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教學課件 講課人 綜合探究七 學習目標 01 正確領會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含義 (了解) 02 工業革命后人類社會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 03 現代文明生活的內涵,分析生活變遷的原因 (了解) (掌握) 引入 瓦特改良的蒸汽機 愛迪生發明的電燈 引入 元朝疆域范圍 1、圖一和圖二分別反映了什么重大事件? 2、圖一反映的重大事件首先發生在哪個國家? 它使人類社會進入什么時代? 3、圖二反映的重大事件把人類社會生產推進到一個什么時代? 老師總結:兩次工業革命會給我們在生產和生活帶來怎樣在變化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學習綜合探究七《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 一、回望: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腳步 1.工業化 元朝疆域范圍 (1)工業成為主要生產部門:工業革命開始后,工農業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發生了變化,工業逐漸超過農業,占據主要地位,農業所占的比重則不斷下降。 (2)工業發展帶動農業變革:工業的發展為農業提供了打谷機、割草機、收割機等許多機械設備,以及各種化學肥料。農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 (3)工人的數量超過農民:伴隨工業化進程,工廠的規模越來越大,工人越來越多。很多農民不再種地,而是到工廠去當工人,工人的數量逐漸超過了農民。 一、回望: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腳步 2.城市化 元朝疆域范圍 (1)原因: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大量農民涌入城市中的工廠。 (2)含義:城市人口在全國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斷上升,城市生活方式發生重大改變,城市成為文明的中心和象征。人們把這種變化過程稱為“城市化”。 一、回望: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腳步 資料 元朝疆域范圍 資料1:英國的曼徹斯特原來只是一個小鎮,工業革命期間,這里的紡織業發展很快,除了有很多紡織廠以外,還建立了煤氣廠和印刷廠等工廠,逐漸成長為大型城市。 資料2:“大工業需要許多工人在一個建筑物里共同勞動;這些工人必須住在近處,甚至在不大的工廠近旁,他們也會形成一個完整的村鎮。他們都有一定的需要。為了滿足這些需要還要有其他的人,如裁縫、鞋匠、面包師、泥瓦匠、木匠都搬到這里來了。……于是村鎮就變成了小城市,而小城市又變成了大城市。 ——(恩格斯) 一、回望: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腳步 資料 元朝疆域范圍 請你說一說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關系。 工業化需要大量的雇傭勞動力,勞動力的高度集中逐步形成城鎮和城市,這就又 掀起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個新的運動——城市化,工業化必然會促進城市化,城市化又進一步推進工業化。 二、討論: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利弊 1.工業化與城市化中的利 元朝疆域范圍 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更加豐富,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類文明不斷進步,奠定了現代生活的基礎。 二、討論: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利弊 2.工業化與城市化中的弊 元朝疆域范圍 (1)工業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①資本家無視工人的權益,驅使工人在惡劣的環境中工作。 ②生產安全得不到保障,事故頻發。 ③為了攫取高額利潤,工廠無視消費者的健康,用劣質的原料加工食品,等等。 二、討論: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利弊 2.工業化與城市化中的弊 元朝疆域范圍 (2)城市化產生的問題 最初的城市發展沒有規劃,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城市病”。 ①空氣嚴重污染。 ②衛生條件惡劣,垃圾、糞便、污水不能及時處理。 ③住房擁擠。 ④疾病蔓延,城市人口的死亡率比農村還高。 ⑤交通堵塞等。 ⑥此外,不斷上升的犯罪率也是城市里的一個大問題。 二、討論: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利弊 討論 元朝疆域范圍 我們應該怎樣面對工業化和城市化? 工業革命在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中起著極其突出的作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時代堪稱是人類社會變遷中的重大轉折時期。工業革命為我們帶來的“利”,已經為我們清晰地認識到,而帶來的“弊”,只要人們給予足夠的重視,還是可以治理的。目前,中國也正在經歷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過程,只要我們以史鑒,以古鑒今,我們有理由相信明天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 三、辨析:文明生活的追求 元朝疆域范圍 1.原因:工業化在改變社會生產的同時,對人類的生活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2.表現:19世紀末,率先進入工業社會的國家,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與農業社會有了根本的不同,奠定了現代生活的基礎。 三、辨析:文明生活的追求 物質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元朝疆域范圍 (1)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較以前有很大變化 (2)物質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不斷提高,人的平均壽命延長 (3)人們發明出許多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產品,生活質量得到大大提高。1851年,在倫敦水晶宮博覽會上,首次展出了洗衣機 三、辨析:文明生活的追求 婦女的社會地位逐漸提高 元朝疆域范圍 (1)在工業化的進程中,大批婦女從家庭走上社會,加入勞動者的隊伍 (2)歐美國家的婦女掀起爭取平等權利的斗爭,美國婦女在1909年3月8日這天集會游行。次年,國際婦女代表大會決定,將每年3月8日確定為國際婦女節 三、辨析:文明生活的追求 婦女的社會地位逐漸提高 元朝疆域范圍 在農業社會中,因為從事物質生產的能力有限,婦女一直都要從屬于男子,社會地位低下。進入工業社會后,大批婦女開始擺脫傳統的家庭束縛,從家庭走向社會,加入了工業生產大軍。史料記載,1890年,美國就有勞動婦女400萬人,1910年增加到750萬人。歐美國家的婦女紛紛掀起了爭取平等權利的斗爭,1909年3月8日,美國爆發了婦女界的大規模集會和游行。次年,國際婦女代表大會決定,每年3月8日為“國際婦女節”,婦女社會地位逐步得到了提高。 三、辨析:文明生活的追求 國民的整體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元朝疆域范圍 在農業社會,能有機會接受正規教育的人很少。隨著各國的工業化進程,越來越需要大批具有較高素質的勞動者。19世紀后半期,歐美國家紛紛調整教育政策,開始大力發展教育。英國、法國等國家實行了小學義務教育制,使國民的整體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三、辨析:文明生活的追求 國民的整體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元朝疆域范圍 在原始社會里,沒有學校和教育的,人們用口耳相傳的方式,當面教授有限的生產經驗和生活常識。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口耳相傳的教授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生產經驗、生活常識和科學技術的傳播需要了。學校教育因為可以較大規模地培養人才,也就應運而生了。但是農業社會中的學校教育,一般只有少數王公貴族、富裕家庭的子弟才可以享受,對于勞動人民而言,其子弟接受學校教育的機會相對很小。 三、辨析:文明生活的追求 國民的整體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元朝疆域范圍 進入工業社會后,教育開始普及,同學們知道教育得以普及的原因嗎? 生產的發展,需要大批合理、高素質的勞動者,國家就開始大力發展學校教育。相關的史料有:19世紀后半期,歐美國家紛紛調整教育政策,工業文明發達的英國、法國等,率先實行了小學義務制教育,人們的整體文化水平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高。 三、辨析:文明生活的追求 大眾傳媒的發展 元朝疆域范圍 城市化和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為報紙、雜志等大眾傳媒的發展提供了可能。例如,英國的《每日郵報》面向大眾,注重趣味性,發行量超過百萬份 三、辨析:文明生活的追求 服飾和休閑娛樂活動的改變 元朝疆域范圍 (1)簡樸實用的服裝日益流行。在農業社會,服飾是等級的重要標志。在工業革命后的歐美國家,華而不實的上層社會服裝逐漸被拋棄,簡樸實用的服裝日益流行 (2)休閑娛樂活動開始打破傳統的等級界限,許多體育項目成為各個階層樂于參加的運動 三、辨析:文明生活的追求 服飾和休閑娛樂活動的改變 元朝疆域范圍 拓展提升 1.工業化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1)衣:形式繁雜,區分等級→大眾化,簡樸實用。 (2)食: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較以前發生很大變化。 (3)住:洞穴→草木結構→磚木結構→鋼筋水泥建筑。 (4)行:步行、馬車→火車、輪船→汽車、飛機。 (5)工業文明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工業化使人們的衣、食、住、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拓展提升 2.世界上第一座工業化城市——曼徹斯特 曼徹斯特是棉紡織工業的發祥地,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工業化城市。1764年,紡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織機,開始了從紡織機器發軔的工業革命。18世紀80年代,第一家棉紡織廠在曼徹斯特誕生。1789年蒸汽機開始代替水力,裝備紡織廠,從此這里的棉紡業發展得更為迅速。人口由1750年的1.8萬人增加到1851年的30萬人,成為英國僅次于倫敦的第二大城市。 課堂探究 1.19世紀中期,歐洲一部分女權主義者提出改革服裝的倡議,并設計了短裙和女士長褲,使女工的服裝有所簡化。這一服飾改革潮流的根源是( ) A.工業化使大量婦女參加工作 B.民主運動的推動 C.社會審美觀的改變 D.婦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課堂探究 【解析】 19世紀中期婦女的社會地位提高,根源在于工業化讓女性有了更多的工作機會,A項符合題意。 課堂探究 2.19世紀后半期,歐美國家紛紛調整教育政策,開始大力發展教育,主要是因為( ) A.平民地位得到提高 B.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 C.工業化需要大批較高素質的勞動者 D.國民的整體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課堂探究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各國的工業化進程,越來越需要大批具有較高素質的勞動者。19世紀后半期,歐美國家紛紛調整教育政策,開始大力發展教育。據此判斷,C項符合題意。 練一練 洗衣機在倫敦水晶宮博覽會上第一次展出,是在( A ) A.1851年 B.1861年 C.1890年 D.1895年 練一練 早期城市化帶來的“城市病”有( B ) ①人口減少 ②交通擁擠 ③污染嚴重 ④犯罪率上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練一練 工業化的巨輪推動整個社會的前進,但在工業化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下列問題屬于在工業化過程中出現的有( A ) ①資本家驅使工人在惡劣的環境中工作 ②生產安全得不到保障,事故頻發 ③工廠無視消費者的健康,用劣質的原料加工食品 ④城市空氣嚴重污染 ⑤住房擁擠,疾病蔓延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練一練 關于工業革命后人們在飲食方面發生的變化,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C ) A.巧克力、果醬等以前在上層社會消費的食品成為大眾化的食品 B.人們開始追求合理的飲食結構 C.綠色食品開始走進百姓家庭 D.越來越多的人養成食肉的習慣 謝謝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教學課件 講課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