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獨立自主的新中國外交 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教學課件 講課人 6.6 學習目標 01 認識新中國的外交成就 (了解) 02 新中國外交取得的重大突破 (了解)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 1.背景 在美蘇冷戰(zhàn)的背景下,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態(tài)度,實行外交孤立。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 2.毛澤東的外交政策及其成就 (1)內容:“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三條外交方針。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領土主權等外交原則。 另起爐灶”,就是同舊中國的屈辱外交徹底決裂,不承認舊中國同其他國家建立的外交關系,要在新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就是要在徹底清除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和殘余勢力之后,再請客人進來,以免敵對者“鉆進來”搗亂。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 2.毛澤東的外交政策及其成就 “一邊倒”,即倒向社會主義一邊。這包含兩方面的涵義:第一、“團結工人階級、農(nóng)民階級、城市小資產(chǎn)階級和民族資產(chǎn)階級,在工人階級領導之下,結成國內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并由此發(fā)展到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nóng)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第二、“聯(lián)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奮斗。這就是聯(lián)合蘇聯(lián),聯(lián)合各人民民主國家,聯(lián)合其他各國的無產(chǎn)階級和廣大人民,結成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zhàn)爭政策。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 2.毛澤東的外交政策及其成就 (2)意義:結束了百余年來舊中國屈辱的外交,揭開了中國對外關系的新篇章。 這些政策為新中國贏得了相對較好的外部環(huán)境,有利于我國經(jīng)濟的恢復和發(fā)展。 成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政府充分展現(xiàn)了自己的組織能力和多邊外交能力,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越來越大。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 3.周恩來的外交政策及其成就 (1)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①時間:1953年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②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③意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奠定了新中國外交的基礎,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公認的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 3.周恩來的外交政策及其成就 (2)1955年,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1954年4——7月,參加日內瓦會議(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打開新中國外交新局面發(fā)揮積極了作用。 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印度尼西亞)。影響: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首腦會議。中國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形成“萬隆精神”。 二、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 1.背景 20世紀70年代,面對迅速變化的世界形勢,美國調整了外交政策,開始尋求改善與中國的關系。而此時的中國,也需要打開外交新局面。改善中美關系越來越成為兩國的共識。 二、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 2.主要的外交成就 (1)1971年10月,第26屆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聯(lián)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是于1971年10月25日聯(lián)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第1976次全體會議上,就“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進行表決的決議。該決議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多數(shù)通過。 主要內容為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她的政府的代表為中國在聯(lián)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lián)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占據(jù)的席位上驅逐出去。 二、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 2.主要的外交成就 (2)中美關系正常化: ①1971年4月,美國乒乓球隊訪華,雙方開始接觸,關系出現(xiàn)轉機。中美雙方開展了“小球轉動大球”的乒乓外交。 歷史紀錄片:4月13日下午,18000名觀眾來到首都體育館,歡迎美國乒乓球代表團,中美兩國運動員交換隊旗,并互贈紀念品…… 在此前的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美國運動員科恩一次誤上了中國隊的班車,中國隊隊員莊則棟熱情地與他打招呼,還贈送了一塊印有黃山風景的杭州織錦作為禮物。從此,隔絕了22年的中美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大門悄然打開。 “乒乓外交” 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期間,科恩(右)拿著莊則棟(左)贈送的杭州織錦,與莊則棟一起接受記者拍照。 二、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 2.主要的外交成就 ②1972年2月,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中美在上海簽署《中美聯(lián)合公報》,結束了長期的對抗,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2月,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應周恩來總理的邀請訪華,中美交往的大門重新打開。尼克松訪華期間,中美雙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發(fā)表了《中美聯(lián)合公報》(“上海公報”) ,標志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正式訪華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正式訪華。2月28日,中美兩國發(fā)表了指導兩國關系的《中美聯(lián)合公報》,中美交往的大門終于被打開。尼克松此次訪華是20世紀國際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 二、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 2.主要的外交成就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二、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 2.主要的外交成就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商定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認并建立外交關系。 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圍內,美國人民將同臺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重申上海公報中雙方一致同意的各項原則,并再次強調: 二、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 2.主要的外交成就 ──雙方都希望減少國際軍事沖突的危險。 ──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qū)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區(qū)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 ──任何一方都不準備代表任何第三方進行談判,也不準備同對方達成針對其他國家的協(xié)議或諒解。 ──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雙方認為,中美關系正常化不僅符合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亞洲和世界的和平事業(yè)。 二、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 2.主要的外交成就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兩國實現(xiàn)了邦交正常化。 到70年代,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尤其是日本已經(jīng)成為世界上的經(jīng)濟大國,日本已經(jīng)有條件改變其過去的一味追隨美國的政策方針,轉而推行“自主多邊外交”。田中角榮上臺后,積極主張改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系,實現(xiàn)兩國關系的正常化。1972年9月25—30日,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應周恩來總理的邀請對中國進行了訪問。兩國總理經(jīng)過會談后,于9月29日在北京發(fā)表了《中日兩國政府聯(lián)合聲明》,宣布自本聲明公布之日起,結束中日兩國之間迄今存在的不正常狀態(tài)和建立外交關系。 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 9月25日,田中角榮率領龐大代表團抵達北京。周恩來、葉劍英、郭沫若等人到北京首都機場迎接。 三、20世紀80年代的外交 1.外交政策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背景:從世界看,和平與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從中國看,國內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 (2)指導思想: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增進國際合作,促進共同繁榮。 (3)具體內涵: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其他國家發(fā)展友好合作關系。不同任何大國結盟,也不支持它們一方反對另一方。對于所有國際事務都從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根據(jù)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的態(tài)度和政策。 三、20世紀80年代的外交 2.外交成就 中蘇關系重新進入正常化軌道。 四、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1.目標:推動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 3.表現(xiàn): (1)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xié)商化解分歧,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fā)展道路的權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2)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 (3)積極拓展多邊外交活動,為全球性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拓展提升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新中國成立初期外交政策 毛澤東外交三方針:“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 20世紀50年代外交政策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方針 改革開放后外交政策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與任何大國結盟 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 課堂探究 1.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舊中國“屈辱外交”的歷史,從此我國以嶄新的外交形象活躍在世界舞臺。下列外交成就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周恩來率團參加萬隆會議 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③美國乒乓球隊訪華 ④中日關系正常化 ⑤中蘇關系進入正常化軌道 A.②①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 C.①②⑤④③ D.②①③④⑤ 課堂探究 【解析】 周恩來率團參加萬隆會議是在1955年;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是在1953年;美國乒乓球隊訪華是在1971年;中日關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中蘇關系進入正常化軌道是在1989年。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②①③④⑤。 課堂探究 2.20世紀40年代,美國駐華外交官謝偉思就提出發(fā)展同中共關系的積極設想,然而美國在此后長達20多年的時間里,卻“失去了與中國發(fā)展友好關系的機會”。其原因不包括( ) A.美國政府采取扶蔣反共的政策 B.美蘇冷戰(zhàn)的影響 C.中國政府一直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 D.意識形態(tài)的沖突 課堂探究 【解析】 根據(jù)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40年代開始美國政府采取扶蔣反共的政策,新中國成立以后,受美蘇冷戰(zhàn)的影響,美國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態(tài)度,加上意識形態(tài)的沖突,導致美國“失去了與中國發(fā)展友好關系的機會”。故其原因不包括中國政府一直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 練一練 在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既沒有去刻意爭取對共產(chǎn)主義的支持,也沒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論。但他達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許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個心懷善意、通情達理而真摯誠懇的人,并相當成功地使人相信了中國共產(chǎn)黨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來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C ) A.周恩來的人格魅力 B.中美關系出現(xiàn)緩和 C.倡導“求同存異”方針 D.提出和平共處原則 練一練 隨著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fā)展,建立國際政治經(jīng)濟新秩序,成為大多數(shù)國家的要求。中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向世界發(fā)出了中國的聲音。“中國的聲音”主要包括( D ) ①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 ②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③為反對美國遏制中國尋求與他國結盟 ④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練一練 早在1947年3月,毛澤東向有關外事人員談起外交問題時說:“中國人要掌握自己的命運,……等我們進城后,將不承認蔣介石的反動統(tǒng)治和他的對外關系。”材料描述的是新中國的哪一外交方針( B ) A.“一邊倒” B.“另起爐灶” C.“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D.不結盟 謝謝 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教學課件 講課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