材料一指出,李鴻章認為清軍作戰不能勝的原因在哪里? (2)上述材料反映了洋務運動的發展情況,根據所學知識并通過上述材料你獲得了哪些重要歷史信息? (3)結合材料一. 二分析奕訴等人舉辦洋務. 學造外國船炮的目的是什么。他們這種目的達到了嗎?“平中國,敵外國”反映了當時清政府面臨的主要矛盾有哪些? (4)根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對創辦漢陽鐵廠的意義或影響作簡要評價。 18. 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請回答: 材料一 “我辦了一輩子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 ——李鴻章 (1)材料一中“我辦了一輩子事”是指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較為開明的官員發起的什么運動?該運動中提出了哪些口號? 材料二 見下圖 (2)根據材料二所示信息,戊戌變法失敗后,在就義前大聲說:“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是誰?其中“賊”是指誰?出現“無力回天”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西洋人因為擁護‘德先生’(指民主)‘賽先生’(指科學),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兩先生才逐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救治中國政治上. 道德上. 學術上. 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陳獨秀 (3)根據材料三,陳獨秀等進步的知識分子高舉“德先生”和“賽先生”兩面大旗,掀起了一場什么運動?列舉該運動中兩位代表性人物的名字。 材料四 電視劇《走向共和》已經和觀眾見面。此劇寫無數仁人志士不懈改革,不懈追求. 探索,甚至是革命的歷程。“這段歷史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三十年。這場戰爭打中國打痛了,打醒了,并引發了“公車上書”事件。民族矛盾壓倒了階級矛盾,全民族警醒奮起,各族人民救亡圖存,振興中華。今天,面臨完成統一大業的中國人多么需要這種精神。這是一個改革和探索的年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英雄時代。” ——節選自電視劇《走向共和》 (4)“民族矛盾壓倒了階級矛盾,全民族警醒奮起,各族人民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歷史事件是什么? (5)材料中提到的“無數仁人志士不懈改革,不懈追求. 探索,甚至是革命的歷程”,你能說出具體的史實名稱嗎? (6)回首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你有何感悟?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CDDAC 6-10DDDCD 11-15CACBC 二. 非選擇題 16. (1)120周年。 (2)武器:大刀. 長矛. 抬槍。 (3)武裝反抗(或武裝斗爭)。 17. (1)武器不行,槍炮破舊。 (2)①使用機器生產; ②重視科技; ③發展了近代化的鋼鐵企業; ④發展鋼鐵企業時未能解決好環境污染問題; ⑤發展軍事工業的同時發展民用工業。 (3)“師夷長技以自強”,或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維護清朝統治。目的沒有達到。人民大眾與封建主義. 中華民族與外國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 (4)①輔助了當時的軍事工業; ②使中國的鋼鐵業走向近代化; ③對外國鋼鐵業在中國的擴張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④是湖北走向近代化的重大標志性事件之一,為湖北近代工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18. (1)洋務運動;“自強”“求富”。 (2)譚嗣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清朝的大權掌握在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手中,光緒帝沒有實權。 (3)新文化運動;陳獨秀. 李大釗. 魯迅. 胡適等。(答對兩個即可) (4)甲午中日戰爭。 (5)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 辛亥革命(答魏源的《海國圖志》,“師夷長技以制夷”亦可) (6)感悟:①中國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②地主階級. 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 ③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