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進步思潮與世俗文化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教學課件 講課人 5.2.2 學習目標 01 進步思潮的背景 (了解) 02 進步思潮的表現 03 明清時期世俗文化的表現 (了解) (掌握) 相關史實 四大名著 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按照成書先后順序)這四部巨著。 四大古典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 。此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細致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芍^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 1.明清進步思潮 背景 元朝疆域范圍 明清之際統治階級極端腐敗,正統禮教遭到懷疑。一些先進知識分子代表新興市民工商階層利益,掀起一股要求個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帶有早期啟蒙性質的進步思潮。 1.明清進步思潮 表現 黃宗羲對高度強化的皇權進行深刻的批判 ①黃宗羲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指責君主“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 ②黃宗羲呼吁士人普遍參政、議政,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立“天下之法”,廢“一家之法”等主張 黃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浙江余姚人,字太沖,一字德冰,號南雷。 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皷|林七君子”之一黃尊素長子。 黃宗羲與顧炎武、王夫之、唐甄并稱“明末清初四大啟蒙思想家”,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家”,與陜西李颙、直隸容城孫奇逢并稱“海內三大鴻儒”,亦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 明太祖朱元璋 1.明清進步思潮 表現 “以農為本”“重農抑商”的觀念受到挑戰 ①明朝中后期,商人的作用越來越顯著,社會地位也在逐漸提高 ②晚明時期,伴隨商業化程度的日漸加深,拜金逐利成為社會風尚 2.世俗文化 小說 小說逐漸成為文學的主流 (1)發展:明清時期的文化領域里,小說異軍突起,蓬勃發展,逐漸成為文學的主流 (2)代表:明清小說中最著名的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被譽為“四大名著” 2.世俗文化 世俗文學 世俗文學勃興 (1)興起:明朝中后期,描摹世態人情的世俗文學勃興,商人、機戶、手工工匠、當鋪老板、酒店掌柜和游民等形形色色的市井人物,成為文學作品描繪的對象 (2)影響:這些作品生動細膩地反映了城市平民階層的人生理想和社會心理,成為展現明清社會風貌的多彩畫卷 2.世俗文化 服務業 各種服務性行業日益興盛 (1)原因: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鎮的繁榮,帶動各種服務性行業日益興盛 (2)形式:以觀賞戲曲為主要娛樂形式 (3)影響:使城市居民的社會生活豐富多彩 2.世俗文化 徽班進京 2.世俗文化 徽班進京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為給高宗弘歷祝壽,從揚州征調了以著名戲曲藝人高朗亭為臺柱的“三慶”徽班入京,成為徽班進京的開始。此后又有四喜、啟秀、霓翠、和春、春臺等安徽班相繼進京。在演出過程中,六班逐步合并成為著名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當時正是地方戲曲勃興、花雅爭勝的時期,一些新興的地方劇種,如高腔(時稱京腔)、秦腔等已先行流入北京。 2.世俗文化 服務業 京劇初步形成 (1)背景:清朝中后期,北京成為戲班薈萃的地方,出現了各種地方戲百花爭艷的局面。先是四大徽班陸續進京,接著,湖北的漢調也傳入北京 (2)形成:以徽、漢兩個劇種為基礎,融合吸收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了一個新劇種——京劇 (3)特點:京劇集古代戲曲藝術之大成,發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藝術程式,發揮象征虛擬、歌舞并重的傳統,綜合運用唱、念、做、打等藝術手段,展現大千世界 拓展提升 明清時期,黃宗羲等早期啟蒙進步思想家出現的原因 (1)政治上,專制統治日趨腐朽,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2)經濟上,商品經濟蓬勃發展,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3)思想上,八股取士束縛人們的思想,在西學東漸過程中,近代科技傳入中國。 拓展提升 明清時期,我國古典小說進入創作的成熟階段的原因 (1)市民生活的需要。明代中葉以后,在工商業發達的江南地區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市民階層不斷壯大,所以反映市民階層思想感情和復雜的社會生活的通俗文藝形式小說和戲曲得到長足的發展。 (2)商品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明清兩代,隨著工商業市鎮的繁榮和書坊的大量出現以及印刷業的迅速發展,適合廣大市民欣賞的趣味性小說因廣闊的市場需求而廣泛流傳。 (3)文化專制的結果。明清兩代統治階級對知識分子采取籠絡和高壓的兩手政策,客觀上加強了小說創作的力量。 拓展提升 從“四大名著”看明清時期文化的時代特點 (1)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推動著市民文學日趨成熟和繁榮,小說取代詩、詞、散曲而成為文學的主流。 (2)《三國志通俗演義》(俗稱《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成為這一時期優秀古典小說的代表?!度龂就ㄋ籽萘x》描寫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錯綜復雜的政治與軍事斗爭;《水滸傳》歌頌了農民的斗爭精神;《西游記》通過孫悟空這個形象,歌頌了人們蔑視封建統治,勇于反抗的精神;《紅樓夢》通過對四大封建家族的描寫,深刻鞭撻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罪惡,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 知識助記 四大名著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著作 作者 成書時間 地位 《三國志通俗演義》 羅貫中 元末明初 我國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作 《水滸傳》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西游記》 吳承恩 明朝中期 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 《紅樓夢》 曹雪芹 清朝 我國古代小說的巔峰之作 課堂探究 1.明末思想家李贄提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則千古以前無孔子,終不得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 A.維護封建禮教 B.主張學以致用 C.反對迷信崇拜 D.抨擊腐朽統治 課堂探究 【解析】 抓住題干中的信息,結合異端思想家李贄的主張(李贄以孔孟傳統儒學的“異端”而自居,對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重農抑商、假道學、社會腐敗、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張“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可以得知李贄在這句話中主張批判地繼承儒家思想,反對對孔子的迷信崇拜。C項正確。 課堂探究 2.某中學學生在課余探討明末清初之際黃宗羲提出“工商皆本”觀點的根本原因時,眾說紛紜。請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 A.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在社會思想上的反映 B.統治者重視工商業的反映 C.黃宗羲總結實踐經驗的結果 D.明清時期重農抑商政策的必然結果 課堂探究 【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人的思想是社會政治、經濟狀況的反映。黃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根源在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商品經濟的發展。A項符合題意。明清統治者仍然堅持“重農抑商”政策,把商農發展對立起來。BD項說法錯誤。C項與題意無關。 練一練 1.“四大名著”是我國古典小說中的經典。小崔同學想了解關于魏、蜀、吳之間爭斗的故事,他應選讀的是( B ) A.《水滸傳》 B.《三國演義》 C.《西游記》 D.《紅樓夢》 練一練 黃宗羲認為:“然則其(封建國家)所謂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論者謂有治人無治法,吾以謂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逼渌枷牒诵氖? D )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來決定的 C.建立民主共和制 D.反對君主專制,實行法治 練一練 下列關于明清小說廣為流傳的原因,不正確的是( D ) A.工商業的發展和市鎮的繁榮 B.書坊和刊刻印刷業迅速發展 C.適合廣大平民的欣賞趣味 D.市民、農民的文化素質非常高 練一練 明清文學成就輝煌。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 A.《三國演義》是長篇神話小說 B.《水滸傳》以官逼民反為主題 C.《西游記》的作者是吳承恩 D.《紅樓夢》是清代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深遠的長篇小說 謝謝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教學課件 講課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