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學巨匠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教學課件 講課人 5.2.3 學習目標 01 晚清時期科學巨匠涌現的原因 (了解) 02 2.明代科技發展的成就 03 (了解) 一、晚明時期科學巨匠涌現的原因 1. 背景 明朝社會生產力提高,商品經濟繁榮,促進了科學技術發展,涌現出一批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科學家。 二、明代科技發展成就 李時珍 李時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廣黃州府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圣”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后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 二、明代科技發展成就 李時珍 醫藥學《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是李時珍撰寫的中國藥學著作,共五十二卷,刊于1590年。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制精美插圖1160幅,分為16部、60類,是中國古典醫學集大成者。 二、明代科技發展成就 李時珍 (1)藥物種類:共記載了藥物1 800多種,比前人所記載的增加370多種 (2)藥方:收錄藥方11 000多個,比前人所收錄的藥方增加4倍 (3)藥物形態圖:附有1 100多幅藥物形態圖 (4)藥物分類:對各種藥物進行了新的分類,詳細介紹它們的產地、形色、氣味及主要療效 二、明代科技發展成就 李時珍 (1)地位:《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影響:《本草綱目》問世以后,廣為流傳,后陸續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成為世界醫藥學的重要文獻 二、明代科技發展成就 徐光啟 徐光啟(1562年-1633年),字子先,號玄扈,謚文定,上海人,萬歷進士,官至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1603年,入天主教,教名保祿。較早師從利瑪竇學習西方的天文、歷法、數學、測量和水利等科學技術,畢生致力于科學技術的研究,勤奮著述,是介紹和吸收歐洲科學技術的積極推動者,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明代科技發展成就 徐光啟 農學《農政全書》 (1)規模:全書60卷,約70萬字 (2)分類:分為農本、田制、農事、水利、農器、樹藝、蠶桑、種植、牧養、制造、荒政等大類 (3)內容概要: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 二、明代科技發展成就 徐光啟 徐光啟在數學方面的最大貢獻當推和利瑪竇共同翻譯了《幾何原本》(前6卷)。徐光啟提出了實用的“度數之學”的思想,同時還撰寫了《勾股義》和《測量異同》兩書。徐光啟首先把“幾何”一詞作為數學的專業名詞來使用。《幾何原本》的翻譯,極大地影響了中國原有的數學學習和研究的習慣,改變了中國數學發展的方向,是中國數學史上的一件大事。 二、明代科技發展成就 徐光啟 《農政全書》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 《農政全書》又被稱為“農業百科全書”。徐光啟被后世譽為“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 二、明代科技發展成就 宋應星 宋應星(1587年—?),字長庚,江西南昌府奉新縣(今江西省奉新縣)人,漢族江右民系,明朝著名科學家。 宋應星一生致力于對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科學考察和研究,收集了豐富的科學資料;同時思想上的超前意識使他成為對封建主義和中世紀學術傳統持批判態度的思想家。 二、明代科技發展成就 宋應星 科學技術《天工開物》 (1)部門分類:把各生產部門分為18類,幾乎涵蓋了當時中國農業和手工業的所有生產、加工部門 (2)繪圖表述:繪有120多幅插圖,描繪了生產過程和各行業勞動人民的形象 (3)全面總結: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記述了中國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 二、明代科技發展成就 宋應星 《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二、明代科技發展成就 徐霞客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縣 (今江蘇省江陰市)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了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被稱為“千古奇人”。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區 ,“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處,探幽尋秘,并記有游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 二、明代科技發展成就 徐霞客 地理學《徐霞客游記》 記述了他一生游歷考察的成果,最早揭示了我國西南地區石灰巖地貌的各種特征 二、明代科技發展成就 徐霞客 在世界上,徐霞客是科學考察石灰巖地貌的先驅 《徐霞客游記》用較大的篇幅描述了各地的水體類型和水文特征,記載大小河流五百五十一條,湖、澤潭、池、沼澤一百九十八個。對河流水文的描述包括流域范圍、水系、河流大小、河水的流速、含沙量水量變化、水質、分水嶺、伏流、河床的地區差異等。為了論證長江的源頭,晚年他專門寫了《江源考》,據理反駁“岷山導江”的錯誤,理直氣壯地主張:“推江源者,必當以金沙為首”。為人們正確地認識江源作出了貢獻。 拓展提升 1.明清時期的科技特點 (1)重視實驗,注重運用數理方法,開始顯露近代科學研究的特點。 (2)從整體上看,明清的科學技術與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遠為遜色。特別是入清以后,在文化專制和八股取士的影響下,科學技術非但不復再現晚明時期的短暫輝煌,就連晚明已經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也被埋沒。中國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 拓展提升 2.明清時期科技巨著的特點:繼承和總結 (1)從內容上看,多、全——總結性的巨著,是集大成之作。 (2)從價值和影響上看,雖無突破、創新,但傳統科技仍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3)從人的主體行為看,勤奮鉆研、身體力行、注重調查研究——獻身科學的精神。 (4)從部分內容看,開始涉及西方自然科學,如《農政全書》和《天工開物》。 課堂探究 1.明朝的科技成就雖以總結性為主,但是仍然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其中記錄了“北京王麻子剪刀,杭州張小泉使用‘夾鋼’‘貼鋼’技術生產剪刀”的是( ) A.《本草綱目》 B.《天工開物》 C.《農政全書》 D.《齊民要術》 課堂探究 【解析】 A項《本草綱目》是世界醫藥學的重要文獻;B項《天工開物》是總結我國古代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C項《農政全書》是農業科學巨著;D項《齊民要術》是北魏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學著作。由材料“使用‘夾鋼’‘貼鋼’技術生產剪刀”可知屬于手工業技術,故B項正確。 課堂探究 2.下列有關明清時期科學技術的描述正確的有( ) ①涌現出一批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科學家 ②開始顯露近代科學研究的特點 ③領先于西方近代科技 ④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課堂探究 【解析】 晚明涌現出的科技群英,重視實驗,注重運用數理方法,開始顯露近代科學研究的特點,但從整體上看,明清的科學技術與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遠為遜色,中國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③說法錯誤。 練一練 2019年6月,屠呦呦研究團隊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適應癥”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在我國歷史上,明朝也曾有人歷時27年編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的總結性著作。它是( D ) A.《天工開物》 B.《農政全書》 C.《紅樓夢》 D.《本草綱目》 練一練 《明朝那些事兒》是網絡上連載的中國明朝歷史故事,由作者當年明月精心撰寫。從朱元璋出生講起,到崇禎皇帝自縊明朝滅亡結束,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讀者,掀起一股讀史熱潮。下列史實可能出現在這部作品中的是( B ) ①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 ②徐光啟編寫《農政全書》 ③鄭和下西洋 ④冊封西藏首領達賴和班禪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練一練 下列關于《本草綱目》和《天工開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D ) A.都是深入民間實踐調查的著作 B.都是明代的科學著作 C.都是總結性的科學著作 D.都是農學著作 練一練 明朝官員徐光啟畢生致力于數學、天文、歷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奮著述,尤精曉農學。如下史實中,表明徐光啟“精曉農學”的是( D ) A.譯《幾何原本》 B.譯《測量法義》 C.撰《制火藥法》 D.著《農政全書》 謝謝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教學課件 講課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