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中國人深知“戶破堂危,唇亡齒寒”“救鄰自救”的道理,當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請求中國政府派兵援助時,中央政府便派誰為司令員率軍隊入朝作戰( ) A.彭德懷 B.林彪 C.粟裕 D.劉伯承 2. “斗地主”已經成為現在喜聞樂見的群眾性游戲,使地主退出歷史舞臺的變革是( ) A.土地改革 B.西藏和平解放 C.新中國成立 D.解放戰爭 3. “舉國翹盼盡早建成汽車廠,萬人空巷人民爭看解放牌”。建國初期的這一對聯反映的社會現象是( ) A.土地革命熱火朝天 B.“一五”計劃成績喜人 C.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D.“大躍進”運動蓬勃開展 4. 從1949年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到1954年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說明( ) A.新中國政治建設逐漸步入法制化軌道 B.新中國的經濟結構已發生重大變化 C.新中國的土地改革已經發生重大變化 D.新中國開始進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5. 1953年春,河南安陽的一個村支部書記表示:“我是共產黨員,家里再困難,三天不吃飯,也要帶領大家把社辦下去,決不向困難低頭。”他所說的“社”是指( ) A.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B.農業生產合作社 C.農村信用社 D.農村供銷社 6. 下列關于中共八大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②通過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③是對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④提出的路線和許多正確意見未能在實踐中堅持下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口號是歷史的縮影,從中可直觀地看到歷史的真實。“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產鬧革命”這類口號出現在( ) A.新中國成立初期 B.三大改造時期 C.“文化大革命”時期 D.改革開放時期 8. 如圖:你知道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名稱是?( ) ? A.長征1號 B.長征2號 C.東方紅1號 D.“神州5號” 9. 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直接為下列哪次會議的召開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 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10. 下圖紀念館再現了當年“大包干”從醞釀到發生、發展的歷史過程。分田包產到戶開啟了我國農村改革的歷史航程,揭開了我國農村發展的新篇章。要參觀這一紀念館應該去( ) A.四川省廣漢市向陽鄉 B.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 C.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 D.廣東省深圳市 11. 1980年經濟特區的建立,實現了我國在20世紀最后20年的歷史大跨越。后來,我國對外開放的地區逐漸擴大,1984年,我國采取在沿海開放多個城市的舉措來擴大對外開放。這一舉措是( ) A.增設沿海經濟特區 B.設立長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 C.開放14個沿海城市 D.建立上海浦東開發區 12. 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新中國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國策是 ( ) A.政治協商制度 B.一國兩制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3.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說明了( ) ①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 ②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③西方殖民勢力在中國完全消失 ④祖國統一大業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4. 2005年4月,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率團訪問大陸受到胡錦濤總書記接見。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雙方領導人的會談( ) A.有利于解放臺灣 B.有利于恢復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 C.有利于打破兩岸隔絕狀態 D.有利于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15. 中國外交部的聲明鄭重指出:“必須把蔣介石集團從聯合國及其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必須完全恢復。”這一聲明得以實現是在( ) A.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 B.1972年簽署的《中美聯合公報》上 C.1995年世貿組織成立會議上 D.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技術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請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時期的基本任務?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會議制定的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 (3)材料三的名稱是什么?此材料制定后,中共在實踐中發動了哪兩大運動? (4)針對材料三談談你的看法。 (5)三則材料可以給我們得出什么啟示?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它根本不是亂了敵人,而是亂了自己……歷史已經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中共中央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材料二 如圖。 國家主席劉少奇被批斗 砸爛“清華園”題字 (1)根據材料一,說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什么性質的運動? (2)材料一中的“反革命集團”具體指哪兩個反革命集團? (3)根據材料二與所學知識,指出“文化大革命”“亂了自己”的表現。 (4)以史為鑒,概括“文化大革命”這段沉重歷史給我們的啟示。 18.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深圳原屬于廣東寶安縣,與香港只有一河之隔,是一個貧窮落后的邊陲小鎮,劃為經濟特區以后,引進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大辦工業、商業和旅游業等。三十多年來,深圳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飛速發展,由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為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城市。 材料二 如圖。 材料三 如今,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和以深圳、廣州、香港為中心的珠三角,是中國經濟最有活力的地方,而且長三角和珠三角都已經連成一片。京津冀依然只有北京和天津經濟比較發達,并沒有形成那種真正的城市片區。雄安新區的成立,可以形成真正的京津冀三角區。當京津冀地區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中心,全國南北方經濟將更加均衡,中國延續千年的“南強北弱”“南富北窮”將在這個世紀發生重大的格局性變化。 (1)深圳的迅速崛起是中央什么政策的成功范例?和深圳具有同等性質的特區中最大的是哪個? (2)圖一和圖二各代表了什么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圖一的開發目的何在? (3)根據材料三找出雄安新區的成立有怎樣的重大意義? (4)說一說我國的對外開放給你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什么影響?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AABAB 6-10CCCAC 11-15CDDDA 二、非選擇題 16. (1)一五計劃期間 (2)1956年,中共八大 (3)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4)總路線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的愿望,但由于黨和人民對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缺少經驗,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 (5)經濟建設指導方針的制定一定要遵守客觀經濟規律。 17. (1)“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2)林彪反革命集團和江青反革命集團。 (3)全國大規模的“奪權”運動和國家主席劉少奇被迫害致死,民主與法律受到踐踏,社會和生產秩序陷于混亂。 (4)堅決反對個人崇拜和迷信,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 18. (1)改革開放。海南島經濟特區。 (2)圖一:上海浦東開發區的建立。 圖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目的:浦東的開發,可以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的發展。 (3)形成真正的京津冀三角區,全國南北方經濟將更加均衡,中國延續千年的“南強北弱”“南富北窮”將在這個世紀發生重大的格局性變化。 (4)使我們能迅速了解和學習世界的先進的知識和技術;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眼界更為開闊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