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五單元 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三): 封建社會的發展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明朝和清朝的建立者分別是( ) A.朱元璋和努爾哈赤 B.朱元璋和皇太極 C.忽必烈和努爾哈赤 D.忽必烈和皇太極 2. 明太祖的下列措施中,旨在加強思想控制的是( ) ①設三司?、诎斯扇∈俊?③頒行《大明律》?、艽笈d文字獄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 下圖中的人物經過三十多年的經營,統一了女真各部,對滿族初期的歷史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他是( ) A.朱棣 B.朱元璋 C.努爾哈赤 D.皇太極 4.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代為加強對臺灣的管轄設立了臺灣府,你知道設立的時間是( ) A.1661年 B.1662年 C.1683年 D.1684年 5. 康熙帝冊封五世班禪與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的共同作用是( ) A.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B.驅逐了殖民勢力 C.增進了中外友好交往 D.鞏固了清朝海防 6. 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清朝前期為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設立的機構是( ) A.宣政院 B.對達賴、班禪進行冊封 C.駐藏大臣 D.西藏自治區 7. 明朝時,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在前代的基礎上繼續發展。下列作物中,不屬于明朝從國外引進的是( ) A.花生 B.向日葵 C.馬鈴薯 D.粟 8. 清朝中期,農業得到較大的發展,當時主要的商品糧基地是( ) A.湖廣地區 B.太湖流域 C.關中地區 D.成都平原 9. 史書記載:清朝時期“四方之貨,不產于燕,而畢集于燕”。這說明“燕”( ) A.商品經濟活躍 B.農業生產發展 C.手工業發達 D.百姓富裕 10. 有人說紫禁城是“一個國家轉折的焦點”。在這座中國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宮殿群中演繹了兩個王朝的興盛與衰敗。這里的兩個王朝是指( ) A.秦漢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1. 明清故宮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為中軸線,坐北朝南。這一建筑風格充分體現了封建統治者怎樣的政治思想( ) A.天人合一 B.皇權至上 C.皇位世襲 D.天人感應 12. 清朝前期,昆曲藝術發到到頂峰。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 ) ①《牡丹亭》 ②《桃花扇》 ③《紅樓夢》?、堋堕L生殿》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 中國古代某部書中附有120多幅插圖,包含有《乃?!?谷物)、《乃服》(紡織)、《彰施》(染色)、《作咸》(制鹽)、《陶埏》(陶瓷)、《殺青》(造紙)、《佳兵》(兵器)等18篇。這部書應是( ) A.《天工開物》 B.《徐霞客游記》 C.《農政全書》 D.《本草綱目》 14. 某校歷史興趣小組準備開展以“明朝加強專制統治”為主題的探究活動,下列符合主題的有( ) ①廢丞相,設三司?、谠O置廠衛機構 ③八股取士 ④設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5. 從明朝廢丞相到清初增設軍機處的變化表明( ) A.皇權與相權的矛盾日益加劇 B.皇權戰勝相權 C.皇權與相權的矛盾日益緩和 D.皇權日益加強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據史書記載,唐太宗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大喜道:“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 其文略仿宋經義,然代古人語氣為之,體用排偶,謂之八股,通謂之制義。”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創立于哪個朝代?有什么影響? (2)材料一中的“進士”、材料二中的“八股”分別始于哪位皇帝在位期間? (3)“八股”的危害有哪些? 17. 觀察下列圖片,回答問題。 (1)圖一中這部醫藥學巨著的作者是誰?這部巨著有著怎樣的地位? (2)圖二中這部科技著作的作者是誰?這部著作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在國外享有怎樣的贊譽? (3)上述兩部巨著有哪些相同之處? 18.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是一項貫穿我國封建社會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從秦朝到清朝存在了兩千多年。歷朝歷代統治者均采取各種措施對此加以發展與完善?,F選取部分史實,對此作一簡要梳理。仔細閱讀下列材料,請完成(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 材料三 材料四 “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這是雍正帝時的一位進士寫的,結果他被斬首……朝臣胡中藻的詩句有“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帝看了竟說:“加‘濁’字于國號‘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結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殺,禍及師友。 (1)材料一中的他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曾經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主張,深受秦國國君的賞識。請問他是誰? (2)材料二中的秦始皇在位時曾對儒家學說采取了什么措施?漢武帝在位時采納了儒生董仲舒的什么建議? (3)結合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回答,明太祖為了選拔能聽命于皇帝的官吏推行了什么舉措? (4)結合材料四及所學知識回答,這是清朝統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有什么危害? (5)根據材料二、三、四及所學知識,指出這些措施主要側重于哪一方面?有什么共同目的? (6)綜合以上材料,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BCCA 6-10CDAAD 11-15BBADD 二、非選擇題 16.(1)科舉制度。隋朝。便于統治者吸收和籠絡人才。 (2)隋煬帝、明太祖。 (3)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會的進步。 17.(1)李時珍??偨Y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宋應星。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記述了中國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3)都成書于明朝;都是總結性著作;后來都被譯成多國文字,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等。 18.(1)韓非。 (2)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3)八股取士。 (4)文字獄。造成了社會恐慌,摧殘了人才,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5)思想。目的:加強思想控制,鞏固封建統治。 (6)統治者為維護自身統治不擇手段,加強思想控制;思想必須解放,禁錮思想,就會阻礙社會發展和進步等。(只要圍繞“思想”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