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啟蒙運動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教學課件 講課人 6.1.3 學習目標 01 啟蒙運動的性質與核心 (了解) 02 啟蒙運動的追求目標 03 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及影響 (了解) (掌握) 相關史實 啟蒙運動 巴黎先賢祠 巴黎,一座聞名于世的繁華大都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而去巴黎的游客無不被一座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圣殿——先賢祠所震撼。古樸的建筑,濃厚的文化氛圍,非凡的事跡,滌蕩著來這里參觀的每一個人。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而偉大的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盧梭則位列其中。 巴黎先賢祠 巴黎先賢祠 在盧梭的墓碑上刻著他自撰的銘文:“睡在這里的是一個愛自然與真理的人。”而在安葬伏爾泰的靈柩車上,人們寫著這么一句話:“他是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他使人類理性迅速發展,他教導我們走向自由!”然而,兩人生前命運坎坷,為捍衛真理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偉人墓室 啟蒙運動 元朝疆域范圍 何為“啟蒙”? “啟蒙” 原意是指給黑暗的地方帶來光明,啟蒙運動含義是啟迪和開導人們的反封建意識,給尚處于黑暗中的人們帶來光明和希望。 18世紀,法國出現了一些思想家,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他們高舉理性的旗幟,號召人們運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宣揚自由、平等。這場聲勢浩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歷史上稱之為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 1.背景 (1)經濟因素: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 (2)政治因素(矛盾加深) ①腐朽的封建專制統治和教會壓迫。 ②資產階級力量壯大。 (3)思想文化因素 ①文藝復興以來的思想解放。 ②自然科學的發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4)國際因素: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 啟蒙運動 2.含義 當時法國出現了一些思想家,他們高舉理性的旗幟,號召人們運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宣揚自由、平等。這場聲勢浩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歷史上稱為“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 3.頂峰 18世紀后半期,啟蒙運動在法國達到頂峰。 啟蒙運動發生在十八世紀的歐洲,最初產生在英國,而后發展到法國、德國與俄國,此外,荷蘭、比利時等國也有波及。 法國是啟蒙運動的中心,法國的啟蒙運動與其他國家相比,聲勢最大,戰斗性最強,影響最深遠,堪稱為西歐各國啟蒙運動的典范。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是伏爾泰。他的思想對18世紀的歐洲產生了巨大影響,所以,后來的人曾這樣說:“18世紀是伏爾泰的世紀。” 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和盧梭都具有統一歐洲的思想,這一思想最終得以實現的事件是1993年《馬約》生效,歐盟建立。 啟蒙運動 4.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 思考 材料一:“教皇是‘魔鬼一樣的騙子’,是‘兩足禽獸’,教士和主教是‘卑鄙的流氓’。”“天主教的歷史就是反人類的犯罪史,是人類理性的敵人,歷史前進的障礙,‘罪惡的根源’。” 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 材料二:“……難道農民的兒子生來項上帶著圈,而貴族的兒子生來在腿上帶著踢馬刺嗎?……一切享有天然權力的人,顯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賴任何別的東西,這就是自由人。” 從這幾則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伏爾泰的哪些主張? 伏爾泰(1694-1778)本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 他抨擊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反對政治迫害、宗教愚昧,宣揚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權利,倡導君主立憲制 伏爾泰——啟蒙運動的巨匠 伏爾泰 《論法的精神》 《論法的精神》全書共6卷31章,其中上冊是3卷19章,下冊是3卷12章。第1卷主要談法和法的精神的一般概念以及法律和政體性質與原則的關系。第2卷講的是法律和國家安全、法律和戰爭、憲法與政治自由、刑法和國家稅收與公民自由的關系問題;第3卷專論法律與氣候、土壤、民族的一般精神、風俗和習慣的關系。第4卷談法律和貿易;第5卷談法律和宗教的關系,各種部門法的使用范圍等問題;第6卷主要追溯法國法律的起源和變革。 孟德斯鳩(1689—1755)出生于法國波爾多附近的拉伯烈德莊園的貴族世家。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法學家。孟德斯鳩不僅是18世紀法國啟蒙時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歐洲國家比較早的系統研究古代東方社會與法律文化的學者之一。 他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制,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他認為國家避免暴政的辦法就是將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分開,使其分別屬于不同的機構。國王只有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分別屬于議會和法院。他還強調三權互相制約的重要性,即防止腐敗和極權 孟德斯鳩——重要的啟蒙思想家 孟德斯鳩 思考 “每個人都生而自由、平等” “自從人們覺察到一個人據有兩個人的糧食的好處的時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現了。” “必須建立一種全新的契約。通過社會契約,人民建立一個自己管理自己的府。……統治者的權力來自他同人民簽訂的契約,如果他違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權推翻他。” 三段話分別表達什么主張? 盧梭(1712——1778)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人民主權的捍衛者。 他提出了“人民主權”的理論。人民主權就是政府權力來源于人民,法律必須由人民來創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認為,官吏受人民委托行使行政權力,不是人民的主人。人民既可以委任他們,也可以撤換他們,直至有權舉行起義,消滅壓迫人民的統治者 盧梭——重要的啟蒙思想家 孟德斯鳩 總分結三大啟蒙思想家觀點: 資料1盧梭認為,只有全體社會成員經過協議,訂立社會契約,“才可以成為人間一切合法權威的基礎。” 資料2盧梭認為,以絞殺或廢除暴君為結局的起義行動是合法的。 (1)根據資料1,盧梭認為合法的政府權力是來自于上帝還是來自于人民? (2)這段資料表明了盧梭的哪些思想? (3)根據資料2,盧梭是否支持人民暴力推翻專制政府? (4)結合本課所學內容,思考啟蒙運動將產生的歷史影響。 提示 人物 思想主張 伏爾泰 抨擊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倡導君主立憲制;宣揚自由、平等。 孟德斯鳩 反對君主專制;提出“三權分立”學說。 盧梭 闡述“人民主權”思想,宣揚自由、平等。 啟蒙運動 5.意義 啟蒙運動撼動了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的精神統治,為歐美一些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 啟蒙運動首先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啟蒙運動所宣傳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動了革命和改革;也對19世紀以后的亞洲國家有很大影響,如鼓勵了近代中國和日本的一批仁人志士為改造社會而斗爭。 啟蒙運動 6.歐洲思想文化和科學變革的影響 14世紀至18世紀末,歐洲經歷了思想文化和科學的深刻變革。人們沖破思想的牢籠,獲得精神的解放。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的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 點睛 (1)伏爾泰的思想促使歐洲一些君主進行改革,對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積極影響。 (2)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理論為美國1787年聯邦憲法所采用;影響了法國大革命。 (3)盧梭的思想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都產生了很大影響,其思想在法國《人權宣言》中得到體現,推動了法國大革命的爆發。 拓展提升 啟蒙運動在法國達到頂峰的原因 (1)法國是歐洲各國中封建統治最頑固的堡壘。 (2)隨著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的力量日益加強,形成了一批既有經濟實力,又有文化教養的新興階級的代表。 (3)教權勢力的頑固和瘋狂,迫使新興階級的思想家拋開宗教外衣,投向公開的理性宣傳。 (4)近代科學的興起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為啟蒙運動的興起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實踐經驗,從而使法國的啟蒙運動成為歐洲之中心。 課堂探究 1.十七、十八世紀資產階級啟蒙運動在法國掀起,這是歐洲歷史上又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涌現出了許多著名思想家。下列觀點中,不屬于伏爾泰的是( ) A.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 B.反對開明的君主執政 C.批判教會的黑暗和腐朽 D.批判封建專制制度 課堂探究 【解析】 伏爾泰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他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主張由開明的君主執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批評天主教會的黑暗和腐朽。B項不符合題意。 課堂探究 2.法國大革命期間路易十六閱讀了伏爾泰和盧梭的著作,感嘆道:“原來是伏爾泰和盧梭毀了法國!”這句話揭示的啟蒙思想的意義是( ) A.傳播了自然科學知識 B.阻礙了法國社會發展 C.促進了歐洲工人運動 D.沖破了宗教神學和封建思想的禁錮 課堂探究 【解析】 以伏爾泰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家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宣傳了資產階級“自由”“平等”的思想,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新興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為法國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故法國大革命期間路易十六閱讀了伏爾泰和盧梭的著作,感嘆道:“原來是伏爾泰和盧梭毀了法國!”這句話揭示的啟蒙思想的意義是引導人們沖破了宗教神學和封建思想的禁錮。 練一練 伏爾泰說:“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由此可知他( B ) A.主張君主立憲 B.主張權利平等 C.抨擊天主教會 D.取消君主制 練一練 “理性不僅是認識人類社會最有用的法寶,它更可以幫助人類建構理想中的社會。”最有可能持這種觀點的思想家是( D ) A.哥倫布 B.莎士比亞 C.牛頓 D.伏爾泰 練一練 尼采說:“近來偉大的事件是,‘上帝死了’,對基督上帝的信仰已經變得不可信了。這個事件已經開始在歐洲上空投下它的第一抹陰影。”“這個事件”是( B ) A.文藝復興 B.啟蒙運動 C.宗教改革 D.經典力學 練一練 所有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不承認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認為一切外界事物都是可以被認識的,而認識外界的工具是科學,科學可以解釋一切。但人如何得到科學呢?人接受教育而得到改造,將理性的力量釋放出來。這段話中的“這些人”應是( C ) A.古希臘的哲學家 B.人文主義學者 C.啟蒙思想家 D.宗教神職人員 謝謝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教學課件 講課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