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口字底 執教者: 廣德縣實驗小學 阮從飛 ﹒ 橫短豎長 橫長 豎短 觀察:口字底與口字旁在字形和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口字底書寫要點: 1、左豎起筆向右下,行筆微按筆至中部向下漸漸提筆,然后向右上收筆。 2、橫折的起筆處與左邊豎的起筆處不相連,行筆向右上,至轉折處微上移向右下方折筆,寫出折肩后向左下行筆寫豎。? 3、下橫在左豎內起筆,行筆向右上至折畫末端微上移然后向右下微頓筆,托住折畫,最后向左上收筆。 【書寫要點 】 1、“口”字較為方正,當它作為字底時,對整個字起著基石的作用,展現出大方剛健的形態。 2、 組成“口”字的三個筆畫,應根據所在字的整體需要,適當調整筆畫的形態、粗細以及相互間的位置關系。 1、你能找出方格的中心點嗎?善字可以看成哪幾部分?能目測善字各部分的大致位置嗎? 2、你覺得寫好善字,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哪些筆畫間的位置關系? 觀察討論: 1. 字形瘦長,上半部分比較窄,中間一筆長橫作為主筆,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 整個字的橫向筆畫都向右上方傾斜,筆畫間呈現多橫等距的特點。? 3. 為了使整個字平衡,口字底第一筆的收筆為整個字的最低點,起到了支撐整個字的作用, 突出長橫 巧平衡 “上善若水”出自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道德經》中的成語,意思是說:水至善至柔,有滋養萬物的品德,做人要像水的品性一樣,不與萬物發生矛盾,常懷一顆快樂善良之心。 第七課 口字底 口字底書寫要點: 1、左豎起筆向右下,行筆微按筆至中部向下漸漸提筆,然后向右上收筆。 2、橫折的起筆處與左邊豎的起筆處不相連,行筆向右上,至轉折處微上移向右下方折筆,寫出折肩后向左下行筆寫豎。? 3、下橫在左豎內起筆,行筆向右上至折畫末端微上移然后向右下微頓筆,托住折畫,最后向左上收筆。 1. 字形瘦長,上半部分比較窄,中間一筆長橫作為主筆,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 整個字的橫向筆畫都向右上方傾斜,筆畫間呈現多橫等距的特點。? 3. 為了使整個字平衡,口字底第一筆的收筆為整個字的最低點,起到了支撐整個字的作用, 突出長橫 巧平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