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五單元 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三): 封建社會的發展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員,有事上京參見朱元璋皇帝,應去( ) A. 南京 B. 北京 C. 西安 D. 洛陽 2. 下圖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圖,據此判斷該朝代是( ) A.秦朝 B.西漢 C.唐朝 D.明朝 3. 李自成起義建立的政權是( ) A.張楚 B.大順 C.大齊 D.大蜀 4. 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為他( ) A.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 B.在東南沿海進行了十幾年的抗清斗爭 C.屯田墾荒,開設學校 D.將大陸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傳授給高山族人民 5. 清軍取得平定噶爾丹與大. 小和卓叛亂的勝利,其主要原因是( ) A.清軍執行只誅首惡. 不殺無辜的政策 B.大. 小和卓建立了割據政權 C.叛軍到處殺人放火,奸淫擄掠 D.平定叛亂是符合人民愿望的正義之舉 6. 現年25歲的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杰布是一位愛國愛教的年輕活佛。“班禪額爾德尼”封號源于清朝哪一位皇帝的賜予( ) A.順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7. 明朝前期國力強盛,對外交往頻繁,有利于經濟的發展。以下內容能夠反映明朝經濟發展的有( ) ①引進玉米. 甘薯等作物 ②景德鎮成為制瓷中心,盛產青花瓷 ③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出現許多較大商業城市 ④出現了有名的商幫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 清朝前期農業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主要得益于( ) A.經濟作物得到較大推廣 B.政府注重興修水利 C.清朝重視農業生產,大力推行墾荒政策 D.改進耕作技術,推廣新品種 9.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商品流通領域的擴大,新的工商業城市的形成和集鎮的興起,都使商業資本空前活躍起來。當時全國性的商貿城市有( ) ①北京 ②上海 ③南京 ④洛陽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10. 從長城的建筑設計看,下列能體現其最初建造目的的是( ) A.在沿線險要處構筑關隘. 烽火臺 B.阻斷中原與北方民族的經濟往來 C.城墻內部石刻圖案精雕細琢 D.盡可能融合當地自然環境 11. 明清小說以章回為結構,展開故事情節,刻畫人物形象。下列章回目錄選自《紅樓夢》的是( ) A.孫悟空三島求方,觀世音甘泉活樹 B.王熙鳳正言彈妒意,林黛玉俏語謔嬌音 C.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眾議 D.粱山泊吳用舉戴宗,揭陽嶺宋江逢李逵 12. “杏林”是中醫學界的代稱,杏林文化體現了包含著“親. 善. 誠. 信. 忠. 和”等豐富內涵的價值標準,這正是它延續至今的生命力所在。現在中醫已經邁出國門,走向世界。中國古代有眾多的醫學著述,要了解明代中醫的發展,可以閱讀以下哪部書籍 ( ) A.《黃帝內經》 B.《傷寒雜病論》 C.《千金方》 D.《本草綱目》 13. 明朝特務機構設立的先后順序是( ) ①錦衣衛 ②西廠 ③東廠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14. “廣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特許經營管理對外貿易的機構。這一機構的設立反映了這個時期清朝( ) A.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B.被迫開放五口通商 C.堅持重商輕農政策 D.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15. 1793 年,馬戛爾尼來到中國,他在日記中記載:“他們毫不掩飾對我們航海技術的贊賞,然而,他們從未模仿我們的造船工藝或航海技術,他們頑固地沿用他們無知祖先的笨拙方法。”據此可知中國( ) A.開始學習西方國家的殖民掠奪 B.實行閉關自守最終導致了落后 C.開始學習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 D.開始學習西方國家的先進思想文化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立中書省一,行中書省十有一:曰嶺北,曰遼陽,曰河南……曰征東,分鎮藩服。” 材料二 有位學者指出:“中國政治傳統中,君權和相權的關系,是一部不斷摩擦. 不斷調整的歷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行政制度?始于哪個朝代?明朝取代它的機構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丞相的設立始于哪個朝代?宋太祖時,相權發生了什么變化? (3)哪位皇帝廢除了丞相一職?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7.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東南維護主權】 材料一 材料二 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之所踞,今余即來索,則地當歸我。 (1)結合材料一指出鄭成功的歷史功績。我們應該怎么評價他? (2)有哪些證據可以證明“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請你試舉兩例。 (3)為鞏固祖國的東南海防,清政府是如何加強對臺灣的管轄的? 【西南加強管轄】 材料三 西藏的佛教規定,達賴或班禪以其轉世“靈童”作為繼承人。為了避免紛爭,清朝建立了金瓶掣(chè)簽制度。 材料四 (4)冊封達賴. 班禪與哪幾位皇帝有關?金瓶掣簽制度確立于哪一措施? (5)駐藏大臣設立于哪年?其職責是什么? 【西北平定叛亂】 材料五 1757年,小和卓自立為巴圖爾汗,發動叛亂。1758年,乾隆帝派清軍進入南疆平叛。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清軍終于粉碎了這次叛亂,重新統一了新疆地區。 (6)結合材料五和所學知識分析清軍為什么能取得平定大. 小和卓叛亂的勝利? 18. 明清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晚期。這一時期政治. 經濟. 思想的變化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目者,沿唐. 宋之舊,而稍變其試士之法,專取四子書及《易》. 《書》. 《詩》. 《春秋》. 《禮記》五經命題試士。蓋太祖與劉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經義,然代古人語氣為之,體用排偶,謂之八股,通謂之制義。??? ——《明史.選舉志》 材料二 清朝乾隆帝時,朝臣胡中藻的詩句有“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帝看了競說:“加‘濁’字于國號‘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結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殺,禍及師友。 材料三 17世紀是中英兩國發展的分水嶺。英國選擇了民主,而中國選擇了專制;英國選擇了海洋,而中國選擇了陸地…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明朝科舉考試發生的變化。并分析其弊端。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歷史現象?材料一. 二體現了統治者怎樣的意圖?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中國選擇了陸地”?這些選擇對中國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消極影響?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ADBAD 6-10BACBA 11-15BDDAB 二. 非選擇題 16.(1)行省制度。元朝。三司,將原來行中書省的權力一分為三,互不統屬。 (2)秦朝。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宰相往往不止一人,設副宰相若干,與宰相共同議政;設立多重機構,分割宰相的軍政. 財政大權。 (3)明太祖。加強皇權,鞏固封建統治。 17.(1)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使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2)①三國時,孫權派衛溫率領萬人船隊到達夷洲;②隋朝,隋煬帝三次派人下流求;③元朝時期,在澎湖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 (3)1684年,清政府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 (4)順治帝冊封五世達賴為“達賴喇嘛”的封號,康熙帝冊封格魯派另一位首領為“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1793年,清朝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規定達賴與班禪等大活佛的轉世,需通過金瓶掣簽,依照宗教儀軌和歷史定制,最后報朝廷批準。 (5)1727年。政治上與達賴. 班禪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務;駐藏大臣還掌管地方軍事. 外交等事務。 (6)①大. 小和卓的分裂活動,違背民心,破壞統一。②清政府采取正確的平叛政策,順應民心。 18.(1)考試內容在儒家的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考試格式要求八股(八股取士)(任寫一點即可); 弊端:束縛了思想;扼殺了人才。(任寫一點即可) (2)現象:清朝實行文字獄;意圖:通過加強思想控制來強化君主專制。 (3)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逐漸脫離世界工業化的浪潮,導致了中國社會的落后。 解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