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皇權強化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教學課件 講課人 5.3.1 學習目標 01 明朝強化君主集權的舉措 (掌握) 02 清朝加強皇權的措施 (掌握) 明太祖建立明朝后每日都在思考一個問題,生怕自己再做回乞丐,那么他思考的什么問題呢?那就是如何加強君權,也就是如何把權利全部集中到自己手中。 那么他如何加強君權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 1.明朝強化君主集權的措施 措施 元朝疆域范圍 (1)在地方, 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 思考: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三司的職能分別是什么呢? 元朝;民政、刑獄和軍政。 閱讀一則小故事: 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稱他家的舊宅井里涌出了醴泉,邀請明太祖前來觀賞。這是大明的祥瑞,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華門時,一個名叫云奇的太監突然沖到皇帝的車馬前,緊拉住韁繩,急的說不出話來。 衛士們立即將他拿下,亂棍齊上,差點把他打死,可是他仍然指著胡惟庸家的方向,不肯退下。朱元璋這才感到事情不妙,立即返回,登上宮城,發現胡惟庸家墻道里都藏著士兵,刀槍林立。于是立即下令將胡惟庸逮捕,當天即處死。這就是“胡惟庸案”,是明初四血案之一。 1.明朝強化君主集權的措施 措施 ①職責與關系:布政使司掌民政,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獄,都指揮使司掌軍政。三司互不統屬,分權鼎立,遇大事則三司合議,上報中央。 ②作用: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1.明朝強化君主集權的措施 措施 (2)在中央的措施 ①朱元璋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這樣軍政大權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形成內閣制度。由于政務繁忙,朱元璋另設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后來,殿閣大學士參與決策,逐漸形成內閣制度。 1.明朝強化君主集權的措施 點睛 朱元璋為什么要廢除丞相? 從表面上看是因為丞相胡惟庸驕橫跋扈,擅權專斷。從根本上分析,這是皇權與相權斗爭的結果。丞相制度妨礙了皇權的高度集中,明太祖為了維護皇權,避免丞相權勢過重,廢除了丞相制度。 ②形成內閣制度。由于政務繁忙,朱元璋另設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后來,殿閣大學士參與決策,逐漸形成內閣制度。 1.明朝強化君主集權的措施 措施 (3)建立廠衛特務機構。朱元璋讓保護皇帝的軍隊錦衣衛負責監視、偵查臣民的言行。后來,明朝皇帝又陸續建立了專門的特務機構東廠和西廠。這些機構由宦官負責,可以不經過正常的法律程序,肆意偵查、逮捕、審訊臣民。東廠、西廠與錦衣衛合稱“廠衛”。 1.明朝強化君主集權的措施 措施 (4)設立“廷杖”制度。官員如果違背了皇帝的意旨,就會在殿廷上挨板子。 2.清朝強化皇權的措施 (1)清朝初期的中央政權機構 ①仿效明朝制度,在中央設內閣、置六部。 六部(吏、戶、禮、兵、刑、工)為清朝最高執行機關,各部長官稱尚書,副長官稱侍郎,入關以前尚書均由滿人擔任。1644年規定尚書及侍郎滿、漢各一。 在六部之外和六部并立的中央行政機構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仆寺、鴻臚寺(五寺)、國子監、欽天監、翰林院、太醫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內務府、都察院。 2.清朝強化皇權的措施 (1)清朝初期的中央政權機構 ②保留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凡軍國大事都要經過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一經決定,連皇帝也難以改變。 議政王大臣會議,是“議政王”與“議政大臣”集議諸事的一種議政形式,在清朝前期相當長的時間里,為皇帝指揮下議處軍國大政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與八旗制度及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密切相聯的。在清初權力很大,一旦決定事務連皇帝也不能改變,故而隨著皇權的集中被逐步削弱。1791年十月二十四日,乾隆帝下諭將其撤銷。 2.清朝強化皇權的措施 (2)君主集權的強化——設立軍機處 2.清朝強化皇權的措施 (1)清朝初期的中央政權機構 ①設立者:雍正帝。 ②人員組成:由皇帝選派親信大臣組成。 ③職責:軍機處是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最重要的中樞機構,軍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擬寫成文,經皇帝審閱同意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機構去執行。 ④影響:軍機處這一特殊機構便于皇帝獨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一切都要服從皇帝的意志,從而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 (3)軍機處設立后,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到乾隆時期被撤銷。 易錯提醒 1.君主專制制度與中央集權制度的不同 君主專制強調君主個人權力至高無上,國家大事由其一人獨斷。中央集權是指全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權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長官只能在允許的范圍內行使自己的權力,強調中央對地方的統治。 2.兼職的特務機構:錦衣衛。 專門的特務機構:東廠和西廠。 拓展提升 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朝代 演變 中央機構 地方機構 秦朝 建立 三公九卿制 郡縣制 隋唐 完善 三省六部制 州縣—道州縣三級 北宋 加強 二府三司制 路州縣三級 元朝 發展 一省制(中書省) 行省制 明朝 高峰 內閣 三司制(土司制度) 清朝 頂峰 軍機處 行省制(改土歸流) 課堂探究 1.明朝為加強統治、強化皇權,從中央到地方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增設了一些新機構。下列機構與錦衣衛性質相同的是( ) A.布政使司 B.內閣 C.東廠 D.兵部 課堂探究 【解析】 為了加強君權,明太祖在中央廢除丞相,設置了殿閣大學士,撤銷中書省,權分六部,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他還設立錦衣衛特務機構,專門監視、偵查臣民的言行。明成祖時,又設立特務機構東廠和西廠,對臣民進行肆意偵查、逮捕和審訊。東廠、西廠和錦衣衛合稱為“廠衛”,成為明朝專制皇權的可靠支柱。 課堂探究 2.清代軍機大臣“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這描述了軍機處是( ) A.專為應對西北戰事的軍事機構 B.完全秉承皇帝旨意的附庸機構 C.處理日常朝政事務的行政機構 D.制約中央集權專制的監督機構 課堂探究 【解析】 題干中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軍機大臣只是傳達抄寫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見夾雜進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軍機處中的軍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擬寫成文,經皇帝審閱同意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機構去執行。B項符合題意。 練一練 明朝為了鞏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采取的措施是( C ) ①廢行中書省設立“三司” ②設立錦衣衛 ③設立軍機處 ④廢丞相權分六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練一練 “人員精干,有官而無吏,辦事效率高……有非常嚴格的保密制度,使外人不能窺視其活動及文件等。即使是王公大臣,沒有皇帝的特旨,也不準出入……”材料描述的場所是( D ) A.中書省 B.三司 C.廠衛機構 D.軍機處 練一練 “廷杖”是明代皇帝懲處大臣慣用的手法之一,大臣的進諫如果觸怒了皇帝,或是大臣有過失,就要在殿廷上或午門外受到廷杖的處罰。皇帝此舉的意圖是( A ) A.強化君主專制 B.防止官民違法 C.提高行政效率 D.羞辱大臣尊嚴 練一練 從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設置軍機處,這種變化反映出的歷史發展趨勢是( D ) A.社會秩序動蕩 B.邊疆防御鞏固 C.軍政實現合一 D.君權不斷加強 謝謝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教學課件 講課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