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第七單元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機器生產”、“工廠”、“工人階級”、“鐵路”……這些流行語集中出現在19世紀上半期的( ) A.英國 B.德國 C.法國 D.美國 2. 一位英國女演員對她1830年的一次旅程作了這樣的描述:這個總是讓我想去拍拍它的、發著噴氣聲的小動物,現在就套在我們的車廂上……這匹蒸汽馬對高低起伏的山路不是很適應……有時候看起來似乎沉到了地底下,有時候又像是懸在半空中。她乘坐的交通工具應該是( ) A.輪船 B.飛機 C.汽車 D.火車 3. 蒸汽機的改良解決了棉紡織業動力不恒定的問題,后來又引發了其他工業部門的技術變革。能佐證這一觀點的史實為( ) A.蒸汽機的改良促使工人階級的產生 B.棉紡織業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C.人們開始使用內燃機作為交通動力 D.機器制造業引發了冶鐵技術的革新 4. “現在是共產黨人向全世界公開說明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圖并且拿黨自己的宣言來反駁關于共產主義幽靈的神話的時候了。”材料中所指“宣言”的發表( ) A.表達了工人階級要求取得普選權的愿望 B.是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偉大嘗試 C.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D.宣告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 5. 它發表160多年來,一直是世界無產階級進行社會革命的理論向導,對我們今天進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仍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這里的“它”是( ) A.《人民憲章》 B.《共產黨宣言》 C.《人權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6. 某同學在歷史故事分享時講到:5月21日,凡爾賽反動武裝最終沖破了圣克魯門……27曰,剩余的公社戰士退守至拉雪茲神甫公墓……28日晚,公社戰士高呼“公社萬歲!”英勇犧牲。故事描述的是( ) A.五月流血周 B.憲章運動 C.攻占巴士底獄 D.彼得格勒武裝起義 7. “德意志帝國與其說是建立在鐵和血上,不如說是建立在煤和鐵上。”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的這句話最能說明 ( ? ) A. 帝國的建立離不開煤鐵資源 B. 德國從法國奪取了阿爾薩斯和洛林 C. 工業化為德國統一提供了物質基礎 D. 普魯士憑借“王朝戰爭”實現統一 8. 19世紀中期,美國南北矛盾無法調和,主要是圍繞下列哪一問題( ) A.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B.工業品進出口問題 C.是否開放國內市場問題 D.是否提高關稅 9. 1856年,亞歷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貴族發表演講時說:“到處在謠傳,我要給農民自由,這是不公正的……但是,遺憾的是,農民和他們的地主之間存在著敵對情緒,并因此發生了許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從上面解決比從下面解決要好得多。”這表明( ) A.農奴沒有獲得解放 B.農奴制危機嚴重 C.改革沒有推動俄國發展 D.改革是封建性質 10. 1853年,率領四條蒸汽船驚醒日本“太平夢”的國家是( ) A.英國 B.法國 C.俄國 D.美國 11. 如果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為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你會發現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具有鮮明的特點。其特點之一表現為( ) A.南北聯合,協同作戰 B.由封建王公領導 C.廢除了種族隔離制度 D.建立了統一的國家 12.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 A.美國獨立的影響 B.印度民族工業遭到破壞 C.印度國內階級矛盾激化 D.英國進一步加緊對印度的經濟剝削和殖民統治 13. 下列發明,其最初目的是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是( ) A.珍妮機 B.改良蒸汽機 C.耐用電燈泡 D.坦克 14. 卡爾·本茨被稱為“汽車之父”,使他創制汽車成為可能的前提條件是( ) A.蒸汽機的改良 B.電動機的發明 C.電器的發明 D.內燃機的創設 15. 學習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相關內容后,某同學在筆記中對這次工業革命作了如下總結,其中不正確的是( ) A.發明:火車、汽車、飛機 B.特點:電力的廣泛運用 C.開始:美國、德國相對領先 D.影響:使生產力獲得迅猛發展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英國的歷史作用很特殊,不了解它,就不能理解今天的世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英國歷史年表(部分) 1688年發動資產階級革命 1689年通過《權利法案》 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機投入使用 1825年史蒂芬孫的蒸汽機車試車成功 (1)該年表反映了英國哪兩大歷史事件?簡述這兩大歷史事件對世界的影響。 材料二 英語被稱為當代社會一種全球性的語言,毫無疑問部分地反映了美國的實力。但是,美國作為一個英語國家當然是大英帝國造成的。 ——《劍橋插圖大英帝國史》 (2)為什么說“美國作為一個英語國家當然是大英帝國造成的”?保障美國實力迅速增長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三 英國等西方國家的大炮帶給中國社會的恥辱和創傷畢竟太深了,因此,痛定思痛之后,廟堂中人的策論已多見“制敵在乎自強……而國成未振,宜亟圖振興”之議……跨出中國近代化的一小步。 ——據《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整理 (3)列舉英國對中國侵略的兩例史實,并根據材料三概括英國侵略的雙重性。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1處死查理一世 圖2英國議會大廈 材料二 直到15世紀,歐洲人發現了這片新大陸。從此,歐洲各國的移民蜂擁而至,一個個殖民地相繼出現。到18世紀,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陸續建立起13個殖民地。美利堅合眾國的起源,正是從這13個殖民地開始的。 材料三 “我希望站在滿是棉花的土地上,古老的時光難以忘懷。……迪克西的土地是我出生的地方……”這是流行于美國南方的一首歌曲。……在棉花叢中勞作的是那些從非洲販來的黑人。 ——材料二、三摘自《大國崛起》 請回答: (1)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英國議會通過哪部法律文獻對國王權利進行了明確制約? (2)材料二中,“發現了這片新大陸”應歸功于哪位歐洲航海家? (3)材料二中,“這13個殖民地”是通過哪次戰爭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的?請寫出這次戰爭的領導人。 (4)材料三中提到的“非洲的黑人”是通過哪一罪惡“貿易”被販賣到美國南方的?后來又在哪次戰爭中獲得了自由? (5)依據對上述材料的分析,你認為英、美大國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5——18世紀。資本主義制度萌芽并發展起來了。自此,歐美先進國家在這一世界性歷史巨變中居于先導地位。 材料二 自從16世紀商業革命,所有各州的人民都已相互有了來往。就像我們所知道的,這個世界已經大的多了,但是我們所接觸的這個世界卻小的多了,近的多了。我們的眼界已經不再限于一個單獨的國家或一個單獨的洲,而擴大到整個地球。我們在旋轉的車輪上、在快速的輪船上、在航空的飛機上旅行。曾經一度是遠地的陌生人,現在已成了我們的近鄰。 ——選自60多年前美國歷史學家海斯等、人所著的《世界史》 材料三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產生、發展過程,也是它們對廣大亞、非、拉美國家進行殖民掠奪的過程。勞動力、生產原料和市場都是殖民者的目標。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回答:15——18世紀,歐美社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什么事件發生后使材料二中所說的“這個世界已經大的多了”? (3)根據三則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我們所接觸的世界卻小得多,近的多了”的原因 。 (4)通過對15——18世紀這段歷史的學習,你有何認識?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ADDCB 6-10ACBBD 11-15ADDCA 二、非選擇題 16.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后來這一制度被其他一些國家效仿。英國工業革命,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開啟了歐美社會工業化及現代化進程,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 (2)英國在北美建立了13塊殖民地;共和制。 (3)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雙重性:破壞性和建設性。(在帶給中國屈辱的同時,也刺激中國向西方學習,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17. (1)《權利法案》。 (2)哥倫布。 (3)美國獨立戰爭;華盛頓。 (4)三角貿易或黑奴貿易;美國南北戰爭。 (5)①對外擴張、殖民擴張、殖民掠奪 ②充足的勞動力、解放勞動力 ③制度創新 ④國家獨立、國家統一或政局穩定 ⑤加強聯系或擴大市場等言之有理,寫出任意一點即可。 18. (1)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等形式確立資本主義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和發展起來)。 (2)新航路開辟。 (3)①資本主義確立與工業革命的開展推動了資本主經濟的發展;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交通運輸的革新,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和溝通; ③主要資本主義國的殖民擴張活動。 (4)建立資本主義符合當時的歷史潮流;資本主義的發展建立在對殖民地的掠奪基礎上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