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年級科學知識點第一單元知識點回形針是一種常見的文具,人們用它來固定紙張。一個好的設計,一般要經過構思、制作、改進等環節。許多日常用品都是通過巧妙的設計而發明的。指甲鉗的弧形刀口剪起指甲來特別方便。飲水瓶種類很多,從材料上分,有塑料水瓶、不銹鋼水瓶等;從功能上分,有保溫水瓶、運動水瓶等。人們會根據實際需求,選用不同的飲水瓶。如冬天時會選用保溫瓶,外出時選擇便捷型水瓶。運動水瓶特點:輕便、容量大、方便飲用、不易摔壞。保溫瓶特點:保溫、攜帶方便、不易摔壞設計師通常會通過觀察、調查,甚至親身體驗等方法了解使用者對產品的需求。我們發現,熱會在物體與環境、物體與物體之間、同一物體的不同部分之間進行傳遞。生活中的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例如用木材制作成筷子、用鐵鍛造成鐵鍋、用塑料制造成杯子、用棉花紡織成衣服等。熱會從溫度高的地方傳遞到溫度低的地方。杯子里的熱水、飯盒里的熱飯過一段時間都會變涼,因為物體有傳遞熱的特點。日常生活中,為了防止燙傷,鍋把一般采用塑料制成。所有物體都有傳遞熱的特點。不同材料的導熱性能不一樣,保溫性能也不同。如果想保溫好,先用導熱性能差的材料。做實驗時,我們可以用棉布、報紙、鋼絲球等材料填滿錐形瓶和大燒杯之間的空隙。為了滿足人們對同一個物體的多種需求,設計師常會在某種物品的基礎上添加新的結構,實現新的功能。在設計多功能物品時,要考慮需求、材料、制作方法及產品結構等。為了驗證設計是否可行,可根據設計方案制作樣品,并進行測試。我的設計包括作品、需求材料、制作方法、設計圖。叉勺具有叉子和勺子兩種功能。將雞蛋裝入包裝盒中,模擬汽車行駛或人工搬運的情境,測試雞蛋包裝盒是否能有效保護雞蛋。為了解決雞蛋在運輸過程中容易破損的問題,人們設計了多種雞蛋包裝盒。根據設計,選擇合適的工具對材料進行加工,制作雞蛋包裝盒。設計雞蛋包裝盒要考慮的因素:軟材料、互相隔開、簡便快捷。用不同材料制作的雞蛋包裝盒在結構上的共同點是互相隔開、不讓碰撞。根據測試結果,并結合制作成本、使用的便利性以及環保等因素,對自制的雞蛋包裝盒進行評價。我們可以通過改變形狀、添加結構或組合紙盒等多種方法來改造紙盒。一個好的改造物品應該具備實用、耐用、成本低、外觀精美、環保、創新及制作簡便等特點。向同學介紹改造的樣品內容包括制作方法、用途、成本以及測試情況。我們可以用廢舊礦泉水瓶做一個花瓶。許多廢棄物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但我們可以通過巧妙的設計把它們改造成具有一定使用價值的新物品。尼龍塔扣是一種常見的黏合工具,廣泛應用于生活、醫療以及航空等領域。蒼耳果實能夠牢牢地粘在動物的皮毛上。尼龍塔扣的這些特點與蒼耳、牛蒡果實粘住動物皮毛的特點類似。尼龍塔扣于1941年,瑞士工程師喬治?德?梅斯特拉爾發明。自古以來,自然界就是人類發明創造的源泉。壁虎能夠在墻壁和天花板上自由行走,是因為四肢上無數的細毛產生了強大的黏附力。從尼塔扣到飛機,都是人類模仿生物設計的產品,他們大大提高了人類的生產效率,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第二單元知識點能量有:光能、電能、熱能、磁能、水能、太陽能、熱能、生能。游樂場里的U型滑板在沒有馬達提供動力的情況下,仍能沿著U型軌道往復運動幾次,這是動能在起作用。能量無處不在,能量有不同表現形式。世間萬物的運作都需要能量。例如:U型管里滾動的小鋼珠、移動的推土機、轉動的風車等運動著的物體都具有動能。動能屬于機械能,它是能量的一種表現形式。電動機轉動需要電能,把水燒開需要熱能,綠色植物制造養分需要光能。很多游樂設施都要用電才能開動,電也是一種能量的表現形式。能夠使物體“工作”或運動的本領叫做能量。聲音具有能量,這種能量是聲能,如果扭扭蛇能轉動它,轉動時所具有的機械能是由聲能轉化而來的。能量可以相互轉換,風能發電裝置把風能轉換成電能,太陽能發電裝置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古人常用鉆木的方法獲取火種,是由機械能轉換成熱能。自古人們就把風能應用于生產和生活中。人們可以通過機械裝置把風能轉換成機械能。電能轉換成光能,可以用來照明;電能轉換成熱能,可以用來烹飪。吃飯、上學的過程是把食物中的化學能轉換成動能。風能小吊車是把風能轉換成機械能。風能是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資源。風越大,風能就越大,提起的重物就越多。空氣流動形成了風。手搖式發動機是利用動能轉換成電能。我們生活中所用到的電,是由發電站里的發電機將各種形式的能量轉換而來的。水力發電站利用水流推動發電機轉動,水流具有的能量,經過一番轉換后變成了電能。電池是生活中常見的電源。與水能發電機和風力發電機不同,電池是將化學能轉換成電能的裝置。普通手電筒發光是靠電池提供電能的。電風扇是將電能轉換成風能,電熨斗是將電能轉換成熱能。電磁起重機是搬動鋼鐵物品的機器。接通電源時,電磁起重機的吸盤能把鋼鐵物體牢牢吸住。電磁起重機能吸起鋼鐵,與吸盤里面的結構有關。電磁鐵與磁鐵一樣具有磁性,電磁鐵是具有磁鐵的其它性質。磁鐵的磁極是不變的,那電磁鐵也不變。電動機的轉動是因為電磁鐵在起作用。電磁鐵被廣泛應用于生產和生活中,例如電鈴、揚聲器、磁懸浮列車等。我國第一輛磁懸浮列車于2003年在上海開通運行。電動玩具能轉動是因為把電能轉換成機械能。影響事物變化的因素可能有很多,如果要確定與哪些因素有關,可以用控制變量的方法來研究。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很多,如電池個數、線圈匝數等。在“探究電磁個數對電磁鐵磁力的影響”實驗中,可以通過改變電池的個數,這個變量電磁鐵吸起的回形針個數不同。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電池個數,線圈匝數有關。電池個數和線圈匝數與磁鐵的磁力成正比例關系。第三單元知識點所有動物的生存跟環境有關,環境可以改變一切。丹頂鶴生活在開闊的濕地里。丹頂鶴是一種大型的鳥類,它體形優美,能鳴善舞,深受人們的喜愛,在我國的書畫作品中常能見到它的身影。丹頂鶴的身體特點有“三長”:頸長、嘴長、腿長,它們更適應生活在濕地、沼澤里。地球上生活著不同的生物,每一種生物都要在適宜的環境中才能正常地生活。生活在各種環境中的動物,它們的身體結構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在鳥類的身體結構中,鳥喙的形態差異非常明顯,這與鳥的食物類型有關。丹頂鶴飛行時雙翼展開寬達3米。每一種生物都要在一定的環境中生存。在不同的環境中,陽光、溫度、空氣、土壤不同,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生物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地球上每個地方都有動物的蹤跡。除了濕地之外,還有草原、森林、沙漠、海洋、池塘、河流等多種類型的生態環境。不同類型的生態環境為動物的生存、生長和繁殖提供了條件,是各種動物的棲息地。鼠婦又叫潮蟲,是一種常見的小動物,我們常常能在花園或庭院中的石頭、花盆下面看到它們。許多動物的身體顏色與它們所處環境的色彩近似。例如,綠草地上的蝗蟲,是綠色的;山地的蝗蟲,是黃褐色的,這種現象更有利于它們的生存。生物的身體特征和生活習性大都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當環境發生變化時,許多生物的身體特征或行為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一些動物會因季節的變化而向其他地區遷徙,或者換羽、換毛,進入冬眠、夏眠、洄游等。伯勞和家燕是我國常見的鳥類。伯勞屬于留鳥,通常不遷徙;而家燕屬于候鳥,常會隨著季節變化而遷徙,去溫暖的地方過冬,或到合適的地方去繁殖。古樂府《東飛伯勞歌》中有“東飛伯勞西飛燕”的詩句,這就是成語“勞燕分飛”的來歷。留鳥不遷徙,候鳥不一定遷徙,但可以換羽、換毛。在自然界中,有的動物以植物為食物,有的動物以其他動物為食物,這些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食物鏈:草蟬螳螂黃雀。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形成一條食物鏈。在一片草原、一片森林,或者一個池塘中,各種生物之間都存在食物鏈。多數動物的食物不是單一的,因此食物鏈之間交錯相連,構成復雜的網狀關系—食物網。各種生物之間存在錯綜復雜的食物關系,不同的生物在食物鏈中起著不同的作用。食物鏈的起點是綠色植物,最終以兇猛動物結束。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食物關系,不同的生物在食物鏈中起著不同的作用。動物與青草等植物形成了一個食物網,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狀態,如果某種生物大量減少,會對其他生物產生影響。如果某種生物由于人為或自然的原因滅絕了,會對食物網產生影響。在自然界中,如果一種動物滅絕了,會造成生態失衡,如果更多動物滅絕了,會因生態失衡造成災難性后果。蝗蟲會危害莊稼,但也不能把它們全部消滅。在草原上,鷹、蛇、鼠等動物與青草等植物形成了一個食物網,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狀態。不同的生物在食物鏈中起著不同的作用。在生態系統中,植物的破壞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影響最大。在自然條件下,某一區域生存的生物是一個平衡的整體。不同種類的生物共棲一地,與它們生活的環境形成統一的整體,構成了生態系統。一個池塘、一片樹林、一片草原等,都是一個生態系統。生態瓶中各種生物之間相互依存,它們的生活環境由陽光、水分、泥土、植物、動物、空氣組成。將小魚、小蝦、田螺等小動物,和金魚藻、皇冠草等水草,以及水、泥沙等放入一個合適的瓶子里,留一些空間容納空氣,就成了一個池塘生態系統的模型——生態瓶。生態瓶的瓶口是密封的,瓶內是獨立的生態系統。生態瓶中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并在一定時期內處于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生態瓶內生物的數量和種類配比要合理。第四單元知識點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它為人類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資源。例如:我們用的書本和鉛筆需要木材做原料,馬路上奔跑的汽車需要石油做燃料,農業生產離不開土地、水等。海洋的面積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0%,海洋能為人類提供海洋生物資源、海洋礦產資源、海洋化學資源、海洋空間資源、海洋能源。土地、生物與礦產等自然資源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是目前人類利用規模最大的能源,是地球上的自然資源。煤炭的形成過程:植物泥炭褐煤無煙煤煤炭、石油、天然氣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植物、太陽能、風能、水能是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從利用角度分,自然資源可以分為可再生資源與不可再生資源。調查方案包括調查題目、調查日期、調查目的、調查計劃。水是珍貴的自然資源。如果水中混入有毒或有害的物質,水體就會受到污染,影響水的使用價值,甚至會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破壞生態環境。選擇取水點時,應考慮的因素是:不取表層、多點取樣。水體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如直接排放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或生活污水,過量使用農藥、化肥等。保護水資源的措施:(1)污水處理(2)少用有害物質(3)節約用水(4)多種植物污水經過處理后再排放,就能減少污染。人們常常通過凈水器等裝置,采用沉淀、過濾等方法,將水中的雜質分離出來。凈水器中常使用沙、棉、活性炭等物質過濾或吸附雜質,以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水變清了不一定干凈。城市污水處理過程:沉淀生物處理化學處理污泥處理。(一般先采用沉淀等方式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污染物,然后應用生物處理的方法將污水中各種復雜的物質降解成簡單的物質。)空氣是重要的自然資源,當有害氣體、塵埃等進入空氣,空氣就可能被污染,對人類和動植物造成危害。人們收割完稻谷、玉米等農作物后,如采取焚燒的方式處理秸稈,會造成空氣污染。焚燒秸稈會對空氣造成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煙塵的污染。空氣污染物的來源很多,例如工廠廢氣、汽車尾氣、工地揚塵、焚燒秸稈等。少排放、多植樹能保持空氣清新。用紙巾擦拭燃燒秸稈的瓶內壁會發黑。我國水域面積廣闊,具有豐富的漁業資源。但由于過度捕撈等原因,漁業資源面臨枯竭,為此國家設立了—休漁期。在我國設立的休漁期內,禁止人們在規定的水域捕魚。休漁期的時間是根據水生資源生長、繁殖季節習性等來確定的。漁業資源、牧業資源、林業資源等屬于生物資源,是重要的自然資源。生物資源是可再生的,如果過度開發,會造成資源枯竭,破壞生態環境。生物資源包括:森林資源、漁業資源、鳥類資源、草原資源、林業資源等,它們是重要的自然資源。生物資源是可再生的,但如果過度開發,也會造成資源枯竭,破壞生態環境。藥學家屠呦呦從傳統草藥黃花蒿中分離出青蒿素。并因此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讓中醫藥這一中華民族的瑰寶在傳承和創新中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中草藥是重要的生物資源。一次性用品被廢棄后,在自然狀態下大多不容易腐爛、降解,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一次性用品帶來的問題:環境污染、資源浪費、衛生問題。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可回收垃圾、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類。對廢紙、塑料、玻璃等可采取回收方式處理,對剩飯、剩菜等餐廚垃圾可采取堆肥的方式處理。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存在者豐富的自然資源。“綠色生活”指的是盡量減少資源的消耗、盡量減少廢棄物的一種節能、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使用手帕,減少使用紙巾,是值得推廣的一種綠色生活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自然資源被人類不斷地大量開發和利用,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過度消耗的現象,為了減少這種現象,必須要求每一個公民都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衣、食、住、行、用做起,踐行綠色環保理念,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從“衣”這個方面做起:舊衣零拋棄、適度購衣、不買動物皮毛制品。從“食”這個方面做起:不浪費食物、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拒捕拒食野生動物。從“用”這個方面做起:節約水電、節約紙張。從“行”這個方面做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多步行多騎行。從“住”這個方面做起:不過度裝修、選用環保材料。實驗知識點風能轉換成機械能的實驗:①在塑料瓶的上部鉆兩個孔。(鉆孔)②將一根小棒穿過小孔,使小棒能自由轉動。(穿小棒)③然后在小棒的一端固定風輪,另一端系上吊籃,制成風能小吊車。(固風輪系吊籃)模擬電磁起重機吸引鋼鐵的實驗:①將導線沿一個方向傳繞在鐵釘上。(纏導線)②將導線的兩端與電池相連。(連導線)③觀察實驗記錄數據。(觀察記錄)實驗結果:鐵釘繞上導線通電后,就變成了電磁鐵,電磁鐵能將電能轉換成磁能,將鐵質回形針吸引起來。探究鼠婦生活環境的實驗:①用紙盒做一個簡易觀察盒,在盒內鋪上一層濕土。(做盒子)②使盒內形成一側透光、一側遮光的環境(設環境)③將20只鼠婦隨機放到盒子里,并蓋好盒蓋(放鼠婦)④一段時間后,觀察鼠婦停留的位置,并分析觀察到的現象。(觀察現象)(一做、二設、三放、四觀察)探究蝗蟲“保護色”實驗:①取一張綠色卡紙和一張黃色卡紙,各剪出20張形狀、大小相同的小紙片,模擬綠色和黃色的蝗蟲。(剪蝗蟲)②另取一張綠色卡紙和一張黃色卡紙平鋪在桌面上,模擬草地和山地的環境。(造環境)③將“蝗蟲”分成兩份,每份10只綠色的,10只黃色的,將其均勻混合,分別撒在兩張卡紙上。(撒蝗蟲)④分別在兩張卡紙上找出黃色的“蝗蟲”。(找蝗蟲)實驗結果:鳥兒更容易在綠草地上發現黃色的蝗蟲;在山地上更容易發現綠色蝗蟲。(一剪、二造、三撒、四找)制作生態瓶的步驟:①用清水清洗廣口瓶。(洗瓶子)②在瓶中放入約1厘米厚的沙子和小石子,植入水草。(放沙石、種水草)③加水至距瓶口約1/4處。(加水)④待瓶中的水澄清后,放入水生動物。(放水生動物)⑤蓋上瓶蓋,在瓶身貼上標簽,注明制作日期、制作者姓名。(貼標簽)進行一項科學調查的步驟:①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②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③如實記錄調查過程。④整理和分析調查的結果,形成調查報告。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